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書》卷一 最是江南風光好

第7章 爭寵能手

卷一 最是江南風光好

第7章 爭寵能手

沒過幾日,謝樹元便讓人又從珍寶打了一個金鑲玉雕牡丹項圈,一打好便讓身邊跑腿的小廝親自送到了江姨娘的院子里。
謝明芳湊了下眉頭,過了半晌才說道:「先前二妹妹就因為太太賞燕窩的事情,同我鬧彆扭。她說太太偏心,有好東西只知道給我。這幾日上學,二妹妹都不願同我說話。」
「哥兒姐兒知道太太辛苦,所以今個一點都不哭鬧,姑娘如今不喜歡吃奶,倒是喜歡吃些粥食」素雲如今伺候在謝清溪身邊,在她看來這位六小姐簡直太好伺候了。
所以巧丹一過來,做燕窩的廚子便笑著湊上前去,說道:「巧丹姑娘今個怎麼來晚了,我還想著讓小霞待會送到方姨娘院子裡頭呢。」
「爹爹,今個太太送了金項圈給明嵐和二姐姐,項圈可漂亮了。」說著,謝明嵐就讓丫鬟將她得的金項圈拿了過來,有些獻寶般地遞給謝樹元看:「我的上面刻的是海棠花圖案的,二姐姐那個刻的是牡丹圖案的。」
待到了晚上,許久未過來的謝樹元突然來了江姨娘的院子,喜得江姨娘立即讓人帶兩個女兒去東廂待著。不過謝樹元許久未見兩個女兒,倒是讓她們都留了下來。
她從來沒覺得四妹妹這般討厭過,如今她倒寧願大姐姐和她是親姐妹才好呢。
蕭氏派人送到各個小院之中,東西送了過去,得了賞賜的人自然是說不盡的謝。不過待人走了后,各個卻是心思各異。
「四姑娘真是懂事,這麼小就知道禮讓姐姐了。」江姨娘笑著摸了下謝明嵐的頭。
而另外一個莊子卻是專門作養殖之用,謝家如今住的宅子雖大,可到底不能在府中養牲畜。再加上謝府府里的奴才有數百人之多,每日光是豬都得用掉兩頭,更別提那些雞鴨魚羊等物了。若是日日都在外面採買,開銷大不說,吃著也不是很放心。蕭氏索性就單獨弄了個莊子,專門養些牲畜。
謝明嵐只是笑笑,卻沒有說話。
「就是前日上學的時候。」大姑娘低頭看了下手裡的綉框,臉上露出些許的委屈。
謝明芳抬頭看了眼方姨娘,問道:「姨娘,我如今也不咳嗽了,早就不用吃這東西了。」
謝明芳本是江姨娘的獨女,可自打有了謝明嵐之後,江姨娘要照顧她們兩人,難免對她的寵愛不如從前。再加上謝明嵐是個自幼有慧名的,不過一歲便會說話,教她認字不過一遍都能讀上。
「方才太太派人送了東西給姑娘和姨娘,所以這才晚了些。大姑娘的冰糖燕窩可做好了,姑娘還等著用呢。」巧丹性子軟和,平日說話也客客氣氣的,又加上方姨娘每會都有打賞,所以在廚房裡頭當差的人都挺喜歡她的。
這到了年關,任誰都想過了好年。在府里辛苦了一年,自然想得了銀錢好過年。一聽這婆子提起這話頭,其他人都七嘴八舌的問了起來,不過多是關心今年發年利的事情。
蕭氏從年前開始就接到了無數的拜帖,這其中既有謝樹元的上司也有謝樹元的下屬。不過說到上司其實也就幾位,除了蘇州布政使司的左右兩位布政使外,便是按察使和都指揮使寥寥數人。
謝樹元雖忙但總還是抽了時間檢查了謝清懋的功課,又去正院看了龍鳳胎。待他得了閑了,這才想起竟是許久沒見到兩個女兒了。
