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釣天下》第二卷 行萬里路

第一百四十七章 醫療

第二卷 行萬里路

第一百四十七章 醫療

「診所?私人診所是不是很貴?我沒有醫保是不是更貴啊?還是別去了,這個病我得過不止一次了,給我找點葯吃就成,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什麼的。」洪濤一聽去診所,眼前立刻浮現出那種私人醫生的派頭,一個破感冒在國內上醫院都得花個3、5百的,到這裏還不得翻了十倍!
所以說在加拿大,你可以放一萬個心,醫生絕對不會給病人多開藥,因為藥品的購買和醫療系統是分開的,醫生從藥品中拿不到一分錢好處。相反,你可得操十萬個心,想辦法讓醫生多給自己開點藥品,誰願意整天往診所和藥店里跑啊,多開兩天吃不完可以留著以後應急。
除了大夫之外,還有一位護士,也是位白人婦女,年紀稍小一些。說是診所,可是洪濤在裏面一件醫療器械也沒看見,要不是那位護士大嫂還穿著白大褂,說是一間辦公室一點都不為過。
好在冰窟窿並不大,洪濤使勁扒著冰面往上爬啊……往上爬,可是每當他要爬上冰面時,冰面就再次塌方,他只覺得自己身上的力氣正在一點一點的消失,渾身凍得像冰棍,眼看就要被淹死了!
到這些醫生這裏看病是不用花錢的,他們的工資由聯邦或者地方政府支付,你的病情將會由他們率先處理,然後再由他們決定你是吃點葯就可以,還是需要進入大醫院繼續治療。也就是說你想住進醫院里,除非你受了重傷或者病的咬死了,否則就必須先通過這些私人診所的醫生來進行分診,然後再由他們幫你聯繫醫院。
洪濤算是明白了,在這裏你要是得了點小病,基本就別指望能有葯吃,藥店沒有醫生處方肯定是不敢賣給你葯,醫院你連門都進不去,私人診所就更完蛋了,就洪濤這種發點小燒,明顯是感冒的癥狀,那位女醫生給出的唯一建議就是多喝水、多休息,剩下的就自己忍著,過幾天就沒事了,如果病情有變化,再來找她。
這家診所倒是不遠,就在社區裏面,大概3公里的樣子。診所的大夫是位白人婦女,大概有40歲左右,高高的個子戴著一副無框眼鏡,一看就是從女強人模子里刻出來的。
「38度5,醫生說等你不太難受了,就去他的診所,先別吃藥,你現在如果能起床,我先陪你去診所吧。」周曉麗拿起電話,等著洪濤的回答。
「沒有那麼貴,醫生不讓吃藥,不能隨便吃藥,當初在你家我是聽你的吧,現在到我家了,你該聽我的,讓你怎麼著就得怎麼著,不許頂嘴!」周曉麗估計是想起當初自己生病時候洪濤對她的強制手段了,現在原封不動,直接給還了回來。
「不成,不能放棄啊,我一定能爬上去!」洪濤在夢裡還自己給自己打氣呢,然後攢足了全身力氣,用手指扣住冰面,想借力爬上去。可是冰面突然變得和麵糰一樣軟了,一點力氣都吃不上。
像周曉麗這種情況,她每個月要交幾十加元的費用來聘請一位私人醫生,這個私人醫生可不是那種隨叫隨到的私人醫生,這個醫生有可能同時負責著社區里幾百人的醫療諮詢工作,也就是說你有什麼有關健康和醫療方面的問題,你就可以電話諮詢他,他也可以給你推薦他認為合適的大夫,不過看病就別找他了。
洪濤最煩這種什麼事情都瞞著病人的醫生,自己忍著全身的酸痛跑這裏來,連個意見都不詢問自己,就開始聯繫什麼化驗室了,這也太他媽目中無人。
