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風流》第七卷 登高望遠

第23章 絕非浪得虛名

第七卷 登高望遠

第23章 絕非浪得虛名

一個研討會能夠有這樣的規格,這也讓人有些驚訝。
陸政東從宏觀到微觀,從省內到全國,從全國到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娓娓道來,環環相扣,邏輯嚴密,面前沒有任何講稿。
事實上,如果說之前陸政東到各地的考察調研是對很多經濟方面官員的一個初試,而這一次就是更深入的觀察,讓這些人脫離秘書的妙筆生花,讓他們自行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能判斷這些幹部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實實在在的貨……
陸政東倒是沒注意周若山的心思,轉而問起秘書長楊啟成工業經濟結構調整會議的準備工作。
推進工業結構調整要與東引西進相結合。要把貝湖放到國際國內大環境、大市場中去考慮,要放到中部崛起的這個戰略中去,充分利用貝湖連西貫東的區位、資源和市場優勢,發揮物流、信息流中心的作用,吸引東部的技術、資金、品牌和管理經驗,整合資源優勢,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產業升級,並通過與東部地區的經濟技術合作,借船出海,擴大貝湖的出口。
所以陸政東對此更為重要,在就任副書記之後,就對全省相關部門和安新、省城以及下面各地市州進行了布置。
而對於參加與會的省里以及下面地市區縣的幹部來講,陸政東提出的要求同樣讓他們既感到新鮮,也感到壓力極大,凡是材料上已經已經有的東西,就不用再重複,要講就要講新的問題,這讓他們不得不進一步思考存在問題的更深層次的東西,這對於習慣了秘書寫好發言,照本宣科一番的他們來講,無疑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這讓與會者無不感到驚訝,也非常感慨,貝湖省工業經濟結構調整講了多年,但進展緩慢,一般號召多,工作指導失之空泛,缺乏實打實的研究,曾多次留下因見事遲、行動緩、工作不力而錯過結構調整機遇的憾事。
陸政東的開場白就是:
陸政東也發表了他的看法,推進工業結構調整,要立足於貝湖的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主導的方面是要拉長產業鏈條,與此同時要注意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和克服薄弱環節。
沒人能對這樣的事情明的反對,不過肯定也會引發下面利益受到損害的人的反對。
同時利用區位優勢努力開拓中西部市場,擴大全省工業經濟的發展空間。
這讓不少人都感到意外,而更讓他們意外的是,會議的形勢很簡潔,既沒有掛橫幅,也未請記者,也沒有平常會議的那些「過門兒」和繁文縟節,而且完全不少走過場。
「從九八年國企改制開始,全省大力推進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一大批經濟結構調整項目的實施,扭轉了更新改造投資連續幾年下降的局面,增強了工業企業的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促進了產業升級,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特別是形成了一定的後勁。尤為可喜的是,通過推進結構調整,理清了今後一個時期河南工業經濟發展的思路。實踐證明這一決策是正確的。
同時,要重視中小項目的建設,只要符合工業結構調整方向、技術含量高和實施條件具備的項目,都要給予應有的支持。對於一些好的外來項目和合作項目,工業結構調整資金也可以給予扶持。在推進結構調整過程中要堅決防止不合理的重複建設,避免走盲目擴大規模的老路,真正把有限的資源配置到競爭力高的產業上。
同時,現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從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的大環境看,全省的工業結構調整隻能說是在起步過程中,工業經濟結構性矛盾還很突出,今後的任務還非常繁重。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和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全國生產力布局由東向西梯度推進,貝湖工業經濟現在是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極大的挑戰。
研討會整整持續了一天,很多問題,甚至是敏感的問題都擺在桌面上進行了透徹的分析。
主要有兩個方面要加大力度:一是提升基礎原材料等級,二是促進裝備國產化。