謝樹元對於這些小孩的東西自然是看不上眼,不過瞧著這項圈確實是個精緻,他也聽蕭氏說過要在珍寶齋給每個姑娘都打一個項圈。
謝明嵐因著年紀還小,頭髮只能束成雙花苞,頭上纏著的水晶珠子串成的鏈子,那一顆顆珠子顏色微微帶著藍色,晶瑩剔透沒有一絲雜質,這些珠子都是從同一塊水晶裡頭磨了出來的。這還是先前謝樹元讓人送過來給謝明嵐賞玩的,江姨娘原本想用這水晶雕成釵子的,可謝明嵐主意卻大的很,最後江姨娘磨不過她,只得同意她磨成珠子。
而另一個蕭氏的貼身丫鬟紅雲,這會也正伺候著六少爺。自打兩位小主子出身後,素雲和紅雲便是近身伺候小主子。雖說離蕭氏遠了些,可兩人心裏卻一點不慌,誰不知道兩位小主子可是太太的心肝,能在小主子身邊伺候的,那都是蕭氏心腹中的心腹。
巧丹回去的時候,方姨娘見她這麼久才回來,便問道:「今個怎麼這麼慢,莫不是廚房裡頭不方便?」
二姑娘一見太太派人送了東西過來,便急急地要拿過來看。江姨娘素來也寵愛女兒,便將放首飾的匣子遞給她看,她一眼便瞧中了裡頭刻牡丹花紋的項圈。她伸手便拿了項圈,對著江姨娘說:「姨娘,我要這個。」
那些打謝家來了蘇州之後,才買進府里伺候的奴才,可還沒有守角門的婆子資歷老呢,見著張媽媽和這婆子一家的下場,也變得安分守己了起來。
「其實我更喜歡二姐姐那個牡丹圖案的。」謝明嵐苦著臉嬌嬌地說道,:「不過古有孔融讓梨,二姐姐平日有什麼好吃的都想著我,我自然也該讓著她。爹爹,你說是不是啊?」
蕭氏是永安侯的嫡女,在家的時候生母自是帶在身邊細細教導,雖說平日也學琴棋書畫怡養性情,可這管家的事情卻一點沒落下。所以就算在京中,婆婆將府中管家事務捏的緊緊的,可到了蘇州她也沒出現絲毫的手忙腳亂。
這邊方姨娘還在問二姑娘究竟說了些什麼時,江姨娘的院子里也是一派熱鬧。
因著近了年關,府中不僅要打掃,還要籌備年貨。自從謝樹元到了蘇州后,每年都會派人送好些年貨回京,這些東西蕭氏從一個月前就開始籌備,一直到昨日上了船,她方安下心來。
因著這事,沈嬤嬤可沒少在蕭氏面前念叨,說江姨娘沒規矩,帶著兩位姑娘都沒了規矩。不過蕭氏自個有三個兒子,如今又養了兩個小的在身邊,自然是不會想著將姨娘生的姑娘拘在身邊養著。
廚房因著各院的人都來拿吃食,最是人多口雜,所以平素府里的消息多是從這裏傳出去的。朱姨娘身邊的桃花拿了銀錢過來,請著廚房的媽媽做了碟金絲棗泥糕,說是朱姨娘想吃的。廚房的媽媽得了賞錢自然是高興,麻溜的做了起來。
「巧丹姑娘,廚房裡頭正做著粉蒸芙蓉糕,方姨娘素來愛吃這道點心,不如你先等一會,帶一碟子回去。」先前得了桃花賞錢的婆子,湊到巧丹旁邊討好地說道。
廚房裡的蒸籠正冒著熱氣,香甜的味道已經漸漸彌散開來。巧丹想著大姑娘正陪著方姨娘說話,一時倒也不急,索性便站在一旁等了會。
因為是對著謝明芳,所以謝明嵐倒也不怕露了自己嫩殼裡的老餡,她笑著問道:「那如果我跟二姐姐要,二姐姐會因為我是妹妹就將這項圈給我嗎?」
「太太歇息會吧,這麼一會的功夫,倒是見了連莊子上的管事都見了。」庄嬤嬤是蕭氏的奶娘,這家裡面最心疼蕭氏的只怕就是她了。
待謝樹元聽著謝明嵐奶聲奶氣的背完詩后,便滿意地問她:「嵐兒可知這詩中之意?」
