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東北軍》第四卷 終極戰爭:毀滅紅色帝國

第一百七十二節 挺向大洋洲(2)

第四卷 終極戰爭:毀滅紅色帝國

第一百七十二節 挺向大洋洲(2)

東北軍整個澳洲戰事的進展可謂一帆風順。22日上午,氣勢恢宏、戰意高昂的東北軍不費吹灰之力地攻佔了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北部三十公裡外的古爾本,魂飛魄散的澳大利亞政府立刻準備逃向墨爾本。臨走前,澳大利亞總理理亞瑟·法登匆匆忙忙地宣布悉尼、堪培拉、墨爾本都是不設防城市,然後倉惶地棄城渡海逃跑。同時,澳大利亞政府各部門開始緊急焚燒文件檔案,無數黑色的灰燼殘片在陰風慘慘宛如末日來臨般的堪培拉上空飛舞著。
9月1日,中、英、印三方代表在印度首都德里城內召開了三方和平會談,就「印度民族獨立問題以及印度國家主權地位」等問題展開了和平談判。在張學良的暗中授意下,中方談判代表鄢飛揚少將在會上提出:由於英國政府已經向軸心國集團投降,所以駐印度的英方人員與中國東北軍也已不再是敵對關係,在印度問題得到順利解決后,中方願意安排滯留印度的英國士兵和英國僑民平安返回故鄉。這個宅心仁厚、慷慨無私的建議很快得到了駐印度的英方全體人員的認同和感謝,因為此時大英帝國已經覆滅了,他們這些淪落在異國他鄉身陷重圍沒有了後盾的「遺老遺少們」隨時都會被那些極度仇恨英國殖民者的印度人給消滅掉。這樣,駐印度的英國殖民當局一下子和東北軍站在了一條戰線上。
15日下午,第3航母特混艦隊馬不停蹄地開入了珊瑚海,咄咄逼向澳大利亞本土大陸。
遼闊古老的澳洲大陸上,艦載機的轟鳴和坦克碾壓地面的咆哮聲打破了這裏亘古永恆的沉靜。失去了保護傘和靠山的澳大利亞政府根本沒有辦法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去阻擋東北軍滾滾南下的鋼鐵洪流。布里斯班、悉尼、堪培拉、墨爾本、阿德萊德等澳大利亞的主要城市盡皆在戰爭陰雲的籠罩下陷入了空前的大混亂以及沒有秩序、沒有政府、沒有組織的失控局勢中,無數驚慌失措四散奔走的澳大利亞平民、大量聞風而逃潰不成軍的澳軍士兵、成千上萬輛裝滿傢具財產的汽車以及羊群、馬群……匯聚成了一場場巨大的逃難洪流,形成了澳大利亞自1931年獨立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空前大混亂局勢。汽車站、火車站、港口、碼頭……漫山遍野人山人海地擠滿了準備逃離家鄉的澳大利亞人,上百萬的澳大利亞人拚命地逃往西部的荒漠地區或者逃往南部的塔斯馬尼亞島,而有錢的達官貴人則地試圖跨海逃向兩千公裡外的紐西蘭。
「是!」軍官們心悅誠服地大聲道。
而在他們的屁股後面,數萬名次見到袋鼠、樹熊、鴨嘴獸等澳洲特有的奇異動物的東次軍士兵們一邊嘖嘖稱奇著,一邊則乘坐著坦克、裝甲車、步兵戰車、汽車在海軍艦炮和艦載機的強大火力掩護下猶如雪崩山洪般地橫掃著澳大利亞國土上一望無垠的牧場和玉米地,兇猛地席捲沖向這片大陸的東南部。19日,澳大利亞東部的最大城市布里斯班被東北軍近乎兵不血刃地佔領了;21日,第101重裝甲師以雷霆之勢地迅猛擊潰了澳大利亞政府勉強組織起來進行抵抗的三個澳軍師的陸軍部隊,在殲滅了6000多名澳軍后,飄揚著戰斧軍旗的滾滾鋼鐵洪流繼續翻山越嶺、繞過城鎮、穿過灌木叢,並在下午4時左右直接開進了悉尼;同日,已經無路可退的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的主力艦艇傾巢而出,在沃勒上校的指揮下試圖截擊東北軍艦隊的運輸船隊,雙方海軍旋即在切斯特菲爾德群島海域展開了第二場珊瑚海大海戰。