以企業為主體,以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動力,以提高工業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為目標,全力推進工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優化升級。要切實抓好一批加工鏈條長、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和經濟帶動能力強的標誌性項目的實施,各級各有關方面都要給予大力支持,為其順利推進創造條件;要加強項目管理,加快建設步伐,爭取早投產、早見效。
特別是食品工業,在這方面更是需要挖掘潛力,作為一個農業大省,食品工業和其他省份相比顯得差距很大,這樣的現狀必須要扭轉,要培養一批龍頭企業和龍頭產品,讓貝湖的農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基礎原材料是貝湖的優勢,但產品檔次和質量比較低,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技術含量,實現產業升級。
工業經濟結構調整推進得順利,工業經濟能夠更健康的發展,財政收入才有了一個穩定的增長來源。
周若山聽得陸政東講要規範非稅收入,微微一愣,一下也就明白陸政東的意思了。
在這次會議之前,陸政東準備召開一次研討會,非正式的聽取省內的工業、經濟方面專家教授、以及各民主黨派經濟界別的人士,省內這方面相關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陸政東和兩位副省長並沒有按照慣常在會議開始露個面之後就離開,而是一座到底,邊聽邊記,不時插話,陸政東的詢問非常具體:省內那些行業是供過於求,產能過剩,一個行業全省的生產能力,小到省內企業主要市場在什麼地方,在市場上佔多大比重,為什麼有的行業的新興產業比例過低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解決的辦法。
與會者都是從事工業或者經濟方面的行家,基本已經看出陸政東初期的一個施政思路:以城鄉統籌為突破口,著力解決三農問題的同時促進農業產業化的形成,而農業產業化的形成無疑又是對城鄉統籌的有力支持,以工業調整為契機,提升工業在全國的競爭力,為城鄉統籌提供有力的保障,這樣互相促進,從而形成良好的循環……
看來陸政東會搞經濟確實絕非浪得虛名,與會者都覺得提了這麼多年的重振貝湖,現在終於是看到了希望……
陸政東以改善投資環境為名進行整治和規範,這理由倒是很充分,改善投資環境,大力促進招商引資和私營經濟發展,這是省委省政府的規定動作,而且這一塊也是陸政東現在具體分管的,名正言順。
推進工業結構調整,還必須與體制創新相結合。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良好的機制對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用,堅持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企業是調整的主體,政府只能積極引導,不能大包大攬。要形成激勵和約束機制,好的項目特別是成長性項目,可以用新的機制操作,包括採用技術入股、推行期權等。
今天與會的都是省里從事這方面研究工作的或者來自一線的實際管理者、實施者,今天請大家來,只找問題,目的就是把存在問題和調整方向找准。」
※※※
這方面的主意不是沒有人打,以前省里缺錢缺得太厲害的時候,也不是沒人提出這樣的建議,不過這樣一搞,短期內是能夠收上來不少資金,可是這樣一大規模的檢查、整治,下面的人積極性肯定大打折扣,以後想要突擊收錢那就指望不上了,權衡再三,最後還是向企業和個人「要效益」。
同時要加大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力度,壯大企業規模,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
陸政東這麼做,肯定會引起一些人不滿,今後想要突擊收費恐怕就難了,不過,不管怎麼樣,這樣一來,陸政東提出的這些舉措的資金是落實了,至少避免了放空炮和虎頭蛇尾的結局,先救急再說,不然這一炮要是沒打響,陸政東今後的日子恐怕就會很難過了,至於今後財政出現缺口的時候該如何辦,也只有到時候再想辦法了……
與會的專家學者看著提前由省政府辦公廳提前交到他們手裡的材料,這些材料足有幾斤重,據說是省市近兩個月調研拿出來的,再看看出席這樣研討會的陣容,省委副書記、主持工作的常務副省長陸政東,還有兩位工業、經濟方面的副省長,以及省市相關的部門。
對於下面的區縣來講,搞好一個產業,說不定就盤活了整個縣域經濟,一個小地市,有三兩大型項目,說不定市裡的經濟就能上一個台階,沒有工業作為支撐,而對於一省之地,這是不行的,沒有工業作為支撐,第三產業或者是被很多政府寄予厚望的房地產行業,金融行業等等想要取得長足的進步是很難想象的。
而且這些前期的調研工作,他也沒有假手周若山楊啟成,而是自己親自主導,楊啟成和辦公廳只是協助他具體落實他所提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