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風流》第七卷 登高望遠

第207章 微妙局面(二)

第七卷 登高望遠

第207章 微妙局面(二)

更重要的一點是,高廳長這幾年鬧情緒,總覺自己不被重用,要說他資歷很老,而且還做過市委書記,而很多他當書記時候的一些地市的市長現在都走到他前面了。以前周書明曾答應,給他肩上壓擔子。
當艾琳貝湖的事情突然一下變得火爆起來之後,周書明便很快召開常委會,試圖再次統一思想。但這次他沒成功。詹繼東覺得已經把迴旋餘地留給了周書明,周書明執意要針對他,為了自保他不得不放手一搏。
衛生廳長高天明在那邊說。高天明雖然兼著貝湖省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主任一職,但對這一塊,過問得並不是太多,這裏面有幾個因素,一是這樣的工作往往是出事後才被提起,平日只是例行公事地開開會,強調一下,或者發個文件,真抓的不多。
一聽周書明拉起了標準的官腔,高天明就知道,他的彎白拐了,心思也白費了,心裏那個憋屈喲,恨不得當時就找個地縫鑽進去。再後來,高天明才知道,周書明之所以對他改變態度,原因還在艾琳貝湖這邊。瞿邢琳一直懷疑,她跟周書明的緋聞,是他說出去的,因為之前瞿邢琳為了達到目的,跟他走得很近,很多話都跟他說,包括一些不該讓別人知道的。
詹繼東愣了一下,沒想到周書明變得這麼快。艾琳貝湖的事情出來后,省里已經成立了一個小組,協助葯監局調查,只是級別比較低,而且組長也是周書明的人。
詹繼東慢悠悠地問:「我怎麼不保持一致了?」
會上周書明厲聲斥責詹繼東嚴重違犯紀律,擅自向媒體發布不實消息,蓄意破壞貝湖安定團結的局面,跟省委不保持一致。
當然他不會就簡單的憑這一點就做出這樣的判斷,而是綜合方方面面的因素以及周書明的其他一些所作所為才做出的判斷。
詹繼東有點不滿,當著寧和濤面就在電話里訓高廳長,訓幾句,又覺得態度有些蠻橫,道,「天明你也別急,既然人家玩迷藏,你就得有耐心。分頭對參与了的單位展開調查,我就不信有人能人間蒸發掉。」
但周書明現在都要調走了,最後一次調整都沒他什麼事情,如今屁股已經在書記位子上坐得很穩了,說過的話卻再也不提。有次他去彙報工作,拐彎抹角提起以前一些事,以前有些事是很曖昧的,包括艾琳貝湖,相對難辦的事周書明總是交給他去辦,他也辦得的確讓周書明滿意,很多事辦完了不留痕迹,讓別人以為那事根本就不是刻意辦的。高天明並不是強調自己在這些事裏面的作用,只是想讓周書明重視一下,沒想周書明卻是批評道:
會議不歡而散,除了讓常委們看到一種新動向外,一點成果也沒。周書明第一個離開會場,看得出,他情緒敗壞。詹繼東最後一個離開,他想在今天的會場里多坐一會。
周書明如此,不僅僅是逼迫的問題,而是直接把他推到懸崖邊上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他也必須得拼了,不得不使出殺手鐧,來讓周書明清楚,要麼大家一塊下地獄,要麼大家都安安生生。
詹繼東也斂起怒氣,轉而用溫和的語調說:「我只求能如實地把艾琳貝湖的情況告訴公眾,嚴懲責任人,不論牽扯到誰,都不放過。讓死者瞑目,讓活著的人吸取教訓,這是我們的責任。否則,我這分管領導還這麼分管?」
詹繼東連續發問,如此強硬的回擊讓常委們都很詫異,大家也是相處了這麼久了,第一次見詹繼東如此,誰都在心裏疑惑,這是那個靠邊站的副書記了?長時間不出招,怎麼一出就是狠招?
高天明不敢沉浸在往事里,更不敢在詹繼東交付給他如此重要的工作之後,沒一點作為。詹繼東也是掐中了他的命門,知道也只有在周書明即將離開的時候才敢如此,換以前,他就算對周書明千不滿,萬不滿,也會找各種借口推開這件事,這裏面的前車之鑒是有的,中原某省的一位幹部就是因此蒙冤而被弄得很慘,而這一次他沒推,還有一個原因,因為一系列跡象表明,詹繼東跟周書明攤牌了,兩人再也不是客客氣氣,不是禮讓三先,高天明已經聞見了火藥味。在詹繼東和周書明兩人中間,由於他知道的是周書明的事情,而對於詹繼東的那些事卻是不甚了了,自然覺得詹繼東更有機會……
「是,書記,我們會全力以赴展開調查。」
