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釣天下》第四卷 游釣天下

第四百六十四章 歐洲鯉魚

第四卷 游釣天下

第四百六十四章 歐洲鯉魚

在這段漫長的時間里,由於鯉魚特殊的生活習性和較其它魚類膽小聰明的特性,歐洲人一直沒有找到有效釣獲鯉魚的方法,甚至有人提出鯉魚是不能釣只能用網捕撈的魚類。
洪濤對於這個規定倒是不太在意,前世里他在某些水庫中釣魚也是用一個鉤的,因為水庫的底部障礙物太多,鉤子多了容易掛住。所以就減少到一個鉤子,這樣魚兒只要吃了鉤,就沒有別的鉤子去阻礙收線上魚了,這也是被環境逼出來的一種辦法。
但是這種事情到了歐洲可就完全行不通了,你敢往魚餌裏面加香味劑、色素甚至誘魚劑、飢餓素什麼的,個人製作被發現后就是罰款和各種處罰,企業這麼做直接就得被告上法庭,破產是肯定的,能不能保住自由身還得看命。
當然了,沒有一個魚餌公司會說自己的餌料中含有化學添加劑,但是這就和沒有一個青樓的老鴇會說自己樓里的姑娘都是破鞋一個道理,其實大家都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無非就是沒人出來捅破這層窗戶紙。
這些商品餌中或多或少都是含有化學成分的,比如各種香精、各種色素,儘管打著食用、天然的幌子,但是誰信誰就是二傻子。連給人吃的東西里都能加化學添加劑,你說給魚吃的東西里是全天然的?
雖然至今為止鯉魚已經在歐洲生活了800多年,但是歐洲人開始垂釣鯉魚的時間非常非常短,總共也就50多年的歷史。那這剩下的幾百年裡歐洲人都幹嘛去了呢?答案非常有意思,他們都在研究怎麼釣鯉魚呢!
眾人聊完了這些規則,潘早就打著哈欠上樓睡覺去了,剩下這4個老大爺們這下更無所顧忌了,繼續點上雪茄、倒滿葡萄酒,接著挑燈夜戰!
歐洲原本並沒有鯉魚這種魚類,它是在元朝的時候由波斯人從中國帶回波斯的,後來被東征的十字軍又從波斯帶回了歐洲。從文字記載上來看,在歐洲最早飼養鯉魚的是奧地利人,後來傳入了德國,再後來又傳入了法國並慢慢傳遍了全歐洲。
其次還有一個比較硬性的要求,就是在歐洲釣魚不允許使用化學添加劑,餌料的製作必須百分百是純天然成分。這點對於中國釣友來說也是很致命的,因為在國內釣魚,大部分人都使用商品餌,也就是魚餌公司生產出來的餌料。
早在公元前1200年的殷商時期,中國人就開始挖水池人工飼養鯉魚,在《詩經》中就有『豈其食魚,必河之鯉』這麼一說。
至於用那種原料調配,洪濤早就想好了,德國的老玉米豆看著挺不錯的,又黃又大又飽滿,就是它了!調配的方法也很簡單,向馬克思的廚子要兩根老玉米棒子或者一把老玉米豆,再弄一個玻璃瓶子。然後把玉米豆直接扔到按比例稀釋過的魚鱗水裡泡著就OK了。等到比賽的時候,把玉米豆撈出來當釣餌用,剩下的魚鱗水正好可以再和些窩料,扔到釣點裏面打窩子。
而中國的四大家魚『青、草、鰱、鱅』中緣何沒有鯉魚,並不是中國人不愛吃鯉魚,而是這個說法起源於唐代,在唐代,由於鯉魚的鯉字和皇帝的姓氏同音,鯉魚在那幾百年裡就成了皇家之物,普通百姓不許飼養不許捕撈更不能食用。
除了以上三個差異比較大的規則之外,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要求也和國內不太相同。比如當上魚的時候,只能正在參加比賽的兩名選手來觸碰釣具,而在休息的兩名釣手就不許幫忙;又比如賽會規定上稱稱重的魚必須完好無損,不能有外傷,如果因為魚護的原因造成魚體表面被擦傷什麼的,這條魚就算白釣了,哪怕它有100斤重,也一兩不能算入比賽成績中。
