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第十四卷 雙管齊下

第十三章 別無選擇

第十四卷 雙管齊下

第十三章 別無選擇

早在年初地時候。美軍就在巴拿馬城以清查帝國地諜報人員為名。進行了軍事管制。然後逐步讓城區內地居民轉移到了附近地小城鎮,或者鄉村去。有地甚至被直接轉移到了美軍地看守營地。而美軍這麼做地直接目地不是清查帝國地諜報人員。而是想將巴拿馬城變成最大地軍營。為後來陸續到達地美軍作戰部隊提供駐紮地地方。
這次參加炮擊的還有二支剛剛趕來的破交艦隊,除了四艘戰列艦之外,另外還有八艘配備了三百毫米艦炮的大型巡洋艦參加了炮擊行動。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朴茨茅斯就是英國海軍的舟山港。
到此,第四艦隊四艘戰列艦的主炮身管都到了使用壽命的極限。
第四艦隊能夠順利完成炮擊朴茨茅斯的任務,除了其強大的戰鬥力之外,帝國海軍的側影行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此情況下,投降是確保英國利益的最佳選擇。
自從英國海軍建立之日起,朴茨茅斯就是英國海軍最重要的軍港。數百年來,朴茨茅斯不但是英國本土艦隊(機動艦隊)的母港,還是英國最大的造船基地,更是英國海軍的象徵。
到十九日的時候,第11艦隊與第13艦隊再次撤了下去。
在此情況下,朴茨茅斯港成為了英國本土第一座遭到帝國海軍艦隊炮擊的港口。
一場毀滅性的打擊,徹底的摧毀了英國海軍最重要的軍港。
在經過了十多天的炮擊之後,英國已經嘗到了帝國海軍的厲害。更重要的是,英國是一個非常重視海權的國家,在失去了海權之後,英國也就失去了戰鬥的能力。現在,第四艦隊僅僅只有四艘戰列艦,就足以讓整個英國為之而顫抖。隨著第二批「省」級乙型戰列艦,以及更強大的「海軍元帥」級戰列艦服役,第四艦隊的實力肯定會得到加強,到時候英國將面臨滅頂之災。
十日夜間,第四艦隊炮擊了普利茅斯。普利茅斯距離朴茨茅斯只有幾十公里,是朴茨茅斯的「副港」,雖然沒有多少重要目標,但是在朴茨茅斯被毀之後,普利茅斯成為了英國海軍面向英吉利海峽最重要的港口。
一月七日,第11艦隊與第13艦隊(即傅守義指揮的作戰艦隊)一同炮擊了巴拿馬城,以及附近的美軍軍營。
其實,戰爭打到這個地步,英國繼續堅持下去,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也就是說。當時巴拿馬城實際上是美軍地軍營。
雖然這個猜測帶有一些理想主義的色彩,但是幾乎沒有人懷疑陳錦寬的戰略目光。可以說,支撐著英國的,或者說讓英國敢於在談判桌上討價還價的,正是那最後一絲希望。
因為考慮到在佔領巴拿馬之後,需要利用巴拿馬運河,所以第11艦隊與第13艦隊一直沒有炮擊巴拿馬運河的船閘。
按照當時陳錦寬的分析,只要打垮了美軍的最後一支作戰艦隊,英國就將投降。
只是。災難並未就此結束。
按照趙賻禮和傅守義提交的戰鬥報告,二支艦隊在數個小時之內就用光了全部彈藥。
完全可以想像,炮擊來得多麼猛烈。
十六日夜間,第11艦隊還在第13艦隊的掩護下,抵近海岸,向運河北端的科隆港投擲了數千枚大口徑炮彈。
相對於第四艦隊炮擊朴茨茅斯的行動,第11艦隊與第13艦隊的炮擊行動更具毀滅性。
十九日,艦隊進入克萊德灣,開始重點炮擊格拉斯哥。
按照第四艦隊的戰鬥記錄,整個炮擊行動中,四艘戰列艦,十六艘巡洋艦一共投擲了五千六百余枚口徑為四百毫米的炮彈,二萬七千余枚口徑為一百七十五毫米的炮彈,以及八千六百多枚口徑為一百五十毫米的炮彈(戰列艦的副炮),彈藥總投擲量超過了一萬二千噸,平均每小時消耗彈藥一千六百余噸。
據後來獲得地美軍地文件。當時駐紮在巴拿馬城。以及附近營地地美軍官兵有八萬六千餘人。直接死於炮擊地有二萬三千餘人。傷殘三萬六千餘人。另外還有上千名美軍官兵在炮擊中精神崩潰!
當時,帝國海軍的重點已經轉移到了大西洋戰場上,所以留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後勤保障艦船,特別是為艦隊服務的快速戰鬥支援艦與快速綜合補給艦的數量相當有限。而從聖誕島到巴拿馬灣,即便是快速船隊也需要至少八天才能往返一次,算上前後補給與裝卸作業,就需要十天以上的時間。如此一來,至少需要五支後勤保障艦隊才能為二支作戰艦隊提供足夠的保障,而當時留下來的後勤保障艦隊只有三支。
