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驅逐艦

海上奇葩——花級驅逐艦

驅逐艦

海上奇葩——花級驅逐艦

如此一來,就必須減少驅逐艦的級別。
從這個角度看,即便用任何語言也難以形容花級驅逐艦在帝國海軍中的重要性,也無法形容其在戰爭期間做出的重大貢獻!
提高火力的問題還不嚴重,因為早已考慮到海軍有這樣的要求,所以武漢造船廠早就與軍械工廠聯繫,讓軍械工廠將150毫米艦炮的射速提高百分之三十以上。而實際結果是,七十七年型150毫米艦炮的射速比七十五年型提高了百分之五十,而且緊湊型的研製工作也非常順利。
其主要性能為:
細節設計工作從七十二年(40年)年底就全面鋪開了。到七十三年(41年)六月,細節設計剛剛完成了百分之八十,帝國海軍就迫不及待的向當時具備建造驅逐艦的十家造船廠下達了第一批六十艘的訂單。同時,帝國海軍將該級驅逐艦命名為「花」級。
鍋爐:4台七十三年型燃油鍋爐,主機:2台七十三年型蒸汽輪機,功率:85000軸馬力,推進:2軸2漿;航速:36節,續航力:6000海里14節。
當然,要想讓新式驅逐艦能夠適應整個戰爭期間的需求,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擴大排水量,留下足夠大的改進餘地。
帝國海軍決定設計一種功能全面,戰鬥力強大的驅逐艦的主要原因也是想減少麻煩。
人員訓練方面也能獲得不少的便利,從而節約了訓練成本。
當時,花級在設計時就留下了增加主炮數量的餘地,可是海軍要求不大範圍改動艦體。
當時,帝國海軍已經決定將通用巡洋艦的主炮口徑提高到175毫米,因此驅逐艦的艦炮口徑也要做相應提高,才能滿足未來海戰的要求。
最終,帝國在設計與建造驅逐艦方面最有實力的武漢造船廠準確的理解了帝國海軍的要求,在七十二年(40年)年底拿出了總體設計方案,並且一舉擊敗了其他三家造船廠,贏得了海軍的青睞。
因為第三批花級驅逐艦的戰鬥力極為強大,甚至能夠與英國海軍的一些輕巡洋艦媲美,所以當十家造船廠的新船台完工之後,海軍立即追加了六十艘訂單,使第三批花級驅逐艦的建造數量達到了驚人的一百二十艘!
這從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只建造了兩級十六艘驅逐艦,為了確保艦隊實力,讓很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驅逐艦繼續服役上就能看出,在當時的情況下,帝國海軍確實沒有足夠的能力保證專門從事驅逐艦設計工作的工程師有口飯吃。
與其他戰艦不同的是,花級幾乎擔負了帝國海軍在戰爭期間所有由驅逐艦擔負的任務。
在具體的戰術指標上,海軍並沒有要求新式驅逐艦一定要達到多高的水準,只要求比風級有所提高,能夠更有效的完成風級的所有任務。可同時,帝國海軍提出了另外兩點極為苛刻的要求,首先是必須為今後換裝更強的火炮留下空間,而且在換裝之後火力密度不能降低;其次是必須要考慮到未來五年之內敵人為驅逐艦裝備更大口徑的火炮,並且在防護上確保能夠滿足戰術指標,並且留下足夠的改進餘地。
苜蓿號,半日花號,香蜂草號,櫻草號,並蒂蓮號,劍花號,霸王花號,龍骨花號,懸鈴花號,大紅袍號,天寶花號,緬木號,銀鍾花號,韃靼花號,五福花號,吉利花號。
這就是花級「大船裝小炮」帶來的好處,其強大的生存能力連敵人都感到驚訝。
最大的問題就是使用重型魚雷,這必須對戰艦上的魚雷發射器與魚雷艙都做相應的修改,從而導致對艦體進行大範圍修改。
