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寇》第五卷 竊國

第四十七章 收買人心(2)

第五卷 竊國

第四十七章 收買人心(2)

如果朝廷非要置我于死地,那麼就請諸位在九泉之下,先給於某佔個位子,于某有朝一日下去,定還要帶著你們在那陰曹地府,鬧他個天翻地覆!接了這碗酒,一路好走!莫要牽挂!」
我于某也不能來了之後,再灰溜溜的率兵回去!否則的話于某就對不起天地良心!所以,朝廷不管,我于某來管,不就是區區十萬建奴大軍嗎?我們是人,他們是畜生,難道還有人怕畜生不成?
「但是,于某念於是吃大明的飯長大(我呸,這傢伙瞪眼說瞎話!),就算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既然來此,就沒打算活著回去!朝廷不義,但是你們這些百姓無罪,就算是今後朝廷要治罪於我,殺我的頭,將我凌遲千刀萬剮!
這一下被招來的有些人有點傻眼了,看于孝天和他麾下的這些兵將,這是要瘋的節奏呀!這話怎麼都嚷出來了?這不是明著昭告天下,他們要造大明的反嗎?
說罷之後,有人立即便捧上來了一罈子烈酒,拍開了泥封,頓時飄出一股酒香,于孝天接過酒罈,嘩啦啦倒了三碗烈酒。
我們可是大明子民,給大明交稅,養活朝廷和文武百官還有當兵的,現如今建奴入關大掠四方,禍害我們,要擄我們出關為奴,朝廷居然視而不見,還要想方設法的將這些想要救我們的忠勇之士置於死地。
楊嗣昌等人居然要調集大軍,配合建奴大軍將我于某所部剿滅于天津衛,聖上居然准了他們的請奏,調集官軍準備將我剿滅。
建奴大軍見我斷糧,試圖一戰之下將我滅之,但是殊不知我於家軍將士,豈是他們可以對付的?我等與之激戰一日之下,最終雖然損失很大,但是卻終不負這天下百姓,到底還是將建奴大軍一舉擊敗。
來人,上酒!」
而那些被召集過來的百姓們,也都紛紛跪下,一個個連連磕頭,各個都跟著失聲痛哭了起來,他們是真心的感激呀!不是這些於家軍的將士,拚死血戰建奴,他們豈能得以逃脫?於家軍能擊敗建奴,肯定也會死傷不少將士,這幾個頭,他們當真是值得磕的!
他端起來之後,高舉過頭,高聲叫道:「諸位兄弟,一路好走!這碗酒是我給你們的送行酒!喝了吧!」
說罷之後,他將這碗酒傾倒在了地面上。
這時候所有人都跪在了地上,不少於家軍兵將們這時候也想起了那些陣亡在兩軍陣前的兄弟們,忍不住失聲大哭了起來。
人群之中有些人當場就罵了起來,在他們的故意鼓噪之下,在場之人更是無不痛恨到了極點,要不是現在他們手無寸鐵,估摸著有些人當場就要抄傢伙打上京師,去問問當今的聖上,這是當的什麼狗屁皇帝。
于孝天冷冷的看著這些人喧嘩,也沒有制止他們,讓他們先發泄了一番之後,才再次「痛心」的止住他們的喧嘩,接著開口說道:
而且於家軍好不容易萬里迢迢的來到了北方勤王,居然還以抗旨的名義要治罪於他們,要將他們趕回福建,這不是要明擺著將他們這些人都送給建奴為奴嗎?
可憐盧大人一心報國,但是卻被奪去兵權,手頭僅剩下數千弱兵,甚至於在楊嗣昌等人的授意之下,各地都斷絕給盧大人所率兵馬供應糧秣,以至於盧大人所部斷糧數日,被建奴大軍包圍。
這他娘的當的是什麼皇帝?昏君也只能昏到了這種地步了吧!這些所謂的朝廷重臣,都是吃屎長大的嗎?大明養活這麼多混帳東西,有什麼用?
接下來當這些人被遣返回去之後,估計整個山東和北直隸的百姓們,聽聞這些消息,還願意聽朝廷使喚的,估計就沒多少人了吧!
我要感謝我那些手下的將士們,他們與我同心同德,甘冒抗旨的罪名,與我同進退,就算是餓著肚子,也無一人退縮。
又為何要想方設法置我于死地,為何要視天下百姓為草芥,為何要坐視建奴將如此多大明子民擄出關外為奴?
在此,于某要祭奠一下,那些在此戰之中,陣亡的將士們,你們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我于某未曾辜負當初的諾言,建奴大軍敗了,你們可以安息了!
于孝天說到這裏,再一次露出了憤慨到極點的神色,幾乎是渾身都直哆嗦。
