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風流》第七卷 登高望遠

第76章 意外之喜

第七卷 登高望遠

第76章 意外之喜

姚志銘離開省廳廳長的位置這幾乎是沒有任何疑問的,而繼任者楊樹安從外省調來也沒任何疑問。
陸政東不由一笑:
「哦?是嗎?我是感覺兩者很接近,倒沒想到會超過。這個數據還沒公布吧?」
這對於他有相當的好處——周書明沒有搞過經濟工作,在調到貝湖之前一直都是搞黨務,這是他最大的短板,而想要超過山秦,讓山秦只能跟在貝湖屁股後面,周書明恐怕還是要更多的借重他,不會再不惜代價的去強調搞項目,而是會支持他的想法,這對於他提出的更多的經濟戰略構想在常委會和省委全委會通過大有裨益。
當一切塵埃落定之後,他們就會以預言者的形象很篤定的告訴周圍的朋友,早就知道某某要升了,你看看他怎麼怎麼就知道了。
「是我考慮得太簡單了,總覺得幹部交流是好事,能出幹部是好事,沒有考慮得太細緻。」
張忠平聽得陸政東如此講,有些赫然道:
陸政東笑著擺擺手道:
如果是這樣,這就意味著陸政東可能會在其坐收漁利了,但這種事情金道申也無法言明,他只能說做到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敢再多事,不然到時候吃排頭的還是他。
周書明沉吟了一下道:
事實上從得到那些人落馬之後,這樣的討論依然開始,可是更多的時候則是誰誰誰會上,可好一陣卻是沒有下文。
而另一方面在關於經濟發展方面的幹部任用上,想必也會因此而贏得更大的發言權……
「省長,我聽我在國家統計局的同學講,我們去年的經濟總量如果不是山秦在統計口徑上做了點手腳我們貝湖省已經是超過了山秦省。」
金道申和邱忠浩接觸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邱忠浩一直被壓著,這種難得的重見天日,哪能那麼容易就罷手?
「周書記,政法系統這一輪人事調整比較大,楊樹安畢竟才來,很多情況這麼短時間內他只能通過一些比較狹窄的渠道來掌握了解,在這個問題上還是要注意的。」
每一輪人事調整之前都會引各種無數的內幕加最新的消息,而且這樣的路邊社和底下組織部的消息流傳和變化也永遠搶在正規渠道發布之前。
陸政東看到張忠平一副快意的表情也不禁莞爾一笑,對於很多貝湖的幹部來講,之前確實在山秦面前有些抬不起頭來,據說周書明每次去京城開會,遇到山秦省委書記就繞道走,這雖然有點誇張,但也絕非完全空穴來風,想想每年都是把山秦作為超越目標,可是年年都被人家壓在下面,這種滋味換誰都不會好受……
陸政東對於今年迫近和山秦的差距是有相當自信的,只是對於今年超越山秦還是明年他倒是看得很淡,因為超越山秦在他看來算不上挑戰。
周書明的意思是邱忠浩的意見可以聽一聽,但最後的人選還是由組織部來定,這一次他沒有犯上一次的錯誤,完全揣摩清楚了周書明的意思,可周書明這個隱晦的態度讓金道申有些苦惱。
徐良、蘭偉龍、石中軍等人的事情告一段落,則是意味著另一件事的開始——對於這些空出來的位置進行調整就提上了議事日程。
張忠平也是一笑:
而從某種程度上,調過去的人肯定也是希望西原方面能夠看到安新的一些與眾不同的作法,這樣的兩種心態很難磨合到一起。
而事實上,真正實現追上山秦經濟總量的,周書明所嚴令拿下的那些項目由於時間關係在上一年度貢獻很小,真正實現增長的還是他採取的那些措施,這一點其實周書明自己也很清楚。
張忠平自然是一點就透,安新的幹部調到其他地市,其優勢更能凸顯出來,而且遠離西原這個是非窩,也更容易干出一番事情出來。
陸政東在這方面確實顯得很從容,即便是邱忠浩暗示安新可以有更多的政法系統的人可以調入西原,他也不為所動,對著原安新市下屬的金威市委書記、安新新任市委組織部部長張忠平說道:
對著自己曾經非常欣賞的部下,陸政東也沒有那些彎彎繞繞:
這實際上是太難操作了,看來周書明是不想在這一次人事調整上受人掣肘,特別是邱忠浩,邱忠浩的一些動作是在為之前政法系統出現問題進行滅火,可恐怕在周書記看來,邱忠浩是有種火中取栗的感覺,而周書明是最在乎這一點的,邱忠浩完全在不知不覺中犯了周書記的忌諱,這也讓他先前在周書記這邊做的一些正面工作被抵消了。
主動找自己了解全省政法系統的幹部使用情況,這些動作無一不在證明邱忠浩邱忠浩是想要藉此機會樹立他在政法系統的地位。
「幹部交流是對的,出幹部也是對的,只不過眼光不要只盯在西原上,西原這邊還是從其他地市調進去比較妥當,而安新的幹部往其他地市調,這樣效果恐怕會更好一些,如果真是想干一番事情,不要迷戀大城市,越是落後和艱苦的地區,越是應該動員他們去,這對他們的成長有好,這對他們的成長有好有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方工作過的經歷,有在經濟落後工作過的經歷,有在繁華的地方工作的經歷,有在艱苦之地的歷練,這樣的鍛煉價值更大,而且從今後選拔任用幹部的標準看,有過在艱苦地方工作經歷的應該會在提拔中優先考慮。」