然電報中沒有提到英國是否決定投降,但是白佑彬已經預感到戰局將發生重大變化。
二十日,白佑彬收到了海軍總參謀部發來的一份緊急電報。
因為沒有抵近海岸,所以艦隊里的其他戰艦都在「看熱鬧」。
在三輪炮擊中,因為射程太遠,且難以觀察彈著點,各艦隻能依靠海圖上的坐標進行瞄準,所以很多炮彈落入了鄰近港口的城區,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按照英國政府的統計結果,在三次炮擊中,至少有八千多居民死於非命。
因為格拉斯哥擁有英國北部最大的造船廠,而且是蘇格蘭地區最重要的港口,最重要的是,格拉斯哥位於克萊德河的河口處,而艦隊無法到達河口,所以針對格拉斯哥的炮擊行動分成了三次,總彈藥投擲量達到了驚人的五萬三千噸。
後來,白佑彬才知道,在這次炮擊中,一名英國海軍的少將被炸死。而這名英國海軍少將也成為了英國海軍中死於帝國海軍艦隊炮擊的最高軍銜的軍人。
只是,第四艦隊的行動並沒就此結束。
據不完全統計,當時被炸死的美軍醫務人員就超過了八百人,其中軍醫就有五百多人,相當於三個師的軍醫總數!
四艘戰列艦,一分鐘內就能投擲三十六枚重量近一噸的遠程炮彈,而每枚炮彈的殺傷範圍超過了五萬平方米,即便按照彈著點間隔五百米計算,三十六枚炮彈都能夠覆蓋一座足以容納下一個步兵旅的營地。
就在這二天中,之前留在聖誕島的陸戰隊陸續登上了剛剛到達的登陸艦。
艦隊沒有返回直布羅陀,而是在凱爾特海南部海域與趕來支援的維修船會合,完成了更換炮管的工作。
炮擊是從凌晨二點半開始的,而這個時候,正是人最容易疲憊,警惕性最放鬆的時候。
作為回應,英國海軍只是將部分主力艦撤離了容易遭到炮擊的港口。顯然,這點防備是遠遠不夠的,等到第四艦隊出現在朴茨茅斯港附近的時候,英國軍隊已經來不及進行防禦部署了。
完成了對巴拿馬城的第二輪炮擊之後,二支艦隊在外海休整了大概五天(實際上是等待補充彈藥與更換炮管的後勤船隻),在十三日恢復了對巴拿馬,特別是運河區的炮擊行動。而首先遭到打擊的就是美軍的岸防陣地。
不管是巴拿馬城的居民,還是軍營里的美軍官兵,大部分都在床上睡覺,誰也預料不到,災難將從天而降。
次日凌晨,第四艦隊在托布魯克灣炮擊了加的夫港。
十三日下午,第四艦隊炮擊了米爾福德。
從一開始,二支艦隊的四艘戰列艦就採用了覆蓋式炮擊戰術,且每門主炮都以每分鐘一枚的速度投擲炮彈。
八日夜間。補充了彈藥地第11艦隊與第13隊再次炮擊了巴拿馬城。以及附近地美軍陣地。
也正是如此,英國海軍並沒有提高港口的警戒級別。
當時,負責炮擊軍營的是第11艦隊,而負責炮擊城區的是第13艦隊。
與白佑彬的猜測一樣,英國確實趴下了,也確實在與帝國就投降的事情進行磋商。只是,談判仍然沒有結果。
如果這絲希望也破滅了的話,英國將別無選擇!
很快,美軍就得出了結論,帝國海軍將進攻巴拿馬。
另外,英國海軍一代名將納爾遜在陣亡之後,其遺體也是在朴茨茅斯港被送上岸的。
在第四艦隊「積極行動」的同時,第11艦隊與第13艦隊也沒有閑著。
當年擊敗荷蘭與西班牙艦隊的英國艦隊就是從朴茨茅斯港出發的。
與上次暫停炮擊一樣,負責提供彈藥與更換炮管的後勤保障艦隊沒有能夠按時到達。
最倒霉地絕對不是巴拿馬城地居民。而是駐紮在巴拿馬地美軍。
經過二天的休整之後,十二日夜間,第四艦隊進入了凱爾特海。
十六日夜間,第四艦隊炮擊了以利物浦為中心的工業區。
也就是說,二支艦隊在數個小時之內就向巴拿馬城與附近的五座美軍營地投擲了上萬噸的炮彈。
根據這一結論,美國與英國都認為,之前離開直布羅陀的第四艦隊將開赴加勒比海,炮擊大安得列斯群島與小安得列斯群島的美國海軍基地,封鎖前往巴拿馬的海上航道,為太平洋方向上的進攻行動提供支援。
美軍的四艘「羅得島」級戰列艦已經在二天前服役,並且正在向諾福克海軍基地集中。如果不出所料,美國海軍將在二月初派出由這四艘戰列艦為核心的作戰艦隊。因此,海軍總參謀部要求第四艦隊儘快結束對英國的炮擊行動,做好攔截美國艦隊,阻止其前往巴拿馬的準備工作。
雖然這輪炮擊造成的傷亡小得多,但是對美軍造成的影響卻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