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寇》第四卷 仗劍北望

第一百零二章 開拔

第四卷 仗劍北望

第一百零二章 開拔

但是眼下不管朱大典是什麼人,起碼這傢伙知道這會兒該倚重誰,只要對他于孝天有利,那麼就是好官,有朱大典坐鎮山東,那麼接下來於孝天在山東這邊行事就更加可以肆無忌憚了。
當然手銃只是突擊和保命的一個武器,這些騎兵主要裝備,每個人還有一根長槍,一把鋒利的精鋼馬刀,一面盾牌,每個人的馬鞍上,還掛著一捆套馬索,必要的時候可以用來俘獲敵人使用。
這八千人馬,他留下了兩個步兵連,留守浮山所這一帶,負責接替之前派來這裏的那一個先遣連,繼續駐守浮山所一帶,控制這一帶的大營。
除了戰馬之外,這些騎兵們每個人還裝備一支雙管手銃,可以在馬背上近距離射殺敵軍,比起明軍關寧軍之中騎兵裝備的三眼銃可要好使太多了,精度也絕對要超出他們太多。
雖然在於孝天來之前,膠州灣這邊他已經提前派來了幾條中小型戰船坐鎮,海冰剛剛融化,海上的通道一經可以通航,這些中小型的戰船便立即趕往了養馬島那邊坐鎮,但是于孝天過來之後,還是有點不太放心,於是決定另外再給他們增派幾條船過去。
登萊叛軍乃是之前孫元化一手打造出來的,號稱大明裝備火器最多的兵馬,擁有大批炮銃,還有幾十位紅夷大炮,善用大炮的叛軍炮手很多,這也是幾次官軍和叛軍交手,屢戰屢敗的緣故。
最終清軍入關攻入浙江,朱大典率眾死守金華,城破之際,他令家中女人全部投井自盡,而他自己率領男丁,在城中點燃了火藥庫,最終全家粉身碎骨。
至於水師那邊,大部分船隻在卸載完成之後,便啟程返回福建那邊,當然在他們走之前,要把這裏已經囤積的兩千多難民,一併帶走,另外空船還要繼續北上,前往養馬島那邊去,裝載那邊這一冬收容下來的大批難民,將其轉運回福建那邊,部分人安排在海壇島上進行安置,部分人安排到南日島,大部分人則將會被安排到宜蘭城以及高雄城那邊,充實那邊的移民。
至於于孝天提出的索要糧餉的問題,朱大典也立即交山東官府辦理,儘快籌措糧餉,送交給於孝天,盡量不要拖欠于孝天麾下兵將的糧餉。
朱大典現在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一心只求于孝天能幫他挽回眼下的頹勢,幫他平定眼下登萊的叛軍,所以要想讓于孝天和他手下賣力,這糧餉說什麼都要想辦法給他解決的,要不然的話,于孝天和他手下的於家軍不賣力,他朱大典這一次鐵定就要坐蠟了。
最最起碼,膠州和即墨兩地,在於孝天的大軍抵達浮山所之後,這兩個地方就基本上不會有事了。
于孝天領兵一到萊州,那麼接下來他就對平叛有了很大的把握,他不敢指望其它那些官軍,只有指望于孝天麾下的這些福建兵將了,他接下來只需要令其他兵馬,守住青州和萊州交接的一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算是他手中的一面盾牌,擋住叛軍繼續朝青州發展的勢頭。
朱大典這個人說起來也很有意思,這個人絕對堪稱貪官,私下裡非常喜歡斂財,可以說沒有他不敢收的賄賂,但是同時又有些膽小怕事,歷史上李自成、張獻忠、高迎祥破鳳陽,毀皇陵,朝廷調朱大典總督漕運,並且兼四府巡撫,可是他卻什麼也沒做,後來一直被貶。
同時朱大典也沒有讓于孝天專程跑到青州去見他,而是直接發手諭,派人送往膠州和即墨兩地,令這兩個地方的官員要全力配合於孝天的行動,盡量滿足於孝天的要求,並且命于孝天統帥南路兵馬,膠州和即墨兩地的官軍,暫時也劃歸他所轄,供他調度,如有人不服軍令,可先斬後奏!
于孝天對朱大典能如此識相,當然也非常高興,特別是朱大典令他可以在這邊便宜行事,並且讓他督帥南路兵馬,把膠州和即墨兩地的官軍也交給他調遣,聽他的使喚,這就更讓他辦事方便多了。
雖然在船隻數量上於家軍這邊不佔優勢,可是在質量上,於家軍的船隊卻可以完爆叛軍水師,有這幾條船在養馬島那邊,叛軍就算是把他們的水師傾巢而出,都不見得能討得便宜去。