而事實上,真正的局內人才知道人事上的變幻莫測,那一張兩指寬的調令沒有發出之前,一切都存在變數……
「其實這也沒什麼,兩者之間超于不超也就兩個億的事情,爭論這個沒什麼意思,超過山秦,也就能夠提振全省士氣,而從經濟形勢上講這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更關鍵的是要看後勁。」
既然是這樣,這也是一個機會,這對於周書明來講,應該是最為高興的一件事情了,今年發生這麼多事情,周書明不僅要承受來自中央的質疑,同樣也要考慮如何來平息省內洶洶的民意,以至於到了年末,周書明對於經濟數據的追求到了不遺餘力甚至是不惜代價的地步,因為周書明實在是太需要一個東西來支撐了,太需要一個東西來讓他喘口氣了,事實上超越山秦無疑這個就是最好的支撐了。
陸政東笑了一會擺擺手道:
「還沒公布,但已經上報給國務院的領導了,應該已經簽字了,不可能更改了。」
陸政東也是微微一愣,說實話,他也沒太關注這事,在他看來,零四年超過山秦有點勉強,而零五年一季度應該會穩穩噹噹的超過山秦。
張忠平卻是道:
「道申,這邊人事考察研究恐怕要抓緊了,先拿出一個大名單來,徵求一下新中書記的意見,然後充分徵求各方意見,最後再來碰頭。」
張忠平有些遺憾的說道。
陸政東聽得張忠平這麼說也不禁哈哈一笑,確實是如此,要是直接出來沒超過,那貝湖也就只能認了,弄這麼一出,確實讓人有點哭笑不得。
周書明說道。
而那些「業餘組織部長」們卻是不慌不忙的分析起緣由,什麼案情還沒結束暫時不敢提拔之類的,然後又進行下一輪「人事競猜」,某某局長原來對老百姓態度不大好,現在又是如何如何,某某政委最近頻頻在電視上露面,而某某常委的精神顯得更加煥了,總而言之,他們都是在不斷變幻著形象,在人們的猜測和幻想不斷的「成長變化」著,外人也總能尋找到相對應的細微之處。
「我現在這個位置比較微妙而尷尬,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安新政法系統的幹部從安新調到其他地方都可以,可是調到西原,我覺得不妥。」
「雖然現在安新沒有把西原當成是對手,但在西原肯定不這麼看,對於一個超越自己的城市來講,特別是在剛剛經歷一場貪腐地震,他們的心情是複雜的,調過去,在西原的人看來就是以勝利者的姿態去接管他們。
「忠浩我看他這段時間也跑得挺勤,省政法系統基本都跑了個遍,那也聽聽他的意見吧。」
「省長也不要太謙虛了,這怎麼也算是意外之喜,這已經是足夠讓人振奮了,想想貝湖這些年一直都想超越山秦,到最後卻是越拉越遠,也只能省長你有這樣的能力,就算今年不相上下,明年我們貝湖肯定超越他們,說實話,以前每次開會遇到山秦省的幹部,我就渾身不自在,更可氣的那些家混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老是顯示他們經濟總量排在我們前面,弄得我們是憋悶不已,我們跟在山秦屁股後面吃了這麼多年的塵土,現在好了,終於輪到他們了,有省長坐陣,他們永遠都只能跟在我們屁股後面塵土,看他們還嘚瑟不……」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事西原市省城,是省委省政府所在地,各方的博弈不可避免,矛盾也就難免,當種種矛盾糾結一起不可調解時,那會找上誰?而且據我了解,這些年來,西原市局存在一個怪現象,許多關鍵部門的內設機構負責人一直不能到位,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原而原因就在於權力紛爭厲害,誰上誰不上都可能造成局領導班子的矛盾,即便是這一次大換血,在這一點上也是很難平衡的,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架在火上烤。西原公安系統如此,其他方面又何嘗不類似?」
何況實事求是的說,在他徵詢陸政東對幹部人選的時候陸政東提出的設想和意見也的確相當肯,人都是有私心的,可是陸政東並沒有提及他的鐵杆支持者,還是能夠做到公私兼顧,在這一點上陸政東的確有其過人之處。
「是啊,我那同學就是這麼一個人,他是會計專業出身,謹小慎微,是不願意犯錯誤的,可是又拗不開同學之情,也就只能想這樣的苦辦法了,苦了他自己不說,也苦了我們貝湖的人,他這樣一說,你說超了吧?公布的沒超,你說沒超吧,事實上超了,這反倒弄得我們貝湖是上不上下不下,癢不癢痛不痛,渾身都不痛快。」
「你這個同學可是夠壞的,早不告訴你遲不告訴你,到了不可更改結果卻又還沒出來才告訴你,這分明就沒安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