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特工皇帝》第十卷 一統天下

第1684章 臨危投誠

第十卷 一統天下

第1684章 臨危投誠

被孫權這樣盯著,張昭心內是一陣糾葛,緊鎖著眉頭想了片刻,才嘆息了一聲說道:「吳侯既有投效朝廷之意,下僚便去走一遭。倘若事情不成,下僚先於吳侯一步便是!」
「張公!」也曉得張昭因何這般困惑,孫權對他說道:「江東兵馬雖是只有三萬,某若將三萬兵馬聚集建鄴,以建鄴城中糧草,之城一年並非難事!當今陛下急於一統天下,某領軍投誠,對他只有好處,而並無半點害處。張公若有疑慮,某再尋他人便是!」
看著張昭,孫權輕輕嘆息了一聲說道:「前方戰報,諸葛瑾領軍攔阻諸葛均,卻是縷縷受挫,如今五萬大軍后無退路前無可進之途,已是向朝廷投降。陸遜所部水軍,本是阻攔朝廷大軍之關鍵,如今也是全軍覆沒,多半將士戰死,剩餘的,則是追隨陸遜,向朝廷投誠!」
一臉愕然的看著孫權,張昭嘴巴微微張著,然而他還是沒有說話。
他曾勸說過孫權,漢軍南下,江東軍難以抵敵,只是當時孫權一心保住江東,保住孫氏基業,不肯向大漢朝廷臣服,至少是不肯將手中實權交給當今的皇帝。
然而當今皇帝與已經過世的桓靈二帝不同。
張昭也是江東老臣,當年也是追隨過孫堅。
想到這裏,孫權趕忙向廳內站著的親兵吩咐道:「速去請張昭前來!」
孫策離世之後,他從孫昭手中篡奪了吳侯之位,對大喬母子也是百般刁難。
他觸動最大的,不僅是漢軍一路朝著建鄴逼近,更讓他糾葛的是,一旦死去之後,倘若真的在天有靈,見了孫堅和孫策,他真不知道該如何為自己辯解。
朝張昭虛抬了一下手,孫權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對他說道:「江東危矣,孫氏危矣。請張公前來,乃是與公商討唯一可保孫氏之策!」
孫權雖說承認大漢朝廷,然而他打算私自坐擁江東,持掌自家兵馬,保留爭奪天下的力量,與皇帝的大一統思想完全是背道而馳。
孫權所說的這些,張昭是清清楚楚。
可他並沒有應聲,只是保持著抱拳躬身的姿勢,等待著孫權把話接著說下去。
然而江東軍與漢軍交鋒,雙方交戰數度,江東軍幾乎是連戰連敗,根本沒有翻盤的機會。
當孫權說他茅塞頓開時,張昭還是沒有應聲。
長江天險已失,江東軍最後的屏障也完全淪入了漢軍之手。
從未被他和江東水軍看在眼裡的荊州水軍,被朝廷收編之後,就好似變了一支隊伍,在江面上的戰力已與往日不可同日而語。
吳國太離去后不久,得了孫權招呼的張昭,在一名衛士的引領下,一路小跑著來到了議事廳。
話已經說到了這個程度,他再說什麼也是多餘,無非是讓孫權心內更加困惑、煩躁。
他們的做法,在當時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用,然而時日久遠,豪雄們手中權勢過大,朝廷在豪雄的眼中,也是漸漸沒了威儀。
吳國太離去時,孫權站起身,雙手抱拳,朝她的背影行了個大禮。
如今尚有一線生機,想想吳國太話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他瞬間又遲疑了!
聽到孫權喊出這麼一句話,吳國太頓時明白,他已經沒了自殺的念頭,而是想到為了活下去,要做出最後一搏。
除了刺史,皇帝甚至還安插了一些官職並不是很高,卻有著不小實權的官員進駐各地,監督刺史舉動。
孫權提出的要求,讓張昭感到很是為難。
更出乎孫權預料的,是陸遜所部江東水軍。
江東軍與荊州軍,在過去的許多年中,曾經交手無數次,每次江東軍都是憑藉著水軍的優勢,壓制住荊州軍,步軍才能成功登岸,讓荊州劉表吃了不少苦頭。
孫權竟會主動認錯,確實是出乎了張昭的意料。
「張公早先勸說過某!」目光始終沒有從張昭的身上挪開,孫權輕輕嘆息了一聲,一臉懊惱的說道:「某隻恨當日未有聽信張公!」
打算自刎之前,孫權已經想到要向朝廷投誠,只是擔心劉辯不肯納降,才不得已想到了自殺的主意。
只知享樂,將大漢江山禍害到滿目瘡痍的桓靈二帝,臨到最後,所能做的只有將手中權力放給各路諸侯,已保江山穩固。
「與我兒性命相比,江東不過區區小事!」輕輕嘆息了一聲,吳國太說道:「三萬兵馬抗衡八十萬朝廷大軍,即便我兒有通天的能耐,失了長江天險,也是斷無成功可能!」
