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東北軍》尾聲

尾聲

尾聲

張學思:海軍中將,東北野戰軍海軍總參謀長,1958年晉陞為海軍二級上將並升任為太平洋艦隊總司令,1970年擔任東北野戰軍海軍副總司令,1988年病逝于澳洲。
徐棟: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派遣軍總參謀長,1958年晉陞為陸軍中將,1978年病逝於九州島。
霍守義:陸軍二級上將,西北軍區副總司令,1964年病逝于西安。
1943年10月2日,中國國防軍戰略核部隊成立(直屬於東北軍區總司令部和國防部)。
4、蘇伊士運河和西奈半島。
轄區為: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重慶直轄市、西藏自治區(包括原尼泊爾、不丹、錫金三國)。
劉益:陸軍中將,南非軍區總司令,1960年因遭越南族復讎勢力暗殺而身亡。
1、西北美自治區(轄區為:原美國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西部沿海地區,以及溫哥華島等沿海附屬島嶼)。
五、澳洲自治區(轄區為:澳洲大陸以及塔斯馬尼亞島、巴瑟斯特島、維塞爾群島等附屬諸島)。
2、夏威夷特別行政區(轄區為:夏威夷群島)
吳克仁:陸軍二級上將,東北野戰軍炮兵部隊總司令,1945年擔任東北軍戰略核部隊總司令,1970年病逝于瀋陽。
舒國生:陸軍中將,中亞軍區總參謀長,1961年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陣亡。
萬福麟:陸軍一級上將,東北野戰軍西南亞派遣軍總司令,1951年病逝于齊齊哈爾。
馮占海:陸軍二級上將,東北軍區副總司令兼瀋陽衛戍總司令,1969年病逝于瀋陽。
3、西南
吳俊壘: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本派遣軍第1軍副軍長,1955年晉陞為陸軍中將,1956年因攀登富士山的過程中出登山事故而遇難。
高志航:空軍少將,東北野戰軍空軍副總參謀長,東北野戰軍空軍第一王牌飛行員(在整場戰爭中共計擊落各敵國飛機366架,排名世界第四;第一為德國空軍第52航空聯隊的埃里希·哈特曼,戰績為401架),1959年晉陞為空軍中將並擔任東北野戰軍空軍總參謀長,1975年7月7日在漢城去世。
彭天宇: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派遣軍第5軍軍長,1956年晉陞為陸軍中將,1990年在溫哥華去世。
張學曾:陸軍中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派遣軍副總司令,1955年升任為駐日派遣軍總司令,1989年病逝于東京。
劉宇飛: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陸航部隊副司令,1950年晉陞為陸軍中將,1963年因試飛新式直升機時飛機失事而遇難。
4、東南亞自治東區
1945年5月15日,中國在北亞自治區成功試爆了世界上第一顆氫彈,爆炸當量為3000萬噸。
劉瓊:陸軍少將,北印度洋軍區副總司令,1948年晉陞為陸軍中將,1950年因槍支走火而中彈身亡。
李喜浩:海軍中將,東北野戰軍海軍陸戰部隊總司令兼夏威夷特區衛戍總司令,1979年病逝于夏威夷。
3、中國南海(包括原中國南海、爪哇海、蘇拉威西海、班達海、阿拉弗拉海等海域)。
熊虎:陸軍中將,東北野戰軍裝甲部隊總參謀長,1960年晉陞為陸軍二級上將並接替蘇炳文上將擔任東北野戰軍裝甲部隊總司令,1985年退役,1990年病逝于瀋陽,著有《陸軍之王坦克》、《戰爭之神火炮》、《閃擊戰》、《大炮戰》。
于學忠:陸軍一級上將,東北野戰軍陸軍總司令兼東北軍區總司令,1955年接替梁忠甲擔任中國國防軍東北野戰軍陸海空三軍兼戰略核部隊總司令,1964年病逝于北京。
1960年10月10日,中國海軍第一艘10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張學良」號成功下水;同一年12月10日,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去世,他被尊稱為「德國永遠的元首」。