激戰至傍晚,東北軍海軍艦隊以2艘「旅順」級護衛艦和4艘U型潛艇的戰沉為代價,徹底地摧毀掉了澳大利亞海軍。參戰的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的「澳大利亞」號、「堪培拉」號這2艘輕型巡洋艦和「馬努拉」號、「韋斯特拉利亞」號這2艘由快速客輪改裝的輔助巡洋艦以及「斯圖亞特」號、「吸血鬼」號、「世仇」號、「航行者」號、「華亨特」號這5艘澳大利亞海軍的第三代驅逐艦統統被擊沉。
隨後,鄢飛揚少將又在會議上提出了由張學良設想的「印巴分治」構想。他說由於在南亞次大陸上存在著長久以來都無法有戲解決宗教衝突(主要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以及不同民族之間的仇殺矛盾等問題,為了讓和平能早日到來,中方建議將印度劃分而治並建立為分別由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信奉伊斯蘭教的教徒被稱穆斯林)宗派所管理的獨立國家。按照鄢少將所設計的印巴分治方案,南亞次大陸上的穆斯林聯盟將在印度西部(約80萬平方公里)和印度東部(約14.5萬平方公里)這兩大片穆斯林聚居區建立起獨立自主的巴基斯坦國,分別為西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而中部的印度教徒聚居地區(約295萬平方公里)則建立為印度國;北部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問題擱置待議。
9月14日,東北軍第3特混艦隊穿過托雷斯海峽開進了巴布亞海灣,由李喜浩少將指揮第28海軍陸戰旅和第30海軍陸戰旅共1.5萬的東北軍精銳部隊迅雷不及掩耳地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首府城市莫爾茲比港登陸(此時的巴布亞紐幾內亞還沒有獨立建國,是受澳大利亞「託管」地地區),在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東北軍不費吹灰之力便將這個面積46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70多萬的世界第二大島的東部地區以及所附屬的新不列顛島、俾斯麥群島、當特爾卡托斯群島、路易西亞德群島等諸島給一一徹底吞併,繼而歸進了中國東南亞自治東區的轄區內。
當鄢飛揚把這份厚厚的方案副本放在了印度國大黨領袖瓦哈拉爾·尼赫魯以及印度伊斯蘭教穆斯林聯盟領袖真納的面前時,兩人的臉都氣白了。尼赫魯甚至不顧當場將這份居心叵測、意圖分裂印度的「印巴分治」方案副本狠狠地扔到了地上,並憤怒地揮舞拳頭大喊大叫道「絕對不行!」;而真納則希望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兩地能連接在一起。但是參加談判的英國人卻紛紛拍手叫好,他們早就被印度國內一年到頭沒完沒了的宗教廝殺和愈演愈烈的起義暴動給折騰得焦頭爛額、筋疲力盡了,一個個只想著早點離開這個地方;加上東北軍所許諾的好處,因此英國代表們紛紛和中方代表一個鼻孔出氣。
