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揚天下》第十卷 南洋驚濤

第九百五十四章 還是先試點吧

第十卷 南洋驚濤

第九百五十四章 還是先試點吧

出現這種反差,原因也很簡單,中、上戶生活相對富裕,對於他們來說,拿出一點錢來繳醫療保險費,就可以享受免費醫療很合算。
許英傑說道:「其實啟動資金不是問題,國庫現在每年有三千多萬龍幣的盈餘。真正的問題在於,隨著以後大秦人口的迅速增加,醫院資源也要不斷的增加,國庫的負擔也會跟著年年加重。久而久之,就會成為巨大的負擔,讓朝廷喘不過氣來。」
以前的秦牧家就是這樣,他父親本來是個七品小官,生活過得不錯,但病重時把家中積蓄全部花光了,最後落得個無葯可吃地步,父親撒手離世后,是他的母親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的。
相對於後世十幾億人而言,現在只是零頭而已。從這一點上來說,似乎事情容易解決得多。
這一天秦牧帶著侍衛,微服走仿了南鄉一些生活相對貧困的人家。然後從首牛山順著秦淮河的柳堤回城。
因為他們經濟基礎差,抵抗風險的能力最弱。家中一但有人患病,或是聽天由命,或是因病反貧,甚至因此傾家蕩產。
但實際不然,一來是醫療資源相對缺乏,二來人們的意識還相對保守,三來地廣人稀,很多地方還非常封閉,就醫困難……總之,一一列舉的話,問題可謂是一大堆。
而下戶因為生活比較困難,把一文錢都看得很重。儘管現在朝廷的公信力很高,但一涉及到錢,這些生活貧困的百姓還是顧慮重重。
「臣等附議。」
回宮后,他立即把大臣們招集到華蓋殿,開門見山地問戶部官員道:「許卿,楊卿,以大秦現在的財力,有沒有能力免除所在下戶的醫療保險費?」
路振飛說道:「陛下,萬事開頭難,陛下這項善病,主要還是初期投入大,等各地的醫療機構進一步完善後,今後要負擔的便只是這八十多萬龍幣,至於醫院的醫務人員的薪俸,臣估計只要經營得好,醫院本身肯定是能有一些利潤的,這應該便足夠負擔醫務人員的薪俸了。」
司馬安、路振飛、李源等大臣也紛紛表態,不敢落人之後。
今後,還要負擔大量行醫人員的薪俸,這又是一筆數以百萬計的開支。陛下,如此大的開支,國庫強撐一時可以,但絕非長遠之策。」
而秦牧最想保護的屬於弱勢群體的下戶,支持醫療保險的卻少之又少。
而秦牧提出醫療保險制度的初衷,更多的恰恰是想保護中下層的百姓之家。
多數窮困的百姓都存在僥倖心裏,認為自己不會病,病了挨一挨也能過去,要消除他們這種僥倖的心裏,很難,很難。你說得天花亂墜也沒用,一讓他們掏錢就會心大心小。
但而實際情況是,下層百姓的聲音在什麼時代都是最弱的。
那些家中有病人的當然是巴不得早點實施這項政策。多數家中沒有病人的,則捨不得掏這份錢,說難聽點叫不見棺材不滿淚,不見兔子不撒鷹。
民間初具雛形的智庫和有識之士為此獻計獻策,當然,也有很多反對的聲音,認為這是好高騖遠的大有人在。
見皇帝苦心孤詣,一意為貧病的百姓謀福趾,在坐的大臣都有些感動,楊廷麟拜道:「陛下,臣願將一半的傣祿捐出,以盡臣綿薄之力。」
城中百姓習慣上把上元縣的外郭稱為南鄉。
在這件事上,秦牧深感不能只在朝堂上討論,也不能只聽民間智庫或有識之士的聲音。因為這些社會精英人士,通常家裡都是比較富裕的。
在坐的大臣都沒有異議之後,秦牧當即對吳有性說道:「又可啊,那就由太醫院選擇六個縣,先行試點吧。試點過程中,具體有什麼問題,再反饋上來。」
兵部尚書何亮則樂觀得多,他老神在在地說道:「陛下,臣以為,如果能解決掉醫務人員長遠的薪俸問題,剩下的為幾百萬龍幣啟動資金,倒也不必太煩心,如今李定兵指沙俄,蘇謹兵出中亞,海如風兵臨印度,若不出意外,諸位將軍總會有不少繳獲的。」