十二、中亞自治區(轄區為:原中亞五國)
1、中南自治東區,轄區為:原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國。
馬佔山:陸軍中將,東北野戰軍騎兵部隊總司令兼蒙古自治區衛戍總司令,1950年在海參崴騎馬時摔成重傷不治而去世。
1、中國北海(包括原日本海、朝鮮海峽、韃靼海峽等海域)。
2、西北
曲吉東:陸軍少將,東南亞軍區副總司令,1953年晉陞為陸軍中將並接替劉多荃上將擔任東南亞軍區總司令,1987年病逝于雅州。
梁忠甲:陸軍一級上將,東北野戰軍陸海空三軍副總司令,1950年接替張學良擔任中國國防軍東北野戰軍陸海空三軍兼戰略核部隊總司令,1958病逝于哈爾濱。
東北軍部分高級將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生平經歷:
(全書完)
卞小進: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本派遣軍第1軍軍長,1955年晉陞為陸軍中將並擔任駐日本派遣軍副總司令,1971年病逝於四國島。
八、太平洋西南自治區(轄區為:原紐西蘭國的南島、北島以及索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等西太平洋海域內的全部島嶼)。
三、東南亞自治區(轄區為整個東南亞群島)
轄區為: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上海直轄市。
馮庸:空軍一級上將,東北野戰軍空軍總司令,1975年去世于南朝鮮省釜山。
6、華南:
張學銘:陸軍中將,東北野戰軍駐西南亞派遣軍總參謀長,1965年擔任東北野戰軍總後勤部部長,1994年病逝于長春。
池步洲:空軍少將,東北野戰軍空軍情報局局長,1960年晉陞為空軍中將,1971年病逝于南朝鮮省光州。
溫興茂:陸軍少將,澳洲軍區總參謀長,1955年晉陞為陸軍中將,1975年病逝于堪培拉。
2、東南亞自治南區
董英斌:陸軍二級上將,西南軍區總參謀長,1970年病逝于成都。
四、南非自治區(轄區為:南回歸線以南的非洲大陸區域以及附屬的全部島嶼)。
張學良:陸軍特級上將,中國國防部長、中國國防軍陸海空三軍副總司令、中國國防軍東北野戰軍陸海空三軍兼戰略核部隊總司令、中國東北總行政長官,於1950年10月1日辭去全部軍政職務並舉家遷到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夏威夷醫院。據當時在場的人回憶,張學良去世前神志迷糊不清時曾一直含糊且反覆地道:「感謝上天給我這個機會……」子女兒孫們和趕來的楚上將等舊部將領們都對他的這句話大惑不解,最小的兒子張閭飛問:「父親,您想說什麼?」張學良對此卻不置可否地道:「這是永遠的秘密。我沒有虛度此生,死而無憾。」然後溘然長逝,享年一百零一歲。張學良去世后,全中國陷入巨大的悲痛中,中華聯邦民主共和國中央聯合國民政府下令舉國哀悼七天,以此悼念追思張學良在輝煌而偉大的這一生內為中華民族所做出的空前絕後的巨大貢獻。中國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後期也叫中國國民革命軍東北野戰軍)在1928年至1943年之間十五年馳騁世界亞、非、澳、歐、北美五大洲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三大洋的戰史,自此也成為了中國軍事史和世界軍事史上一個永恆的傳奇。
十、東太平洋自治區
金嘉豪:陸軍少將,新加坡特區衛戍總司令,1954年晉陞為陸軍中將,1985年病逝于新加坡。
1955年5月18日,中國東北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一號」。
5、中國東北海(原鄂霍次克海)
1944年3月18日,東北科學院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人類開始進入網路信息時代。
