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江山美人》第三卷 龍潛于淵

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之爭

第三卷 龍潛于淵

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之爭

其實這些事情就連蹇碩自己都不太清楚,平日里哪有心情去了解這些,此刻也是剛剛知曉。心中頓時將王睿罵了個半死,急忙撇清關係:「陛下息怒,臣下也是被那奸詐的王睿給蒙蔽了,不知實情竟是如此,以至於誤導陛下,臣下該死!」說著,竟然已是聲淚俱下,頭磕得砰砰直響,一副忠臣的模樣。
話音未落,王旭心中已是一震,但還沒來得及開口,從始至終都很沉默的大將軍何進卻是搶先出聲了。「陛下,臣有事啟奏!」
「末將不敢!」王旭頓時裝著恐慌的樣子,頭埋于地,急道:「一天!」但事實上,心裏都快笑翻了。
見何進靜默著不答話,當即便忍不住轉過頭去,對著靜立在左前方的宦官沉聲道:「張讓,去把蹇碩給朕傳來!」
倒是王旭也要起身回座位時,靈帝卻突然開口問道:「王旭,此次并州先有黃巾余賊作亂,后又屠各胡部落反叛,朕知你能征善戰,欲讓你統兵征伐并州,可有異議?」
「蹇碩,你可知道朕喚你何事?」靈帝語帶薄怒地道。
「最初有兩萬餘人,最後還剩一萬兩千餘人撤走!」王旭滿臉「無奈」地回道。
「哼!你上次曾對朕說,荊州刺史王睿平亂有功,功在何處?」靈帝冷哼道。
聞言,何進這才緩緩站了起來,跪到王旭左前方道:「陛下,昨日退朝後,臣細細斟酌此事,卻是覺得有些不妥!」
片刻之後,蹇碩便提著自己的褲裙出現在大殿門口,近乎是小跑著衝進了殿內。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小黃門蹇碩,參見陛下!」
很快,大殿之外也傳來了數聲長喚,回蕩在空蕩蕩的大殿里,久久不絕。
「臣下不知!」聽到靈帝語氣不善,蹇碩的額頭已是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而靈帝這時也是回過了頭來,看著王旭半晌,卻是越看越喜愛,突然忍不住笑道:「如果朕有一子如王旭,必將天下交託!」
不過怎麼回答卻需要考究,劉焉是沒安好心的,他本身是東漢末年,皇室劉家少有的深謀遠慮之人。他知道天下必定要亂,而且靈帝扶不起來。所以才提出這個意見,最大的目的也不過是想自己求得一州,然後去當土皇帝而已,而歷史也證明他是成功的!
不過這靈帝倒真是不笨,並沒有急著指責蹇碩,思考片刻后卻是轉過頭來,問道:「王旭,你接受詔命,與區星接戰之後,耗時多久平定?」
這話一出,眾臣皆是沒有什麼意見,紛紛應諾。劉焉本就是為自己,哪裡管究竟是全部改置,還是只改置部分,只要恢復了這個已經廢棄很久的職位,並且他自己能求得就行了,所以立刻心滿意足地退回了自己的位置。崔烈倒是還有所不甘,只是見靈帝已經決定,眾臣也認同,所以也只能無奈地退了回去。
「你帶了多少人馬?區星賊兵有多少?」雖然相信王旭不敢騙自己,但靈帝顯然還是有些疑慮。
「傳小黃門蹇碩進諫!」話音剛落,與張讓並列的另一個宦官趙忠,也是立刻拖著尖細的嗓音傳喚起來。
「嘶……」果不其然,聽到這話,整個大殿突然傳出一陣吸氣之聲,就連大將軍何進和靈帝都是一愣。
「嗯?」靈帝有些詫異地看了何進一眼,但還是揮手道:「說!」
說著,何進已是裝出了一副痛不欲生的模樣,跪伏于地道:「陛下,微臣身為大將軍,卻沒能及時了解事情,導致無數精兵良將枉死在無能之輩手中,實在愧對陛下信任啊!」
想到這些,王旭終於緩緩從位置上站了起來,躬身行到中間跪地道:「陛下,末將以為,崔大司農與劉太常所言皆有道理。對於劉太常所言,末將在平定區星叛亂時就深有感觸,因為各部無法協調,物資無法統一調配,結果足足拖了數月才得以平定。而崔大司農所說也有道理,州牧權重,如果所任非人,那是禍患。所以,可以折中取之,在有必要的地方改置州牧,而不必要的地方則可以只任命刺史。」說完,王旭便低下了頭,不再吭聲。
那靈帝聽到這話,頓時大悅,喜贊道:「王旭真是棟樑之才也,此法甚合朕意!」說著,已是抬起頭來看著眾臣道:「天下叛賊四起,置州牧可以平定叛亂,乃是良策。但州牧權重,也應該慎重。所以,朕覺得王旭這個諫言很好,刺史可與州牧並置,視實情而定。」
「啟稟陛下,此乃一派胡言!」何進沒有任何猶豫,立刻便朗聲回道。
說著,何進抬頭看了靈帝一眼,卻是繼續接道:「此外,就臣所知,荊州刺史王睿無能,平定區星數月未果,損兵折將,耗盡錢糧。而且不但未盡其責,反而屢次添亂,為朝廷造成了極大損失。零陵、桂陽、長沙三郡的局勢,完全是靠王旭與孫堅竭力才能穩定。還望陛下明鑒!」
