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第八卷 萬里殲敵

第三十一章 將錯就錯

第八卷 萬里殲敵

第三十一章 將錯就錯

當時,「宣宗」號上的炮手肯定是過於激動了。
原本已經無法正常工作的三號鍋爐艙內的兩台鍋爐被徹底炸毀。而「阿方索十三世」號與「科羅拉多」級戰列艦一樣。幾座鍋爐艙之間僅僅只有一層二十毫米的防破片裝甲隔板。這種厚度的裝甲隔板根本擋不住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彈爆炸之後產生的彈片。結果,一號鍋爐艙的兩台鍋爐也在五分鐘之內相繼關閉。
該艦是「西班牙」級戰列艦的第二艘,同樣在美國建造。當時,「阿方索十三世」號只有一個對手,那就是第11-2主力編隊末位的「宣宗」號戰列艦。
「阿方索十三世」號的災難沒有就此結束,或者說,「宣宗」號的好運還沒有用完。
當時,帝國絕大部分百姓都知道,「太祖」號是「皇帝」級的首艦,「太宗」號是同級戰艦中最強大,表現最優秀的,「仁宗」號則因為其在「大東海戰」中的拙劣表現(特別是差點誤擊「太祖」號的那幾炮)而出名。結果,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宣宗」號是「皇帝」級戰列艦的第四艘。
這絕對是致命地一炮。
與此同時,之前一直在旁邊「看熱鬧」的第11-4巡洋艦編隊殺了出來。
無法達到最大排煙效率,連接在後煙囪上的四台鍋爐就無法為蒸汽輪機提供充足地高壓高溫蒸汽,從而導致蒸汽輪機的輸出功率急劇降低。
如果打中地是穿甲彈。因為煙囪地裝甲太薄(只能抵禦六英寸炮彈)。所以穿甲彈肯定會直接貫穿煙囪。而不會在煙囪內爆炸。
十點過五分,連續到來的兩枚穿甲彈最終讓「阿方索十三世」號走到了盡頭。
「宣宗」號也隨之減速,炮擊命中率迅速提升。
只是,被炸掉了艦尾的「阿方索十三世」號並沒有立即沉沒,而是頑強的浮在了海面上。
這次,「宣宗」好沒有錯過揚名立萬的機會。
九點五十一分,「宣宗」號就用一枚裝錯了的半穿甲彈宣讀了「阿方索十三世」號的「死刑判決書」。
如此一來,「阿方索十三世」號損失了百分之六十八的動力!
據事後分析,很有可能是那枚穿甲彈沒有立即爆炸,結果損管隊員錯誤操作,引爆了穿甲彈。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損管人員想拆除穿甲彈上的引信,而不是立即向彈藥庫注水,結果在拆彈的過程中引爆了穿甲彈。
因為要加快「仁宗」號的建造速度,所以「宣宗」號的服役時間比預期的延遲了三個月,所以沒有能夠參加「大東海戰」。隨後在「薩蘭加尼與巴西蘭海戰」中,「宣宗」號的表現也只能用合格來形容,遠比不上當時唱主角的「太宗」號與「太祖」號。編入第11艦隊后,「宣宗」號一直在相模灣活動,結果因為第12艦隊表現得太出色,在「扇島海戰」中第11艦隊沒能唱上主角,「宣宗」號錯過了第三次表現機會。到了「關島海戰」時,「宣宗」號有了一次絕佳的發揮機會,可是卻因為過早的損失了一座炮塔,結果在戰鬥中僅僅打傷了美國海軍的「科羅拉多」號戰列艦,沒能將其擊沉。
據後來分析,最後擊中了「讓·巴爾」號的那條魚雷,就是從此時發動攻擊的一艘西班牙驅逐艦上射出來的。因為,這是戰鬥結束前,歐洲聯合艦隊里的驅逐艦發動的最後一次魚雷攻擊。另外,當時「讓·巴爾」號正好在「宣宗」號與「仁宗」號的東南面,而歐洲聯合艦隊的驅逐艦是從西北方向上進入的。
前一枚穿甲彈準確打在了司令艦橋處。只是「阿方索十三世」號並不是艦隊旗艦,也不是西班牙兩艘戰列艦中的旗艦,所以這枚穿甲彈的意義並不大。
第三個遭殃的是排歐洲聯合艦隊主力編隊末位的「阿方索十三世」號。
隨即,這艘戰艦的C炮塔彈藥庫就發生了爆炸。
當然,這一分析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證實,因為當時在該炮塔附近的所有官兵都完蛋了。
即便單獨面對「阿方索十三世」號,「宣宗」號仍然佔有絕對優勢,而且從一開始就打出了氣勢。
隨著敵人的驅逐艦再次登場,六艘輕巡洋艦終於可以上場露臉了。