南天竹號,一品紅號,臘梅號,小蒼蘭號,蟹爪蓮號,春鵑號,春蘭號,喉草號,蒲包花號,佛手花號,香櫞花號,碧桃號,倒掛金鐘號,葉子花號,朱頂紅號,夏鵑號,茼嵩菊號,鳳尾蘭號,仙人掌號,千花葵號,百子蓮號,珊瑚豆號,果石榴號,蠟梅號,寒蘭號,橙花號,姜花號,蝴蝶花號,夜寒蘇號,香雪花號,穗花山奈號,金魚花號,白鶴花號,白萼號,紫陽花號,繡球花號,海菜花號,山節子號,香蕉花號,金蓮號,勳章菊號,鑽石花號,長壽花號,繁星花號,石菊號,狼毒花號,金錢花號,金沸草號,滴滴金號,子午花號,豹皮花號,國章花號,小犀角花號,木蘭號,辛夷號,曼佗羅號,山茄子號,萬桃花號,醉心花號,雪蓮號,荷蓮號,薔薇號,刺玫號,朱槿花號,大紅花號,夜合花號,水塔花號,山椿號,茶靡花號,禾雀花號,刺桐花號,四時春號,五瓣梅號,日日新號,山丹號,倒仙號,粉蓮號,朧月號,初霜號,寶石花號,金腰帶號,迎春花號,串串金號,罌粟號,鳳梨花號,蓬萊花號,麝囊號,奪香花號,野夢花號,雪凍花號,金針號,黃花草號,七星菜號,天女花號,紫苑號,金燈號,葉上珠號,太行花號,龍女花號,上關花號,楊花號,拒霜花號,九頭花號,胡索花號,旱芙蓉號,梵天花號,馬藺號,旱蒲號,斑馬花號,龍舌蘭號,可倫花號,雄黃蘭號,小麗菊號,西番蓮號,九重葛號,鈴蘭號,草玉鈴號,君影草號,香水花號,彎管花號。
同時,花級驅逐艦在戰爭中一共擊沉了1872艘各類艦船,其中戰艦418艘,總噸位達到了1721萬噸!
也正是因為武漢造船廠設計的艦體比其他三家造船廠設計的都要先進,而且可靠得多,所以才能更好的滿足帝國海軍的要求,並且成功拿到帝國海軍的訂單。
主炮:8門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艦炮(4×2),魚類:2座五聯裝550毫米魚雷發射器(備雷20條)。
花級的戰場生存能力比風級強得多,大戰期間,很多花級在挨了巡洋艦的炮轟之後,都能拖著傷殘的艦體返回港口,並且在修好之後再次返回了戰場。另外,在帝國海軍就記錄的戰鬥中,至少有七艘花級驅逐艦在挨了魚雷之後掙扎著返回了港口或者錨泊地,避免了戰沉的噩運。如果在同樣的情況下,風級的結局肯定不一樣。
這下,武漢造船廠的工程師有點頭痛了。
最後,因為戰爭即將結束,帝國海軍取消了四十艘的訂單,並且將四艘完工量不到百分之八十的花級驅逐艦全部拆解,最終第五批花級只建成了十六艘。
其主要性能為:
以當時帝國海軍的預測,隨著戰爭規模逐步擴大,海軍需要越來越多的戰艦,到時候即便工程師隊伍有所壯大,主要的設計力量都得投入到戰列艦與巡洋艦這類大型戰艦的設計研製工作,而不可能在驅逐艦的設計工作上花費太多的人力。
七十一年(39年)年底,在風級驅逐艦還在建造的時候,帝國海軍決定研製一種足以滿足正個戰爭期間需要的先進驅逐艦。顯然,這絕不是風級驅逐艦的改進行,也不是以往意義上的艦隊驅逐艦,而是一種功能全面,能夠在不同戰場上發揮巨大作用的,而且保證在整個戰爭期間都不落後的驅逐艦。
雖然150毫米艦炮的射速比130毫米艦炮低得多,但是其炮彈更重,所以第四批花級驅逐艦的彈藥投擲能力比第三批提高了很多。後來,一些沒有按照第三批標準改進的第一批與第二批花級驅逐艦按照第四批的標準做了改進。
主炮:8門七十七年型150毫米L55型艦炮(4×2),魚類:2座五聯裝650毫米魚雷發射器(備雷20條)。
在建造第一批花級驅逐艦的時候,平均船台周期為五個月,舾裝周期為四個月。到了第二批的時候,平均船台周期縮短到了四個月,舾裝周期縮短到了一百一十天。也就是說,只需要不到八個月的時間就能建成一艘驅逐艦。這個速度,在平時是難以想像的,可是在戰時卻顯得不夠快!
另外,在花級驅逐艦的艦長中,有41人在戰爭期間或者戰後晉陞為將領,另外還有28名艦員在戰後晉陞為帝國海軍將領。
這下造船廠的工程師就有點頭大了,提高火力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增加火炮數量,二是改用更大口徑的主炮。
到七十六年(44年)年六月的時候,第二批花級的建造工作全部完成。此時,海軍提出了建造第四批花級驅逐艦的要求,只是沒有立即下達訂單,而是要武漢造船廠首先完成改進設計,而一個主要改進就是使用在第三批上放棄了的150毫米艦炮!
