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寇》第三卷 南海風雲

第一百五十六章 軍銜制

第三卷 南海風雲

第一百五十六章 軍銜制

首先他宣布,今後海狼的水師和戰兵,正式成軍,也就是說今後海狼的水師的名稱改為了海軍,而戰兵營則在今後改稱為陸軍,正式形成了海陸兩個大軍種。
要是不想留在海狼轄地之內謀生的話,也沒有問題,海狼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在陸上把他們的身份洗白,讓他們在陸上隱姓埋名,用他們的銀子買些土地,去當小地主也成。
在八月中旬的時候,海狼的各部門首腦們,全部被召集在了一起,于孝天在這次會議上,宣布了對海狼軍事系統的重新整編方案。
按照大明軍隊的軍階,一般情況下是最高的是總兵,但是總兵一般要聽巡撫的指揮,明朝跟宋朝一樣重文輕武,別看武官品級到總兵,算是武官系列的二品或者從二品,但是在文官面前,就算是四五品的文官面前,也都要夾著尾巴小心翼翼的自稱卑職,直到後來崇禎年間,國事崩壞之後,這些武將才開始擁兵自重尾大不掉,不太買文官的帳了。
有時候部隊可能在戰鬥之中出現跑散或者走散的情況,甚至可能會被打散,和主力部隊失散的人員,有很多時候會碰到一起,按照後世的做法,也是由軍階最高者,來負責收攏失散或者掉隊人員,並且指揮他們。
如此一來,這幾十條船很快便被于孝天全部吃下了,吃相而且不算難看,最終算是皆大歡喜。
部分並不善於操船的人員,則被分配到戰兵營服役,當然也是要先經過戰兵的新兵營進行培訓之後,才能進行分配。
直到這個時候,這些人才基本上鬧明白了海狼是如何控制手下的,在海狼這裏做事,那是要憑本事吃飯的,論資排輩在這裏似乎有點行不通,而且競爭壓力很大,當了船長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干不好還是會馬上下去,有的是沒船的船長,在後面排著隊等著上船的。
至於願意留下來跟著他于孝天乾的,他舉雙手歡迎,不過要先去水師新兵營,接受高級訓練,高級訓練是培養船長和大副用的,主要培養的是他們的指揮能力,以免他們直接被任命成船長之後,在船隊之中不知道海浪的指揮作戰的方式,到時候只能添亂,所以但凡是被海狼選為船長和大副的人,都要先接受這樣的培訓,之後才能進入到排序等候上船。
鳥船和雙篷船這樣的船隻上的船長,則可以授予中尉軍銜,二號福船的船長,同樣授中尉軍銜,但是升職要比其他船上的船長升職快一些,可以升職到上尉軍銜。
第二,原來海狼內部雖然也有階層,但是階層並不分明,特別是軍隊系統之中的階層並不明確,只是以頭目稱呼,但是到底誰的身份要高,很多人也弄不清楚。
副將的話,應該算是少將和大校這兩階,那麼參將,在我們的軍銜之中,應該在上校和中校這兩階之中,根據領兵多寡不同,資歷不同,功勛不同,進行區分。
所以于孝天決定,在海狼的軍事系統之中,正式引入後世的軍銜制。
而且於孝天提出的軍銜制,把軍官分成將校尉三階,而每一階又被分成四階,從上到下一共設定了十二階,分別是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和少尉。
一些船隻產權不能算是一個頭目的,這些船原本是鄭一官的私產,船上的頭目決定要背棄鄭一官的時候,是爭得了船上其他人的同意之後,集體反水投靠了海狼,那麼這條船的產權就算是這船上所有人的,頭目可以佔大頭,但是船上其他人也要分潤一些才行。
而總兵之下,依次一般是副將、參將、游擊、千總、把總,再下面還有總旗官和小旗,但是卻從未聽說過什麼將校尉官這樣的官階。
至於戰兵也就是以後的陸軍方面,現在的正副分隊長授少尉軍銜,正副中隊長授中尉軍銜,正副大隊長授上尉軍銜。
雖然他們沒有一個人可以被授予少校以上的軍銜,更沒有將官,但是對於眼下他們的軍銜,還是很滿意了。
于孝天並未費太大力氣,便將這批新投過來的鄭一官的原手下們給消化吸收了,他相信經過培訓之後,這些人便可以很好的融入到他的海狼系統之中,今後成為他手下的幹將。