16日上午,東北軍開始發動了對澳大利亞本土大陸的猛烈進攻,兩艘「震海」級重型戰列艦的330毫米口徑雙座四聯主艦怉排山倒海般的艦炮覆蓋以及一百多架「蚩尤」號航母艦載機鋪天蓋地的狂轟濫炸頃刻間便將澳大利亞最東北部的港灣城市凱恩斯給炸成了一片火海;下午兩點左右,游弋在珊瑚海北部以「安扎克」號驅逐艦為旗艦的澳大利亞海軍第1驅逐艦隊試圖阻止東北軍在凱恩斯的登陸,雙方艦隊隨即展開猛烈的海戰。質量和數量都幾十倍于對方的東北軍艦隊在不到一個小時內,便用滑翔制導炸彈、魚雷、艦炮將澳軍艦隊的「安扎克」號、「堅定」號、「成功」號、「劍手」號、「塔斯馬尼亞」號、「紋身」號這六艘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第二代的驅逐艦全部送進了珊瑚海的海底。
隨著大英帝國一夜之間的土崩瓦解,整個大英聯邦集團也在頃刻間煙消雲散,各個成員國隨著其宗主國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的最終肢解和覆滅而徹底地分崩離析。而以中國(東北)、德國、義大利這三大後起之秀的新生軍事霸主為核心的軸心國聯盟則成為了此時世界上陣容最龐大、實力最雄厚的軍事聯盟集團。8月12日,英國的綏靖派內閣金的連鎖惡化反應。14日,孤立無助的澳大利亞、紐西蘭兩國政府方面地締結了軍事聯盟組建「大洋洲及南太平洋共同防禦同盟」,以阻擋此時兵鋒正盛的中國東北軍;17日,英國在亞洲最大的也是最後的殖民地,印度的國內爆發大規模的民族獨立起義和武裝暴動。當夜,孟買港的一萬多印度海軍水兵突然發動了叛變,隨即動亂和戰火一發不可收拾地席捲了全國,針對英國人的屠殺和不同宗教之間的血腥殺戮使得印度全國變成了一個人間地獄。英國駐印度的末代總督菲爾爵士和英國駐軍總司令韋維爾上將不得不終日疲於奔命地撲殺各地的起義烽火和愈演愈烈的屠殺慘案,但局勢已經無法控制了。
會議上,文盛少將提出一個疑慮,他認為,澳大利亞東北沿海的交通大動脈從北部的起點凱恩斯市到南部的終點墨爾本市,這兩地之間的巨大距離達到了三千五百多公里。即使是「東北虎」坦克每小時四十公里的開進速度,在沒有澳軍抵抗和晝夜不息的情況下也起碼需要整整四天四夜的時間。假如全軍就這樣「顧頭不顧腚」地全力推進,這麼長的距離和這麼久的時間內,難保後路不被澳軍包抄。
進入了10月份之後,隨著索羅門群島、布里底群島、洛亞締群島、吐瓦魯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等一系列大洋洲附屬群島猶如一串串熟透了的葡萄般接連不斷地被到底軍太平洋海軍艦隊兵不血刃地一一佔領,大英帝國覆滅了后的大量遺產被東北軍毫不客氣地吞噬殆盡。此時中國東北軍的擴張範圍已經囊括了整個南太平洋和絕大部分的西太平洋地區(除了日本列島和美國所屬的菲律賓群島、關島等地區);整個中國的疆域之巨大遼闊,業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成為了舉足輕重的世界級大國;東亞大陸、整個印度洋、整個大洋洲、半個太平洋……無數的鐵血戰斧軍旗獵獵飛揚著。根據中國東北邊防部國土統計局的最新統計結果,截止到1941年12月份為止,全中國的領土總面積約為2660萬平方公里(包括中國本土、中南半島、東南亞群島、南非地區、印度洋諸島、澳洲大陸、西太平洋諸島、南太平洋諸島,不包括實際被東北軍所控制著的西南亞地區);領海總面積約為14500萬平方公里(包括90%以上的印度洋海域和40%左右的太平洋海域);全國總人口約為7.49億;各項統計結果均為世界第一。
1941年9月10日,印度共和國成立。