對於第一場比賽,洪濤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他覺得自己如果不拿第一那就太辜負老天爺的厚愛了。就在他的行李包里,正躺著一瓶清洗隱形眼鏡的清洗液,不過瓶子是清洗液的瓶子,裏面裝的卻是高濃度的魚鱗水,這是洪濤想了半天才琢磨出來的一個把特效魚餌帶入德國的安全方式。
對於這樣一個不是官方勝似官方的組織,洪濤向來是敬而遠之,他既不想靠著釣魚去混個國家級健將的名頭,也不打算與它有任何交集。誰承想躲來躲去居然還沒躲開,到了兒還是落到它老人家手裡了,尼瑪你是如來佛吧!
這個魔咒一直到二戰結束之後,才被一位英國人Richard Walker(理查德·沃克)給破解了。他採用大餌團沉底釣法第一次釣上來一尾40多斤重的巨鯉,從而使他成為了歐洲沉底釣法的先驅。
從那兒以後,歐洲人才認識到,釣魚不光是在水的中層、上層可以釣,也不光是用擬餌或者肉類餌料才能管用,對付鯉魚這種底層魚類,最好的方法就是沉底釣。而繼沃克之後,歐洲人逐漸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沉底釣法,並且在全歐洲開始了釣鯉魚的比賽。
「原來是這樣……我來幫你想辦法,歐洲釣魚協會的會長我認識,我來請他出面和你們國家的釣魚協會溝通溝通,說不定能有辦法。我們先不要去管那一場比賽,它要下個月才舉行,我們還有時間。」施威德雖然說話很直,但是人真不錯,聽了洪濤的解釋之後,半點猶豫都沒有,直接就把自己的關係網調動了起來,打算幫著洪濤疏通關係,但是就在幾個小時之前,他還在質疑洪濤的釣魚技術,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麼想的。
從這些規則上可以看出,歐洲人在釣魚方面首先重視的就是環境保護和動物保護方面的問題,就像受傷的魚不能算比賽成績這條規則,就很好的迫使參賽選手都要小心翼翼的保護他們釣上來的魚別在魚護中受罪,盡量活得舒適一些,於是像一些採用高科技材料做的魚護、護魚墊兒、抓魚手套就應運而生了。
說起歐洲釣鯉的比賽,其實還要感謝中國人。
說到打窩子,歐洲這邊的規則也挺嚴格的,至少不像國內那樣不限制數量的隨意扔。按照比賽規則上所說,每個隊在72小時之內總共的窩料投放量不得超過30升,而且和魚餌一樣,窩料也必須是純自然成分,可以採用三分之一比例的活餌,比如蚯蚓、蠶蟲之類的活物。
對於洪濤來說這個也不是大問題,他玩拋竿一直都很環保,前世里他也很少使用商品餌,主要使用玉米豆。這到不是他從前世就自覺環保,而是他嫌商品餌價格太貴,太蒙人。現在他就更環保了,魚餌就是顆粒飼料,至於這些飼料里有沒有激素、抗生素什麼的他也不敢保證,所以他才不敢攜帶配比好的特效魚餌,而是帶了一瓶魚鱗水到德國來現場調配。
英國是最晚有人工飼養鯉魚記載的國家,大概在14世紀的中期,才由一些傳教士把鯉魚從歐洲大陸帶回了英倫三島。
首先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使用魚鉤的問題上,在中國的湖庫釣魚比賽一般規定每根魚竿上不能超過6-8隻魚鉤。但是在歐洲釣賽的規定中,每根魚竿上只准有一隻魚鉤,不管你是手竿還是拋竿。這樣一來,很多中國釣友擅長的爆炸餌、葡萄鉤、飛鉤、串鉤釣組就都不能用了。
不過該注意的地方還是要注意的,歐洲的釣魚理念和中國有著很大的差異,這點從釣魚規則上來說就能反應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