這可是被寫入到軍事條例之中的,省的出現到時候誰都不聽誰的,誰都想要獲得指揮權,來指揮部隊,最終只能出現亂指揮多頭指揮,誰也指揮不動誰的情況,結果是什麼大家都明白。
而那些船主們,有些人干膩了,不想再在船上干這種刀口上舔血的買賣了,於是于孝天也大大方方的問他們想去什麼地方。
而軍隊在戰時很難保證不會出現主官傷亡的情況,一旦主官出現了傷亡,沒有明確的軍階區分的話,整個部隊就可能出現混亂。
看著下面這幫人一頭霧水,于孝天就知道他們肯定會糊塗,於是乾脆弄了個圖表出來,對比著對手下眾人說道:「看看這個大家就明白了,大明的總兵,算是最高的軍階吧!在我們的軍銜之中,大概算是中將和少將這兩階,但是達不到上將和大將,上將和大將,將會基本上算是和兵部尚書差不多!這麼說你們應該明白了吧!
只要有了軍銜制之後,以後這些情況就好辦多了,誰的軍銜高,部隊就聽誰的,除非在部隊出發之前,狼穴總部指定由某人來做指揮官,這樣的情況下,高階軍官,才會服從低階軍官的指揮,否則的話,按照新條例,低階軍官必須要服從高階軍官的指揮調度。
但是于孝天並不滿意目前他對於手下軍事系統的構架,決定對他手下的水師和戰兵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改編。
像李大嘴和孟飛你們,則可以授予大尉或者少校軍銜!
這十二階軍銜,讓他們一時間根本搞不清楚,跟大明的軍官的軍階怎麼個比較法,到底哪一階可以和大明軍隊的什麼軍階大致相等。
而且於孝天給這些人保證,他們在培訓結束合格之後,可以被放在前面,更早的上船,不用坐很長時間冷板凳,在坐冷板凳期間,也會有餉錢發給他們。
對於這種情況,便將船隻作價,直接分發給船上的所有人,省的讓一些人感到不滿意,就算是帶船過來的頭目,也沒話可說,畢竟他們還是佔了大頭,已經算是佔了便宜了。
像現在你們之中的支隊長,該授予上尉或者大尉軍銜。
對於于孝天提出的這一點,眾人都沒有什麼意見,現在大家穿戴差不多,沒有明顯的標誌,雖然軍官的服裝要比普通部眾好,這也僅僅是讓人知道誰是軍官,誰是普通部眾,還是搞不清楚誰到底軍階更大一些,這難免會出現一些混亂,所以設定軍階,他們是沒有意見的。
而這些降眾們,則被重新進行甄別挑選,將其中不適合的人員裁撤掉,安排到淡水城農場轉為農民。
至於于孝天提出的軍銜方案,則讓這幫手下們都有點暈菜,因為于孝天提出了將校尉三階軍官制,這是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
我這麼一說,你們大致就該明白了吧!」
年輕力壯的留下,善於使船的被分配到水師船上服役,但是要先到水師新兵營報到,經過再培訓之後,才能分配上船。
而游擊差不多算是少校和大尉,一般算是大尉一級,進入校官就是中高級將領了,以此類推,千總就是上尉和中尉,把總就是少尉。
因為對照于孝天所說的軍階,和陸上官軍的軍階對比,像馬梟、劉一刀、胡成他們,現在基本上算是游擊一級的軍官了,而目前大明還沒有徹底到末世的時候,崇禎末年到處授官,總兵隨隨便便的便授給了軍將,後來的大明總兵官滿街跑,一抓一大把。
而馬梟、胡成、劉一刀、獨眼龍、羅賢彬你們這些人,則可以授少校和大尉軍銜!
說的更簡單一些吧,目前我們的水師之中,像普通的巡哨船,一條船只有十幾個到二十個水手的船長,就授予海軍少尉軍銜,進入軍官序列!
後世的做法是用軍銜制來進行區別,在戰場上一旦出現主官傷亡無法視事繼續指揮部隊的情況的時候,又沒有明確由誰來負責接替指揮,一般情況下會自動由軍階最高的軍官來接替指揮。
有願意去淡水城落戶的,可以分配他們到淡水城那邊去,在一些移民村之中安置,憑著他們賣船獲得的銀子,當個小富家翁還是沒問題的。
聽了于孝天的這番解釋之後,這些軍隊系統之中的頭目們,便都基本上鬧明白了于孝天「發明」出來的軍銜等級,於是一個個都呲牙咧嘴的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