匆匆忙忙的趕往前廳,到了門口,他發現孫權還沒有離去,抱拳躬身向廳內的孫權行了個大禮說道:「聽聞吳侯召喚,下僚不敢怠慢連忙趕來,然實有路途,來的晚些,吳侯莫怪!」
從孫權的話中,他好似聽出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意味。
孫權本以為這一次與朝廷之間的抗衡,江東水軍仍可像以往一樣,壓制住漢軍水師,從而拖延時日,使得數十萬漢軍聚集北岸,卻不可能有半點建樹。
被吳國太訓斥了一番,孫權心內是一陣糾葛。
身為孫堅之妻,吳國太雖說地位尊榮,卻也沒能免俗!
目光落在張昭的身上,孫權眉頭緊鎖,一臉糾葛的說道:「方才家母與某說了幾句話,使得某茅塞頓開!」
如今朝廷大軍壓境,為保住權勢,孫權決定發起江東軍力,抗衡南下的朝廷兵馬。
江東肯定是保不住,朝廷大軍逼近建鄴,別說江東軍只有三萬人,就算是有三十萬人,恐怕對整個戰局也是沒有任何的效用。
孫權雖是說著再尋他人,可看著張昭的時候,眼神里卻滿滿的都是期待。
雖說對戰勝朝廷大軍已經沒了任何指望,得知孫權喚他,張昭還是趕忙隨著衛士來到了吳侯府。
張昭也是江東老臣,孫權說出要與他商議抱拳孫氏的法子,張昭保持著抱拳躬身的姿勢,腰卻是又躬的比先前更低了。
望著吳國太,孫權一臉的悲楚,話語中帶著哀傷的說道:「母親,水軍已是被敵軍擊破,長江天險已失,江東是難保了!」
從這些舉措,張昭也是能看出,當今的皇帝,是要把皇權集中在手中。
他唯一想到的,就是一旦建鄴失守,他只能以死謝江東孫氏對他的厚待。
張昭沒有吭聲,孫權果然是接著說道:「某有心投效朝廷,只是不曉得當今陛下可會再給某投誠之機。思量再三,江東眾人之中,唯張公思慮周祥,還望張公前往,向陛下呈稟某投誠之意!」
江東被朝廷大軍討伐,也是情理之中。
吳國太一番話,把孫權給問的無言以對。
「母親的意思是?」望著吳國太,孫權一臉愕然的說道:「要孩兒獻出江東?」
「難保江東,莫非保不住性命?」臉色陰沉,吳國太的聲音更加深沉,對孫權說道:「眼下江東尚有三萬兵馬,倘若聚集一處,鎮守建鄴,朝廷即便再有能耐,也是須數月放可攻破。久聞當今陛下愛兵如子,每每攻城,必定尋到敵軍破綻,放肯要兵士上前。我兒倘若此時獻出江東,富貴雖說難保,性命卻是必定可留!」
江東軍大勢已去,江東早晚淪為朝廷之手,張昭並沒能想出任何可逆轉局勢的法子。
早先勸說過孫權,只是他當時並不聽信,如今的張昭,也是不想提起這些事情。
臉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吳國太點了點頭,什麼話也沒說,轉身帶著一眾侍女離開了前廳。
緊鎖著眉頭,張昭沉吟了片刻,才回道:「吳侯當日無有向朝廷投誠之意,如今我江東水軍為朝廷擊破,江東兵馬不過區區三萬。憑藉三萬人,意欲投效,怕是當今陛下難以應允!」
孫權這些日子里,得到的消息,沒有一樣是他願意聽到的,然而壞消息卻是接踵而至,不斷的打壓著他與朝廷抗衡的信心。
心內做好了盤算,張昭回到府中,當即吩咐府中僕從,整理家中產業,打算在漢軍兵臨建鄴之時,將這些產業獻出,分發給與江東孫氏一同被圍的建鄴百姓。
就在他做著這些事情的時候,一個府中的衛士突然找到他,說是孫權請他前去議事。
母親為孩兒著想,是天下為人之母的女子共有的通病。
諸葛瑾刷領五萬大軍,攔截從西面殺過來的漢軍,孫權並沒指望他們能夠攔阻漢軍太久,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僅僅二十余日,漢軍就全殲了諸葛瑾所部,一路朝著建鄴推進。
當今皇帝,沿用秦制,將各地分為刺史部,任命刺史管轄。
孫權流露出投效朝廷的想法,張昭要做的,只是他說出盤算,看如何在兵敗如山的情況下,還能存留下與朝廷談判的籌碼。
自殺是一條不歸路,投效朝廷,卻是有著一線生機。
她的一番話,不僅讓孫權捨棄了自殺的念頭,甚至還對多活下去,又燃起了強烈的慾望。
八十萬漢軍,分成兩路,朝著建鄴推進。
然而他的打算落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