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寇》第五卷 竊國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光復第一戰

第五卷 竊國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光復第一戰

只是這一次攻守雙方卻交還了位置,建奴軍成了守方,明軍也就是於家軍卻成了攻方。
如果他們不抓住這個機會的話,恐怕等於孝天回頭解決了建奴之後,就不會再給他們開出這麼優厚的條件,到時候他們恐怕除了要交出兵權之外,連一個好下場都很難得到。
濟爾哈朗見勢不妙,於家軍太過厲害,於是不敢再和於家軍在野外浪戰,率軍趕緊撤回了大凌河城之中,關閉城門作勢死守。
聽了祖大壽這麼一說,這幫傢伙頓時都蔫兒了下來,心知事情恐怕已經是無法挽回,如果祖大壽不肯帶著他們鬧事的話,那麼僅憑著他們這些人自己下去胡鬧,估計完全沒有半絲勝算,這樣蹦出去跟于孝天作對,其實就是自己找死,而且估計于孝天也很樂意有人這麼跳出來,當出頭鳥!
這一次於孝天以牙還牙,也採用了這個辦法,義州建奴兵將,聞令不敢不從,起三千兵馬出義州趕本大凌河城應援,但是半路上遭到了於家軍的強力阻擊,結果援軍根本無力衝破於家軍的防線,就被於家軍擊潰。
這時候建奴通過皇太極全力以赴的督造,現如今已經也鑄造出了不少紅夷大炮,雖然建奴所鑄紅夷大炮質量上遠差於於家軍所用的大炮,但是威力也不容小覷,單單是大凌河堡之中,就裝備了二十余門大約十八磅左右的紅夷大炮。
並且告訴這幫人,他已經同意了于孝天的提議,決定在此次於孝天討滅建奴之後,便第一個交出兵權,如果誰要是不肯就範,非要帶兵去自立山頭的話,他第一個不答應,誰這麼做就是跟他為敵,就算是于孝天暫時不去理他們,他祖大壽也會率兵對其進行進剿。
崇禎十五年八月初七,一場大明和建奴之間的最後對決終於在遼東上演了,于孝天率領三萬余於家軍主力,從錦州出發,直撲大凌河。
潰兵逃回義州城的時候,才發現這個時候連義州城也回不去了,原來於孝天這邊領兵攻打大凌河堡,那邊已經命令祖大壽率領兩萬關寧軍,偷襲義州。
如果這一次關寧軍能建立功勛,那麼于某此後可以重新考慮對於部分有功之人的安排!……」
現如今要是有人主動跳出去充當這個出頭鳥的話,無疑將是于孝天最希望看到的,他肯定會用雷霆手段將這些個出頭鳥給全部幹掉,這一點在場的這些關寧軍將們都不是傻子,肯定是沒人願意充當這個出頭鳥的,既然沒有人敢跳出去,那麼他們也就出了接受之外,再沒有任何辦法了。
這個時候義州城中僅剩下了不足兩千建奴守軍,加上部分民眾,就算是把所有旗丁都全部加上,也不過只有區區不到五千守軍。
眾人一聽頓時一片嘩然,不同意的人大有人在,許多人當場就蹦了起來,咋呼著決不答應,甚至於有人當即就要回去點兵帶兵自立山頭去。
祖大壽迫於形勢,最終也只能服軟,接受了于孝天給他開出的條件,至於于孝天邀請他入兵部做事,他也選擇了婉拒,因為他作為一個外系之人,今後兵部肯定都是于孝天直系的手下,他即便是入兵部,估計也會受到排擠,絕難掌握多少權力,倒不如乾脆現在就急流勇退,回家當個富家翁,不問世事的好。
祖大壽回到錦州城之中以後,立即將跟著他混的那些關寧諸將召集到了一起,將此次他和于孝天談判的結果告知了眾人。
于孝天領兵攻過大凌河之後,便兵圍了大凌河城,開始對大凌河堡發動了進攻。
三天激戰下來,大凌河堡之中的那些紅夷大炮幾乎盡數被於家軍大炮擊毀,濟爾哈朗大為驚懼,於是遣城中鑲藍旗的騎兵出城逆襲於家軍,試圖以騎兵將城外於家軍的炮兵陣地摧毀。
現在於孝天保證他們只要交出兵權,就既往不咎,而且還會給他們以厚撫,讓他們回家榮養,當一個富家翁,已經算是特別開恩了。
另外建奴也打造了不少火繩槍,形制上和明軍所用的舊式鳥銃相仿,質量上還有所超出不少,濟爾哈朗試圖以這些火器和於家軍進行對抗。
大凌河堡現如今也乃是建奴在遼東防禦關內明軍的第一道防線,所以這幾年來,被建奴大力經營,不斷的擴建加固,使得大凌河堡已經形成了完善的防禦體系。
濟爾哈朗大為驚懼,於是只得派人夜間潛出大凌河城,趕往義州求援,命令義州守軍前來救援大凌河城。