「哎喲,小春啊,你這是要升發啊。」做糕點的婆子素來愛大驚小怪,聽了這話立即問道:「我看太太房裡的幾個一等丫鬟,那通身的氣派就是比外頭那些小姐都不差。」
江姨娘看了眼已經將項圈拽在手裡的二姑娘,又看了眼謝明嵐。誰知她還沒說話呢,就聽謝明嵐悠悠說道:「姨娘,既然二姐姐想要那個項圈,那就給她吧。」
這幾家倒是早早送了帖子過來,不過都是邀請赴約的。當然其他的帖子多是希望能過府拜訪,這下屬給上司拜年倒是定例一般。去年,從正月初二開始,蕭氏就帶著家裡能出門的孩子去了不少人家。
她一邊說著一邊打開食盒,將裡頭的冰糖燕窩和芙蓉糕一併都端了過來。
眼見就到了年關,因著兩位小主子都還小,這屋子裡的銀碳早早就燒了起來。謝清溪被裹的嚴嚴實實的,因為穿的太多,有時候剛被放著坐好,人就順溜著滑了下去。饒是蕭氏那般端肅的人,見著她四仰八叉的模樣也笑的前俯後仰。
巧丹笑了下說道:「這冰糖燕窩倒是一早做好在爐子上煨著呢,只是廚房裡的媽媽說正在做芙蓉糕,奴婢想著姨娘素來愛吃這個東西,便等了一會。」
「誰說不是啊,太太說了大家辛苦了一年,怎麼都得歲錢好過年。」那丫鬟得意洋洋地說道,說話間還抬眼睨了眼巧丹和桃花,繼續道:「我娘還說了,等過了年太太屋裡有幾個姐姐是要放出去的。到時候我娘就求了管事媽媽,讓我到太太院子裡頭伺候。」
她極少象六少爺那般大哭,除了不喜歡吃奶娘的奶水外,喂她的肉糜粥、雞蛋羹,人家都能大口大口吃下去。素雲恨不得燒高香,感謝一下佛祖,讓她伺候到這麼位好性子的主子。
謝明嵐此時也不緊不慢地朝匣子里看了一眼,只見匣子裡頭還放著另外一個一模一樣的項圈,只不過上頭刻著的是海棠花圖樣。
三個月前的風波在此時的謝家已經找不到一絲痕迹,而早慧的四姑娘再也沒有什麼名聲傳到外頭。二門上看門的婆子一家,是謝家的家生子,可就因著傳了主子的是非,還不是說發賣就發賣。
方姨娘聽了她的話,趕緊過來哄道:「我的大姑娘,這冰糖燕窩可是好東西,最是滋補。你身子一向都弱,大夫也說了要好生將養著。況且這是太太特特賞給姑娘的,旁人就算是想吃也沒有的。」
沒過幾日,珍寶齋就將給幾位姑娘打的項圈都送了過來,一併送來的自然還有蕭氏和幾位姨娘打的首飾。
素雲正用銀湯勺喂謝清溪吃肉糜粥,上等的碧粳米熬的糜而不爛,裏面的肉糜更是噴香可口,比起奶水,謝清溪自然是更喜歡吃肉。可恨有個早慧的四姑娘在前頭,她倒是不好再弄出早慧的名聲。
沒過一會,方姨娘身邊的巧丹也提了食盒過來。這幾日大姑娘又有些咳嗽,太太特別吩咐廚房裡每日做一盞冰糖燕窩給大姑娘。自打張媽媽的事後,這廚房裡頭再不敢輕慢大姑娘。
到了年關,就算平素八面玲瓏的蕭氏都有些吃不消,給下人置新衣裳,莊子上的租子,店鋪的查賬,還有採買年貨,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事情。好在蕭氏身邊的四個丫鬟以及三四個管事媽媽,都是經驗豐富的,平日就幫著蕭氏管家,這會倒是幫了不少的忙。