這位女大夫就是周曉麗的私人醫生推薦的,可是她一點熟人好辦事的覺悟都沒有,任憑洪濤說破了天,一片葯也不肯給洪濤開,卻建議洪濤先去檢驗一下血液,然後再決定如何治療。
「你怎麼沒上班啊?」睜開眼的一瞬間,就看到周曉麗正坐在自己腦袋旁邊,和自己那隻手做鬥爭呢,那隻手根本就沒抓到冰面,而是在女人胸口上抓著呢,怪不得冰會變軟!
「你發燒了,我請假在家照顧你啊,當初我病了的時候,你不也照顧我了嗎?」掙脫了抓得自己生疼的手,周曉麗拿出一個冰袋子,直接放在洪濤腦袋上。
更讓洪濤不可理解的是,大部分檢驗和化驗工作也都不再診所和醫院里完成,比如你想照一個B超,私人診所或者醫院里的醫生就會幫你預約一個離你住址比較近的實驗室,然後你自行去哪裡進行檢驗,最終的檢驗結果你也不用去取,他們會通過一個醫療網路來共享這個檢驗結果,你就在家裡等著醫生的電話就成了。
在洪濤的堅持下,這位女醫生只得把對於洪濤病情的處理情況又和洪濤詳細解釋了一下,有洪濤聽不明白的地方,再由周曉麗做個翻譯,3個人聊了40多分鐘,洪濤才算明白了在加拿大這裏看病完全和國內是不一樣的流程。
原來加拿大這邊的醫療系統是不允許私人資本介入的,所有的醫院全部都是國立醫院,一家私人醫院都沒有,而醫療保險最大的出資人就是加拿大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所以這個醫療保險是強制性的,每個加拿大公民和永久居民都會得到一張健康卡,移民或者外國人也可以獲得這張卡,但是要在加拿大本土住滿3個月的時間,才可以購買醫療保險,並和加拿大公民一樣享受同樣的醫療待遇。
「哎呦,你弄疼了啦!啪!」洪濤正和冰面較勁呢,突然手上一疼,醒了。
「多少度?我這渾身都疼,給我找點葯吃吧。」洪濤在被窩裡伸展了一下手腳,渾身的關節都是酸疼的,這種癥狀他以前也得過,就是流感,估計是昨天在直升機上受涼了,再加上那個大漢堡的逆襲,抵抗力下降,吃點退燒藥和感冒藥,忍幾天就沒事,如果想快速治愈,那就得去醫院打吊瓶。
在加拿大看病是不花錢的,但是吃藥是要花不少錢的,所有的私人診所包括醫院,都不會給病人抓藥,也就是說你從他們那裡是得不到藥品的,他們只會給你開一張處方,然後病人拿著這張處方去藥店里購買處方上寫明的藥物,一般這張處方上的藥物最多夠你吃2、3天的,吃完了之後你就得再打電話預約私人診所的醫生,然後再由他們給你檢查一下,再決定是否繼續給你開藥。
在進門的候診室里等了幾分鐘,護士大嫂帶著洪濤和周曉麗進了醫生的房間,這個房間和外面的總體布局是一樣的,完全就是辦公室,連醫生也穿著便裝。周曉麗怕洪濤說不清楚,先代替洪濤把他的病情介紹了一遍,然後又回答了幾個類似醫療保險方面的問題,兩個人差不多聊了一刻鐘,終於想起了屋裡還有這麼一位病號,於是一支體溫計插進了洪濤嘴裏。
而那些加拿大的醫院是不能隨便去就診的,除了必須及時處理的外傷和急診,國立醫院不接收普通患者。那你要是生病了怎麼辦的?回答是很簡單,就去這種私人診所,一般每個社區都會有至少一個這樣的全科私人診所,然後再加上像牙科、眼科這樣的專科診所。
量了量體溫,又量了量血壓,這位女醫生開始在電腦上噼里啪啦的打起字來,時不時還詢問一下周曉麗的時間,好像在預約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