一但醫療保險制度實施下去,這部分病人也來就醫的話,那麼所須的經費有可能會加倍,甚至更多,才足以維持正常運轉。」
牛萬山和李式等人跟在後面,默不作聲。因為秦牧的神色有些凝重,一通走訪下來,秦牧發現,支持實施醫療保險制度的多是那些中、上戶。
是以秦牧特意抽了一天時間,帶著侍衛,騎馬走訪下層民眾,聽聽他們對此有什麼看法有顧慮。
因為現在很多普通人家患病後並不就醫,有些病重的,乾脆就放棄了醫治,任由患者自生自滅。病症輕的,往往也不就醫,而是硬挨過去。
陛下,相對於國庫每年近億龍幣的歲入,這筆錢聽起來似乎不多,但這隻是醫藥本身的花費。如果要推行醫療保險制度,現在的官立醫療資源是遠遠不夠的,光是要完善這些,恐怕就是一個數以百萬計的龐大支出。
自從他提出醫療保險制度,並在《大秦時報》刊出向民間廣求意見后,引起巨大的反響,民眾對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司馬安首先頷首道:「陛下所言甚善,臣附議。」
「回陛下,目前只來得及在江北的六合縣和天長縣作初步統計,以這兩個縣去年就醫人數,以及藥品銷售量、除以兩縣的總人口,統計出的初步結果是至少每人每年要繳納十四文錢的保險費,才足勉強夠運轉。
「臣附議。」
本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真要實行下去,卻是困難重重。這讓秦牧眉頭不展,回城的路上,連秦淮河邊美麗的景色也懶得多看一眼。
「這樣吧,這項新制度,個體實施起來,誰也不知道還有什麼問題,朕的意思是,先找兩個下縣,兩個中縣,兩個上縣試點一下,看看實施起來具體有什麼問題再說,若是能妥善解決,再全面鋪開。若是真有難以解決的問題,再擱置不遲。諸位大臣以為如何?」
許英傑與楊超對視了一看,許英傑出來答道:「啟奏陛下,這首先要看每個人一年要繳納多少醫療保險費,如果繳費數目較多,國庫恐怕很難長期承擔這筆開支。」
聽許英傑這麼一算,秦牧也有些頭大,他想了想說道:「那麼諸位大臣,這樣行不行,朝廷只負擔一些重症病人的醫治,以避免這些家庭因病返貧,至於那麼小病,則不給予報銷。」
「二十八文一個人?」許英傑是商人出身,心算能力驚人,他迅速計算了一下大秦的下戶人數,最後無奈地說道:「陛下,根據戶部在冊數字,目前大秦下戶的人數是三千萬左右,以每人每年二十八文計,每年國庫要額外負擔的醫療費是八十四萬龍幣。
現在大秦還不到六千萬人口,就算把蒙古和青藏各部一起納入醫療保險體系內,總人數也不過六千出頭。
禮部尚書覃秋白建議道:「若如路閣老所言,只是初斯投入大的話,是不是可以從銀行供貨一筆錢,作為啟動資金。現在朝廷每年的賦稅都有不少的增長,幾百萬龍幣的啟動資金,將來每年從賦稅中抽出一部份償還當不成問題。」
秦牧立即轉頭問吳有性道:「又可,太醫院調查清楚了嗎,普通老百姓一人一年要繳多少醫療保險,才夠維持這項制度運行?」
試想,平時有病,他們往往是硬挨過去,不捨得花錢尋醫問葯,現在還沒病,就想讓他們先掏錢交醫療保險,他們樂意嗎?
南京城包含外廓,共分為兩個縣,北邊是江寧縣,南邊是上元縣。
吳有性起身長揖道:「臣,遵旨。」
還是先試點吧,光是空談解決不了問題,一邊試點,一邊觀察,一邊研究,這樣實際一點。
另外,臣要提醒陛下和諸位大臣的是,現在統計出來的數字,只是粗糙的數據,如果真的推行醫療保險政策,每人十四文的保險費肯定是不夠的。
秦牧擺擺手說道:「各位大臣有這份心意,朕心甚慰,只是如此終究不是辦法,捐出俸祿之舉,暫且不提,大家還是另想良策吧。」
秦牧不禁看了何亮一眼,聽他這麼說,這種思維方式很現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