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寇》第一卷 嘯聚大海

第三章 大明走私船

第一卷 嘯聚大海

第三章 大明走私船

他的端著一個粗瓷大碗,碗裏面盛的是一碗黑乎乎看不出是什麼玩意兒做成的飯食,飯香味基本上沒有,倒是卻有一種豬食般的餿味,讓于孝天有點作嘔。
海風吹過船面,在催動風帆的同時也帶來了清新潮濕的腥鹹的味道,這條陳舊的帆船在海浪中微微起伏著緩緩前行,但是因為海風並不大,而且有點逆風,船只能用側帆來獲得一些動力,保持前進的方向,如此一來船行的速度就很慢,幾乎讓人感覺船隻像是根本沒有前進一般。
本來在孤寂的大海上,能遇上一條船,雙方還相安無事的打個招呼,是件不錯的事情,但是于孝天在看到這條船之後,便陷入到了石化之中,露出了一臉悲催的神色,呆坐在船頭位置。
而於孝天眼下暫時算是船上地位最低的人,他在船上的職務是雜役,就是什麼都干,而且乾的都是雜活,故此他暫時只能吃這種給下人吃的最差的薯絲飯。
很顯然這個劉船東便是這其中的一員,他利用他所擁有的船隻,打著漁船的幌子出海行商,至於船上的這些船夫,則一部分是他的家僕,一部分則是他雇請來的僱員,為他做事罷了。
他本來想要活動活動身手,看看拳腳的力道和速度是否也得以改善,但是考慮到船上的人眼下並不信任他,他已經表示過不會拳腳,一旦施展拳腳的話,肯定會引起船上的人誤會他是個海盜壞分子,弄不好再集體決定把他丟海里,那就冤枉大發了!
一條海豚在遠處的海面上躍起,然後一頭扎入到海水之中,激起一片雪白色的浪花,還有一些水鳥盤旋在船隻的上方,不時的衝到船尾,叼起一條小魚之後又飛快的升了起來,令海面上顯露出了一片生機。
雖然在明成祖時期,朱棣不知因何緣故,居然派鄭和七下南洋,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宏大的古代遠航記錄,可是朱棣之後明代再次禁海,結果生生扼殺了中國先進的航海和造船技術,使中國人在大海上的成就,迅速被西方一些新崛起的國家超越,以至於到了萬曆年間的時候,不管是葡萄牙人還是西班牙人,乃至是荷蘭人還有英國人等等都把戰船開到了中國沿海。
反正這世上沒有後悔葯可吃,坐在那兒後悔也是白搭,于孝天深吸一口氣,暗自在心中罵了一句:該死球朝上,不死還過年!既來之則安之,憑著老子的本事,就不信活不下去!
倒是于孝天現在的身份比較特殊,既不算是劉船主的家奴,也不算是雇傭,他僅僅是個編外船夫,說不好聽點,就是這條船打雜的!
而大明朝廷乃至官府卻對此並沒有覺醒,對世界上正在發生的地理大發現時代,充耳不聞,依舊執行著閉關鎖國的政策,即便是後期隆慶年間,朝廷稍微放鬆了一些海禁,但是卻也沒有徹底改變封海政策。
不過他不是因為對這碗飯的質量而感到悲哀,而是因為剛才和他們交錯而過的那條帆船!這會兒他的心裏面拔涼拔涼的,徹底的沉入到了谷底。
他僅僅是跟著老舅第一趟出海跑船,便被命運的大手抓起來,一把將他丟到了幾百年前,具體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到現在他都沒有搞明白,總之是于那團詭異的濃霧有關。
通過這兩天上船之後的觀察,他漸漸鬧明白了這條船和這些人是做什麼的了。
于孝天暫時懶得跟那些船夫們計較那麼多,只管有飯便吃,有活便干,那劉船主看他的吃飯的時候,頗為肉疼,但是看他恢復體力之後,開始可以幫著船上幹活的時候,卻又頗為安慰!
別看于孝天在舊時空的時候,身材不算很高,最多也就是普通個頭罷了,可是明朝時代的大部分普通人,卻因為飲食結構的原因,身材大多都很低矮,所以于孝天在這個時代,個頭算是個大個子了。
本來他在粗看了一下這條船之後,還以為這條船大概是一條沿海的漁船,船上的這些人都是漁民,可是很快他發現,這條船表面上看上去像是條漁船,船上堆放著漁網,可是船上的人似乎對打漁並沒有什麼興趣,即便是看到船邊出現魚群,他們也都熟視無睹,繼續駕船朝著南面方向航行,而且這一路上還躲躲閃閃的,盡量避開沿途的海岸線,保持在海岸線的邊緣一帶。
心裏面罵完了這一句之後,于孝天的心情便好了許多,嘴角甚至露出了一絲笑意,心道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老子既然被這賊老天選中丟到這個時代,還沒有被當場淹死,那麼今後保不準老子也能幹出點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呢!
所以在這個時代,雖然倭寇之患已經不是很嚴重了,但是大明卻並未徹底放開海禁,於是也造成了沿海不少商賈,為了高額的海上貿易利潤,鋌而走險冒著被抓的危險,將陸上的貨物裝船,私自出海販運到海外。
加上于孝天所生活的時代,食品營養結構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再加上于孝天自小習武,故此他的身體素質很好,也很結實,力氣相對船上的這些船夫們,也要大得多,劉船東之所以留下他,恐怕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他這副身板,想要白撿一個免費棒勞力罷了!
