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第十一卷 戰略轉折

第四十四章 後悔晚矣

第十一卷 戰略轉折

第四十四章 後悔晚矣

同樣的,四艘「省」級戰列艦的樣子也不大好看。
激烈地戰鬥持續了大概二十五分鐘。
這並不是說第21艦隊一定要留下來給大西洋艦隊陪葬。
「廣東」號的主桅杆被炸斷了,「江蘇」號的鼻子被削掉了,「吉林」號的屁股上燃著大火,而旗艦「台灣」號的后艦橋一塌糊塗。
當時,斯普魯恩斯知道白佑彬在第41艦隊,卻選擇向南突圍。
更重要的是,打到此時,第41艦隊與第42艦隊的指揮官都沒有犯太大的錯誤。除了第42艦隊的炮擊命中率不太高之外,這二支艦隊一直掌握著戰場上的主動權。在對手不犯錯誤,而大西洋艦隊又喪失了部分作戰能力的情況下,即便第21艦隊已經到達戰場,也難以扭轉戰局。
在一萬米之內。炮手根本不需要雷達提供地火控數據,而是直接利用安裝在炮塔尾部的光學測距儀來瞄準目標。對於戰列艦的主炮來說。這個距離,幾乎就是「直射」距離。炮彈打擊的是對手的艦體,以及炮塔、艦橋等關鍵部位。不管是十四英寸穿甲彈,還是四百毫米穿甲彈,只要打中,就可能能讓對手掉幾塊肉。
隨著第41艦隊與大西洋艦隊的距離迅速縮短,戰鬥進入了拼刺刀的階段。
綜合這幾種情況,最終都將演變成大西洋艦隊成了第21艦隊擋箭牌。
與坎寧安聯繫上之後,斯普魯恩斯首先提出由第21艦隊掩護大西洋艦隊撤出戰場。
也就在這個時候,白佑彬與趙賻禮等人被強行帶到了「避難所」。
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大西洋艦隊地最終結局,也與坎寧安有很大的關係。對戰場上的另外二個主角來說,當第21艦隊與大西洋艦隊轉為向南航行的時候,白佑彬與楊定方都立即識破了對手的企圖,並且認識到,很有可能放跑第21艦隊。當然,如果能夠殲滅大西洋艦隊,也算是個不錯的結果吧。
作為一名有著長遠目光,以及政治頭腦的艦隊指揮官,斯普魯恩斯很清楚,如果他拋棄了大西洋艦隊,很有可能導致英國主動向明帝國求和,到時候就算美國能夠控制北大西洋,最終也將輸掉這場戰爭。
從根本上講,斯普魯恩斯並不贊同坎寧安的判斷。
五點五十分。第41艦隊與大西洋艦隊的距離縮短到了二萬米之內,雙方航線地垂直距離僅有六千米!
如果向西突圍,則第41艦隊可以憑藉速度優勢追上來,與第42艦隊夾擊位於中間的美英艦隊。
只不過,在選擇突圍方向的時候,兩位指揮官產生了分歧。
在此之前。第21艦隊已經主動將航速降低到了二十四節。
此時,第42艦隊已經在北面佔據了有利位置。如果向被突圍,就要對付第42艦隊。因為第42艦隊的速度不如第41艦隊,所以向北突圍的話,第41艦隊可以迅速趕來增援。相反,如果選擇向南突圍,因為第42艦隊的速度有限,所以難以及時增援第41艦隊。更重要的是,只要第41艦隊沒有喪失戰鬥力,或者沒有損失速度,不管是第21艦隊,還是大西洋艦隊,都難以順利突破第四艦隊的包圍圈。
當炮彈如同雨點般的落下的時候,坎寧安才意識到,他犯了這場海戰中最嚴重的錯誤。
可是,第42艦隊並沒有轉移炮火。
後來,斯普魯恩斯的這一決定引起了很多人的猜疑,甚至有很多英國人認為,正是斯普魯恩斯將大西洋艦隊送上了絕路。
白佑彬等人來到司令艦橋上的時候,大西洋艦隊的四艘戰列艦已經變成了浮在海面上的篝火堆。第41艦隊的四艘戰列艦上的主炮都停止了射擊,正在轉向東北面。另外,二支巡洋艦編隊與二支驅逐艦編隊正在東北方向上與大西洋艦隊里的輔助戰艦交火。第41-6驅逐艦編隊正在趕過來,大概準備用魚雷解決掉四艘已經被癱瘓的「喬治五世」級戰列艦。距離「台灣」號最近的那艘戰列艦上,英國海軍官兵正在投放救生艇與救生圈,大概艦長已經下達了棄艦的命令。
當然,坎寧安肯定很樂意接受斯普魯恩斯的提議。
顯然,性能先進的戰列艦在近距離炮戰中並沒有太大的優勢可言。
第41艦隊與第42艦隊接近完美的配合不但讓坎寧安萬念俱灰,還讓剛剛趕來的斯普魯恩斯膽戰心驚。
這是坎寧安做出的最後掙扎。按照他的想法,如果第42艦隊能夠放棄追逐大西洋艦隊,他還有機會突破第41艦隊的攔截,至少率領一到二艘戰列艦逃出戰場。
第42艦隊及時轉向,不但沒有遭到第21艦隊的痛擊,還繼續佔據著有利的位置。