何柱國:陸軍二級上將,東北野戰軍陸海空三軍總參謀長兼中南軍區總司令,1945年因突然患眼疾以致雙目失明而退役,1985年病逝于天津。
鄒作華:陸軍二級上將,東北野戰軍炮兵部隊副總司令,1946年升任東北野戰軍炮兵部隊總司令,1973年病逝于台灣。
蔣斌:海軍二級上將,東北野戰軍海軍副總司令兼太平洋艦隊總司令,1980年在關島無疾而終。
3、西北亞自治區(西西伯利亞)。
秦慕寒:東北內政部部長,1959年接替張作相擔任東北總行政長官之職,1999年在瀋陽去世。
5、東南亞自治北區
彭道強: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派遣軍第4軍軍長,1956年晉陞為陸軍中將,1959年因車禍去世。
1960年冬,中國中亞自治區爆發車臣等少數民族分裂勢力反叛事件,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
劉多荃:陸軍二級上將,東南亞軍區總司令,1985年病逝于河內。
1、中亞自治北區(原哈薩克國)。
1、東南亞自治西區
2、中北亞自治區(中西伯利亞)。
轄區為:陝西省、甘肅省、寧夏省、青海省、西疆自治區、蒙古自治區。
3、印度半島最南部的數個沿海港灣城市。
1944年8月10日,瀋陽成功舉辦第十三屆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並使用先進的無線電技術進行現場電視直播。
轄區為:山西省、山東省、河北省、河南省。
何明陽:空軍少將,東北野戰軍空軍傘兵部隊副總司令,1949年晉陞為空軍中將並擢升為空軍傘兵部隊總司令,1973年病逝于北朝鮮省平壤。
二、中南自治區(轄區為整個中南半島)
8、30%的北冰洋
中國在二戰後的部分大事表:
黃顯聲:陸軍二級上將,東北軍區朝鮮半島衛戍總司令,1966年病逝于漢城。
5、華東
1、東北
4、華北
李渤海:陸軍中將,東北安全部部長,1963年退役,1975年病逝于瀋陽。
余國偉: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派遣軍第3軍軍長,1956年晉陞為陸軍中將,1958年在日以戰爭(日本和以色列)中被以軍炮彈碎片誤擊中而身亡。
龍雲峰:陸軍二級上將,東北野戰軍陸軍總參謀長兼東北野戰軍裝甲部隊副總司令,1960年擔任東北野戰軍陸軍副總司令,1965年擔任戰略核部隊總司令,1970年擔任東北野戰軍陸軍總司令,1975年晉陞為陸軍一級上將並擔任東北野戰軍陸海空三軍兼戰略核部隊總司令,1980年退役,2000年10月1日在瀋陽家中因肺梗塞而去世,育有兩子,龍振宇、龍浩東,著有《坦克,進攻!》、《陸軍的王者:裝甲部隊》、《現代戰爭的長空利劍·導彈》、《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世界的夢魘·核武器》等。
十一、北亞自治區
陳謙:陸軍中將,中南軍區總參謀長,1945年接替何柱國上將擔任中南軍區總司令,1990年去世于仰光。
文盛:陸軍中將,北印度洋軍區總司令,1977年病逝于亞門市。
方經緯:陸軍中將,中南軍區副總司令,1976年病逝于曼谷。
6、100%的印度
蔣方震:陸軍二級上將,東北野戰軍陸海空三軍副總參謀長兼東北長城軍校校長,1946年因積勞成疾而病逝于瀋陽。
1944年1月1日,聯合國成立,總部設在上海,中國、德國、義大利、美國、巴西五國為常任理事國。
殷嘯天: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派遣軍第2軍軍長,1956年晉陞為陸軍中將,1969年病逝于東京。
張作相:東北政務總督辦,1950年接替張學良擔任東北總行政長官之職,1960年因病在瀋陽去世。
4、中國西海(包括原孟加拉灣、安達曼海、馬六甲海峽等海域)。
1966年6月上旬,中國和德國聯合實施「嫦娥」探月計劃,並於6月6日成功將一名中國宇航員和一名德國宇航員送上月球,完成了人類第一次登月活動。
一、中國本土(包括34個省、4個直轄市、3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本土總面積1330萬平方公里,本土總人口5,2500萬,在地理概念上分為六大區域。
1、東北亞自治區(東西伯利亞)。
中國軍隊在海外的駐軍地:
1、日本列島。
