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子》第一卷 李家有兒名隆基

第八十七章 《水調歌頭》

第一卷 李家有兒名隆基

第八十七章 《水調歌頭》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李隆基搖頭晃腦,一臉的陶醉樣兒。
「我不吟詩,我作詞。」李隆基回答。
「你能有翅膀……」武承嗣依然是持否定態度,出言相譏。然而,他的話才說到一半,就被一片叫好聲打斷了。
「這……」武三思和武承嗣聽著如雷的叫好聲,臉色很不好看,很是陰沉。
一片如雷的叫好聲響起,震得仙居殿的殿頂都在顫抖。
「你做何詞?」武則天也有些好奇了。
如此佳作,何須多言?誇讚已經不需要了。
「三郎,你要吟詩就吟詩,不吟詩就坐下,休要聒噪。」武則天臉一沉。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李隆基接著吟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李隆基的聲調略高。
「楚王!」一片驚天的叫嚷聲響起,出自眾人之口。
「好!」
眾人也是點頭讚賞。
「三郎竟然還有如此文才,哈哈!」李旦是縱聲狂笑,滿臉的喜色。
「比姓武的好得多。」李旦卻是放心了,只要隆基的詞不比武三思的差,就保住了臉面。
詞在唐朝已經興起,卻不如詩流行,填詞的人不算多,這算是一個冷門了。用現代的話來說,作詞不算主流。
李隆基如此出采,他這個當兄長的與之一比,黯然失色了。
李隆基讓武三思沒面子,眾人的目光睃過來時,總是少不了武承嗣,武承嗣心裏特別不爽,抓住機會奚落李隆基。
依她對李隆基的了解,一旦這小子來事兒了,就會沒完沒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絕不能讓他鬧事。
這一句是千古絕唱,是蘇大才子這首《水調歌頭》里的經典名句,為無數後人讚頌,武則天他們是識貨的,能不站起身,使勁擊掌讚賞么?
「你……」武三思額頭上的冷汗如同湧泉般湧出來,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作詞?」所有人都很是驚訝,萬萬沒有想到李隆基選了一個冷門。
「嗯,有點意思了。」武則天點點頭,眼裡露出讚賞之色。
他們很不願站起來,可情勢處此,不得不站起來。
「曲高和寡」出自春秋時的楚國大文豪宋玉的《對楚王問》,這是非常有名的典故,與「高處不勝寒」意境相似。
驚天的叫好聲響起,如同雷鳴似的。
「三弟,你真是了得,為兄愧為兄長呀。」李成器既是讚賞,又是羞愧。
「噌!」武則天如同裝了彈簧似的,噌的一下就蹦起來了。
「不好不壞。」眾人在心裏暗道。
這已經夠讓人享受的了,然而,還有讓他們更加享受的,只聽李隆基吟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好!」
「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干你何事?」武承嗣接著嘲諷。
「好!」
眾人聽在耳里,不住搖頭,這個李隆基太損了。
「千里共嬋娟!」一片轟鳴聲響起。
「高處不勝寒,好!」武則天雙手輕擊,大聲贊好,一臉的欣慰,贊道:「此言與宋玉的『曲高和寡』有異曲同工之妙呀。」
武三思已經夠丟人的了,李隆基還廣而告之,是嫌武三思丟人丟得不夠?
首先,李隆基這詞很美妙,美妙得如同仙樂似的,讓人陶醉。
「沒錯。」一片附和聲響起。
「數清了么?要不要我教你數酒杯?」李隆基還嫌不足,聲調更高了,沖武三思叫嚷。
「好!」
「好!」
「啪!啪!啪!」他們不僅站起身,還使勁擊掌,一時間,掌聲如同雷鳴似的。
作為父親,有如此出眾的兒子,他能不歡喜么?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李隆基的吟詠聲格外響亮。
「紅日幾時有,舉盞問蒼天。」武承嗣嘴角一裂,冷笑道:「這也叫詞?我也會,比你寫得好。」
「要不,我們打個賭。我的詩要是比他好,你就學狗……」李隆基扯起嗓子叫囂,卻給武則天打斷了。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描寫中秋佳節的詩詞,可蘇大才子的這首《水調歌頭》稱最,無出其右者。
「你們說,今晚誰是魁首?」武則天笑眯眯的問道。
武三思和武承嗣的臉色更加難看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李隆基端起酒杯,高舉在面前,仰首望天,一副問天的樣兒。
「……」李隆基的吟詠抑揚頓挫,恰到好處,可沒有人叫好。
「好!」
「應景是應景,可……」武則天搖搖頭,有些惋惜。
李隆基這詞要是還不能奪魁,還有誰能奪魁?就是張說的詩,也是比不了呀。
不僅武則天站起來了,狄仁傑、王孝傑,以及眾人全部站起身。
「敢問楚王,你的詩是……」上官婉兒明白武則天的意思,忙插話。
要是坐著不動,那就太顯眼了,一定會被眾人的目光「殺」死。
「作詞?你會么?」武承嗣冷笑一聲。
「嗯。」武則天臉一沉,瞪了李隆基一眼。
「三郎,酒宴之中,休得胡言亂語。」武則天當然知道李隆基念念不忘讓武三思學狗叫一事,這賭無論賭不賭,武三思都會沒臉面,她不得不阻止。
「啪!啪!啪!」
「……」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愣了半天,也機械的站起來了。
「陛下……」李隆基還想再說,又給武則天喝斥了。
過了好一陣子,眾人這才清醒過來,扯起嗓子叫好,使勁拍掌讚賞。
不是他們不想叫好,而是沉浸在如此美妙的意境中,一臉的陶醉,他們竟然痴了。
「李隆基,你少要得意,你還沒吟詩呢。說不定,你的詩還不如呢。」不管怎麼說,武三思是武家的人,他丟臉了,武承嗣跟著沒面子,只得出言相幫。
「大家都舉杯。」武則天笑呵呵的端起酒杯,道:「我們今晚在這裏共度佳節,可我們的萬千將士駐守在邊關,還有在各地處置政務的官吏,他們很辛苦,朕要告訴你們的是:朕沒有忘記你們!朕就借三郎的詞來感謝你們:朕與你們『千里共嬋娟』。」
「……」武則天他們重重點頭,一臉的享受表情,卻沒有說話。
李隆基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吟出如此美妙的詞,這是給她掙了莫大的面子,這臉掙得夠大了,由不得她不喜。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李隆基抑揚頓挫的吟詠。
現在正是明月東升之際,這兩句雖然應景了,卻並不出采。
不管怎麼說,武三思是她的侄兒,武三思丟臉了,她也跟著臉上無光。
此時他真的後悔了,可事已至此,後悔有何用呢?
其次,還很應景,應眼前的中秋佳節之景。
「好好好,好三郎!」武則天是紅光滿面,一臉的欣喜,打量著李隆基,一臉的寵溺。
李隆基這是廣而告之,生怕別人聽不見似的,真是個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