其餘的人馬則都跟著他出發,參与這一次對登萊叛軍的作戰行動。
他們的裝備質量也算是於家軍之中最精良的,戰馬都是挑選出來的上好的蒙古馬,而且為了保持戰馬一定的野性,雄性戰馬都沒有閹,雖然不好控制,但是每一個騎兵,都一直負責養一匹戰馬,和戰馬之間建立了相當深厚的感情,也建立了相當的默契,作戰非常勇猛。
這一次於孝天帶來的這八千人馬,一共四個非滿編步兵營,一個滿編輜重營,加一個炮兵營,另外還有一個工兵連和兩個騎兵連以及一個加強攻城重炮連。
叛軍冬天在西山村和養馬島吃癟了,但是現在海冰已經融化,叛軍手中又有大量舟船,所以他們很可能會派出舟船,前去攻打養馬島。
惹得不少人遠遠的驚嘆著在遠處觀望著這支於家軍,各個暗自挑大拇指,連聲稱讚不已。
那麼于孝天的於家軍,便是他手中的一把利刃,可以代他揮向叛軍,一攻一守,這局面就變得讓人樂觀許多了。
而且對於這些騎兵,于孝天特許他們自行攜帶一些個性武器,有善於用弓箭的,可以配發騎弓給他們,有些人喜歡用飛斧的,就打造一些精緻的飛斧,給他們配發幾柄,而有些人愛好獨特,喜歡用鏈錘,那麼給他們造。
八千人馬行進在道路上,車轔轔馬蕭蕭,將士盔甲齊備,旌旗招展,士氣高昂,刀槍晃眼,著實是一道散發著一種暴力美感的風景。
安排了這些事情之後,于孝天這才放心的動身,率領兵將們朝著膠州行去。
單是武裝一個這樣的騎兵,就要花費幾百兩銀子,足夠武裝十幾個普通步兵了,但是于孝天還是花重金,打造了一支這樣的騎兵隊伍,總數不超過五百,這一次就帶來了兩個連,剩下的一個連留守海壇島,另外一個連則在濟州島那邊進行輪訓。
所以現在官軍對於叛軍,大多數都心存畏懼,別說讓他們進攻了,就算是讓他們守城,恐怕都不見得能守得住,這也是朱大典在於孝天來之前,最擔憂的事情。
這些線膛手銃,有效射程最起碼可以達到三十步,三十步破甲基本上沒有多大問題,就算是五十步之外,打中無防護的人體,差不多也能給敵人造成殺傷,加之十二毫米口徑,發射的米涅彈攜帶的動能相當大,差不多一槍就能把敵人給撂翻,只要打中,就是重傷,就算是破不了他們的重甲,但是也能把他們打一個大跟頭,基本上讓其在一定時間之內喪失作戰能力。
在得到了朱大典的命令之後,于孝天也不再在浮山所一帶盤亘,當下點齊了人馬,開始動身前往膠州。
於是他聽罷了手下的回復之後,立即派他接著趕往青州,向朱大典當面稱謝,另外又給朱大典送了去一份厚禮,告知朱大典,他于孝天如此受他朱大典的禮遇,定會竭盡全力,效忠聖上,肯定會儘快領兵趕往平度州,先將平度州克複。
所以說朱大典是一個相當矛盾的人,既是一個貪官,但是同時又是一個忠臣,忠臣和貪官在他身上成了有機結合體,讓人說不出他到底是個好官,還是個貪官。
騎兵連是海狼近些年來才組建起來了一支新軍,士兵多是從北方人之中選出來的,各個身體健壯,而且早年都會騎馬,這兩年來,一直在海壇島那邊進行秘密的操練,在海狼的嚴苛軍規以及操練制度之下,這些騎兵們進步非常快,各個騎術嫻熟,都可以在馬背上進行作戰。
但是于孝天的於家軍一到這裏,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於家軍比之叛軍,裝備的火器更多,戰力更強,軍紀森嚴,士氣如虹,實乃是一支可以克制叛軍的精銳。
總之只要能提升他們的作戰能力,這些騎兵要什麼給他們什麼,至於身上的甲胄,一色齊都是海狼自產的半身板甲,加配上臂甲,還有過膝的護腿札甲,防護水平極高,特別是容易致命的胸腹後背,板甲具有極強的防護能力。
於是他在聽了于孝天派去的手下說了于孝天的想法之後,立即大喜過望,當即下令,讓于孝天可以便宜行事,儘快進攻平度州,另外讓于孝天,務必守住膠州和即墨兩地,就算是暫時打不下平度州,起碼也要先保住這兩個地方不能有失。
另外其中少量戰船被留下來,負責巡守膠州灣,幾條戰船則被派去增援養馬島,因為現在天氣已經轉暖,養馬島那邊囤積的大量難民和糧食,特別是糧食,將會成為叛軍眼中的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