那奴酋多爾袞,也當場在陣前授首,于某這才得以前來這裏,將你們救下!
高起潛督軍數萬,就陳駐于盧大人不到五十里之外,卻拒不發一兵一卒救援盧大人,盧大人率其麾下兵將,死戰不退,最終力竭陣亡于疆場之上。
所以如果你們要謝,也不必謝我于孝天一人,而是要謝我那些麾下的將士們,如果不是他們甘灑熱血,于敵死戰不退,僅憑我于某一人,又如何能做到這等地步?
這第三碗酒于孝天端起來之後,滿臉怒色的叫道:「今日我于某已經做到了想做的事情,至於朝廷如何處置於我,那于某接著便是,但是于某也不是個渾人,要是朝廷要置我于死地,那麼就算是為了我這些弟兄們,于某也不會就此甘心被滿門抄斬,我于某倒是想要問問當今聖上,到底何為忠臣,何為奸臣!
這一次就連一些讀書人,原本不敢亂罵的,現如今也被氣懵了,這他娘的是什麼朝廷,眼瞅著我們這些百姓,被建奴禍害,居然要和建奴議和,還想方設法的不讓那些忠臣們阻擋建奴,這不是視我們這些百姓為草芥嗎?
「恐怕諸位還不知道,于某也是在帶兵到了天津衛之後,才得知消息,就在建奴入關南下大掠之際,原本當今聖上、將盧象升盧大人調入京師,總督天下兵馬,令其禦寇。
正在熱鬧的時候,幾騎快馬忽然間從營外呼嘯著沖入營中,在大營之中,也只有斥候才有這種策馬賓士的權力,換做其他人,要是敢在營中如此策馬狂奔,早被拿下了。
于孝天看著群情激奮的眾人,心中微微得意了一下,今天他這麼一番說辭,拋出去之後,估摸著這幾十萬百姓,今後恐怕就沒人再願意給朝廷當什麼狗屁順民了。
這大明恐怕也只有盧大人一人,在建奴入關之際,要阻建奴大軍襲掠關內,但是卻終不得志,最終被奸臣所害!
我于某甘願冒死前來勤王盡忠,但是朝廷為何如此待我?我于某來此勤王,朝廷為何不給我將士一點糧餉,坐視我兵將忍飢挨餓?為何不發一兵一卒,支援我大軍抗敵?
「急報……」幾騎快馬上的斥候一邊急沖入營,一邊高聲呼喝了起來。
可是也有人想,這于將軍果真是個爽直之人,倒也不失一條漢子,該做的做了,但是卻不愚忠,這大明朝廷,當真是爛的不行了,盡忠的人落不到好上,這朝廷還效忠他何用?
說著他便將這碗酒也傾倒在了地上。
一聽到這裏,聚集在這裏的數百人便立即都一片嘩然,一個個都露出了怒色,有些粗魯一些的人,這會兒氣懵了,居然忘了他們的身份,立即就破口大罵了起來,乾脆把崇禎皇帝也捎帶上大罵了一頓。
這時候所有於家軍兵將們,都立即高舉手中的武器,狂吼道:「對!去問問當今聖上,為什麼!這是為什麼!?奶奶的,憑什麼要這麼對待咱們,咱們給他賣命,他為何要這麼對待咱們……」
可笑的是于某在領兵抵達天津衛之後,派人向朝廷請旨,要在天津衛于建奴決一死戰,可是朝廷卻下旨不準,甚至於視於某為謀叛。
這碗酒今日我喝了!就算是捅到天上去,我于某也要弄清楚,這是為什麼?也要為我那些戰死沙場的弟兄們求一個公道,為那盧象升盧大人,求一個公道!」
于孝天接著又端起一碗酒,大聲叫道:「諸位先走一步的兄弟!你們一路好走,九泉路上別忘了相互照應,只要于某還有一口氣在,就不能讓你們家人受苦,現如今于某恐怕已經是當今朝廷的叛逆了,但是只要于某還活著一天,就要照顧你們家人一日!
說著于孝天端起酒碗,大口咕咚咚的就灌了下去,當然如此豪邁,少不了灑一大半酒,亮出碗底之後,于孝天一擦嘴邊的酒水,重重的便將這個酒碗摔在了地上。
幸好天理昭昭疏而不漏,他們消息走露,京師百姓聞之大怒,才迫使朝廷沒有敢這麼做,要不然的話,恐怕于某這個時候,早已沒有死在建奴手中,倒是已經死在了朝廷大軍手中了!」
他為大明立下如此戰功,但是卻不被大明朝廷所看重,反倒要治罪與他的話,那麼這朝廷也真沒啥值得效忠的了!
可是見到建奴勢大之後,朝廷卻又三心兩意,居然試圖和建奴議和,以至於朝廷重臣當今首輔楊嗣昌以及內侍高起潛,看出聖上心意,盧大人主戰,而他們主和,為了不讓盧大人獲取戰功,他們處處與之為難,將其兵權奪去。
聽到這裏,在場之人頓時又是一片嘩然,這一次叫罵的聲音更是響徹了整個大營,就連四周那些於家軍兵將們,也都怒罵了起來,滿臉都是暴怒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