而且義州城之中有不少漢人,並不願意為建奴跟明軍拚命,在這樣的情況下,一部分漢兵故意放水,最終義州城終於被祖大壽麾下的關寧軍攻破。
一支早已在渤海灣之中待命的北方艦隊的船隊,隨即派出眾多小型船隻,直入大凌河口,協助於家軍主力強渡過了大凌河,直撲大凌河堡,也挑起了第二次大凌河堡之戰。
濟爾哈朗隨即率軍反撲,但是卻被於家軍成功阻住,在大凌河北岸站穩了腳跟。
于孝天沒有先取義州,而是直接督師強渡大凌河,先是以船隻上的火炮擊潰了北岸的建奴守軍,進而掩護幫助陸師強渡大凌河成功。
于孝天等的就是濟爾哈朗的這一招,當初皇太極率兵攻打大凌河堡,也是採用了圍城打援的辦法,包圍大凌河堡之後,接連敲掉了幾路前來救援大凌河堡的明軍,最終迫使鎮守大凌河堡的祖大壽第一次降清,也導致了一萬多關寧軍精銳最終投降了建奴,成為了建奴的爪牙。
但是他們的出擊立即也遭到了於家軍步兵和炮兵的猛烈打擊,一千多出城偷襲的騎兵,根本連於家軍炮兵陣地的邊都沒有摸到,便被打了個落花流水,剩下的殘兵敗將掉頭逃走,但是又遭到了於家軍剛剛組建不久的蒙古騎兵營的追殺。
但是這些人的囂鬧很快被祖大壽一聲怒喝給壓制了下去,祖大壽冷眼掃了在場之人一遍,冷森森的對他們呵斥了一番,對他們陳明利害,把該說的又對他們說了一遍。
如此一手打一手拉的情況下,這些關寧諸將就算是不情不願,也只能接受眼下的這個事實,紛紛偃旗息鼓,表示願意聽祖大壽的吩咐,按照祖大壽的吩咐行事。
但是現在看來,他不用再擔心這個事情了,祖大壽是個很聰明的人,而且知道事情該怎麼做,還沒有自大到認為憑藉他們關寧軍之力,可以和他于孝天對抗的程度,這次較為爽快的答應了他的條件,那麼這對於以後他經略遼東,便是一個好事。
大凌河堡之外的建奴兵馬,很快被於家軍騎兵肅清,剩下的建奴兵馬盡數退守大凌河堡之中,死守大凌河堡。
但是此事還不急於一時,一切可以等到我等聯手討滅建奴之後再說!此次於某親征遼東,還望祖大帥能不吝配合於某,一雪我大明數十年之辱!
結果一千多建奴騎兵,最終只有幾十個人逃回了大凌河堡之中,剩下的基本上被聚殲在了城外。
祖大壽這才算是徹底把這幫關寧諸將給按了下去,接下來又告訴他們,事情還有轉機,于孝天有言在先,如果這次他率軍對建奴進剿之中,他們這些關寧諸將願意全力配合,並且立下戰功的話,那麼事後可以重新考慮對他們的任用問題,但是如果有人想要趁著這個機會給他添亂的話,于孝天醜話也說到了前面,誅其九族絕無二話,必將他們舉家上下滿門連根拔起,絕不心慈手軟。
現在他已經可以確定,大明已經不是以前的大明了,眼前的這個于孝天,才是以後真正的主宰者,他是絕不容有任何軍將,在他的眼皮下面擁兵自重的,與其與他對抗,倒還不如老老實實聽命於他,可以落得一個好的結局。
而且皇太極把最信任的濟爾哈朗作為主帥,放在了大凌河堡親自坐鎮,並且把重新擴編的鑲藍旗放在了大凌河堡一帶鎮守,和西面的義州相望守護,共同構築起了第一道對大明的防線。
于孝天說服了祖大壽之後,也鬆了一口氣,對於關寧軍,一直以來都是他的一塊心病,甚至於此次率兵出關之前,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如果祖大壽等關寧諸將不肯聽命於他,交出兵權重編關寧軍的話,他甚至已經做好了準備,在收拾建奴之前,先把這幫關寧軍將給收拾掉,以解後顧之憂。
于孝天下令架炮對大凌河堡發動猛烈炮擊,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炮戰,在於家軍的新式炮兵面前,雖然建奴這兩年來極力打造火炮,但是卻還是完全被於家軍的炮火壓制。
起碼免去了一場不必要的殺戮,可以讓關外少死不少人,這對於以後恢復遼東的生產,也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在這方面祖大壽這麼做,可以說是有功于社稷,有功於民族,於是于孝天起身對祖大壽深施一禮道:「于某多謝祖大帥如此開明,于某代整個遼東百姓,謝過祖大帥!
等義州建奴守軍出城趕往大凌河堡的時候,祖大壽領兵出現在了義州城外,瞬間便把義州城包圍的如同鐵桶一般,開始不要命的攻打義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