《重生之商海驚濤》第四部 驚濤駭浪

第六百六十三章 阿賽洛鋼鐵

第四部 驚濤駭浪

第六百六十三章 阿賽洛鋼鐵

對於這個邀請,國家戰略資源管理局和中鋼協當然不會拒絕,楊星表示一切要依照國際慣例行事,儘管收購成功,獲得的阿賽洛股份也達不到控股的地步。但想想參与進來不但能得到30億噸鐵礦石的優先指標,還能獲得阿賽洛集團的成熟管理和鋼鐵冶鍊技術,游四海和聞語覺得這簡直是佔了楊星偌大一個便宜。
況且楊星這邊正在建設的洋浦和三都澳鋼鐵廠雖然號稱產量千萬噸,但都還在建設之中,這邊宣布發現了30億噸大鐵礦,那邊就要收購阿賽洛,兩者間的聯繫實在太明顯。歐美各國的反壟斷法大棒可是毫不含糊,一旦發現有人企圖壟斷國際鋼鐵的挖掘和冶鍊苗頭,就算鋼鐵如今不像二戰時那麼重要,但對於這種國家戰略資源的壟斷,沒人會等閑視之的。
此外楊星透露他已經利用星空人力印度分公司成功為米塔爾集團老闆拉克希米?米塔爾提出了一個誘人的商業諮詢建議,讓米塔爾也參与對阿賽洛鋼鐵的收購,米塔爾本人的確對此興趣濃厚。他緊接著就在外面放出消息,說世界鋼鐵產量第二的印度米塔爾集團也對收購阿賽洛公司感興趣。
但收購阿賽洛的難度也可想而知,歐洲雖然是國內第二大出口地,但看中國加入世貿后,歐洲企業來華投資和從中國進口的速度,很快就會超越美國,成為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但歐洲市場的善變和各種非關稅壁壘也是出了名的。
這三大集團在各自國內都屬於鋼鐵業的領頭羊,強強聯合的結果就是新集團一舉成為世界上當時產量和技術都領先的最大鋼鐵企業。但楊星他們不會被表面的風光所迷惑,都明白這不過是歐洲鋼廠逼不得已。因為歐美經濟已進入成熟期,傳統大工業時代的優質產業逐漸淪為「夕陽產業」,昔日煙囪林立的大鋼廠已經很難在講究環保自然的歐洲大地上立足,只能選擇聯合之路。
「這正是我強調要利用民間資本,淡化此次收購官方色彩的目的。以中星還沒建成一座鋼廠的實力,在歐盟眼裡,我們作為後起之秀收購阿賽洛的威脅要遠小於米塔爾,畢竟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聯手,才叫做壟斷,這樣讓米塔爾吸引歐盟的注意力,才能減弱歐盟的審查力度。」
所以今天的會議要由楊星親自主持,他現在雖然名義上放權,但有些事只有他出面才能解決。在游四海和聞語眼裡,楊星是把商業利益和愛國行為結合得最完美的商人,這次計劃若成,楊星又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想必他們回去后多說楊星一些好話,應該能消弭前一階段他挑起食品風波,引起中央的不滿情緒了。
「我來之前已經和不少阿賽洛股東私下聯繫過,只要給予足夠的價碼,相信他們樂見此次收購成功。為了減少不必要麻煩,這次收購會採取中星歐洲分公司聯合當地多家投資基金,成立聯盟的辦法,請你們來的目的,就是回去替我們做廣告,吸引國內鋼鐵企業加入一起干!」
而除了中國外,還有一個新的鋼鐵大國也在崛起,那就是印度。這幾年印度執政的人民黨搞經濟有一套,經濟繁榮對於鋼鐵的需求也就大了起來。其中代表性企業印度米塔爾集團的鋼鐵產量更是一路飆升,已經躋身世界鋼鐵業前三甲,亞洲鋼鐵企業對歐洲同行的壓力越來越大。
對於游四海和聞語非常困惑楊星培植自己對手的做法,楊星解釋,「人的思維有時候很奇怪,如果只是一個人享受美味的蛋糕,再好吃他的興緻也不會太高。可一旦有了競爭者,即使爭奪對象是一塊普通的白麵包,那也會讓他全力以赴爭奪。想要轉移歐盟對我們的注意力,引入一個強大競爭對手就是必要的。」
二戰後歐洲鋼鐵行業中總體來說是走下坡路的,就連昔日歐洲最大鋼廠德國的蒂森克虜伯也是日暮途窮,淪落到要變賣旗下鋼廠給中國人的地步。而遠東的鋼鐵業卻是一片欣欣向榮之色,日韓的鋼鐵廠不用說,最耀眼的莫過於中國的各大鋼廠產量大躍進,紛紛突破千萬噸產量,向著億噸目標狂飆突進。
但他們靜下心來仔細一想,覺得楊星說的確沒錯,這確是打破全球鐵礦石談判僵局的一個妙招。作為歐洲乃至世界最大的鋼鐵集團,阿賽洛自然有資格坐上全球鐵礦石的談判席,而如果到時能在談判桌兩邊都拿到一個席位,國內鋼鐵企業自然也能學習日本人的左手換右手的把戲,這樣無論鐵礦石最後談判價格是漲是跌,憑藉30億噸大鐵礦和阿賽洛鋼鐵的關係,都能保證中國鋼鐵企業不會淪為白白挨宰的肥豬。
