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釣天下》第三卷 漁友同行

第二百八十二章 定位窩點

第三卷 漁友同行

第二百八十二章 定位窩點

在補窩子的細節問題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需要注意,如果你想釣大體型的魚,那補窩子的時間最好錯開凌晨4點到上午9點、下午5點到晚上8點總有這個時間段,因為這兩個時間是魚類攝食最活躍的時候,狡猾的大魚很可能就會在這個時間段里咬你的鉤子,如果因為你在這個時候下水撒老玉米豆而把大魚驚跑,那就得不償失了。
洪濤和艾琳控制這充氣船,試探了多個位置,終於確定了第一個水深、距離都合適的釣點,然後洪濤拿起一個白色的泡沫浮球,把水中的繩子在水面上割斷,再把浮球綁在繩頭上,這個釣點就確定完畢了,有了這個浮球,釣魚人站在岸上拋竿的時候,就有了參照物,而窩料也會打在浮球的附近。
其實這三種方法各有各的優缺點。第一種方法誘魚效果要好一些,因為面積大,所以被魚發現的幾率也大。不過正是由於面積大,玉米豆多,你扔在這些玉米豆中的魚鉤上的魚餌被魚吃到的幾率也就變小了,所以這種方法往往就是窩子里有魚,但是中魚率並不高;
關於在自然水域用玉米豆當窩料打窩子的方法,也有幾種不同的風格,大致上可分為三種:
第三種比較特殊,釣魚人會用小船把魚鉤拽到釣點,然後放入水裡,隨後還魚鉤落水處扔上幾把玉米豆;
其實這時已經有了一種叫做探魚器的設備,可以探測水深、水溫、水底地形等等,比洪濤用的這個本辦法方便多了。不過這次大家都忘了準備這個設備,一直到了水邊才想起來,只好用手錶來代替了。
第二種方法誘魚效果差一些,但是由於窩料集中,釣手可以通過自己的拋竿技術把魚鉤有意的拋放在窩料周圍,這樣一旦有魚被誘了過來,那麼它首先遇到的很可能就是你魚鉤上的魚餌,所以這種方式誘魚慢但是中魚率稍微高一點;
又測量了半天,第二個遠距離的釣點也終於確定完畢了,此時艾琳一張小臉已經曬得有點發紅了,當初洪濤讓她換上帶帽子的防晒服,她不屑一顧,現在她也知道厲害了,只好把洪濤的防晒服前襟撩起來,把自己的腦袋塞進去躲躲。
小竅門又來了,這種浮球在賣漁網的商鋪里就有賣的,幾塊錢一個,是實心的泡沫塑料材質,可以多次回收長期使用。如果沒有這種浮球,那你就用礦泉水、各種果汁飲料的那種塑料瓶子代替也可,放入水中的時候記得把瓶蓋擰緊,如果想方便夜間觀察,就往瓶子塞幾個釣魚用的夜光棒,晚上也能夠看到水面上那個綠瑩瑩的瓶子。
第一種就是在釣點上大面積拋灑玉米豆,通常鋪放幾十平米甚至上百平米的水底,形成一個分佈得很散的區域,用增大面積的方法來增加玉米豆的誘魚功能,讓魚能夠更容易的發現,從而進窩覓食;
至於第三種方式,洪濤用得最少,因為這種方式需要釣魚人頻繁的划著船去把魚鉤送到釣點,非常累也非常辛苦,屬於一種比較另類的方式。
不過如果是第一次撒窩子的話,最好多撒一些,以便能夠儘快的吸引魚類前來,當窩子裏面已經有魚的時候,窩子料就不用撒那麼太多了,每天補上一到兩次就可以,每次撒個幾斤足以。
不同的水域里魚的喜愛食物都不一樣,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它們所謂的喜愛的味道並不是我們人類所理解的那些香味,而是食物中散發出來的營養的味道,也就是說,魚類能夠分辨食物中各種營養的含量,比如蛋白質的含量等等,它們會挑選它們所需物質含量比較高的那種食物來吃。
這裏還得啰嗦一下,如果你也打算用手錶來測定水深,那你一定要注意你手錶上的防水深度,比如是3米,那你千萬別去測超過3米的水深,當水壓變大的時候,你的手錶很可能會進水從而報廢,為了測個深度而損失一塊幾百或者幾千的手錶很不值得。
它們平時在水中大致會沿著一個習慣性的路線有規律的遊動,這條路線也就是釣魚人常說的魚道。不管你的釣技多高、漁具多高科技,如果你不能把魚餌靠近這條魚道附近,那你的釣獲都不會太好。
說道這裏我們就要說一說魚類的攝食習性了,這裏主要說的是在自然水域中生長的魚類。這些魚從小就生長在自然水域中,它們靠吃水中的各種雜物為生,很少能吃到向玉米豆之類的糧食,更吃不到那些從工廠里生產出來的商品餌,所以他們對這些東西是有一定戒心的,體型越大、生長年齡越長的魚,對這些來路不明的食物就會越警惕。
除了顏色之外,它們主要的覓食手段就是嗅覺,通常它們可以在幾百米之外,就聞到它們所喜愛的食物的味道。至於什麼是它們所喜愛的食物,那就得看它們從小接觸的環境了。
這三種方法洪濤在前世都用過,但是他也沒搞清楚到底哪種方法更有效,不過從他個人來講,他更傾向於第二種方法,因為他屬於那種只願意釣大魚而不願意釣獲多的釣魚人,而他認為第二種方法更適合他的這種要求。
夏季里在水邊活動和在陸地活動不一樣,水邊的陽光輻射比陸地上強很多,主要原因是水面會反射大量陽光,致使你在水邊上不光會遭到天上太陽光的直射,還會受到水面反射光的輻射。
測量好兩個釣點,並放置好浮漂,下一步就該打窩子了。這一步相對來說要簡單很多,就是把一桶用少量白酒和水泡製了好幾天的玉米豆坐船撒在浮漂兩側,具體要撒多長的距離,就由你要使用的海竿數量決定了,竿子多就多撒點,竿子少就少撒點。
洪濤這次沒讓艾琳再跟著上船去白挨曬,而是自己開著船去撒窩子,這條船配備了船用推進器,熟練的釣魚人一個人就可以操控完成撒窩,如果是靠雙槳划水,那就得兩個人,因為這種大型水域的水都是有水流的,而且水面上還有風,一個人用槳很難一邊控制船一邊打窩子,如果窩子打得不準確,很影響漁獲的。
所以在夏季到水邊、海邊活動,最好塗抹PA++以上的防晒油,能防水更好,另外如果有條件,最好再穿上專門的防晒服,用來保護自己的皮膚,不要讓一個運動休閑娛樂活動最終變成了一項對自己身體有害的活動,這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淡水魚類通過這些年的科學研究證明,它們很多都是全色盲或者半色盲,也就是說它們對顏色的敏感度很低,就算能認清顏色,也就是那麼一兩種,這和它們平時生活的環境有關。
唉,全是小竅門和給力的常識啊,算是免費大奉送吧!
那如果大家都沒有防水而且還帶深度計的手錶,這個水深是不是就不能探測了?回答是:能。辦法更簡單,你把繩子每隔一米或者兩米綁一個死結,然後照樣綁著一塊石頭沉入水中,觸底之後再提上來,數繩子結就可以。釣魚人探測水深,精度在正負1米就可以,不用很精確。
第二種就是在釣點上小面積集中拋灑玉米豆,面積只有幾平米大小,從而在水底形成一個密度很大的由玉米豆構成的誘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