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寇》第一卷 嘯聚大海

第一百三十一章 捕鯨

第一卷 嘯聚大海

第一百三十一章 捕鯨

他們的主戰鳥船,乾脆就用了他們的名號,起名為海狼號,也作為他這個舵把子的座船專用的船名使用,並且這個船名將不會伴隨這條船終身,今後一旦于孝天換了更好的座船,這個船名將會轉給他新的座船使用。
除此之外,于孝天還讓郭復帶著徒弟,用現成的木料,做了幾個圓木桶,完全徹底密封,木桶上留有鐵環,可以把鯨叉上的繩索拴在木桶上,對於善於造船修船的郭復及他的兒子和徒弟來說,做這種木桶,既不要漂亮,也不要太過細緻,只要求密封嚴密。
現如今正好他可以利用捕鯨的活動,來錘鍊一下這幫人,因為在這個時代捕鯨,絕對是一種生死考驗,沒點膽子的人是幹不了這種事的,而且他還知道,捕鯨的場面會十分血腥,通過捕鯨的活動,保不準會讓這幫人得到很好的錘鍊。
經過一番觀察之後,于孝天將目光鎖定在了一條行動稍微遲緩一些的鯨魚身上,這條小鬚鯨大概年齡比較大,體型在這群鯨魚之中,數一數二。
另一條船上持矛的則是以力氣大,膽子壯,而且心腸硬的李大嘴,這個時候李大嘴也在舢板上站了起來,手中同樣學著于孝天,擎起了一支捕鯨矛,弓著腰,像個大蝦一般兩隻牛眼死死盯住了眼前的這條鯨魚。
這個時代的大海環境尚未遭到過多的破壞,海洋生物十分充足,除了有數不清的海魚之外,鯨魚的數量也遠超過後世非常多,而福州外海一帶,也是鯨魚經常出沒的地方,鯨魚很多,所以他們根本不用跑太遠,去捕獵鯨魚。
至於大船上,則準備了大量繩索還有投槍,以備將獵殺的鯨魚綁在船尾拖回島上抑或是追上受傷的鯨魚,給其以重擊。
兩條船一前一後駛向了寬闊的海面,開始尋找附近出沒的鯨魚。
而且他們這次捕鯨,僅僅是試試手,暫時也沒打算長期幹下去,這也算是為下一步可能要參与的那場跟混江龍那邊的大戰,提前做一下準備吧。
兩條舢板距離這條鯨魚越來越近,老鯨卻依舊沒有一點受驚的樣子,也沒有下潛躲避,依舊保持在海面上。
不得不承認這時代海洋生物資源的豐富,很快他們便看到了海上成群的海豚,另外也發現了不少的鯊魚,經過半天時間的尋找之後,他們終於在金銀島的東北三點鐘方向十五里左右的地方,發現了一群在海面上時隱時現的鯨魚。
忽然之間,一群海盜不務正業,反倒改行當起了臨時工,跑到了海上干起了捕鯨的行當,而且是兩條船一起出海。
尚未修復的那條鳥船,于孝天為其取名為海豹號,一旦修復之後,馬上便跟著海狼號作為二號主戰船隻使用。
如此一來,再稱呼這幾條船就方便多了,在經過幾天準備和臨時培訓之後,于孝天便帶著部下們登船揚帆出海,開始了他們第一次的捕鯨行動。
這倒是他們比較合適練手的目標,如果第一次捕鯨,他們便遇上體型更加巨大的長鬚鯨的話,估計再給他們一個膽子,他們也不敢去捕殺,於是于孝天立即下令轉舵帶著兩條船朝著鯨群出沒的地方駛去。
他們這幫人,雖然也干過了幾次劫船的買賣,可是其中稱得上老手的,卻並不算多,而且許多人都是普通老百姓出身,即便是于孝天對其嚴格訓練,但是總覺得這夥人身上,缺乏一種兇悍的殺氣。
鯨魚對於人類的靠近,並沒有警覺起來,他們的體型巨大,一般海上的東西很難傷害到它們,所以在看到于孝天的兩條船靠近它之後,那條老鯨魚卻還是不緊不慢的在海面上時隱時現,顯得悠然自得。
在靠近這些鯨魚之後,于孝天感覺到壓力也開始倍增,當人面對這樣巨大的生物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的產生出一種敬畏感,于孝天也是人,又不是瘋子,所以也不可免俗,渾身肌肉都開始繃緊。
兩條船做好準備之後,便揚帆出海,孟瘋子被于孝天授命帶那條海象號,跟在海狼號的後面。
作為懂得一些環保意識的于孝天來說,雖然他們第一次捕獵鯨魚,最好還是從小一些的鯨魚身上下手,可是他並不想去捕獵那些年紀小或者是帶著小鯨魚的雌鯨,總覺得那麼做是在犯罪。
在拉近了和這群小鬚鯨的距離之後,于孝天下令兩船一起放下舢板,而他自己則也親自下到了舢板上,帶著挑選出來的十幾個精幹強壯、並且膽量大一些的手下開始了他們第一次的捕鯨行動。
於是他便毅然決然,決心要帶這幫人出海捕獵一次鯨魚,除了獲取他們急需的油脂之外,還可以儲備不少油脂,即可食用,也可以在海上當火器使用。