只要大西洋艦隊還在作戰,還能夠繼續前進,沒有完全成為砧板上的魚肉,沒有淪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第21艦隊就不能單獨撤退。
大西洋艦隊中,除了「喬治五世」號之外,其他三艘戰列艦的動力設備都有所損傷,其最大速度只能達到二十四節。這一點,就足以決定大西洋艦隊的命運。如果第21艦隊留下來掩護,就只能給大西洋艦隊陪葬。
另外,在美英艦隊向南轉向的時候,第41艦隊已經向西前進了。
要想突圍。就得盡量避開白佑彬親自指揮的艦隊。
只能向北,或者向南突圍。
五點二十五分,第41艦隊里的四艘戰列艦開始用位於艦首方向上的六門主炮轟擊大西洋艦隊。同時。第41艦隊的四艘戰列艦也將炮口對準了二萬七千米外地大西洋艦隊,而沒有去理會二萬六千米外的第21艦隊。
按照坎寧安的判斷,白佑彬指揮的是第42艦隊,而不是第41艦隊。首先,第42艦隊先與大西洋艦隊交火。是打擊大西洋艦隊地主力,而第41艦隊負責包抄大西洋艦隊,是輔助作戰力量。一般情況下,艦隊司令官都應該指揮主力作戰。其次,第42艦隊在與大西洋艦隊交火之後,其戰術相當靈活,如果不是白佑彬在指揮第42艦隊,其他指揮官必然不會採取靈活應變的戰術,而應該聽從白佑彬的遙控指揮。最後。在第21艦隊到達前,第41艦隊及時的脫離了戰鬥,避開了第21艦隊,只有白佑彬才有如此敏銳的嗅覺,準確判斷出第21艦隊到達的時間,並且及時果斷的採取規避戰術。
綜合這些因素,斯普魯恩斯最終做出了讓步,讓坎寧安來決定突圍方向。
對於斯普魯恩斯提出的「請求」,坎寧安也很是驚訝,因為在他的觀念中,美國海軍的指揮官都是自顧自身利益,不會考慮盟友安危地「利己主義者」。這次。斯普魯恩斯不但沒有主動撤退,還要掩護大西洋艦隊撤退,這也太「離奇」了吧。
五點三十五分,大西洋艦隊向東轉向。
此時後悔已經太晚了。
當然。決定突圍方向的因素中,白佑彬到底在第41艦隊還是在第42艦隊。只是一個重要因素,而不是決定性地因素。
第41艦隊是新編艦隊,第42艦隊是一支戰鬥經驗豐富的艦隊。按照白佑彬地習慣,他不會將一支新編艦隊交給其他人去指揮。而會主動擔負起新編艦隊的責任與義務。另外,第41艦隊配備的全是新式戰艦,其性能遠在第42艦隊的戰艦之上。從艦隊聯合指揮角度來看,第42艦隊的旗艦肯定沒有第41艦隊的旗艦更適合擔任第四艦隊的旗艦。綜合這些因素,白佑彬肯定在第41艦隊。
最重要地是,在決定了突圍方向之後,第21艦隊首先轉向,並且將航速提高到了三十節以上。而跟在後面的大西洋艦隊只能達到二十四節的速度。如此一來,要不了多久,第21艦隊就將甩掉大西洋艦隊。
毫無疑問。不能向東突圍。
直到六點十五分,外面地爆炸聲才漸漸稀落,只是炮擊聲仍然非常的密集,開火地不僅僅有主炮,還有副炮與速射炮。那些清脆的,刺耳地,如同爆豆子般的炮擊聲就是速射炮與副炮發出的。
問題是,斯普魯恩斯不能一走了之。
雖然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斯普魯恩斯存心要讓大西洋艦隊當替死鬼,但是作為一名優秀地海軍將領,美國最出色的艦隊指揮官,斯普魯恩斯不可能沒有預料到向南突圍的結果。在此情況下,他沒有警告坎寧安,而是任由坎寧安在錯誤的判斷上做出錯誤的決策,不是存心葬送大西洋艦隊,又是什麼?
如此一來,大西洋艦隊最終將一頭撞上第41艦隊的炮口。到時候,大西洋艦隊繼續南下,則將與第41艦隊混戰,最終成了大西洋艦隊掩護第21艦隊撤退。如果大西洋艦隊向西航行,則將遭到第42艦隊地痛擊,第21艦隊則可藉此機會擺脫第42艦隊。如果大西洋艦隊選擇向東前進,則將與第41艦隊在很近地距離內交錯而過,即便與第41艦隊的交火時間不會超過十五分鐘。也肯定會被第41艦隊打垮。而第41艦隊為了幹掉大西洋艦隊,只能減速,從而失去了追擊第21艦隊地機會。到時候,航速只能達到二十七節的第42艦隊根本追不上第21艦隊。
斯普魯恩斯首先考慮的不是怎麼戰勝對手,而是怎麼全身而退。
六點二十分,「避難所」的門打開了。
即便「台灣」號的艦長會每過五分鐘彙報一次戰鬥情況,可是白佑彬並不需要艦長的報告,通過從外面傳來的沉悶的爆炸聲。以及密集的炮擊聲。就能知道戰鬥打得有多麼的激烈。
同時,第42艦隊也在向西航行了十多海里之後,轉為向南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