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揚天下》第七卷 坐斷東南戰未休

第四百四十八章 滁州西澗

第七卷 坐斷東南戰未休

第四百四十八章 滁州西澗

秦牧看了看慈眉善目的樂山和尚,微笑道:「都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本王雖不智,卻更喜歡水多一點。」
「哼!」紅娘子冷哼一聲,把頭別到一邊去,懶得答他話。
也就是說孔子並不反對人們遠遊,他反對的是那些毫無目的外出廝混的人。但是這句話經常被閹割,人們只看重前面兩句,於是心安理德地窩在自家的小天小地里。
殊不知,在秦牧眼裡,她也成了一道風景,悠悠紅妝,與天不老。
回到州衙東側住所,秦牧先招來燕高飛詢問前方的戰況。燕高飛答道:「啟奏秦王,劉都督的大軍已經安然到達定遠城,並將按計劃在定遠城休整兩天。
秦牧點點頭讓他退下,其實秦牧也只是習慣性一問,如果有什麼緊急情報,燕高飛早就趕出城彙報了。
「難道諸位不知道這世間有小孝和大孝之分嗎?終日侍奉父母身邊是孝,但那是小孝,如張騫、班定遠之輩,雖未侍奉父母身邊,但為國為民,光耀千古,是為大孝也。」
聽聽晚來的潮聲,聽聽枝上的鳥鳴,或許還能聽到醉翁亭那邊,傳來太守醉后的吟哦,那吟哦聲穿過歲月的輕煙,飄散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上……
「征埃成陣,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層樓。指點檐牙高處,浪擁雲浮。今年太平萬里,罷長淮、千騎臨秋。憑欄望,有東南佳氣,西北神州。
秦牧看她氣鼓鼓的樣子,不禁啞然失笑:「鶯兒,大臣們巴不得我安份些,你倒看不得我有片刻閑暇,這是何道理?」
紅娘子自動將別的忽略不計,只感覺其中那句「今年太平萬里」特別刺耳,忍不住諷刺道:「秦王英明神武,醉眼一張,自然便是太平萬里了。」
秦牧隨即罷去湖邊聚會,帶著眾人踏馬回城,一路夕陽餘輝,清冽冬景,雖無山花似錦,卻有松風陣陣。秦牧詩興大發,在馬上漫聲游吟:
樂山和尚心中一動,合什答道:「治世以仁,創世以智,秦王是開基立世之主,樂於水是自然之事。」
顧君恩幾人很快聯想到秦牧在湖邊的那番話,不難猜測,秦牧提出這個養老制度構想,正是針對那句「父母在,不遠遊」構思出來的。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秦牧對著暖暖的陽光湛然一笑,紅娘子一身紅裝,這次她沒能上戰場,有些鬱悶,便把氣都撒在了山林里的獵物身上,那紅色的披風如同山邊的一片彩霞在飛掠,馬蹄鏗鏘,百獸驚走。
完全照搬後世的養老制度未必行得通,在這個時代,特別是戰火紛飛的年代,很多家庭連飯都吃不飽,哪裡有錢來交納養老金?
蒙都督三萬大軍沿淝水西岸穩步推進,清將阿山除了派小股人馬襲擾外,並無南下迎擊的跡象,今日蒙都督已經推進到吳家鋪,離壽州還有兩日路程。徐州方面,今日尚無消息傳回。」
他覺得吧,作為王,這樣的制度自己提出來后,交由手下人去細化、去完善就行了,若是事事親歷親為,不累死才怪。
遠遠望見秦牧入城,蒙起年連忙帶著幾個手下官吏迎來道左,躬身作揖。
因此,除了大力倡導人們走出去外,或許還應該建立一些比較人性化的制度,用來保障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讓走出去的兒女們少一點後顧之憂。
這麼短的時間內,秦牧就能有這樣新奇的構想,顧君恩、喻大奠、金磊、司馬凱四人面面相覷,感慨不已……
是不是也來個分批次覆蓋呢?先從城市開始,今後再逐步普通到農村……
輕輕的風從樹梢上蔚藍的天吹來,拂動野渡過的小草,落在地上是千年的涼。
湖上晚來潮急,岸邊松濤陣陣,山頭的積雪被風吹起,如白煙漫舞。幾人就坐在松樹下,享受著冬日的暖陽。
「父母在,不遠遊。」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篇,孔子的原語是:「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直白地理解起來,孔子的意思大概是:有父母在家,不應在社會在胡亂廝混,出遠門的話,要有一定的目的和理由。
