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特工皇帝》第九卷 平定北方

第1394章 斷不可進入山谷

第九卷 平定北方

第1394章 斷不可進入山谷

半個多時辰之後,正領著兵馬緩慢前行的劉備得到了關羽派出兵士的回稟。
率領一萬兵馬,在於禁的協同下,司馬懿一路朝著遠離博隆的方向行進。
策馬沖向大軍的,正是夏侯淵派來送達捷報的軍士。
得知夏侯淵首戰告捷,夏侯惇臉上浮起了一片滿足的笑容。
得知張飛首戰失利,劉備扭頭朝一旁的諸葛亮看了一眼。
當年司馬懿在曹操麾下,表現很是平庸,許多曹軍將領,根本就沒把他放在眼中。
夏侯淵首戰告捷,夏侯惇心內也是隱隱的有些得意。
跟隨司馬懿一同領軍繞過博隆的乃是昔日曹操麾下猛將於禁,策馬前行,于禁向司馬懿問了一句:「仲達,我等繞道截殺劉備,所須行進路程要比夏侯將軍遠上許多,因何不引領所有騎兵,而是只帶了一千騎兵?」
不過當初他給漢軍造成的麻煩也是不小,在遼東被漢軍擒獲送往洛陽,他原本以為必死無疑,卻沒想到,劉辯並沒有誅殺他們,反倒是讓荀彧和程昱勸慰眾人,表露了招攬之心。
「仲達引領一萬兵馬前去,博望一線,交於本將軍便可!」望著前方,夏侯惇對司馬懿說道:「荊州軍人數本不及我軍,將士戰力更不可同日而語,仲達儘管前去,本將軍心中有著計較!」
以夏侯惇武勇,遭遇關羽、張飛,在沙場之上倒是有得一番拼殺,可論起計謀,夏侯惇卻是不太擅長。
對面的漢軍擊退張飛,跟著追進山谷,關羽真不知道,是該依照諸葛亮的計策放火,還是應該等待漢軍主力來到,再行放火。
與張飛所部兵馬遙遙相對的漢軍,看起來頂多隻有五六千人。
聽了諸葛亮的一番話,劉備緊鎖著眉頭,並沒再言語。
同荊州軍的那場廝殺,若是換做其他大軍,雖說最終也是能夠獲勝,雙方傷亡比例卻不會相差如此巨大。
目光依舊停留在山谷外的漢軍陣列上,關羽對那親兵說道:「即刻前去找尋皇叔,呈稟此處戰事!」
張飛領軍同夏侯淵率領的漢軍在谷口廝殺,山谷的谷頂上,關羽端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眉頭緊鎖,凝視著獲勝的漢軍。
夏侯惇執意要司馬懿引領所有騎兵前往,司馬懿卻是斷然拒絕,只點選了一千騎兵,其餘兵馬,儘是步兵。
到了距夏侯惇還有二三十步的地方,那騎兵勒住戰馬,翻身跳下馬背,飛快的跑到了夏侯惇近前,抱拳躬身對他說道:「啟稟將軍,夏侯淵將軍引領我軍到達博隆谷口,恰好遭逢張飛率領的五千荊州騎兵。雙方一場廝殺,我軍折損百餘人,斬殺敵軍六百餘人,張飛領軍駐紮于谷口,夏侯淵將軍請問將軍,是向荊州軍再度進攻,還是等待將軍領兵趕至?」
「于將軍!」扭頭朝于禁微微一笑,司馬懿說道:「我等乃是奇兵,劉備必定料想不到,大軍前往博隆,我軍卻是會分兵自他身後襲殺。假若我等將所有騎兵悉數帶來,荊州軍斥候必定會立刻發現不妥。我等只帶來一千騎兵,即便荊州斥候發現我等行蹤,一時半會也是辨別不清我等要前往何處!」
新投效大漢,他必須要立下一場功勛,讓劉辯曉得,重用他以及其他原本隸屬於曹操麾下的眾人,並不是個錯誤的選擇。
可眼下他們面對的是漢軍,並非其他對手,劉備雖說相信諸葛亮,心內卻多少有些忐忑。
論劈砍、戳刺,步兵雖是要比騎兵強上許多,卻有著一個前提,那就是雙方混戰在一處。
派出去的斥候紛紛折返,劉備所部兵馬的一舉一動,全都落進了漢軍斥候的眼中。
「諸葛先生!」見諸葛亮一副淡然的神色,劉備向他問道:「漢軍只是先鋒,便勝了三弟,如何可將他們主力引至谷中?」
「曉得了!」點了點頭,夏侯惇應了一聲,不過從他的表情中,司馬懿卻是看出了些許的不以為意。
領軍離開洛陽,夏侯惇一直在盤算著的,就是如何在這場廝殺中獲勝。
直到這一刻,于禁才算明白過來,劉辯因何會在點將之時,要他隨軍節制夏侯惇。
日後即將發生的戰鬥,在劉備看來,是充滿了不確定性。
畢竟夏侯淵是他的族弟,而且還是得了他的命令作為先鋒領軍前去阻截荊州軍。