十點四十五分,兩艘戰列艦都停止了對「阿方索十三世」號的炮擊,紛紛將炮口轉向了左舷方向。因為,就在五分鐘前,兩艘戰列艦上的雷達發現了出現在北面的幾艘歐洲聯合艦隊的驅逐艦。
十點十分前,又有至少五枚穿甲彈命中了「阿方索十三世」號。
最終,「阿方索十三世」號在十一點二十七分沉沒,全艦隊官兵中有八百餘人生還。
比起三艘姊妹艦來說,「宣宗」號一直顯得有點平庸,沒有受到太大的重視。
只是,西班牙海軍的魚雷竟然航行了十七公里,這確實有點神奇。
九點五十五分,僅隔了一輪齊射之後,「宣宗」號丙炮塔的炮組再建奇功。這次打出的不是半穿甲彈,而是重型穿甲彈。
到十點二十八分的時候,「仁宗」號趕了過來,開始對付「阿方索十三世」號。
在發現裝錯了炮彈之後。退出炮彈在比較麻煩地事情。在激烈地戰鬥中。炮手往往將錯就錯。把裝錯地炮彈打出去。以便及時進行下一輪齊射。
顯然,這場爆炸來得遲了一點。如果是穿甲彈引爆的,應該在幾分鐘之前就發生大爆炸了。
這裏不得不提到一點,那就是「西班牙」級戰列艦的外形酷似美國海軍的「科羅拉多」級戰列艦。想必,「宣宗」號上的炮手永遠都不會忘記在「關島海戰」中從其手中溜掉的「科羅拉多」號,也就自然而然的將「阿方索十三世」號當作了發泄的對象。可悲地是,「阿方索十三世」號不管是在火力,還是在防護上。都不如「科羅拉多」號。
這枚穿甲彈打在了「阿方索十三世」號左舷上層甲板與露天甲板的交界處,並且輕而易舉的撕開了僅僅只有一層,厚度為一百五十毫米地水平裝甲。進入艦體之後,穿甲彈在連續穿過了三層甲板地同時。彈道路徑發生偏移。最終竟然鑽入了三號鍋爐艙,最後在撞上了三號鍋爐艙與一號鍋爐艙的裝甲隔板之後發生爆炸。
后一枚穿甲彈則直接打在了C炮塔的炮座上,並且打穿了裝甲,最終鑽進了下面的彈藥庫。結果可想而知,在沒有完備的防火設備的情況下,「阿方索十三世」號上的損管人員根本不可能阻止彈藥庫爆炸。
雖然煙囪並沒有因此而堵塞。但是「西班牙」級戰列艦地煙囪採用地是吸氣原理。即利用較長地煙囪通道來產生負壓力。從而吸出鍋爐排出地廢氣。也就是說。煙囪必須達到一定地高度。不然吸不出艦體內地廢氣。
其速度很快就降低到了十二節,航向也向左偏轉了大概十度(「西班牙」級戰列艦沒有採用後來快速戰列艦上普遍使用的交聯變速箱,因此在一號與三號鍋爐艙被摧毀之後,只有右側的兩根推進軸還能繼續工作)。
九點五十七分,連續二枚穿甲彈命中「阿方索十三世」號,其中一枚端掉了該艦的A炮塔,另外一枚打中了該艦的舵艙,並且導致舵艙嚴重受損。這樣一來,「阿方索十三世」號更別想回到歐洲聯合艦隊裏面了。
十點過三分,又是三枚穿甲彈到來,其中兩枚分別打中了B炮塔與艦橋,另外一枚則在艦體左舷距離艦尾大概三分之一艦長處開了個直接越五米的窟窿。只是,該部位的三號鍋爐艙已經完蛋了,所以這枚穿甲彈最多只是讓「阿方索十三世」號的艦體內多了大概一千噸的海水。
誰能想到。這三枚半穿甲彈中。竟然有一枚打中了目標。而且還正好打在了二號煙囪上。
十點前,在「阿方索十三世」號的速度降低到十五節左右的時候,又挨了三枚穿甲彈。
據戰後調查。當時「宣宗」號位於編隊末尾。為了防止敵人地驅逐艦轉向攻擊第11-2主力編隊。「宣宗」號地丙炮塔裝地確實是半穿甲彈。而不是用來對付戰列艦地穿甲彈。結果。誰也沒有想到。三艘「海龍」級大型巡洋艦非常乾淨利落地解決掉了六艘驅逐艦。結果。等到「宣宗」號重新瞄準「阿方索十三世」號地時候。丙炮塔內地炮手根本來不及更換炮彈。只能根據經驗調整了炮擊參數(半穿甲彈地彈道與穿甲彈地彈道是完全不一樣地。因此炮擊參數也不一樣)。然後就打出了這輪齊射。
這枚原本不應該發揮多大作用的半穿甲彈竟然鬼使神差般的打中了「阿方索十三世」號的后煙囪!可以說,這將錯就錯地一炮,正好打在了最準確的位置上。
結果很明顯。「阿方索十三世」號因此而喪失了四分之一的動力!
半穿甲彈地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在打穿了煙囪左側地裝甲之後。撞上煙囪右側時就發生了爆炸。而半穿甲彈地爆炸威力遠遠超過了穿甲彈。結果「阿方索十三世」號地后煙囪被硬生生地炸成了兩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