按照目前戰略部署,徐州、鳳陽、壽州這三個攻擊點中,東線的徐州力求速戰速決,中線的鳳陽是清軍目前重兵雲集的地方,劉猛與蘇謹他們以襲擾為主,主力將暫時停在定遠,做出泰山壓頂之勢,但不急著進攻鳳陽。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本王看來,大海才是蘊藏了萬般智慧的地方。而儒佛道多局限於山林之間,視大海為畏程,如此不免有閉門造車之嫌,失之智矣!
中國之所以會逐漸落後于西方,關鍵就在於人家走出去了,而中國人沒有走出去。
秦牧哈哈一笑,再次舉杯道:「社會要發展,民生要富足,離不開智。然無論是佛家還是儒家,都傾向於隱逸山林,誠然,山林間也有溪流,但潺潺細溪,能蘊含多少智慧?
湖上漁歌喝晚,金光點點。
秦牧正在考慮,要不要推出一項養老制度呢,推出這項制度應該不會有太大的阻力,關係是養老金的來源以及管理。
因此,驅逐韃虜是重要,但這些問題也不容忽視,要解決這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可成的,需要長久的努力,要預先作一些鋪墊。
詩人描寫的滁州西澗就位於風景秀麗的琅琊山下,萬頃煙波,澹遠浩渺,由於湖面的地勢比較高,它就如同滁州頭上的一盆水。
顧君恩幾人聽完,還處在驚愕之中,秦牧已回後院吃晚飯去了。
本王在江陰時,聽說江陰有位徐霞客,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風雨虎狼,與長風雲霧為伴,其足跡踏遍九州大地,實為難得一見的奇人,其所寫的遊記,本王正在拜讀,實在是難得的好書,本王正打算自己出資,把此書刊印出來。」
那畫面很美,美得顧君恩等人不敢看。
而且她不走遠,就在秦牧他們飲酒的野渡附近來回馳騁,彷彿是故意不讓秦牧得到安寧。
西線蒙軻、李過三萬大軍則步步為營,穩步推進攻打壽州。壽州的阿山只有七八千人馬,一但鳳陽的多鐸派兵馳援,定遠的劉猛再北上攻打鳳陽,使敵人顧此失彼。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自己光是從思想上倡導人們走出去舒展胸懷,廣增見識,看來是不夠的。畢竟為人子女,照顧父母確實是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秦牧去查看了一下粥鍋,嘉勉蒙起年了幾句,將紅娘子打來的獵,自留了一隻兔子,其它的都交給蒙起年用來熬粥。
走不走出去,這是一個關係到中華民族能不能始終傲立於世界之林的問題。
左右戰事還沒有真正打響,秦牧又找來顧君恩幾人,把自己有粗略構思的養老制度向他們道出。
在儒家所倡導的思想中,百善孝為先。父母在,不遠遊這個觀念,已經被世人作為評判孝與不孝的重要標準。
秦牧說完突然蹙眉深思起來,別小看「父母在,不遠遊」這句話,千年來,它對漢人的行為影響之深遠,難以估量。
秦牧端起酒杯,向顧君恩、喻大猷、金磊、司馬凱幾人邀飲,大家連忙舉杯回敬,唯有琅琊寺住持樂山和尚以茶代酒。
紅娘子和手下的幾個女兵打獵歸來,戰馬上掛滿了獵物,有野雞野兔,甚至還生擒了一隻小毛冠鹿。
在侍衛的簇擁下,秦牧一行踏上寬大的護城河橋,城中有不少逃避兵災的百姓,滁州知州蒙起年一刻不敢鬆懈,正帶著吏屬在夕陽下忙著安置逃難的百姓,城西的空地上,搭起了長長一排粥鋪。
顧君聽了秦牧這番話,頗為感慨地說道:「秦王之苦心,臣能理解,但聖人有雲:父母在,不遠遊。侍奉高堂,這是身為人子應盡的孝道。」
澗邊的時光特別老,悠悠地從唐宋走來,如同一個長髯飄飄的老人柱著杖,老得走不動了,於是在無人的野渡邊坐下來;
正是存在父母在不遠遊這種觀念,多數漢人成了籬笆里的小雞,套在車轅上的小馬,留在家園,無所作為。
「斷章取義!」秦牧毫不客氣地說道。
鑒真東渡,開日本千年佛學之基。張騫持節,播秦風漢雨三萬里。然而這些,都成了絕唱,泱泱華夏,自漢唐之後,一直捲縮在山林里,晨鐘暮鼓,騷首低吟,失之智矣!
千里懷嵩人去,應笑我、身在楚尾吳頭。看取弓刀,陌上車馬如流。從今賞心樂事,剩安排、酒令詩籌。華胥夢,願年年、人似舊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