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第十二卷 勝利之途

第五十一章 斗勇鬥狠

第十二卷 勝利之途

第五十一章 斗勇鬥狠

在對抗驅逐艦的戰鬥中,戰列艦一般不會提前轉向,而會首先集中側舷上的炮火對付敵人的驅逐艦,直到驅逐艦轉向發射魚雷之後,戰列艦才會轉向規避。如果敵驅逐艦在較遠的距離上發射魚雷,且戰列艦的艦長有足夠大的膽量,且能夠精確計算出魚雷到達的時間,甚至會故意延遲轉向時間,以保證在魚雷到達的時候,正好將艦首,或者艦尾對準魚雷來襲的方向。
也就是說,只要斯普魯恩斯繼續南下半個小時,他將失去逃跑地所有機會。
顯然。白佑彬與斯普魯恩斯都認為對方的一號主力艦就是旗艦。
如果此時第11艦隊逼得太急,在美英艦隊又連連遭到重創的情況下。斯普魯恩斯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撤退。而「衣阿華」級戰列艦有著其他快速戰列艦無法比擬的速度優勢。只要斯普魯恩斯想溜,他肯定能夠溜走。
也正是如此,斯普魯恩斯才沒有貿然與第11艦隊縮短交戰距離。
隨著鄭恩博率領的第31艦隊到達,白佑彬與斯普魯恩斯都沒有急著縮短交戰距離,只是白佑彬首先決定將航速降低到十六節,隨即斯普魯恩斯也做出了同樣的決定。當然,二人做出相同的戰術決策,其出發點並不一樣。
當時,白佑彬都能看到南面出現的爆炸火光。
在此情況下,第11艦隊完全沒有必要與第51艦隊拚命。
也就是說,當時斯普魯恩斯連誰被擊中都不知道,更不清楚美英艦隊里的情況。
這並不是說白佑彬沒有與斯普魯恩斯拚命的膽量,兩人鬥了這麼多年,交手好幾次,白佑彬從來沒有在膽量上輸給對手。也不是說白佑彬不想幹掉斯普魯恩斯,可以說整個帝國海軍中,最想幹掉斯普魯恩斯的就是白佑彬。白佑彬太了解斯普魯恩斯了。
在美軍驅逐艦逼近到魚雷攻擊範圍之內后,白佑彬將戰術決策權下方給了各艘戰列艦的艦長。只是,編隊里地四艘戰列艦都沒有急著轉向。
五分鐘后,第51艦隊的一號主力艦首先中彈,緊接著,「遼省」號也挨了第一枚穿甲彈。
當然,不管是白佑彬,還是斯普魯恩斯,在放棄了縮短交戰距離之後,都想到了提高命中率的另外二個辦法,一是減速,二是集中炮擊對方的某一艘戰列艦。
值得慶幸的是。四艘「省」級戰列艦上的副炮與速射炮都完好無損。另外,「省」級是帝國海軍中第一種裝備了七十二年型一百五十毫米艦炮,與七十一年型一百三十毫米艦炮的戰列艦。
此時,白佑彬與斯普魯恩斯都賦予了領艦艦長全部戰術決策權。
與其他軍官一樣,白佑彬繫緊了安全帶。
結果,在第51艦隊到達戰場之前,斯普魯恩斯沒有從美英艦隊那裡獲得任何與戰場情況有關的消息。
鄭恩博的第31艦隊在向東北方向前進,第11艦隊與第51艦隊都在向南前進。半個小時之後,第31艦隊就將到達第11艦隊與第51艦隊之間。到時候。不管美英艦隊是否已經戰敗,鄭恩博都不會替白佑彬擋炮彈,會選擇向左轉向。然後迅速調頭與第51艦隊決戰。到這時,斯普魯恩斯必須做出抉擇,即留下來決戰,還是轉向逃跑。
集中炮火之後,遭到炮擊地那艘戰列艦的中彈幾率立即就提高了三倍。
要怪,這也只能怪美軍的指揮體系。
問題是,此時白佑彬手裡沒有驅逐艦可用!
「省」級戰列艦任何一側的副炮與速射炮數量都接近了一艘輕巡洋艦地火炮總數。其火力強度甚至超過了「功臣」級以前的任何一種輕巡洋艦。
在「馬里蘭」號遭殃的時候,第11艦隊與第51艦隊的決鬥也進入到了白熱化狀態。
為了搜尋第51艦隊,白佑彬派出了艦隊里的所有輔助戰艦。雖然負責偵察工作的張海波中校已經在十一點頒布的時候,也就是與英國太平洋艦隊遭遇之後,向所有外出執行偵察任務地輔助戰艦發去了命令,讓它們立即返回艦隊。可是,這些戰艦最快的也要在凌晨一點左右才趕得回來。
換句話說,如果斯普魯恩斯選擇留下來決戰,第11艦隊可以加快航行速度。擺脫第51艦隊。然後從第31艦隊的南面轉向到東南,爭取切入到第51艦隊的航線前方。從而與鄭恩博聯手幹掉斯普魯恩斯。如果斯普魯恩斯選擇撤退,就必須向東南轉向。以擺脫逼近的第31艦隊。到時候,第11艦隊可以選擇加速轉向。與第51艦隊縮短交戰距離,鄭恩博則可以選擇向東轉向。擋在第51艦隊的北面。