詹繼東一席話,說得眾常委沉思著,顯然他們覺得艾琳貝湖確實是做得太不像話。
憑他對周書明的了解,認為周書明沒這麼淺薄,更不會如此低級。
沒等詹繼東多想,組織部長蘭超華就道:「我同意,就由繼東書記親自挂帥。繼東書記直接挂帥,本身就證明我們對此很重視嘛。」
詹繼東的出手也很有策略,並沒有直接就對準周書明,而是以此為突破口,先把瞿邢琳給拿下,只要瞿邢琳被拿下,對周書明而言,想必也就會清楚,他真的是有殺手鐧的。
詹繼東看了蘭超華一眼,這話說起來是一種口吻,但聽起來卻是可以有多重解讀,他把玩著手中的筆,知道這個時候再爭辯無用,這時候書記說了就是定論。
詹繼東說道:
常委們雖然都沒有發言附議詹繼東的話,但周書明意識到會場氣氛對他不利,再吵下去,怕會失盡面子,更會中了詹繼東圈套,把自己逼到非常危險的一面。遂擺出息事寧人的態度道:「那好吧,既然詹繼東同志一再懷疑有人在這裏面做了手腳,那我提議,重新調整調查小組,由繼東志任組長,負責將真相查清,並拿出處理意見,大家有意見沒?」
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臨床的那些在職的醫生護士不知去向,問誰都說不知道。醫院更是一口咬定,這樣的意外和臨床試驗無關,負責現場調查的省衛生廳廳長在電話里彙報說:「他們的口徑非常統一,顯然是作了充分準備,想查清真相,難度極大。」
這裏面既有葯監局的順勢而為,當然能夠被媒體熱炒,這方面羅志林也是出力不少,對於他和羅志林而言,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人,船沉了誰也逃不掉,他只是把這事給羅志林透露了一下,羅志林同樣清楚這裏面的厲害,也不得不儘力而為。
而詹繼東卻不敢這麼想,寧和濤只是一個副秘書長,周書明針對他幹什麼?
寧和濤老是找詹繼東訴苦,期望詹繼東能出面幫他一下,但詹繼東清楚周書明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看似是針對寧和濤,實際上是沖他來的,可是周書明只拿工作說事,每次批評又都有理有據,詹繼東也不好多說。時間一久,高層間就傳出話來,說周書明是拿寧和濤開刀,故意給詹繼東難堪。
「我們做不了別的,但我們連事實真相都不敢告訴公眾嗎?一味地護短,包庇縱容,為了個別人利益,置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于不顧,這樣我們還怎麼取信於民?艾琳貝湖之所以走到今天這一步,事實上也就是被寵壞了,如果我們不正視這個問題,其造成的危害會更大,作為分管的領導,如果連這點事情都做不了,那還要我這個分管領導做什麼?」
然後就提了一個副廳長几乎把他給架空了,他一廳長在甚至還不如下面的一個處長說話管用。
周書明如此,是想一勞永逸,徹底解決離開貝湖后的後顧之憂。
周書明顯然也被詹繼東這樣的態度給逼急了,但硬碰硬顯然不行,調整一下思維,路波改變了策略,放緩語氣問:「繼東同志,什麼叫真相,你到底想要什麼真相?」
「難度不大派你去做什麼?!」
於是艾琳貝湖在葯監局的進一步調查中,發現臨床試驗有意外死亡發生,這猶如一枚重磅炸彈,讓原本已經漸漸淡出視野的艾琳貝湖事件再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而且比第一次來得更猛。
「天明啊,不要老是對自己的處境不滿意,不論分管什麼,都是為人民服務嘛,思想要端正,工作就是要把奉獻講在前面,怎麼我發現你老是計較個人得失,很不好嘛。」
但詹繼東沒想到的是事情在朝著有利於他的方向發展沒多久,事情又一次急轉直下,周書明開始有意無意的針對他,接連朝寧和濤發難,每次都挑寧和濤的刺。那段日子似乎寧和濤也格外倒霉,分管工作總出事,一出事就有人捅到周書明這,周書明借題發揮,整得寧和濤頭皮發麻。
但詹繼東和吳局長都把後續工作想簡單了,或者說,沒有充分估計到阻力。事故調查正式啟動后,才發現,自己掉進了一個陷阱。別人早已挖好了坑,就等他自己跳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