楚奇明:陸軍二級上將,東北野戰軍陸軍副總參謀長兼平津衛戍總司令,1960年擔任東北野戰軍陸軍總參謀長兼東北長城軍校校長,1975年晉陞為陸軍一級上將並擔任東北野戰軍陸軍總司令兼東北軍區總司令,1985年退役,2005年8月8日在旅順老家無疾而終,育有一子一女,長子楚秋楓,次女楚冬雨。著有《楚奇明將軍戰爭回憶錄:1924至1944年》、《NNE在非洲的303個日日夜夜》、《戰爭目光》、《長城軍校陸軍教材》、《步兵突擊》、《中國陸軍步兵操典》、《戰爭的最終決定性元素——人》等。
楊宣誠:海軍中將,東北野戰軍海軍情報局局長,1987年病逝于仁川。
1945年8月12日,全中國運動會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舉行。
1961年10月10日,中國第一位宇航員進入外太空。
7、70%的太平洋
2、中國東海(包括原渤海灣、原中國東海、原中國黃海等海域)。
6、新加坡特別行政區
1943年10月1日,中華聯邦民主共和國成立。中國國民革命軍和中國工農紅軍統一合編為中國國防軍(軍種分為中國陸軍、中國海軍、中國空軍、戰略核部隊),東北軍改編為「中國國防軍東北野戰軍」,戰鬥力為中國本土六大野戰軍之首(東北野戰軍、西北野戰軍、西南野戰軍、華北野戰軍、華東野戰軍、華南野戰軍;除此之外還建有各個本土外自治區國民守備軍部隊;新建的中國海軍以東北軍海軍為主體構成,海軍總司令為沈鴻烈上將,副總司令為陳紹寬上將;新建的中國空軍以東北軍空軍為主體構成,空軍總司令為馮庸上將,副總司令為周至柔上將;全國分為東北軍區、西北軍區、西南軍區、華北軍區、華東軍區、華南軍區、中南軍區、東南亞軍區、澳洲軍區、北印度洋軍區、南印度洋軍區、南非軍區、中亞軍區、北亞軍區、西北太平洋軍區、西南太平洋軍區、東太平洋軍區)。
沈鴻烈:海軍一級上將,東北野戰軍海軍總司令,1969年去世于南朝鮮省仁川。
蔡文治:陸軍中將,東北野戰軍陸軍情報局局長,1980年在瀋陽去世。
蘇炳文:陸軍一級上將,東北野戰軍裝甲部隊總司令,1967年病逝于大連。
王以哲:陸軍一級上將,東北野戰軍陸軍副總司令,1963年病逝于瀋陽。
2、中亞自治南區(原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塔吉克四國)。
轄區為:遼寧省、吉林省、熱河省、綏遠省、黑龍江省、察哈爾省、北朝鮮省、南朝鮮省、台灣省、瓊灣省、琉球省、北京直轄市、天津直轄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庫頁省、外興安嶺省、貝加爾省。
2、西南亞五國(阿拉伯聯合王國、伊拉克王國、伊朗王國、巴勒斯坦共和國、阿富汗王國)。
九、太平洋西北自治區(轄區為:原日本九州島、四國島以及原美屬馬里亞納群島、關島等附屬諸島)。
李杜:陸軍二級上將,西南軍區總司令,1968年在昆明去世。
中國領海疆域和實際控制海域包括:
1990年9月,中國東北科學院進行了世界首次成功的生物克隆實驗。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中國領土總面積約為4,499萬平方公里(世界第一),總人口約為8,1500萬(世界第一)。中國的領土疆域包括中國本土以及海外各個自治區:
七、印度洋自治南區(轄區為:馬達加斯加、葛摩群島、馬斯科林群島、凱爾蓋朗島、克羅澤群島、阿姆斯特丹島、聖波爾島、赫德島等南印度洋群島)。
扈先梅:陸軍中將,東北軍區總參謀長,1970年在瀋陽去世。
3、東南亞自治中區
21世紀,中國進入高度發達時代,中國和德國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
2、中南自治西區,轄區為:原暹羅、緬甸二國。
轄區為廣東省、廣西省、湖北省、湖南省;(華北、華東、華南三地在廣義上合稱「東南」)
六、印度洋自治北區(轄區為:斯里蘭卡島、索克特拉島、馬爾地夫群島、塞席爾群島、查戈斯群島等北印度洋群島)。
1950年6月16日,世界上第一個南極永久性考察站「中國中山站」在南極大陸竣工。
王樹常:陸軍二級上將,東太平洋軍區總司令,1977年病逝于阿拉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