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三國》第二卷 虎踞朝堂,南燁興兵

第二十三回 南燁井中得玉璽 呂布反叛獲赤兔(17)

第二卷 虎踞朝堂,南燁興兵

第二十三回 南燁井中得玉璽 呂布反叛獲赤兔(17)

高順畢竟大一些,比張遼也冷靜一點,別看平時話少,該說的時候卻不含糊。拱手問南燁道:「法師與刺史相交甚厚,法師以為如今該當如何?」
統計之後高順陷陣營加上零散步卒共得兵一千五百餘人,張遼部曲加上其他騎卒也有一千五百余騎。南燁趁著二人收攬部下的工夫也在營中安排了防衛,不過對面營中的呂布似乎並無沖營的意思,反而是帶著兵馬離開了營盤,留下了一座空營。想必他也同樣忌憚南燁,打算遠離此處繞城而入。
丁原聞言大驚道:「奉先何故變心不認為父?」
南燁麾下士卒見主帥領著眾將過來都紛紛行軍禮讓路,南燁領著六將一同走到轅門口。就見轅門外皆是丁原麾下士卒,既有步卒又有騎卒,亂鬨哄紮成一堆,唯有當先七百餘人陣勢整齊控制著局勢才沒大亂。
張遼副將道:「投呂布者有三千餘人,散去者亦有三千餘人,所剩者皆在此處。」
南燁沒想到張遼已經想到此處,並不直接答話而是轉移了話題道:「文遠適才不是讓我品評一番你二人嗎?那我便直言不諱。文遠有勇有謀武力過人,堪稱帥才。高將軍為人清白,不飲酒,不受賄,同樣是大將之才。而且我還知你二人皆是心懷忠義之人。」
張遼、高順聞言急忙點頭稱是,暫不管日後如何打算,還是先顧眼前要緊。兩人商議一陣之後便去收攏士卒,高順負責步卒,張遼負責騎卒。有高順的陷陣營和張遼的部曲協助,很快二將便把士卒分開。
還是剛才飲宴的營帳,帳中還是南燁與六將,可是此時的氣氛卻與剛才完全不同。剛才眾人是歡聲笑語熱鬧非凡,此時六將卻一個個沉默不語,帳中如同靈堂一般沉寂。
丁原正在秉燭觀書,見了呂布問道:「我兒深夜來此有何要事?」
張遼、高順被南燁一贊,頓時也覺得自己不是那種見利忘義的小人,恐怕事情發展真會如南燁所說一般。張遼、高順對望一眼同時起身向南燁行禮道:「我等謝過法師救命之恩!」
只有經歷過亂世的人才能明白,要想結束亂世不死人是不可能的。南燁這些年見慣了生死,已然不是剛穿越時的天真少年了。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他就必須要強迫自己狠下心來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和生命來讓自己獲得利益和生存機會。玩過無數三國遊戲的南燁至少明白一個道理,結束亂世統一天下的過程便是招兵收將消滅其他諸侯的過程。
南燁問兩位副將道:「你等可知建陽公麾下有多少人歸順呂布?又有多少人自行散去?」
「法師見諒,我等營中出了大事,這便告辭了!」張遼、高順同時起身道。
若是平時二將得此讚譽必然欣喜異常,可此時高順卻有些不耐煩道:「法師所言與今日之事可有關聯?」
提著丁原首級,呂布出了營帳,守帳衛士大驚失色,紛紛以刀劍指向呂布。呂布輕蔑一笑道:「丁原不仁,我已殺之。你等速去告知營中將官士卒,肯從我者便與我一同入城享受榮華,不從者可以自去!」
張遼、高順收攏士卒也用了一些工夫,現在二人都冷靜下來,越想越覺得事有蹊蹺,太過巧合。張遼忍不住出言相問道:「法師剛才言預感不妙,可是提前知道些什麼才將我二人留在營中?還請法師莫要隱瞞。」