如果能夠避開魚雷,大家都將相安無事。
以斯普魯恩斯的性格,在美英艦隊完蛋之前,他就會撤退。
「馬里蘭」號發生爆炸的時候,斯普魯恩斯立即就給威利斯·李發去了詢問電報,可是卻沒有收到任何消息。
按照正統戰術,在這種交戰模式下。艦隊指揮官應該立即派出驅逐艦向敵艦隊發動魚雷攻擊,以打亂其編隊,同時降低敵主力艦的炮擊命中率。
零點二十分,就在「馬里蘭」號戰沉之前,四艘「省」級戰列艦首先將炮口全都轉向了第51艦隊里的一號主力艦。晚了不到一分鐘,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也將炮口全都轉向了「遼省」號。
因此,必須要在一個恰當的時機縮短交戰距離。而且,白佑彬已經意識到,這個機會即將到來。
第51艦隊隸屬於第五艦隊,採用的是第五艦隊的通信電碼。美英艦隊則隸屬於第三艦隊,採用的是第三艦隊地電碼。雖然美軍名義上成立了太平洋艦隊,第三艦隊與第五艦隊都是太平洋艦隊下面地戰區艦隊,但是卻沒有採用統一的調配與管理手段,第三艦隊與第五艦隊基本上是獨立作戰。
只要斯普魯恩斯做出了決定,局勢就將變得對第11艦隊有利。
零點半。美軍的驅逐艦就從其主力編隊的後方殺了出來。
當然,也不能等到鄭恩博那邊的戰鬥結束之後再逼近第51艦隊。
這與帝國海軍此時地指揮體系是完全不一樣的。
雖然他在此時已經預料到美英艦隊遭到了重創,很有可能二艘旗艦都以戰毀,不然威利斯與蒂里特肯定應該與他聯絡。但是在情況無法得到證實之前,斯普魯恩斯還不敢肯定他地猜測,也就不敢貿然撤離。
零點五十一分,「松江府」號的艦長下達了右滿舵的命令。
其直接後果就是,第51艦隊只能與美軍第31艦隊,或者英國太平洋艦隊地旗艦聯絡,而無法與其他的戰艦聯絡。
這二種艦炮的威力都要比「皇帝」級乙型戰列艦上配備的副炮與速射炮優秀。
也就是說,艦長可以自行決定戰術規避範圍,航速與航向,不用顧慮隊列的整齊性。
當然,在規避魚雷的同時,還得注意從頭頂上砸下來的炮彈!
對白佑彬來說,等待半個小時根本不算什麼大問題。即便等下讓鄭恩博搶了頭功,對他也沒有多大的影響,因為他是這次作戰行動的聯合指揮官,不管是第11艦隊,還是第31艦隊立下頭功,他都是最大地功臣。
「馬里蘭」號已經遭到重創,蒂里特也在零點十五分地時候離開了「復讎」號。
當然,僅僅依靠戰列艦上地副炮與速射炮,很難徹底阻止美軍驅逐艦。
當然,面對重型魚雷,任何一名戰列艦的艦長都不敢掉以輕心。
只有保持現狀,等到搞清楚了美英艦隊的狀況之後,再做出決定。
如果被魚雷擊中,包括白佑彬在內,戰艦上的任何一名官兵都有可能負傷,甚至陣亡。
其中一百五十毫米艦炮與「功臣」級輕巡洋艦的主炮完全一樣,其射速是以往同口徑艦炮地一點五倍。火力密度幾乎達到了速射炮地水準。而一百三十毫米艦炮與「花」級驅逐艦的主炮完全一樣,不但其口徑比以往戰列艦上地速射炮提高了很多。而且射速更快,火力密度更大。
也就在他即將做出決定的時候,第31艦隊到達,並且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前五輪齊射之後就重創了美軍第31艦隊的一號主力艦。
面對來勢洶洶的美軍驅逐艦。四艘戰列艦右側地副炮與速射炮立即動員了起來。
雖然沒有能夠及時收到鄭恩博的戰報,畢竟鄭恩博也沒有想到能夠這麼快就獲得戰果,而且還在震驚之中沒有回過神來呢,但是白佑彬已經意識到,鄭恩博能夠輕而易舉的幹掉美英艦隊。
發現命中率並不理想之後,白佑彬首先想到的就是縮短交戰距離。
戰列艦的艦體寬度都在三十米之上,長度一般是寬度的六到七倍(少數快速戰列艦達到了八倍左右),即便完全對準了魚雷的來襲方向,也很有可能被魚雷擊中。當然,如果驅逐艦的艦長有足夠的信心與膽量,在更近的距離上發射魚雷,就會選擇縮短魚雷間的間隔距離,以提高命中率。
顯然,此時斯普魯恩斯就沒有白佑彬這麼「自在」了。
現在,不但他的性命,這艘戰艦上所有官兵的性命都握在艦長,以及航海長的手上。同時,也握在了老天爺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