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風流》第七卷 登高望遠

第57章 分歧初現

第七卷 登高望遠

第57章 分歧初現

但這些人同時也就習慣性的忽略了一個大問題:拆遷。
省裡邊兩個主要領導都存在不同的看法,在兩人沒有徹底的在這事上把分歧掰開之前,都不會把分歧公開化,不入局中,不仔細琢磨,你很難揣摩品味出其中不一樣的味道,很隱晦,但是你卻能意識到這中間涇渭分明。
眼見得省城也許就又要變成兩人觀點交鋒的所在,若是其他副省級城市,倒還可以超然一些的對待,而對於已經舉步維艱的西原,如果沒有省里的支持,那事情根本就很難想象,這兩尊大神他是誰也不敢得罪,誰也得罪不起,一想到這個,羅善政想到這裏就覺得頭大如斗……
當然陸政東的方案不利之處也是有的,那就是省城的財政資金會更為吃緊,畢竟前期的市政等基礎設施必須要政府承擔,有些眉目了,才會有金鳳凰願意飛進來。
省城是一副爛牌,這樣的爛牌要是能打出一個好的結果出來,那自然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
甚至他感覺周書明在很多事情上似乎都在受著陸政東的牽制,很多時候不得不尋求和陸政東的妥協,而且很多時候陸政東看似主動在向周書明尋求妥協,可是在這樣內斂低調尋求妥協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反彈能量,陸政東是嫻熟的運用著以退為進的策略,而隨著時間的變化,隨著陸政東在被貝湖的地位越來越穩固,陸政東肯定也不會一味的如此,只是在陸政東認為事關原則,或者事關大局的時候,這種反彈肯定會顯露出來,不會石破驚天,但肯定是後勁十足……
陸政東和周毓寧從國家整個經濟層面又回到了貝湖,在貝湖省的整個格局裡,省城是一個極其重要且無法替代的一個重要棋子,無論是安新發展得再如何好,都很難取代省城,省城的政治地位和居於全省中心地帶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永遠是貝湖的中心。
羅善政也能感覺到陸政東現在和在西部辦副主任位置上的時候有些不一樣了,有些昂揚奮發的那個陸政東稜角似乎消失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深沉含蓄背後的老辣,這樣如此流暢的轉變到新的角色上也讓羅善政感到吃驚。
可是周書明的態度羅善政和馬立成也不得不考慮,如果周書明不支持,那事情就會相當的難辦。
而省城的兩位主官也很快就感受到了這一點,對於省城的新的規劃藍圖上報到省委省政府,省委一直還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態度,這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但現在羅善政和馬立成頭痛的是,看樣子周書明是並不太贊同這個方案,恐怕周書明的觀點還是要立足原有城區,往周邊有計劃的開拓。
不過既然看到他支持省城採取大手筆的動作,肯定也不會坐視。
這樣的想法在市裡也是有一定的市場,無他,往周邊發展,只要是在發展範圍內的地塊不需要費神就可以飆升,是解決財政增收的一個辦法。
但這樣的小打小鬧顯然是無法實現省城的蛻變,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之後,市裡的兩位主要領導都清楚,這應該是省城最好的翻身機會了。
兩者權衡下來,羅善政和馬立成還是覺得陸政東的觀點更好。
省里兩位領導的觀點不一樣,那註定就是一場神仙架。
而陸政東的方案不但整個面積比依託原來城區大很多,可以從容布局,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省里也希望省城要承擔起中部中心城市的重擔,確立以高端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目標的區域核心城市。那麼首先就要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上要有大手筆出來,陸政東的這個觀點更符合這樣的趨勢,而且更重要的這樣大的面積實際上需要動遷的人數和規模遠遠小於依託原有城區,也能較好的保存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名城的主要風貌,有利於進一步的發展旅游業。
以原有城區為依託,不管如何規劃,這些地方都是人口相對聚集之地,而拆遷工作已經成為天下第一難,何況依託原有城區,那拆遷對象就不是幾千,而是以萬為單位計,這麼大的拆遷對象,其困難程度不用說也清楚:要麼因為拆遷補償很難達成一致而讓實施的時間一拖再拖,要麼因為手段太過於激烈而出現大問題,而被曝光,也很難快速推進,事實上也就很難快速轉讓大片地塊,讓財政收入能夠在短時間大幅提升。
對於市裡的城市發展,在陸政東來之前,周書明之前並沒有很明確的表明過態度,尤其是在楊凌峰時代,由於國有企業改制正是關鍵時候,一直別著苗頭的周書明和楊凌峰在這個問題上難得的取得了一致意見,對於省城城市改造上力主慎重,避免引發社會矛盾激化,加上之前的市委主要領導本身就屬於較為保守求穩的性格,所以省城市提出的幾個較大動作的方案都沒有能獲得通過,反倒是小打小鬧的挖補倒是推進得比較順利。
也許安新可以充當起貝湖經濟龍頭的角色,就像特區對於粵省,特區就是再怎麼樣,卻也無法取代花城,對於貝湖來講這兩個城市也大致類似。省城由於其政治中心的地位源遠流長,也就註定了無論是人力資源還是科研資源,無論是工業底子還是政治資源,這些都是安新遠無法相提並論的,也許安新能夠勝過省城一籌的就是它敢為人先的思想觀念和體系、制度建設,以及科學合理的一個中長期規劃,而這幾點一經結合爆發出來的巨大能量,足以一舉超越這個一向以貝湖老大自居的省城,可兩者可以各有側重,但誰也替代不了誰的功能。
周書明不是對省城沒想法,也曾經較深的過問過,只是在之前省城實在局面太過糜爛,讓他最後不得不抽身而出,以免殃及自身。
既然他看到了這一點,在這上面無比精明的周書明又如何會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