隨後,英國的米字旗緩緩地在德里城上空降下,全體英國殖民官員、軍隊軍官、駐軍士兵、移民僑民開始分批乘坐著中國東北軍印度洋海軍艦隊返回了他們的故鄉——英格蘭王國、蘇格蘭王國、威爾士王國和愛爾蘭王國;而進入印度境內「幫助印度人民」的東北軍登陸部隊隨即也慢慢地撤回了中國北印度洋自治區,但是卻始終霸佔著印度最南部的幾座重要港口,死死地遏制住了印度向印度洋發展的通道。
9月9日,在這被稱為「印度歷史上最黑暗」的這一天,以用中國上古戰神所命名的「蚩尤」號重型航空艦為旗艦和核心(「黃帝」和「炎帝」號都在沖繩島戰役中受損),並擁有著兩艘「震海」級重型戰列艦、三艘「挑戰者」級重型巡洋艦、24艘U型潛艇在內的中國東北軍太平洋艦隊特混第3航母艦隊一路乘風破浪地穿過了中國南海和爪哇海,繼而勢不可擋地開入了澳大利亞和中國東南亞自治東區之間的阿拉弗拉海,展開了對大洋洲的征服戰旅。9月12日夜間,從「蚩尤」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二十八架「大黃蜂」俯衝轟炸機首次突入了澳大利亞的領空,並對其北部城市達爾文市展開了短暫的轟炸。東北軍對澳大利亞的第一次的空襲頓時引起了達爾文市的全城騷動和澳大利亞的全國混亂。長久以來一直庇蔭在大英帝國和直聯邦軍事集團保護下的澳大利亞根本不知道如何抵抗敵國洶湧而來的大規模入侵,並且澳大利亞的軍事實力和戰爭潛力都少得可憐,幾個主要的陸軍精銳師都已經葬送在了新加坡和北非戰場上,脆弱的海軍和空軍更加是不堪一擊,澳大利亞雖然領土達到768萬平方公里,但是全國人口僅僅不到1000萬,還沒有生活在國土上的袋鼠多。
中午123日許,東北軍各先遣部隊的數個坦克團爭先恐後地開進了堪培拉,而與此同時,由王少將指揮的第3特混艦隊的航母編隊直接開進了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之間的巴斯海峽,堵死了澳大利亞政府渡海逃跑的通道,一波波的「大黃蜂」艦載轟炸機開始盤旋呼嘯在了墨爾本的上空。驚魂未定的澳大利亞政府走投無路之下,終於在傍晚5時20分無可奈何地宣布全國無條件投降。當天夜裡,由2艘戰列艦、2艘驅逐艦、4艘護衛艦組成的一支戰列艦編隊則馬不停蹄地開向了國土面積27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區區220萬的紐西蘭;9月27日中午,東北軍戰列艦隊的四架水上飛機和兩架「天王星」武裝直升機攻擊了紐西蘭的首都惠靈頓;下午,東北軍的戰列艦編隊開進紐西蘭的庫克海峽並鳴炮示威。迫於到東北軍強大的軍威再加上對方聲稱「再不不投降就在登陸后展開大屠殺」的赤裸裸威脅,孤立無援的紐西蘭政府于當天宣布天條件投降。
當中國東北軍太平洋海軍艦隊在太平洋上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時,萬里之外的德屬動力首府開羅市,陡然間風雲際會、將帥雲集。在胡夫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附近的梅納飯店內,軸心國集團的中(東北)、德、意三國最高統帥首腦將在此濟濟一堂並召開一場決定著世界命運和全球戰略的三巨頭會議。
