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子》第三卷 奪嫡之爭

第八章 獻俘

第三卷 奪嫡之爭

第八章 獻俘

頡利可汗被俘后,押到長安,唐太宗沒有殺他,而是封他為「右衛大將軍」。武則天此時封默啜為右衛大將軍,默啜就是繼承了頡利的官職,這是何等的屈辱,默啜的臉色能好看?
她瀏覽的速度很快,一會兒就是一本,一本接一本的看著。
「你還真調皮。」武則天沖李旦道:「你們兩父子好好見見吧。」
「默啜,你放心,朕不會殺你。」武則天笑眯眯的道。
「看來我還不夠俊,父王都不忌妒。」李隆基調侃。
默啜也不敢自殺,最終為唐朝活捉,這與頡利可汗何其相似!
武則天拿起一本功勞簿,展開來,眼睛瞪得大大的,瀏覽起來。
「朕不僅不殺你,還會給你高官美爵。」武則天臉上的笑容是堆了一層又一層,道:「默啜聽封:朕封你為右衛大將軍。」
「來,見過你七伯。」李旦愛憐的揉揉李隆基的腦袋,把李隆基介紹給李顯。
「朕的英雄們,你們放心,朕會按功勞打賞。」武則天大聲保證。
「獻俘了!獻俘了!」百姓和群臣爆發出一陣歡呼聲。
百萬突厥被斬盡殺絕,平均算下來,每個唐軍斬首三兩級。當然,能寫進功勞簿,讓武則天過目的,必然都是很大的軍功,象那種斬首三五級的都沒有資格。
「陛下,該是獻俘了。」李隆基神情一肅。
眼睛瞪圓,把李隆基好一通打量,道:「三郎又長高了,還壯實了很多,嗯,最重要的是三郎更加精明了。」
按照正常的程序,這般得勝歸來的應該先獻俘,再獻上功勞簿,為將士們請功。武則天竟然打破常規,這讓李隆基有些想不到。
此時的武則天,親切之極,一點也沒有九五至尊的穆穆威嚴,反倒象親切的奶奶。
默啜再也沒有了往昔的膽氣,只覺武則天的目光如同利劍似的,好象要剜他的心似的,心中打突,不由自主的垂下了頭顱,目光躲閃,連看都不敢看武則天一眼。
「謝陛下。」默啜明知道屈辱,然而,當得知可以活命后,卻是一陣沒來由的歡喜,向武則天道謝。
李顯從懷裡掏出一塊玉珮,塞到李隆基手裡。
李隆基一招手,立時有一隊唐軍趕著數十輛囚車而來。
「哈哈!」一片轟笑聲響起,出自百姓和群臣之口,個個一臉的興奮。
頡利可汗當年在磧口被唐軍活捉,開始了他屈辱的餘生。其實,頡利已經想象得到他的命運,他要是自殺的話,比起被唐軍活捉好得太多了。只是,他沒有那勇氣,不敢自殺,最終才被唐軍活捉。
「右衛大將軍!哈哈!」一片轟笑聲響起,百姓、大臣無不是笑得前仰後合。
「李顯雖是然個昏君,耳根子軟,朝令夕改,而又所信非人,最終被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毒殺。不過,他還是個好人,是一個好伯父。但願不要走到骨肉相殘的地步。」李隆基在心裏暗道,對李顯的評價不低。
大勝歸來,獻俘是重頭戲,很激動人心。
對於突厥來說,頡利可汗是個矛盾體,他既有讓突厥引以自豪的輝煌,又有讓突厥羞愧無地的恥辱。
百姓朝臣能不喜么?
王孝傑這個大帥並沒有回來,他率軍進入大漠了,這回京之後的事兒,就只有李隆基來做了。
李隆基一揮手,立時有唐軍在張說的指揮下,把功營簿帶來,厚厚一撂,擺放在武則天面前。
武則天這是很高的評價了,將士們如同吃了蜜似的,特別歡喜。
磧口一戰,唐軍屠盡百萬突厥,倖存的突厥不到十萬人了,其戰果比起李靖夜襲陰山大得多。而且,還不留隱患。
囚車來到武則天面前停下,李隆基上前一步,大聲道:「陛下,這是突厥首領默啜。」
「謝陛下!」將士們大為振奮。
對於此點,將士們倒不懷疑,因為武則天能夠驅使群雄,就在於她很公正,能讓群雄服氣,她說按功勞打賞必然是按功勞打賞。
「你……」李旦翻翻白眼,這也太自戀了,在李隆基耳朵上輕擰一下,笑道:「我是你爹,哪有爹忌妒兒子的。」
這馬屁拍得武則天異常歡喜,一張嘴哪裡合得攏,樂呵呵的,道:「三郎不僅仗打得好,這嘴兒也挺甜的,祖母快被你給甜死了。」
武則天不先接受獻俘,而是先看功勞簿,誰能不佩服?
「三郎,免禮,免禮。」李顯拉著李隆基的手,輕輕拍著李隆基的手背,親切得緊,道:「來,這是七伯給你的見面禮。」