可讓夏侯惇沒有想到的是,劉辯並沒有因為這些而將他們閑置,反倒是在劉備領軍進犯的時候,毫不遲疑的撥發了三萬兵馬給他,由他領軍前來迎擊。
「告知妙才,要他領軍在谷口與荊州軍對峙,待到本將軍率軍趕至,再一舉擊潰敵軍!」凝視著前方,夏侯惇向前來報訊的騎兵說道:「要妙才切不可輕舉妄動,更不得擅自領軍追如山谷!」
帶著剩餘的一萬五千漢軍,夏侯惇信心滿滿的向博隆推進。
遠遠看到那騎兵,夏侯惇眼睛微微眯了一眯,並沒有止住戰馬行進,依然領著大軍緩慢向前。
曾經與漢軍有過接觸,在他看來,劉辯麾下的大軍,根本不應用尋常的眼光去看待。
聽了司馬懿的一番話,于禁點了點頭沒再多問。
「諾!」親兵應了一聲,轉身朝山下跑去。
凝視著夏侯惇,司馬懿心內雖說還是有些放不下,卻也不好再多說什麼,向身後的一個親兵吩咐道:「點選一萬兵馬,隨某繞過博隆,前去截殺劉備!」
對夏侯惇的表現,司馬懿很是不放心,再次提醒了一句:「將軍切記,不可貿然進入谷中!」
可荊州軍衝鋒的時候,騎兵強大的衝撞力得已發揮,這種情況下,漢軍還能保持陣列,而且迅速的發起的反擊,讓關羽對這場伏擊也是很不看好。
端坐在大石頭上,望著山谷外的漢軍,關羽深深的吸了口氣,向身後喊了一聲:「來人!」
最初投效劉辯,夏侯惇與許多曹操麾下的武將、文士心內都還有著一個計較,那就是劉辯不會重用他們,畢竟他們早年曾給漢軍造成了不少的困擾。
正如司馬懿料想的那樣,劉備並不想離戰場太近,前方的廝殺,只須交給關羽和張飛便可,他所要做的,不過是在最為妥當的地方遠遠監督前方戰事。
夏侯惇領軍獨自前往博隆,司馬懿還真是有些不太放心。
一個親兵聽到他的喊聲,跨步上前,抱拳躬身立於他的身後。
正行進間,他看見迎面衝過來一騎快馬,馬背上的,是一個身穿漢軍鎧甲的騎兵。
「仲達放心!」司馬懿的提醒,顯然讓夏侯惇有些不太耐煩,他擺了擺手,對司馬懿說道:「某自有計較!」
得知劉備領軍正朝著距離博望有些路程的地界挺進,司馬懿眉頭緊鎖,對一旁的夏侯惇說道:「將軍,劉備領軍,在遠離博望的地界駐紮,我軍應調撥一支兵馬,繞過博望,前去劫營!」
斥候回報的消息,是漢軍觸動了三萬兵馬。
跟隨夏侯惇出征的漢軍,騎兵人數並不是很多,只有五千餘人。
可見這支漢軍,不過是一支先鋒而已。
當年在曹操麾下,他也曾領軍同漢軍廝殺多次,對漢軍的戰力,他是有著很深刻的認識。
騎著戰馬,緩慢前行,劉備的臉色是並不好看。
博望谷口一戰,張飛所部荊州軍並沒有佔到任何的好處,反倒是漢軍,在這一戰中,更是讓荊州軍將士曉得,他們面對的是一支憑著他們的實力根本無法征服的敵手。
領著一萬兵馬與夏侯惇分兵而行,司馬懿行進的速度,要比夏侯惇快上了許多。
劉備領軍緩慢前行,他的行蹤已經傳到了隨同夏侯惇領軍趕赴博望的司馬懿耳中。
早年也曾與漢軍接觸過,曉得他們戰力強橫,關羽只是不知道,經過數年,漢軍整體戰力,不僅沒有半點降低,反倒是越來越強。
三顧茅廬,將諸葛亮請了出來,對這位雖說從未出仕卻揚名已久的賢人,劉備自是深信不疑。
扭頭看著他,司馬懿眉頭緊緊的鎖著,過了片刻,才開口說道:「將軍前往博隆,切記莫要輕易進入谷中。依某料想,劉備必定在山谷兩側設下伏兵,只等我軍進入谷內,便會斷了大軍退路!」
出乎他意料的是,諸葛亮只是緩慢搖動著羽扇,臉上根本沒有半點意外的神色。
最前迎戰荊州軍的,是漢軍步兵。
領著隊伍緩慢前行,劉備並沒有打算離博望太近。
更讓夏侯惇與一眾原本隸屬於曹操的武將和文士們心懷感念的是,劉辯派遣的將軍,清一色都是當年曹操的部下,顯然沒有對他們產生過半點懷疑。
「皇叔!」搖著羽扇,諸葛亮對劉備說道:「漢軍首戰告捷,張將軍心內必定不服,與漢軍之間的廝殺,怕是還會再有兩場!漢軍大軍距博隆山谷必定不遠,待到兩軍廝殺數次,漢軍便會趕至谷口,進入谷中不過是時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