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風流》第六卷 揚鞭奮蹄

第135章 冰火兩重天(二)

第六卷 揚鞭奮蹄

第135章 冰火兩重天(二)

說著又對楊東道:
「這是市委陸書記和羅市長,來考察我們棚戶區來了。」
陸政東站在老人身邊,一臉關切地問。
「市裡正在想辦法,解決打擊的住房問題,時間不會太長,請你們放心,市裡區里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把這事給辦了!」
「軍校其實也挺不錯的,我愛人也是軍人,看來我們還是有很多共同點的。高爾基說過苦難是一所大學,不要被苦難壓垮,要讓苦難把你磨礪得更加堅強,人之一生,起起伏伏,只有這樣你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順暢,才能走得更好……」
一行人又看了其他一些家庭,了解了一些具體情況之後,然後才登上旁邊的一座山坡,俯瞰聚集著千戶居民的棚戶區,有大片低矮破舊的房屋,煙囪冒著漆黑的濃煙。看到這樣的情景,每個人的心情異常沉重。
辛金蘭正回答間,一滴水吧嗒一聲滴在了一個隨行人員的身上。
羅浮黎似乎是很受刺激,顯得有些激動。
陸政東說著看了看正在家的盧福琴兒子楊東,問道:
「學習還不錯,在市二中,明年就高中畢業了。」
「我想報考軍校。軍校不用花錢,可以減輕家裡的負擔……」
「他一直身體不太好,有糖尿病又有高血壓,中風了。」
辛金蘭的雙手在身上使勁地擦拭了幾下,顯得很是有些難為情,但是還是回身把陸政東等人領進了門。
「昨天下過雨,房子有些漏水,本來一直想修修,老頭子腿腳又不方便,所以一直沒修。」
聽著她介紹著家裡的成員,她老伴糖尿病那是富貴病,花錢不在少數,兒子已經去世。在居委會工作的兒媳婦盧福琴獨自支撐著家的重擔和孩子的學業,還有。
陸政東說著對市裡和區里的其他人道:
看到這狀況,女主人更是有些窘迫。陸政東又進了側面的廚房,低矮的小廚房最多三、四平方米,地上,除了灶台和一個煤氣罐之外已沒有多少容身之地。陸政東走到廚房裡面,從灶台邊到床鋪旁,從開裂的牆體到有些下沉的地基,陸政東凝神察看,伸手撫摸。看到一處不通風的角落裡也要住人,陸政東的臉上透出別樣的關切,然後對其他隨行的人道:
陸政東接著說:「在你身上寄託著全家的希望,將來學成后報效國家,回報社會,同時也要為家人盡孝道——你爺爺奶奶不容易,你媽媽更不容易,從你媽媽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
「四十來個平方吧,我家四人都住在這裏面。」
說著陸政東加重了語氣:
「所以我們也不能忘記了就在我們眼皮子地下的這塊土地,如果我們不能再發展中解決這樣的問題,那我們也很難講追上人家。
在來這裏之前,他還一直以為陸書記和羅市長是為了這些地,但現在看來,他想錯了,陸書記看來也隨著市裡經濟狀況的好轉逐漸在微調著一些事情,從之前一心一意的求發展到現在應該是發展依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也開始著手解決一些城市亟待解決的事關民生的問題。
「今天我和市長來就是來看看住在這裏的大家的具體困難,不僅僅是生活的困難,更包括你們的住房困難。」
隨著男主人的解釋,謎團漸漸解開,男主人和女主人原來是在鄉下工作,退休后,政府幫助解決了回安新戶口,按月領取退休金,但一直沒有固定的住所,只有跟著兒子兒媳住。
「有什麼心儀的大學?」
「老大媽,我們可以去您家看看嗎?」
「不來這裏就不算了解安新,就像我們有浦江京城鵬城等那樣繁華的城市,也有西部很多貧窮的地區一樣。我到安新來了這麼久了,這還是第一次來,太官僚了,其他的幹部也應該來看一看,看一看他們就知道我們現在實在是沒有翹尾巴的資本,看一看才會認識到我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也才會深切的體會到這項工作的迫切性。」
「我和金蘭是知青,回來的年頭還不算久,他們住得更久。」
「我母親也是知青,我跟著母親,八零年左右才回城,在農村那些年知青是吃了大苦的,我很能理解您當年的奉獻和作出的巨大的犧牲,你們默默辛勞一生,黨和政府有責任你們解決困難。」
陸政東說著轉過身來,對著一家人道:
盧福琴忙回答道。