隨著王旭的話音,靈帝的臉色頓時一陣青一陣白,雖然他不太懂這些東西,但這麼明顯的對比還是能體會的。當即從咬牙問道:「王睿最初帶了多少兵?」
但自己卻不同,如果因為自己一言,全國真的改置州牧,那可是大大的不妙。不說歷史徹底改變,無法預測會走向何方。即便是按照歷史的軌跡走,那也非常麻煩。因為等亂起來的時候,各州經過一段時期的穩定展,都已經凝成一股繩,形成了強大的戰鬥力。那時就不是諸侯割據,而是諸國割據,很有可能形成春秋戰國那樣的局面,極難統一,那可就真是得不償失了。
聽到這兒,蹇碩不由看了一眼同樣跪在前方的何進,心中恨意已是達到極限。但臉上卻是誠惶誠恐地回道:「陛下,王睿與賊帥區星的數萬大軍鏖戰數月,對區星群賊進行了沉重打擊,應該有功!」
「那實情為何?」靈帝問道。
「這……」靈帝突然轉頭詢問自己,倒是讓王旭有些措手不及,事前根本就沒想到會撞到這歷史上著名的「劉焉上書」一事,現在還被靈帝這麼直言詢問。而且隨著靈帝言,眾臣也是立刻閉嘴,齊齊望了過來,整個大殿瞬間變得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好好下去反省吧!」靈帝揮了揮手道。
好在張讓並沒有去多久,很快就又趕回了大殿,附在漢靈帝耳邊說了幾句話后,便又站回了他原來的位置。而靈帝則是掃視了一眼群臣,不痛不癢地道:「傳蹇碩進諫!」
「多謝陛下恩赦!」蹇碩頭也不抬,直接重重地磕了一個頭。
「這個……」王旭頓時又遲疑起來。
「嘭!」靈帝憤怒地將龍床拍得出一聲巨響,大怒:「蹇碩,這是怎麼回事?你給朕誇的有功之臣,就是這種愚夫?」
「為何?」靈帝疑惑道。
「噢?竟有這等事?蹇碩不是給朕說,王睿在此次平亂中也有很大功勞嗎?」聽到何進的話,靈帝卻是更加疑惑起來。
就王旭心裏來說,當然是一百個願意,因為他自己還眼巴巴得等著靈帝改置州牧呢,那可是能夠開府改制,名正言順統管一州軍政的官職啊。如果現在就能夠得到,那起碼少奮鬥數年。
「這個……這個……」王旭雖然心裏暗樂,但表面上卻裝作一副頗有顧忌的樣子,顯得遲疑不定,主要是為了表現出自己並不想揭穿事情,意欲謀害誰!
這句話,看似何進在自責,實際上是明著扇蹇碩的耳光。蹇碩雖然心裏恨得咬牙切齒,但卻沒有任何辦法,也不敢接話,因為他最害怕靈帝追問和調查。
聞言,靈帝卻是不以為意地笑了笑,擺手道:「這有何難,可另擇一人前往零陵做太守,王旭只管統軍便是。」
「照實說!」靈帝厲聲道。
「末將帶了六千精銳將士,區星賊兵三萬餘人。」說著,為了表示一下自己的謙虛,王旭又接道:「不過賊兵戰力極差,多數都是被迫跟隨的普通民眾。」
看到他這份演技,王旭頓時瞠目結舌,心裏自嘆不如。倒是眾大臣仿似司空見慣,沒有任何異樣,甚至看都懶得看一眼。何進瞥了他一眼,卻是不屑得哼了一聲,不過也知道現在時機還不成熟,所以倒沒有再多說。
「諾!」聞言,張讓應了一聲,也不多話,快步走下了帝台,從大殿旁門離去。
聽到這兒,靈帝瞥了一眼蹇碩,卻是沒有接著回話,轉而望向何進道:「何進,此話可是事實?」
這話一出,群臣嘩然,驚于靈帝對王旭的喜愛。但王旭卻是急忙叩道:「陛下如此抬愛,末將心中有愧。」
「諾!」蹇碩不敢怠慢,立刻便從地上站起來,躬著身子退了出去。
聽到這話,王旭的心頓時「噗通噗通」地跳個不停,好在大將軍也沒有讓他失望,立刻便回道:「陛下,此舉不妥!荊南剛剛經過大亂,百廢待興。王旭上任之後,平賊有策,治理有方,威望正高。如果此時更換太守,難免會讓百姓疑慮,諸蠻也難以懾服,到時反而會激起民亂。所以短時間內,微臣覺得不宜更換王旭職務。」
漢靈帝此刻的臉色很不好看,群臣也不敢多話,大殿陷入了一種難言的壓抑之中。
「此番征伐并州,白波谷黃巾余賊尚且不說,平定屠各胡部落叛亂卻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少則兩三月,多則半年以上。王旭目前身為零陵太守,督荊南四郡兵事,並負責蠻族事宜,責任重大,豈能離開治地如此之久?」
那靈帝倒著實信任這群宦官,看到他那副模樣,臉色已是微微放緩:「算了,既然你也是被蒙蔽,那朕此次就不責怪於你,但絕無下次。」
「回稟陛下,就微臣所知,王睿最初懼賊勢大,不敢兵平叛。乃是王旭與孫堅受命于危難之時,並心協力,連戰連捷。而王睿眼見有利可圖,這才兵進擊。區星主力被殲,退守桂陽之後,王旭與孫堅因礙於太守之限,不能進擊。而王睿身為荊州刺史,面對區星殘寇不但沒有任何戰果,反而鏖戰數月,消耗荊南大量糧草物資。更使得區星緩過了勁來,重新集結起數萬人馬。此事已是人盡皆知,陛下完全可以傳喚孫堅、王睿等人前來對質。」
但見他這副模樣,靈帝的聲音頓時轉厲:「王旭,在朕面竟然吞吞吐吐,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