而且通過這兩天在船上的生活,從這幫船夫們的口中,于孝天更是大致弄清了他所在的這個朝代,這個朝代乃是大明天啟年間!但是因為這幫船夫語焉不詳,他只能判斷大概在天啟初年,具體到具體是天啟幾年,目前為止他還沒有搞清。
但是到了明朝中葉之後,情況卻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朱重八登基上台之後,可能是因為他是農民出身,太不了解大海,也可能是因為其他原因,總之朱元璋對航海的事情很不感冒,加上沿海開始出現倭患時常襲擾沿海一帶,於是朱重八同志乾脆便下旨片帆不得入海,並且將此作為祖訓沿承下去。
船上的人也是分著等級的,作為船主肯定是不會吃這樣的飯食的,劉船主自己吃的是專門做的白米飯,而且有專門的配菜,下面的人從舵工到繚手乃至是上斗和碇手,視其在船上的重要性,飯食也有所區別,像舵工這樣的重要成員,薯絲飯裏面偶爾會給加塊鹹魚或者鹹肉,地位低的人便只能吃沒有葷腥的薯絲飯。
故此于孝天只能放棄這個念頭,並且在船上幹活的時候,又故意隱藏了一部分力氣,裝作幹活很吃力的樣子,這才沒有被船上的人更加對他警惕。
而且今天讓于孝天暗中有點驚訝的是,他發現他的體能在經過兩天時間休養之後,非但得以恢復,而且似乎力氣較之前的時候變得也更大了一些,船上一些很重的東西,他本來估計著要費很大力氣才能搬得動的,今天卻發現真的動手搬起來的時候卻並不算費力,這令他很是有點意外。
于孝天雖然看著這碗飯就覺得噁心,可是他卻沒有因此便不吃這東西,在海上落水之後漂泊的幾天時間里,他的身體消耗了大量的體能,卻沒有能得到任何營養的補充,導致他在獲救的時候,嚴重脫水而且身體十分虛弱。
更有一條帆船在遠處和于孝天所在的這條船交錯而過,在海風的推動下,以較快的速度朝北行去,兩條船甚至於剛才還相互之間近距離的打了個招呼,顯然那條船上的人和劉船主可能相識。
于孝天有一種想要罵娘的感覺,不知道是他運氣太好還是太坨了!連這種鬼事都能遇上,估摸著比中六合彩的幾率都低的事情,居然落在了他的腦袋上。
于孝天雖然是學理科出身的,但是不代表著他就對歷史一無所知,初高中的時候學校開的都有歷史課,于孝天通過這些歷史課本,還是學了一些東西的,另外他和很多男人一樣,也對歷史軍事方面的事情平時比較有興趣,閑來沒事的時候也在網上溜達溜達,看一些歷史小說抑或是歷史軍事方面的東西。
後來于孝天通過觀察還有聽船上的人們交談,才得知原來這條船根本就不是什麼漁船,而是打著漁船的幌子,行的是走私的買賣罷了!知道這些事情之後,于孝天不由得有點暗笑,原來這幫人其實就是他後世的同行!
想到這裏,他捧起了大碗,湊到嘴邊也不管這飯味道如何,屏住呼吸開始大口的朝嘴裏面扒拉了起來。
于孝天端著粗瓷大碗,坐在船頭髮了一陣呆,開始的時候腦子裡面亂糟糟的一團,有點理不清頭緒,但是好在他這個人,不是那種動輒就埋天怨地之人,當徹底鬧明白了眼下的處境之後,他還是很快從混亂中恢復了過來。
原因無他,只因為那條帆船和他所在的這條船形制近似,也是一條雙桅木質漁船,這一切都徹底打破了于孝天心中僅存的一點點僥倖心理,事實告訴他,他確確實實的穿越了!
于孝天吃罷飯,收拾了碗筷送到了船尾,船上的人嘻嘻哈哈的叫他啞巴吃貨,他也裝作充耳不聞,權當這些傢伙是放屁,把碗丟給了廚子之後,轉身回到了船頭,幫忙收拾船頭處堆放的纜繩。
劉船東是個吝嗇鬼,出海之後給船上的船夫們吃的飯食很不咋樣,飯是糙米飯,但是為了省米,裏面又讓船上的廚子加入了不少的干薯絲,新鮮蔬菜和肉食肯定是沒有的,只是在飯裏面加入了一些鹹菜,有點鹹味兒罷了,至多飯裏面也就是再加點干海菜,味道甭提有多難吃了。
他對明朝歷史了解不算多,恐怕了解最多的也是明末時期的一些事情了,另外他也多少知道一些明朝對於、大海的態度,按理說中國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航海技術都處於世界最前列,在宋元時代,中國的航海業更是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讓西方國家拍馬也趕不上。
再之後滿清韃子入關,採取了更嚴厲的封海政策,於是這兩朝一起努力,便徹底的將中國的航海業給扼殺掉了。
其實于孝天雖然年紀不算大,但是受的挫折卻並不算少,大概是他天生性格就比較看得開的緣故,于孝天很少鑽牛角尖,往往很快便能跨出低潮,這一次也不例外。
故此對於明代歷史,他也多少有所了解一些,以他對明朝歷史的了解,明代雖然初期的時候還算是比較強大,但是過了中期之後,便開始迅速的衰敗了下來。
所以現在於孝天很清楚,他要想在這個時代活下去的話,身體康健是最基礎的條件,所以他顧不上船上飯的味道,只要開飯,便儘可能的吃飽,爭取攝入更多的營養,所以這兩天來,在他的猛吃之下,原本十分虛弱的身體開始迅速的得以恢復,以至於船上的人因為他吃得太多,笑罵他為啞巴吃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