這一切就促成了阿賽洛鋼鐵集團的誕生,也讓它短暫坐上了世界鋼鐵產量第一的寶座。這也意味著這家剛創立不久的鋼鐵集團在世界汽車、建築、家用電器、包裝等高端鋼鐵市場上居於領先地位,年銷售額接近300億歐元,名列世界五百強。這也難怪聞語他們聽到楊星居然如此輕描淡寫說要收購它時的意外和吃驚了。
他們也才明白為什麼這回的主力是星威資源,坐著的卻是星海商貿老總馬三奇坐。因為現任星威資源總裁布萊曼是德國人,牽扯到國家戰略資源管理局和中鋼協等政府部門,就連中星總裁傑克?韋爾奇都要蒙在鼓裡,畢竟還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考慮。
但對於他們提出的擔心,楊星倒是胸有成竹。因為他知道前世里阿賽洛鋼鐵正是2006年被名不見經傳的印度米塔爾公司收購了,成為全球第一個產量超億噸的鋼鐵帝國。而米塔爾公司的崛起就是依靠一連串的海外收購完成的,相比之下,如今的中星集團明顯在資金和技術上領先米塔爾一籌,又有大量收購海外大公司的經驗,他如今要提前出手,就是想搶在米塔爾之前得到阿賽洛鋼鐵集團。
許多歐洲國家更是喜歡把經濟和政治挂鉤,常常以人權衛士自居,對許多中歐之間正常的貿易往來指手畫腳嚴加指責。加上歐盟對華軍事制裁十幾年都未放棄,阿賽洛鋼鐵的不少業務都和歐洲軍工企業的坦克裝甲車輛和潛艇有關,想要通過歐盟審批肯定要被百般挑刺。
況且阿賽洛合併后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研究所,主打產品也多是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這正是國內鋼鐵企業缺乏的。以汽車用鋼板為例,儘管國內鋼鐵產量巨大,但在這方面始終需要進口,最近寶鋼才能生產出符合規格的汽車鋼板,但也只能勉強供應上海的汽車企業使用,缺口依舊很大,要是中星收購了阿賽洛,至少在汽車鋼板一項上就能省下不少外匯。
2001年2月19日,盧森堡阿爾貝德鋼鐵公司、西班牙阿塞拉里亞鋼鐵公司和法國的北方鋼鐵聯合公司這三大歐洲鋼鐵集團宣布合併建立一個名為阿賽洛的新鋼鐵集團。總部設在盧森堡,合併口號是為了讓三家公司互補短長,讓其集技術,工業和商務協同於一體,表露出新集團想在鋼鐵領域中發揮主導作用,做全球鋼鐵業領導者的野心。
當然這樣一家歷史悠久,又有過輝煌業績,身價達幾百億歐元的大企業,想要完整收購它,光用錢是不夠的,中星還必須證明這場收購對於阿賽洛鋼鐵的未來發展有光明的前途,這就需要中星把澳大利亞的30億噸鐵礦和中國突飛猛進的國內市場聯繫起來,讓阿賽洛的股東們覺得這場收購利大於弊。
盧森堡雖然是歐洲小國,但其鋼鐵冶鍊水平有獨到之處,是聞名遐邇的歐洲「鋼都」,盧森堡阿貝德公司更是創業百的歐洲鋼鐵業老字號。可在亞洲廉價鋼鐵的衝擊下,以阿貝德為代表的歐洲鋼鐵企業收益下滑,經營陷入困局,而工業時代,規模效應永遠是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徑。印度米塔爾鋼鐵崛起,就跟它全世界收購鋼鐵廠,不斷擴大自身規模有很大關係。
雖然收購阿賽洛困難重重,但楊星也有自己的底牌。阿賽洛前身那幾家大鋼鐵企業都是所在國的頂樑柱,加上剛剛完成合併,內部股份構成錯綜複雜,股權構成很鬆散,沒有一個太強勢的機構投資者把舵,只要中星能夠說服一部分中小投資者,阿賽洛鋼鐵的董事會就很難團結起來搞對抗。
在場的人對於國際經濟都有很深的研究,對去年歐洲鋼鐵業風雲變化的一出大戲都不陌生,自然知道楊星談到的足以改變世界鋼鐵行業格局的大合併案的細節。
至於他們最擔心的歐盟的商業審查,也不是沒有弱點。阿賽洛主要是三國聯軍,歐盟雖然一向對非歐美國家商業收購活動持敵視態度,但只要資本足夠,說動其中一家,歐盟還是會遵守起碼的商業規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