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風流》第一卷

第53章 領導第一個召見

第一卷

第53章 領導第一個召見

這是新一屆黨代會之後全縣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縣裡也是非常重視,縣委書記文培元,縣長辛明忠、縣委副書記廖雪峰等悉數到會。
頓時全屋的人目光都集中在兩人身上。坐在吳忠河旁邊的兩河鎮的楊書記不由有些艷羡的低聲道:
中午,來參加會議的縣直部門和鄉鎮黨政一把手如同嚼蠟一般的吃完飯,然後來到縣委招待所的四樓小會議室等著縣裡主要領導的召見——任務是落實到了各單位,責任狀大家也簽字畫押了,不過縣裡的領導也清楚這壓力有多大,給了壓力還得給些鼓勵,所以要找下面的人談話,打打氣。
陸政東是副鄉長,本來是沒有資格與會的,也不清楚縣裡是什麼原因,也通知了他參會。
老百姓忙碌了一個冬天,這進了臘月,老百姓也開始忙活過年的事情了。
會議由副書記廖雪峰主持,參加會議的人員都是縣直部門的正職和各鄉鎮的黨政一把手、國有企業和鄉鎮上規模企業負責人。
鄉里上上下下對這樣的進度已經是相當滿意了,三四個月就能把路修起來,這已經夠了不起了。
並且會議還給了城關鎮的鎮黨委書記和縣財政局局長露臉的機會,讓兩位先後作了現場表態發言。
台上領導們的話講得不少,對九零年的工作也是主要講成績,但台上台下的人都明白,這些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縣財政困難的局面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更加的嚴峻。
當然這議論中也少不得他陸政東,他的成績能力擺在那裡,若按這個,他還是有機會的,但是他的年紀和資歷也同樣擺在那裡,若看這個,在幹部們看來,他能當上代理鄉長的機會就等於中大獎。
都明白這次會議就一個中心:努力發展經濟,全力解決全縣財政極度困難的局面。
縣黨代會已經結束都快一個月了,但是山和鄉的班子依然還是老樣子,縣裡並沒有按照人們預期的那樣很快就把山和鄉的領導班子調整到位。
對於縣裡遲遲不動的原因,鄉里流傳著各種各樣的版本。
「吳鄉長,文書記請你和陸鄉長到隔壁談話……」
坐在會議室等著領導召見的人們要麼是和本單位的人商量著彙報的事情,要麼是和相熟的其他單位刺探著對方的情況,就在低聲淺語間,縣委書記文培元的秘書林之鶴走了進來,掃了會議室一眼,徑直朝他和吳忠河走過來:
陸政東看著兩人表面都講得慷慨激昂,實際上很多空泛和口號式的話語也暴露了他們底氣不足,不但是台上表態的兩位,台下的頭頭腦腦們一個個都是面色凝重,顯然,這任務壓力不是一般的小,沉思中也在不停的觀察著周圍其他人的神情,估計也是尋找著和自己所管的地方差不多的單位,盤算著怎麼壓過對方一頭,將來打板子的時候也會輕些。
「吳老弟,陸老弟,領導第一個召見啊!」
但不管吳忠河如何寢食難安,不管鄉里的人如何猜測,縣裡對調整山和鄉的班子還是沒見動靜,反倒是全縣經濟工作會議於一月中旬召開了。
一個是全縣最大財政收入創造者,一個是管著縣裡的錢袋子,讓他們當著全縣幹部表態,其實也等於是讓他們立下軍令狀。
充實的日子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新的一年,距離九二年春節還有不到二十天的時間了,公路已經勉強可以行車了,不過還需要壓路機再壓一邊,再鋪一遍碎石,不過這都是春節之後的事情了。
他該表現的已經表現了,至於想多在領導面前露臉的事情,這得靠平常多燒香,他現在和縣裡的領導根本就不熟,貿然去臨時抱一把佛腳,搞不好就適得其反,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至於跳票的事情,他倒是有那個群眾基礎,下面也有關係很鐵幹部提出來,但是陸政東根本就沒有考慮就斷然否決了,不是他不想再進一步,而是這樣做,完全是得不償失——因為有王立本的事情在先,可一絕不可二,王立本如果是意外,他即便是僥倖闖關成功,那就不是意外了,那也會在縣裡領導心目中定型了,今後覺對會被打入冷宮。這代價太大,不划算。
其實陸政東知道,現在心裏最不踏實的是吳忠河,這黨委書記的位置就在眼前卻一直不下來,真是急煞人,誰都清楚,只要任命鄉黨委書記的文件一天沒下來,這事就存在著巨大的變數……
會議深入貫徹落實了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了前一年工作,安排部署了新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動員全縣廣大幹部群眾迅速行動起來,紮實做好今年經濟工作,努力開創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就連剛剛上台領了分量最重的先進集體獎、山和鄉的經濟發展等工作還受到領導點名表揚的吳忠河,坐在那裡也是眉頭緊鎖——縣裡給山和鄉下達的任務也超出了吳忠河的預想。
還有人講,現在山和人的心氣也高了,縣裡要是派個不咋樣的鄉長,大家不一定會滿意,也是怕又重蹈王立本被選掉的覆轍,所以對鄉長人選是小心在斟酌。
陸政東現在倒是對這個看得很開,他也很清楚,就算拋開年齡資歷的關係,就算是有成績有能力,也不一定就能上去,這得看你在領導心目中的地位,得多在領導面前走動露臉,關鍵的時候領導才會想起你。
從會議由管帽子的黨群副書記主持而不是由縣長辛明忠主持這樣有點別出心裁的安排,以及文培元、辛明忠嚴肅的講話,以及縣裡專門制定了縣委縣政府關於九二年度重點工作獎懲決定和責任書細則,這些都把這一目的表達得明明白白——完不成縣裡下達的任務,那就要小心頭上的烏紗帽了。
比較靠譜一些的說法是,吳忠河的鄉黨委書記上面基本上是定下來了的,遲遲不調整,是因為鄉長的人選難產,有人講現在山和鄉日子好過,惦記這個位置的人不少,不但縣裡有發展前途的青年幹部想來這裏鍍鍍金,而且好幾個被財政困難搞得焦頭爛額的鄉長也盯著這個位置,原本沒有人來的地方頓時成了人見人愛的香餑餑。
他現在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能坐上鄉長的位置上去更好;不能上去,讓山和的經濟發展走上正軌之後,就是該離開的時候了,總之不管怎麼樣,低頭做事的同時他得抬頭看看路,陸政東琢磨著春節快到了,到時候還是找機會去縣裡的領導那裡走動走動……
這也成為了鄉里幹部私下裡談論的一個重要話題,一個個都成了「地下組織部長」,談論著鄉里的書記和鄉長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