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巡洋艦

大洋魅影——蛇級大型巡洋艦

巡洋艦

大洋魅影——蛇級大型巡洋艦

也就是說,艦隊官兵在患病或者受傷之後,可以立即得到醫療救治。
另外,蛇級與鯊魚級在很多時候還要執行偵察與搜尋任務,所以這兩級戰艦配備的雷達與「高檔」破交艦並不完全一樣。最初的時候,鯊魚級只配備了兩部搜索雷達,而沒有配備火控雷達。蛇級從一開始就明確要配備兩部搜索雷達與一部火控雷達,因此其桅杆明顯比鯊魚級高大一些,另外前艦橋也要稍微大一點。
也正是如此,實戰中,除非情況萬分危急,不然艦隊指揮官總會讓一艘蛇級留在後面,而不是讓所有的蛇級巡洋艦衝到第一線去。
當月月底,海軍首先向四家造船廠下達了八艘的訂單,並且將其命名為「蛇」級大型巡洋艦。隨後,在逐步提高海軍上將級的建造數量之後,海軍分兩次向六家造船廠增訂了二十四艘,使該級大型巡洋艦的建造總量達到了三十二艘。
如果沒有蛇級大型巡洋艦,任何一支艦隊都不可能在海上活動這麼久的時間。
當然,最大的變化還是在電子設備方面。
由此可見,破交作戰不但能打擊敵人的戰略航運,還能對敵人的戰役與戰術行動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迫使敵人放棄進攻的念頭。
如同海軍上將級大量採用了海龍級的設計理念一樣,青島造船廠設計的蛇級大型巡洋艦也大量採用了鯊魚級的設計理念,其主要的改進之處就是對艦體上的一些開口做了改變,並且增加了用於自給保障的設備。
結果,蛇級又因此得到了「艦隊郵政船」的外號。
當然,蛇級上的小特點還有很多。
到七十四年(42年)年底的時候,帝國海軍提升了破交戰艦的地位。
以艦隊的方式編組破交戰艦,並且執行破交任務,不但經受住了實戰的考驗,還取得了輝煌的成果。隨著海上絞殺戰的規模逐步擴大,帝國海軍不但需要像海龍級與海軍上將級這些戰鬥力強大的破交戰艦,還需要鯊魚級這類稍微小一點,有足夠的能力對付商船與普通護航戰艦的破交艦。
其主要性能為:
僅此一項,就迫使美軍放棄了在瓜島發動反擊的想法。
只是比起另外一項「特殊能力」,前面這些都算不了什麼。
七十四年(42年)年底,被派到東南太平洋上活動的三支破交艦隊一共襲擊了七支船隊,擊沉了一百三十多艘商船,其中有近百艘是向澳洲與紐西蘭的協約國軍隊運送作戰物資的商船與運輸船。
隨著海外領地級開始服役,海軍上將級正在緊張的建造,帝國海軍發現,原先採購的二十四艘鯊魚級已經難以滿足破交作戰的需要了。
第一批鯊魚級建成服役之後,帝國海軍破交艦隊的作戰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在蛇級出現之前,帝國海軍的破交艦隊只算得上是一群在海上游弋的破交艦,還算不上真正的艦隊。蛇級之後,破交艦隊才名副其實,成為了可以在海上連續活動數個月的戰鬥艦隊。
這主要是蛇級取消了聯動推進方式,換回了原來的蒸汽輪機加齒輪變速箱的推進方式,從而使動力設備所佔比重有所增加,並且使燃油消耗率有所提高,同時為了達到與海軍上將級一樣的續航力,不得不增設更多的油艙。
主炮:9門七十三年型240毫米L55型艦炮(3×3),副炮:16門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艦炮(8×2);魚雷:2具三聯裝魚雷發射器(各備雷20條)。
因此,在七十五年(43年)三月份,也就是海軍上將級的設計方案提交給海軍之後,海軍就提出了設計一種類似於鯊魚級,能夠伴隨海軍上將級作戰的大型巡洋艦。條件只有一個,必須擁有與海軍上將級相近的自給保障能力。
雖然海軍上將級的指揮能力不如海龍級,但是也能充當破交艦隊的旗艦。
蛇級還有另外一個被很多人遺漏的特別之處。
另外,隨著破交作戰的規模逐漸擴大,其帶來的不僅僅是戰略意義。
那就是,該級戰艦上有三個空著的,總共可以容納四百五十人的住艙。設置這三個住艙的目的,主要就是在襲擊了敵人的船隊之後,收容敵人的海員。只是,一般情況下,戰艦在離港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這三個住艙都用堆放生活物資,比如食物、罐頭、生活必須品等等。當然,當初設計這三個住艙的工程師怎麼也沒有想到,在大部分時候,這三個住艙仍然是用來堆放生活物資的,而且大部分物資都是從敵人的商船上掠奪來的。蛇級還因此成為了艦隊里的「生活物資補給艦」。
按照帝國海軍的設想,蛇級與鯊魚級都是破交艦隊里的「低擋」戰艦,其主要任務就是隨同海龍級、海外領地級與海軍上將級這些「高檔」戰艦作戰,在戰場上面對的敵人並不強大,所以對防護與火力的要求都不是很高。
由此可見,蛇級大型巡洋艦是一種非常有特色,也非常有針對性的戰艦。