南燁見二將收攏士卒完畢,便命張遼、高順先將士卒駐紮在營盤兩側,和主營成鼎立之勢。而後撤下酒宴,升帳議事。
在場眾人都被這個消息驚呆了,唯有南燁早有準備,還不至於手足無措,問那副將道:「此事究竟如何?你快細細道來。」
張遼、高順麾下士卒不知所措,便先跟著丁原士卒出了營寨。兩人副將一商議,便決定先投南燁營中找到主將再做打算。而丁原士卒中也有無處可去者,便跟著兩個副將到了南燁營中。
張遼、高順一想兩邊士卒都快打起來了,也正需要南燁出面調停便點了點頭。於是南燁帶領六將一同走出營盤來到轅門,只見轅門裡外已經站滿了兩軍士卒。
南燁聽二人告辭回過神來,也起身道:「二位將軍莫慌!我有一種不好的預感,不妨一同出營一觀。」
丁原營中眾將皆知呂布厲害,魏續又與呂布有親,便皆帶親隨投了呂布。丁原直屬的士卒害怕呂布報復便各自散去。
南燁道:「呂布刺殺建陽公欲入城去投董卓,那便是與我為敵。此時需防他趁亂前來偷營。兩位將軍不論作何打算,能否先將營外士卒收攏,莫要自亂陣腳。」
呂佈道:「我乃堂堂丈夫,誰是你的兒子?」
張遼、高順聞言大驚,也不知出了何事。南燁卻心中有數,暗暗嘆息了一聲,看來丁原已然凶多吉少。
張遼生於靈帝建寧二年(公元169年)今年剛滿二十歲,高順比張遼年紀大點有限。兩個人初出茅廬,都還沒有成長為日後獨當一面的帥才。突然逢此大事心中都失了計較,哪兒還有什麼打算?
道理南燁都明白,也早已下定決心讓丁原按照他本來的命運死去。可事到臨頭他心中還是十分內疚,產生了一種見死不救的感覺,感覺自己十分對不起丁原。
原來李肅走後呂布就一直盤算該如何刺殺丁原。他一直等到夜裡二更時分,見營中已然寂靜無聲,便提刀直入丁原帳中。
南燁點頭道:「自然有關!今日你二人一入營,我便見你等印堂發暗,似有血光之災,這才留你等在營中,怕你等傷了性命,未料到夜間便有此事故。若以你二人之忠義定不會為了官爵俸祿從呂布投賊,想必會為建陽公報仇雪恨。只不過你等合力也勝不過呂布與其麾下六將,到時候就算不死也難全身而退,此時定然又是另一番結果。」
要說丁原這老頭兒人還不錯,南燁如果想救也能救下來,關鍵是救下來之後又如何呢?無非是給天下大亂多添一位諸侯而已,歷史大勢也可能因此而變,張遼、高順也不會為自己所用。
南燁掐指一算,丁原這一萬人基本分成了三份。一份歸了呂布,一份做了逃兵,剩下的一份便在眼前。南燁回頭問張遼、高順道:「二位將軍,事已至此不知二位作何打算?」
南燁知道當時的社會風氣便是如此,一經名人點評,立刻身價倍增,所以才有月旦評問世。如今南燁這張未卜先知的名嘴可不比許子將差。張遼、高順請自己點評也在情理之中。
「將軍,丁刺史被呂布殺了!那呂布已然引兵去投董卓了!」高順的副將一句話就讓張遼、高順都愣在了當場。
呂布也不答話,上前一步,一刀砍向丁原。丁原武藝本就不如呂布,又無防備之心,一下子便被呂布砍下了首級。
高順一眼認出七百餘人皆是自己麾下陷陣營的將士,上前一步道:「你等不在營中到此作甚?就算有要事相報也不用一同出營。難道說你等都忘了軍令?」
還沒等南燁開口點評,便有一個士卒闖進帳來,行了一個軍禮道:「報告法師!丁刺史營中大亂紛紛離營,有三千軍士投我營中而來,自稱是張將軍和高將軍麾下,說有要事稟報。我等不敢讓其擅入,嚴陣以待正在相持,還請法師與兩位將軍速速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