「但我們的很多方面確實還有很大差距,鵬城、旅大、蘇杭等等,你們去看一看,他們的城市規模、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以及城市建築風格怎麼樣?在看看我們這腳下的這一片,我們作何感想?」
「有幾十年了。」
「學習怎麼樣?」
盧福琴的兒子楊東靜靜地站在一旁,多少有些靦腆,陸政東便笑著問道:
一行人臉色都有些凝重,看著巷子,巷子兩側,家家戶戶緊緊相連,狹窄之處,連兩個手臂都無法伸展,而沿著巷口看進去,裏面兩側都是破敗不堪的房屋,下過雨的地上,行走在其上滿是泥濘,陸政東和一行人從一條巷子拐到另一條巷子,深一腳淺一腳,一路前行。
「市二中是省重點,顯然盧福琴充滿了驕傲,顯然楊東是這個家的希望。」
男主人的話音微微顫抖。
「這房子多大,住幾口人?」
「大叔大媽,在這裏住多久了?」
「大家看,這裏算得上是咱們安新城區高點之一了,從這裏向西望高新區,越過江就是老城區,那邊將是今後兩到三年我們安新重點開的二期乃至三期。
陸政東看到辛金蘭的老伴腿腳,便問道:
「大叔這腿怎麼了?」
陸政東也道:
向南望去,而那一片已經是塔吊林立,在今後幾個月里,那裡還要變成忙碌的海洋,當那十多宗地全面開工之後,一期建設才能真正說得上是全面鋪開了,之前沿著以東道路建設已經規劃完畢,但是日前尚未正式啟動,因為根據先前的規劃,城市建設要兩邊延伸,但建設卻還只是剛剛開始,一些道路尚未竣工,估計要等到明年上半年才能將二期道路基礎設施基本建成。
「嗯,不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老人家,你們有一個好兒媳,所以孫子也才會如此孝順。」
這項工作困難很多,難度不小,要做就要做細緻,先期要切實解決他們眼下的生活困難,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各有關方面都要對特殊困難群眾給予特殊照顧,幫助困難群眾渡過難關。然後要充分徵求棚戶區居民對搬遷改造的意見,再拿出切實有效的方案,這件事不辦則已,辦就要把這事徹底辦好。」
陸政東點點頭:
「只要是稍微有點辦法的,都已經從這裏搬走了,留在這裏的都是家庭非常困難的家庭。」
「七口人,這實在是有些擁擠了。」
「可以,可就是我們的家太破了。」
羅浮黎也道:
陸政東這話讓所有的人都為之一振,年gdp破千億這一直是省城的目標,而安新在總量上直到第一季度還略落後于省城,因此誰也沒有想今年過千億,都認為不出意外,明年上半年過千億是沒問題,但所有的人都相信陸政東沒有絕對的把握不會說這樣的話,現在看來,安新要跑到省城前面了,貝湖的第一個千億元城市不出意外將花落安新。
「住在這裏的職工群眾,曾為國家建設作出過很大貢獻,我們一定要千方百計解決困難職工的基本生活問題。要把那些特殊困難的職工情況摸清楚,採取有效的救助辦法,切實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問題。對於生存條件極其惡劣的連片棚戶區,各級黨委、政府要儘快制定相應的措施,下大決心進行整體搬遷,對集中連片絕對貧困地區要加大低保支持力度,區別對待,制定和實施特殊政策,打一場城市扶貧攻堅戰。」
巷子裏面,一位婦女看到這一群一看就不像是普通人的一行朝她走來,趕緊轉頭躲避。陸政東快步上前,熱情地招呼她:
陸政東打量了一下房子,屋子黑乎乎的,電線盤根錯節,問道:
一個客廳,一間卧室,一個臨時搭建的廚房,加在一起不到三十來個平方米,構成了這個家的全部。
「這裏我來過,不過當時連名字身份都沒臉報,我張不開那個口。」
一介紹,這位快六旬的老大媽叫辛金蘭,顯然和這樣一群人的不期而至,讓正站在家門外的這位女主人感到意外,有些「措手不及」。
尤金忠也有些震撼,他知道這裏,不過他之前也沒來過這裏,甚至可以說是刻意的迴避這裏,他知道這裏條件很差,但是公文中那些刻板的東西顯然不如眼前的景象這麼具有強烈的衝擊力。
從發展的角度講,我們安新今年gdp增可能會比去年更高,下半年由於一些進駐企業和本土民營企業的發展,還會提高,截止到兩千年,全國有十八個城市跨過千億大關,今年如果沒有大的意外,我們安新市能夠跨入千億城市俱樂部的。」
陸政東話鋒一轉:
陸政東頓了一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