于孝天指揮著兩條舢板上的手下,令其奮力划槳,快速的朝著鯨群劃去,他們的舢板上都放置了幾根捕鯨用的長矛還有幾個木桶,以及成盤的麻繩。
在這麼一大群人之中,唯一稱得上有點經驗的恐怕也只有于孝天了,而於孝天對於捕鯨的所謂一點經驗,也全部都是來自電視抑或是一些小說雜誌上的。
隨著上斗的呼叫聲,兩條船上的海狼部眾們都立即緊張也可以說是興奮了起來,紛紛奔到船舷處朝著遠處望去。
所以他便指揮著兩條船,盯上了那條鯨群中比較大的略顯老邁一些的鯨魚,划著船迅速的朝著那條鯨魚靠近。
現如今他的船已經不是一條了,過年之後,考慮到對船隻稱呼方便,于孝天便對眼下這四條船進行了命名。
沙船被起名為海象號,主要是沙船稍微蠢笨了一些,平時只能用作運貨之用,不能作為海盜船使用。
只有那條小漁船,實在是太過簡陋,本來於孝天不想給它取名了,可是卻招致了小黃島過來的部眾們的反對,畢竟那條船是他們之前賴以為生的唯一一條船,不能厚此薄彼,於是于孝天只得在海魚裏面隨便找了個名字,看到這條小船船體黃色,於是為其取名叫黃魚號。
這樣的事情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小菜一碟,他們日夜趕工,很快便製成了好幾個這樣的大木桶,又用桐油混合了草木灰以及魚膠還有碎麻,封住了木板之間的縫隙,這樣的木桶便算是完成,丟在水裡試了一下之後,沒有漏水,便被運到了船上。
于孝天甚至於已經可以嗅到空氣中鯨魚噴出的氣體的腥臭味,眼中鯨魚的體型也顯得越來越大,大冷的天,居然他還是感覺到手心開始出汗,一隻手從舢板上抓起了一根連著繩索的捕鯨矛。
一條是他們主戰的那條鳥船,另一條則是他們搶來的那條平底沙船,兩條船上各自還帶了一條可供六七個人乘坐的舢板,專門捕鯨的時候使用。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他希望通過捕鯨活動,對手下這幫傢伙們進行進一步的訓練。
于孝天默念了一聲阿彌陀佛,狠下了心腸,心道對不起了鯨魚,我們也是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就只能對不住你了!
這個鯨群大概有五六條左右,于孝天不是海洋學家,不能準確的分辨出這幾條鯨魚的種類,但是大致看去,倒是有點像是鬚鯨,不過體型都不是很大,最長的一條大致也就是八九米長,目測其重量,估摸著在十噸以下,具體叫什麼,于孝天也不知道,只能大致稱其為小鬚鯨。
另外于孝天讓木匠和張鐵匠加班加點,打造了幾根捕鯨叉,其實說白了就是帶倒刺的長矛,鋒利的鐵質矛尖上又裝上了結實的木杆,木杆上可以綁上繩索。
考慮到他們的船不是專業捕鯨船,船上也沒有能力處理捕獲的鯨魚,更無法在海上對鯨魚進行分割,並且保證鯨魚肉質不會腐敗,所以他們這次出獵行動不能跑的很遠,只能就近在金銀島附近尋獵,一旦有收穫之後,便可以很快將鯨魚拖回島上進行分割處理。
可是于孝天認為,捕鯨這件事他完全可以嘗試,除了可以獲取大量油脂、鯨肉、鯨魚皮這樣的有價值的東西之外,如果他們能走狗屎運,捕到一條抹香鯨,而且恰好這條抹香鯨體內還有幾塊沒來得及排除體外的龍涎香的話,那麼他們就真的是走狗屎運到家了,這玩意兒可是一筆大財富。
兩條舢板上的部眾們,這會兒也一個個都屏住了呼吸,機械的奮力划動船槳,駕船朝著鯨魚靠近,這會兒他們可以說都怕的要死,可是有于孝天在這裏親自帶著他們,他們也不敢說不幹,更不能停下手中的船槳。
所以他們將尋獵範圍暫時控制在金銀島東面二十里以內,兩條船的上斗都瞪大了眼睛,開始在海面上搜尋。
隨著距離拉近,船上的人們更可以感覺到鯨魚的巨大,即便眼前的這些小鬚鯨體型不算很大,也讓他們一個個都神經緊張。
做好這些準備工作之後,于孝天便下令出海,將手下青壯分為兩組,派到兩條船上隨其出海。
島上眾人對於孝天突然間要去捕鯨,多少有點不太理解,覺得這麼做太過冒險,鯨魚那麼大,不可能會輕易捕獵,而且干這個還不如去海上搶船來的實惠。
所以說他這會兒是一個標準的紙上談兵的傢伙,但是人不管做什麼事情,總是都有第一次,要不然的話,就根本不可能積累到什麼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