戰爭期間,一共有七十八艘花級驅逐艦戰沉或者戰毀。
主炮:12門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艦炮(4×3),魚類:2座五聯裝550毫米魚雷發射器(備雷20條)。
一共有187艘花級驅逐艦榮獲集體榮譽勳章。
有63名花級驅逐艦的艦長榮獲個人榮譽勳章,1635名艦員榮獲了個人榮譽勳章。
有一點也許能夠說明花級的重要性。該級驅逐艦的總設計師郭純明是除汪華華之外,唯一一個榮獲了「帝國皇室榮譽勳章」的船舶工程師!
三聯裝緊湊炮塔是在不降低單門火炮射速的情況下,盡量減少佔用的甲板面積與艦體內的空間。當然,實際情況肯定不可能完全與雙聯裝炮塔一樣,其上艦之後,仍然擠佔了不少的艦體空間。
如果要追溯原因的話,這還得說到戰後的經濟危機,以及全球性的經濟大蕭條。雖然當時帝國海軍為了確保工程人員,特別是具有豐富經驗的艦船工程師不至於在經濟不景氣時大量流失,採取了只設計不建造的辦法,但是在有限的財力下,海軍重點保障的是戰列艦,巡洋艦這類大型戰艦的設計工作,對驅逐艦的「照顧」並不多。
戰後,大量花級驅逐艦繼續在帝國海軍服役,並且分批進行了現代化改裝。
主要就是增設了油艙,提高了續航力。另外,對彈藥艙與魚雷艙的結構做了調整,提高了抗打擊能力。
這次,武漢造船廠的動作更迅速,因為在改進第三批花級驅逐艦的時候,就考慮到採用150毫米艦炮。在海軍提出改進要求的時候,雙聯裝150毫米艦炮炮塔的研製工作已經完成,其佔用的甲板面積與艦體空間與三聯裝130毫米艦炮炮塔基本上一樣,所以幾乎不用改進艦體。
鍋爐:4台七十三年型燃油鍋爐,主機:2台七十三年型蒸汽輪機,功率:85000軸馬力,推進:2軸2漿;航速:35節,續航力:5000海里14節。
太陽花號,百合花號,木槿花號,一串紅號,雞冠花號,米蘭號,六月雪號,石竹號,向日葵號,蕙蘭號,建蘭號,喇叭花號,蔦蘿號,合歡花號,木香號,紫藤號,八仙花號,令箭荷花號,入蠟紅號,廣玉蘭號,珠蘭號,金橘號,小葉女貞號,聖柳號,大麗花號,蜀葵號,半支蓮號,凌霄號,曇花號,金絲桃號,絲蘭號,九里香號,變葉木號,花葉芋號,冷水花號,常春藤號,三角花號,石蒜號,蔥蘭號,月季號,桂花號,菊花號,茶花號,黃花槐號,芙蓉號,西洋鵑號,彩葉草號,地膚草號,文心蘭號,紅掌號,萬壽菊號,雁來紅號,木芙蓉號,紫茉莉號,晚香玉號,唐菖蒲號,扶郎花號,萱草號,麥蘭號,秋葵號。
當時,武漢造船廠等十家造船廠還改進了建造工藝,比如部分採用了焊接艦體,而不是以前的鉚接工藝。這樣一來,建造速度大大提高。
萬幸的是,此時帝國海軍對驅逐艦的續航力已經不再那麼重視,在有足夠多的補給艦的情況下,驅逐艦的續航力短一點也不是大的問題。所以,武漢造船廠決定繼續壓縮油艙的數量,從而騰出更多的空間來裝備重型魚雷!
只是,海軍願意接受這樣的「負面」影響。實際上,隨著戰爭擴大,戰艦肯定會越造越大,因此提前建造更大的驅逐艦,除了初期的投入比較高之外,今後還能節約大量的設計與研製人力,從而從總體上降低了成本。
七十五年(43年)一月,隨著第二批花級開工建造,帝國海軍又急不可待的下達了第三批六十艘的訂單,同時要求武漢造船廠在不大量改動艦體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驅逐艦的戰鬥力,特別是火力!
主炮:8門七十五年型150毫米L52型艦炮(4×2),魚類:2座五聯裝550毫米魚雷發射器(備雷20條)。
綜合這些因素,帝國海軍將驅逐艦的排水量從風級的2000噸直接放寬到了3000噸,而在具體設計的時候,又一步步的將排水量的限制放寬到了3200噸,3400噸,3550噸,最後達到了3750噸,並且允許造船廠在這一限制上超過百分之五!