蛇級是帝國海軍第一種設置了大型海上醫院的戰艦,其醫療部門佔用了五個艙室,不但設有手術台,還配備了一些當時極為昂貴的醫療設備,並且每艘蛇級戰艦上都有八名專業的醫療軍官,其中至少有三人是外科醫生。
※※※※
當然,為了能夠在浩瀚的大洋上作戰,通信設備必不可少。
標準排水量:24500噸,滿載排水量:28850噸,最大排水量:32750噸;總長:224.7米,水線長度:217.8米,型寬:24.7米,吃水:9.8米;定員:928人。
採購更多的鯊魚級不是不可以,只是其很多小毛病讓帝國海軍覺得必須改進。
當時,江南造船廠正在忙著完成海軍上將級的設計工作。
按照帝國海軍的設想,一支破交艦隊里往往編入一艘指揮能力強大的海龍級大型巡洋艦,再編入數艘鯊魚級與海外領地級,最終形成規模在六到八艘的破交艦隊。這樣的艦隊,足以打垮護航戰艦數量不超過十五艘,規模在五十艘左右的船隊,並且在敵人的增援部隊趕到之前消滅大部分商船。
這一點,在戰艦上極受歡迎。實戰中,艦隊指揮官為了保證官兵的士氣與鬥志,在途徑由帝國海軍控制的港口時,甚至會派遣一艘蛇級回去投遞官兵的家書,並且將官兵親人的信件帶回來。
主裝甲帶:110-210+50毫米,裝甲甲板:80-140+80毫米,裝甲隔艙:80毫米,炮塔:80-250毫米,炮座:250毫米,司令塔:120-250毫米。
眼鏡蛇號,蝮蛇號,金環蛇號,五步蛇號,竹葉青號,赤練蛇號,虎斑蛇號,銀環蛇號,蝰蛇號,響尾蛇號,棘蛇號,虎蛇號,海蛇號,太攀蛇號,鎖鏈蛇號,赤蛇號,珊瑚蛇號,脊蛇號,錦蛇號,電蛇號,羽蛇號,銼尾蛇號,白頭蛇號,尖吻蛇號,青鞭蛇號,刺尾蛇號,青環蛇號,雙頭蛇號,茶斑蛇號,束帶蛇號,樹蛇號,水蛇號。
經過海軍的審批之後,青島造船廠在七十六年(44年)三月份就完成了細節設計。
在此情況下,破交作戰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當時,帝國海軍甚至將破交戰艦看得比快速戰列艦還要重要,因為只有航程巨大,能夠從帝國在西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出發,到東太平洋與東南太平洋上活動數個月;或者從帝國海軍在南大西洋上的基地出發,到北大西洋上活動數個月的破交戰艦才能徹底粉碎敵人的海上航線,打擊敵人的海上航運,從而削弱敵人的戰爭實力,打亂敵人的戰略生產,為最終的勝利奠定基礎。
後來,隨著雷達技術進步,蛇級與鯊魚級都只配備了一部搜索雷達與一部火控雷達。
可以說,蛇級大型巡洋艦在戰爭期間做出的貢獻絕不亞於其他任何一種戰艦!
其他方面,蛇級的提高並不是很明顯,火力配製與鯊魚級一樣,裝甲防護只得到了片面加強,最快速度也只提高了一節。
這一點,是以前任何一種大型巡洋艦都沒有的能力。也正是如此,大戰期間,蛇級巡洋艦上的醫官拯救了上千名官兵的生命,並且使艦隊在執行長達數個月的作戰行動時,讓艦隊指揮官不必顧慮傷病產生的影響。
比如,每艘戰艦上都設了一個專門的「海軍郵政處」,並且配備了一名士官。那些長期在海上執行作戰任務的官兵可以把寫好的信交給該士官,並且蓋上當時的郵戳。在與補給船會合之後,郵政處的士官就會將官兵的信件送到補給船上,讓補給船將這些寄託著思鄉之情,寄託著平安信息的信件帶回帝國,送到海軍將士親人的手裡。
不說別的,聯動推進系統就過於標新立異了,其維護起來相當麻煩,嚴重製約了鯊魚級的出勤效率。另外,海軍上將級採用了通用巡洋艦的自給保障標準,那麼配合海軍上將級的大型巡洋艦也應該採用類似的標準,這樣才能確保艦隊的持續作戰能力。
很明顯,蛇級比鯊魚級的排水量大得多。
這一設計工作最終交給了青島造船廠。青島造船廠與威海造船廠的關係也非同一般,而威海造船廠設計了帝國海軍第一種通用巡洋艦,在戰艦自給保障設計上的功底非常雄厚,所以在威海造船廠的幫助下,青島造船廠僅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完成了新式大型巡洋艦的設計工作。
問題出來了,帝國海軍第一批訂購了八艘海軍上將級,加上之前的四艘海龍級,一共可以組成十二支破交艦隊,十二艘海外領地級正好分配給十二支艦隊,可是二十四艘鯊魚級明顯不夠分配!按照一支艦隊六艘戰艦計算,每支艦隊就需要四艘鯊魚級。也就是說,帝國海軍至少還需要二十四艘與鯊魚級類似的大型巡洋艦。
鍋爐:8台七十五年型燃油鍋爐,主機:4台七十五年型(乙型)蒸汽輪機,功率:215000軸馬力,推進:4軸4漿;航速:37節,續航力:22000海里18節,或者27500海里16節(前一巡航速度主要用於破交作戰,后一巡航速度主要用於護航作戰)。
戰爭期間,帝國海軍破交艦隊的最長活動時間紀錄為一年又八個月零二十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