下午三點半,東北軍第101重裝甲師、第277機械化步兵師、第14機械化步兵旅等部陸續在凱恩斯港灣登陸,並立刻沿著澳大利亞東部沿海的鐵路公路網飛速地向澳洲大陸東南部的悉尼、堪培拉、墨爾本等核心城市推進。由於澳洲大陸基本是一馬平川、地廣人稀的戈壁和荒原,非常適合機械化部隊的閃擊奔襲戰,再加上澳大利亞東部的交通網主幹道幾乎都是平行地沿著海岸線而建設的,因此在臨時的軍事會議上,大洋洲戰役總指揮官龍雲峰中將提出了一個關於閃擊戰的新概念:陸海雙路並進閃擊戰。在此之前,德國古德里安上將所提出的「閃擊戰」的概念核心是裝甲部隊與空軍轟炸機群的陸空配合,而龍雲峰則對其進行了拓展和延伸,他飛速前進的時候,而海軍的航母艦隊和運輸船隊則在澳大利亞東部的近岸海域內與陸軍保持網速地由北向南航行,併為部隊提供彈藥、糧食、燃油、醫藥(特別是抗毒血清,澳大利亞的泰斑蛇和棕伊蛇是世界上毒性最猛烈的兩種陸地蛇)等輜重物資補給,以及艦炮和航空兵的火力掩護,以此力求將參戰東北軍的裝甲優勢和制權優勢、制空權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以「陸海協同閃擊」的戰術攻佔澳大利亞。
1941年9月9日,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成立。
龍雲峰聽完了搖了搖頭,他指正道:「你的想法太過於墨守成規。首先,澳軍此時已經無力對我軍的後路造威脅,他們的兵員、重武器、海軍力量、空軍力量都嚴重不足,軍隊殘部毫無鬥志,加精銳部隊葬送在北非的慘敗中以及整個英聯邦帝國的崩潰,現在的澳大利亞政府都是驚弓之鳥了,抱頭鼠竄還來不及,哪裡還會反戈一擊?其次,我們後方漫長的後路並不是我們的後勤補給線,我們的物資補給來源於幾十公裡外的海上艦隊。陸軍殺到哪裡,海軍艦隊就形影不離地緊跟隨到哪裡,強大的艦隊和絕對的制海權能源源不斷地給我們提供後勤物資保障,絕對不會出現後路被截斷的問題。」說完,龍雲峰目光如炬,「諸位,這場仗我們可謂佔盡優勢,所以十天之內拿下澳大利亞!這麼大的地方只住這麼點人,真是可惜了。」他感嘆道。
8月22日,中國東北軍印度洋海軍艦隊的第4特混艦隊開赴印度南部,並猛烈怉轟印度南部的各大港口和沿海城市,中國東北邊防政府對外宣稱「中國東北軍是為了幫助印度人民獲得民族獨立並且早日從英國殖民者奴役下解救出來建立新家園而慷慨無私地伸出援手」;23日,由北印度洋軍區總司令鄢飛揚少將指揮的東北軍三個精銳的機械化步兵師在印度南部的科欽港灣登陸。隨即,各以登陸部隊在從亞門灣空軍基地起飛的轟炸機群和游弋在印度沿海海域上的海軍艦隊的掩護下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地擊潰了印度起義部隊和英國本土殖民軍的抵抗,並在29日攻陷印度南部最大的兩座城市:班加羅爾、金納伊,牢牢地控制住了印度南亞次大陸最南端約12萬平方公里的沿海地區。
由於中國東北政府和英國殖民當局都達成了共同點,雖然尼赫魯和真納再三抗議,但這份《印巴分治方案》還是在9月5日對外公佈於眾並展開了施行。迫於東北軍和英軍聯合起來的強大的軍事壓力,尼赫魯和真納終於無可奈何地被迫在方案上籤了字。當得知尼赫魯在真納等印度教、伊斯蘭教領導人已經同意了這份分裂印度方案,印度民族主義運動領袖和印度最高政府領袖、被民眾尊稱為「聖雄」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驚呆了,他在首都德里的廣場悲鳴地高呼道:「讓印度全國在烈火中燃燒吧!我們絕不能放棄祖國的一寸土地!」這位為自己祖國的民族獨立而奮鬥了幾十年的老人,怎麼也沒有想到「自由印度」的誕生竟然是要以國家的分裂為代價。但此時,歷史的滾滾年輪已經不是這個瘦骨嶙峋的老人所能阻擋的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