鍋爐:4台七十三年型燃油鍋爐,主機:2台七十三年型蒸汽輪機,功率:85000軸馬力,推進:2軸2漿;航速:34.5節,續航力:3500海里14節。
最終,這種設計得極為成功的驅逐艦在大戰期間建造了足足316艘,成為了整個戰爭期間,全世界範圍內建造數量最多的驅逐艦,同時也是建造數量最多的主要戰艦!
在戰爭的前兩年,帝國海軍一直缺少足夠的驅逐艦。戰爭中,驅逐艦又是損失最多的戰艦,特別是在艦隊作戰時,驅逐艦的戰損比例遠遠高於其他戰艦。要不了多久,帝國海軍就要面臨沒有驅逐艦可用的尷尬情況。
當時,帝國海軍遇到了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
也就是說,當時帝國缺乏足夠的工程師!
標準排水量:3930噸,滿載排水量:4854噸;總長:124米,型寬:13.5米,吃水:4.6米;定員:376人。
結果很明顯,等到帝國海軍需要大量艦船工程師的時候,根本找不到足夠的人手!
因此,在總體設計時,武漢造船廠的工程師把重點全部放在了艦體上。
作為除風級之外,帝國海軍在大戰期間建造的唯一一級驅逐艦,花級幾乎出現在了每一個戰場上,並且在大戰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說白了,海軍要的是一種先進的艦體,而不是超前的戰艦。
當年年底,帝國海軍就下達了第二批六十艘的訂單。
顯然,在外行看來,這一要求太高了。
換句話說,帝國海軍不想在驅逐艦上浪費太多的設計資源。
鹿鈴號,糜子菜號,蘆藜號,雛菊號,春菊號,太陽菊號,水楊柳號,羽花號,金雀花號,游龍草號,芭蕉花號,耬斗花號,椴樹花號,帝王花號,木百合號,龍眼花號,菩提花號,屈曲花號,白茅花號,大王花號,豬籠草號,海仙號,血蓮號,紅番花號,山脂麻號,無憂花號,白雪草號,五色梅號,霸王鞭號,虎刺號,青紫木號,黃蟬號,石栗號,變葉木號,麒麟冠號,貓眼草號,蜂腰榕號,澤漆號,甘遂號,鐵海棠號,千根草號,雞尾木號,火殃勒號,芫花號,結香號,木沈香號,蘇木號,射乾號,金果欖號,三棱號,海南葵號,苦杏仁號,鈴鐺花號,菟絨號,燈籠花號,寶仙花號,仙丹花號,龍面花號,龍鬚草號,藍花參號。
標準排水量:3980噸,滿載排水量:4928噸;總長:124米,型寬:13.5米,吃水:4.7米;定員:376人。
隨著戰爭爆發,各種新式戰艦的研製工作都需要立即展開,結果武漢造船廠,南京造船廠等好幾家具有設計與建造驅逐艦能力的造船廠的工程師都被江南造船廠,威海造船廠這些甲級與乙級造船廠挖走。
另外,原本準備按照第五批標準進行改進的三十多艘花級驅逐艦也都取消了改進計劃。
其主要性能為:
顯然,這兩點要求對造船廠的工程師來說,不但苛刻,還像是在故意為難。
其主要性能為:
七十七年(45年)年底,海軍下達了第五批六十艘的訂單。
由此可見,花級驅逐艦的基礎設計確實極為成功,甚至可以說非常超前。
只不過,並不是所有工程師都不敢迎接這個挑戰。
七十四年(42年)五月,帝國海軍一方面要求十家造船廠加快建造速度,另外拿出了一百五萬金元,讓武漢造船廠針對第一批花級驅逐艦存在的缺陷進行改進設計,以進一步提高花級驅逐艦的戰鬥力。
隨著第一批花級的前十艘投入戰鬥,帝國海軍立即認識到,武漢造船廠設計出了一種極為強大的驅逐艦。如此一來,帝國海軍更不會放棄這種優秀的戰艦。
當然,放寬排水量后,帝國海軍對新式驅逐艦的要求也提高了不少。
到七十七年(45年)的時候,交戰各國的驅逐艦都逐步走向了大型化,因此海軍對花級驅逐艦的要求再次提高。這次,海軍要求花級不但得提高火力密度,還要考慮採用海軍剛剛獲得的650毫米重型魚雷!