江姨娘見他面色不愉,生怕二姑娘也惹了他不喜,趕緊對著四姑娘明嵐使眼色。於是謝明嵐心頭嘆了一口氣,立即湊到謝樹元身邊嬌嬌道:「爹爹,姨娘最近又教了女兒一首詩,女兒背給爹爹聽好不好。」
謝樹元實在是滿意這個女兒的乖巧,摸了她的頭,笑著說道:「嵐兒真是乖,小小年紀便知禮讓姐姐。不過嵐兒既然喜歡,爹爹給你打了便是。」
雖說姨娘每日都會給太太請安,可是幾位養在姨娘身邊的姑娘,除了大姑娘每隔一日就會過來請安外,二姑娘和四姑娘竟是極少過來。
謝清溪心底默默嘆了一口氣,看來就算是投胎小能手,該爭寵的時候還是得爭寵啊。
謝樹元是科舉出身的,不僅重視兒子的課業,便是見著女兒了,也難免要考校她們一番。他略問了謝明芳幾個問題,可謝明芳卻是答的磕磕絆絆,倒是讓他皺了下眉頭。
謝明芳被她的一句話問住了,立時便不說話了。她可不想將這到手的東西再給出去,況且她一向喜歡牡丹花,先生也說了牡丹可是花中之王。想到這裏,謝明芳不由捏緊手中的金項圈。
此時謝明芳見謝樹元只顧著跟謝明嵐說話,臉上布滿了不高興,只見她咬著下唇,也想插上幾句話。可是她連千字文尚沒認全,又如何會背詩。先生說要等到開春再教她們讀詩,她想著便又看向謝明嵐。
桃花和巧丹都是在姨娘身邊伺候的,比起這些在廚房裡當差的,自然覺得高人一等。如今聽這麼個小丫鬟的話,不由都冷笑了一聲,不過兩人對視了一眼后又將頭別了過去。
今年估計還是得去這幾家拜年,不過好在謝樹元有個好爹,就算是頂頭上司見著他都得客客氣氣地說話。畢竟這吏部可是管著天下官員的升遷考核。
都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更別提蘇州位處江南富庶之地。謝樹元為官也算清正廉潔,可是這兩年的蘇州知府當下來,家底比剛來時,著實是攢了不少。
朱姨娘立即派了身邊的丫鬟出去打聽,看看其他兩位姨娘究竟得了什麼東西。這府中人多自然嘴雜,更何況太太派人出去送東西,都是有人撞見的。
「姑娘,先歇會吧,這燕窩得趁熱才好喝。」巧慧端了燕窩,就要伺候大姑娘用。
更何況,養在嫡母身邊的庶女,待大了說親事的時候,這可是能拿得出手的優勢。蕭氏雖不會害庶女,可也沒想到怎麼抬舉她們,公中該給的份例她自是一點都不少,三五不時還會賞幾個姑娘東西,闔府上下沒有不贊蕭氏賢惠的。
「我聽我娘說,太太的意思是今年的賞錢不用銅錢呢。」還沒等巧丹說話,有個穿著綠色小襖的丫鬟就搶先說道。
方姨娘自然不知這一環節,聽謝明芳這麼一說,先是一怔,緊接著便趕緊問道:「二姑娘這是何時和姑娘說的,姑娘先前怎麼沒和我說過?」
倒是蕭氏看著今日在坑上玩的歡快的兩人,臉上掛著舒心的笑意:「今日這兩個小東西倒是沒鬧起來,可餵了奶了?」
謝樹元雖然是外放到蘇州,不過一家剛到蘇州安頓沒多久,蕭氏便私底下和謝樹元商議,在蘇州近郊買了兩個莊子。一個莊子佔地有上千畝,其中有數百畝是專門種碧粳米、胭脂米這等上等好米,這是專供謝家主子用的,而其他地都租給了附近的佃戶。
「聽說太太給方姨娘和大姑娘好生賞賜呢,姑娘是在姨娘身邊伺候的,自然比咱們這些在廚房裡頭得的消息多,也不知太太今年這賞錢如何發呢。」那做糕點的婆子拉著巧丹便是閑聊。