「好了,你們也見過面了,有甚事有的是時間相敘。」武則天插話,道:「三郎,還是接著進行下一項吧。」
最前面的一輛囚車是默啜的囚車,此時的默啜神情委頓,眼睛通紅,整個人瘦了一大圈,靠著囚車的柱子半躺半靠。
「功勞簿?」李隆基一愣。
「見過七伯。」李隆基上前見禮。
數十萬大軍,斬殺百萬突厥,這功勞簿能不厚么?
「呵呵!」武則天點點頭,發出一陣暢笑聲,道:「不愧是想學頡利的人呀,學得真象!」
然後,他就成了唐朝取樂的工具,每當唐朝有重要的宴會,就會要他跳舞助興,這是何等的屈辱,最終頡利鬱鬱而終。
「好孫子!好孫子!」武則天笑呵呵的,道:「應該給三郎找個好媳婦了。」
作為突厥的首領,他被唐軍俘虜,必然沒有好下場,不如死了來得痛快。然而,他卻是沒有勇氣下手,還真是恥辱。
李靖夜襲陰山是一場偉大的勝利,這是無可爭議的。只是,這一戰留下了隱患,那就是唐朝接受了突厥的投降,沒有大加殺戮,使得突厥的人口基數過大。再加上唐太宗把土肥水美的河套之地賞給了突厥,使得突厥能夠快速恢復,這是突厥最終反叛的重要原因。
戰爭很能鍛煉人,經過戰爭的洗禮,李隆基的確是變化很大。個頭更高了,人更壯實了,還更加成熟了,看上去就是精明人一個。
「謝謝娘。」李旦早就想與李隆基親近親近了,只是武則天一直與李隆基說話,他沒有機會,一聽這話,再也忍不住了,拉著李隆基的手,眼睛瞪得老大,把李隆基好一通打量,嘴都笑歪了,道:「三郎,你長高了,更壯實了,也更俊了。」
「嗯。」武則天翻完,放下功勞簿,笑道:「朕粗略看了看,大為滿意:你們打得好!打得非常好!最多的斬首近兩百級,最少的也有三二十級,了不得!」
「這都是祖母威行天下,孫兒不過是借祖母威風罷了。」李隆基謙遜中來個順手馬屁。
略一停頓,道:「祖母還想抱重孫呢。」
將士們看在眼裡,特別激動,打量著武則天的眼光平添幾分佩服。
李隆基厚臉皮也有些羞澀,道:「祖母,你休要亂說,孫兒還小呢。」
「右衛大將軍?」默啜一張臉漲成了紫色,臉孔扭曲,身子發抖,卻是不得不謝恩:「謝陛下!」
「三郎,獻俘吧。」武則天腰桿挺得筆直。
「謝謝七伯。」李隆基忙道謝。
「獻俘不急。」武則天輕擺右手,道:「還是先把功勞簿拿上來,朕先過目。」
「祖母,那孫兒就……晚點成親,讓你抱不成重孫。」李隆基來個大喘氣。
這話如同刀子似的,剜著默啜的心,讓他無地自容,恨不得有條地縫鑽進去。
作為這一戰的參与者,而且還是建立大功的英雄,將士們得到武則天如此盛讚,誰能不自豪?
「三郎,打得不錯!不愧是朕的孫子!」誇讚完將士們,武則天這才拉著李隆基的手,把李隆基好一通誇。
「十四歲,不小了。」武則天笑著問道:「你看中哪家的閨女,給祖母說,祖母給你賜婚。」
「八弟,這有何不可?」李顯心情大好,道:「這塊玉珮是為兄最珍貴的了,送給三郎正好了。」
「陛下,默啜想要抹自脖子自殺,卻是沒有膽氣,下不了手,這才被我們活捉。」李隆基笑著解釋一句。
「七哥,不可。」李旦忙阻止,道:「這塊玉珮,你戴了幾十年了,一日不曾離身。」
「李氏」這兩個字屬於犯忌,此時的李顯大為歡喜,竟然說了出來。武則天也沒有當一回事,聽了就聽了。
「默啜!」武則天沉聲道,眼睛一翻,精光四射,冷冷的道:「默啜,你一心想恢復突厥,妄圖象頡利那般打進中原,你想過你也有今日么?」
感受著李旦濃濃的慈愛之情,李隆基心中一陣溫暖,調笑一句,道:「父王,我更俊了,你有沒有忌妒呀。」
李顯和李旦一個樣,兩弟兄都是沒有過人才華,沒有強勢的性格,更沒有過人的功業。但是,兩弟兄都注重親情,這點,李隆基很是認可。
在頡利繼位之初,他東征西討,取得了一系列的輝煌,尤其是對北地的擄掠,使得突厥實力大漲。特別是,他趁著唐太宗剛剛繼位,地位不穩固的機會,率領十幾萬突厥打到關中,兵臨渭水,逼迫唐太宗訂下「便橋之盟」,更是突厥最為自豪的事兒。
李隆基睜大眼睛把李顯好一陣觀瞧,只見李顯四十來歲的中年人了,卻是儒雅英俊,正一臉慈祥的看著李隆基,笑呵呵的道:「三郎,好樣的!打得好!打出了我們李氏的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