標準排水量:4050噸,滿載排水量:4978噸;總長:124米,型寬:13.5米,吃水:4.8米;定員:376人。
梅花號,水仙號,迎春號,報春號,瑞香號,山茶號,白玉蘭號,紫玉蘭號,瓊花號,君子蘭號,海棠號,牡丹號,芍藥號,丁香號,杜鵑號,西洋杜鵑號,櫻花號,含笑號,玫瑰號,紫荊號,棣棠號,錦帶花號,連翅號,黃馨號,金雀花號,仙客來號,蝴蝶蘭號,石斛號,風信子號,鬱金香號,鳶尾號,馬蹄蓮號,金盞菊號,文殊蘭號,百枝蓮號,四季海棠號,吊鐘海棠號,竹節海棠號,天竺葵號,瓜葉菊號,虞美人號,金魚草號,美女櫻號,矮牽牛號,蛇目菊號,龍膽號,千日紅號,草石竺號,睡蓮號,飛燕草號,霞草號,黃桷蘭號,紫薇號,荷花號,石榴花號,夾竹桃號,茉莉花號,鳳仙花號,美人蕉號,文竹號。
如此一來,第三批花級驅逐艦的續航力比第二批有所降低。
擴大排水量的直接後果就是建造價格飈升。
另外,第一批花級在受傷維修的時候,都按照第二批的標準做了改進。
同時,帝國海軍還將大量花級驅逐艦出售給了同盟國,或者友好國家。在很多國家,花級驅逐艦一直服役到公元二十一世紀,並且在其五十多年的服役期間內進行了數次大規模改進,很多花級驅逐艦甚至看不到剛建成時的樣子了!
其主要性能為:
另外,因為150毫米艦炮更重更大,所以排水量有所增加,續航力有所降低,最高航速也比之前的三批降低了一節。只是,這個影響並不是很大,畢竟在絕大部分時候,驅逐艦不需要太大的續航力,也很難在戰場上達到最高航速。
相對而言,第二批花級的改進並不是很大。
標準排水量:4275噸,滿載排水量:5045噸;總長:124米,型寬:13.5米,吃水:4.9米;定員:376人。
最後工程師決定分兩條路走,一是開發三聯裝130毫米緊湊型艦炮炮塔,二是準備採用150毫米艦炮。
七十六年(44年)年底,海軍下達了第四批六十艘的訂單。
鍋爐:4台七十三年型燃油鍋爐,主機:2台七十三年型蒸汽輪機,功率:85000軸馬力,推進:2軸2漿;航速:36節,續航力:4500海里14節。
另外,採用同一艦體,即便不同批次有所不同,在後勤保障方面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鍋爐:4台七十三年型燃油鍋爐,主機:2台七十三年型蒸汽輪機,功率:85000軸馬力,推進:2軸2漿;航速:36節,續航力:5500海里14節。
對參与設計競標的幾家造船廠來說,這無異於「恩典」。
越小的戰艦,其性能針對性就越強,也就越難適應所有的戰術需求,為此往往得有所側重,而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最難能可貴的是,武漢造船廠在改進設計的時候,盡量控制住了驅逐艦的排水量,沒有使其速度性能有所降低。
主炮:8門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艦炮(4×2),魚類:2座五聯裝550毫米魚雷發射器(備雷20條)。
後來,部分第一批與第二批的花級驅逐艦也做了相應的改進。
因為緊湊型炮塔首先研製成功,所以第三批花級驅逐艦沒有採用更大口徑的艦炮。
外形上,兩批花級基本上沒有區別,所以很難辨認。
標準排水量:3948噸,滿載排水量:4872噸;總長:124米,型寬:13.5米,吃水:4.6米;定員:372人。
與汽車底盤一樣,艦體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戰艦的基本性能。而在同一艦體上設計的戰艦,不管上層建築有多大的差別,其基本性能都比較接近。任何戰艦都一樣,艦體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表面上看,花級不比風級強多少,實際上卻絕對不一樣。
當時,風級驅逐艦的建造工作已經完成了。為了不讓船台空著,帝國海軍不得不向這幾家造船廠訂購襲擊艦,並且把提供給海軍陸戰隊的登陸艦的建造工作都交給了這幾家造船廠,後來還安排這幾家造船廠參与了輔助戰艦的建造工作。可是,這些戰艦遲早都會建成,而且帝國海軍各艦隊都需要更多的驅逐艦。
戰爭爆發之後,帝國海軍一方面啟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封存的驅逐艦,另外一方面大批量建造風級驅逐艦,同時也開始著手研製更先進,更強大的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