香雲如今管著蕭氏房裡的首飾,便是上回珍寶齋掌柜到府中,也是她出門的。她立即便回道:「奴婢昨個還派人去珍寶齋問了一會,掌柜說因著年關實在是忙,只怕這項圈還有再等幾日才能送過來。還有幾位姨娘打的首飾,過幾日也一併送來。」
到了年關別說是蕭氏,就連謝樹元都忙的腳不沾地。這一年的政績可關係著考核,就算謝樹元京中有人,都不敢大意。好在蘇州今年風調雨順,就連稅銀都比往年多了一層,若是無意外的話,他今年的考核必還是優。
「姑娘,怎麼不跟姨娘說。」方姨娘統共就大姑娘一個孩子,自然是恨不得時時放在手心裏捧著。她這般謹小慎微的性子,為著大姑娘和江姨娘都能撕破了臉皮。
沒過多久,巧丹等的芙蓉糕出了爐,她端了一碟放在食盒裡頭,又遞了賞錢給婆子,就提著走了。倒是桃花還在等金絲棗泥糕,不過這耳朵卻是豎起來聽著這邊的動靜。
謝清溪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在喝粥,如今她是越發不喜歡喝奶娘的奶了。這個四姑娘雖只比她大了半年多,可人家在爭寵的道路似乎已經遠遠甩開她了。
「女兒不知道,爹爹就教教女兒吧。」謝明嵐搖著謝樹元的手臂,一派天真地說道。
「在珍寶齋給幾位姑娘打的項圈可拿回來了?」因著快過年了,蕭氏作為嫡母少不得要給幾個庶女禮物,她索性在珍寶齋打了幾幅一樣的項圈,除了上頭刻的花紋不一樣,任誰都挑不出錯處來。
因著二姑娘不過比大姑娘小了幾個月,索性讓二姑娘也一塊讀書。可謝明芳大抵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學了幾個月,如今也不過學了《千字文》。比起謝明嵐來,實在是相差太多。父母本就喜歡年幼的孩子,而謝明嵐又比謝明芳聰慧許多,不說謝樹元就連江姨娘如今喜歡謝明嵐也要多些。
謝家是以科舉起家的,到了謝樹元這代算是第三代為官的。所以他對於兒子讀書看的自然是極重,謝清駿和謝清懋都是三歲就開蒙了。如今到了女兒這裏,大姑娘今年五歲,蕭氏便專門請了人教姑娘讀書刺繡。
她這話一說出口,倒是讓其他人都吃了一驚,只聽那做糕點的婆子搶先問道:「不用銅錢?難不成都發銀子,我的乖乖,咱們太太可真是闊氣。不愧是京裡頭侯府的小姐,果真待咱們下人寬厚。」
謝樹元摸了摸她的小腦袋,笑呵呵地開始給女兒講解。父女兩人倒是如同說悄悄話般,兩人一處低低地說,淺淺地笑。
今年蘇州風調雨順,莊子上的收成不錯,庄頭早早就將今年的年貨送了過來,今年的租子也一併交了上來。蕭氏隔著屏風見了莊子上的幾個管事,略問了些莊子上的事情,便賞了不少東西讓他們回去了。
待江姨娘走開后,謝明芳便惡狠狠地瞪著謝明嵐,一臉不高興:「就你慣會裝樣子,心裡頭明明想要的緊,還擺出這幅模樣。」
大姑娘捧著個綉框坐在坑邊上,她如今不過五歲,卻已經開始學習女紅。方姨娘在謝樹元房裡伺候的時候,女紅手藝甚是出眾,謝樹元貼身的小衣都是她做的。所以方姨娘一早便讓大姑娘學著刺繡,如今倒也有些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