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子》第四卷 開元盛世

第二章 萬騎

第四卷 開元盛世

第二章 萬騎

「遵命。」穆拉古大聲領命。
哈查只·伊本·優素福讚賞的點點頭,道:「我們的盟友原本是突厥,可以利用突厥滋擾中國的北方,沒想到的是,默啜太無能,這麼快就被中國滅掉了,我們是得另找盟友。這盟友非吐蕃莫屬。」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籌備糧草之事。」哈查只·伊本·優素福眼睛一翻,精光暴射,道:「借用中國人的一句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若是沒有足夠的錢糧,我們要想征服中國那是妄想,是以,這事兒得當做頭等大事來做,而且一定要成功。」
「太子想得深遠,呵呵,好!」李旦大為欣賞,笑呵呵的道:「把千騎發展成萬騎,固然是好事,卻有很多事兒要做,不太容易,劉幽求和鍾紹京有得忙的,依朕看,讓陳玄禮幫他們,可好?」
「你們一定要竭盡所能,我會重獎你們:你們兩人,誰先踏上中國的土地,誰就是中國的總督!」哈查只·伊本·優素福聲若洪鐘。
「古太白,你率五萬精銳攻打這兩地,為大軍籌集糧草;穆罕默德,你率五萬精銳攻打撒馬爾罕、石國,直指碎葉城,為大軍東進打通道路,以便本督兵臨西域。」哈查只·伊本·優素福獨目中精光閃閃,整個人意氣飛揚。
從呼羅珊到中國,有萬里之遙,是不可能得到補給,這是一個天大的難題。然而,經過哈查只·伊本·優素福這麼一說,天大的難題迎刃而解了。
李旦雖然沒有過人的才華,卻有過人的胸襟,很勤政,很大度,只要是國事,不管你是用什麼語氣說的,哪怕是頂撞他,他也能接受,這讓李隆基對李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糧草的重要性不需要說的,沒有充足的糧草,要談徵服中國那是不可能的,這事兒很棘手。從呼羅珊運糧嘛,路途太遠,明顯不可能。
穆拉古很是興奮的道:「稟英明而偉大的總督大人,我以為我們的盟友可以考慮吐蕃。」
來到地圖前,指著一幅碩大的巨型地圖上的阿富汗、巴基斯坦,道:「這兩個地方緊鄰中國,而又富饒,容易籌措糧草,我們可以先一步征服。」
「好主意。」
「你真夠陰險的。好!」眾將齊聲大笑,大為讚許。
「吐蕃太弱,沒有精良的裝備,難與中國抗衡。」穆罕默德接過話頭,出主意,道:「我們應該援助吐蕃,給吐蕃精良的裝備,增強吐蕃的實力,讓吐蕃能更好的拖住中國。」
陳玄禮是千騎出身,而且有大器局,善於運籌,由他來幫忙,這事兒會更快完成,眾人對這提議沒有異議,就這樣通過了。
「遵命。」古太白和穆罕默德齊聲領命。
李旦召集狄仁傑、張柬之、李隆基、張說、姚崇、宋璟、陳玄禮這些文武大臣議事。
「我贊成。」陳玄禮第一個贊成。
哈查只·伊本·優素福的獨目中閃著精光,透著睿智,道:「中國兵法叫『因糧于敵』,我們可以借用。從呼羅珊運糧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用敵人之力來對付中國。」
「我也贊成。」張說精通兵道之人,他也清楚如果李隆基此舉實現的話,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那會讓更多的人才成,會有更多的將領,甚至有大將名將,這前景太廣闊了。
「吐蕃雖然國力不如中國,卻是地勢有利,在高山密林里,進可攻,退可守,完全立於不敗之地。可以利用吐蕃牽制中國,威脅河西走廊,讓中國無法把大量的軍隊、人力物力投入西進,這對我們有巨利。」古太白眼睛放光,大聲剖析道。
「你們把尋找盟友這事兒已經說得很透徹了,我就不再多說。」哈查只·伊本·優素福點頭讚賞,道:「這與吐蕃結盟一事,就交給穆拉古。」
如此寶地,只有一千人,實在是太可惜了,擴大,讓更多的人享有這機會,這是大好事,李隆基早就有這想法了。
長安,大明宮。
他們兩人肩負重任,為阿拉伯帝國大舉東進打頭陣,這是哈查只·伊本·優素福對他們的莫大信任,兩人興奮不已,神采飛揚。
他都贊成了,其人更不用說了,齊齊贊成。
當這消息傳開后,呼羅珊的反叛一下子減少了很多,實在是波斯百姓被嚇破了膽。哈查只·伊本·優素福能一次性屠殺十二萬人,也就是意味著他可以殺更多的人,有多少殺多少,誰能不怕?
善於製造恐怖,讓人心生恐懼,是優素福的特長,他對此道是極為熟悉。
只要征服這兩個地方,可以把這兩個地方當作戰略跳板來使用,就是阿拉伯帝國很好的前進基地。
這問題正是眾將心裏所想,無不是睜大眼睛,死盯著哈查只·伊本·優素福。
「請陛下放心,臣一定辦好。」陳玄禮忙道。
「呼羅珊的反叛要不了多久就能平定,到那時,我們就能大舉東進,打到中國去。」哈查只·伊本·優素福點點頭,道:「在我們大舉東進之前,要做好準備。我以為,我們要做的是兩件事:一是尋找盟友,二是籌備好錢糧。」
一次性屠殺十二萬人,雖然兇狠殘暴,讓古太白和穆罕默德這些見慣了生死的大將也是嚇得不輕,其效果卻是出奇的好。
「朕初登大位,國事繁重,還請各位盡心儘力。」李旦緩緩開口,道:「各位還有甚事,儘管說。」
若單從國力來說,十個吐蕃也比不了唐朝,只是因為吐蕃所處的地理位置極好,在高山密林里,易守難攻,吐蕃立於不敗之地,進退自如。有機會就進攻唐朝,沒有機會就退走,讓唐朝束手無策。
眾將恍然,齊聲頌揚,個個眼裡儘是崇拜。
千騎無異於一所「皇家軍事學院」,凡入選的人會學到很多東西,會實現蛻變,不少人會成為將領,甚至可能成為大將,成為名動千古的名將,比如說郭子儀就是出身龍武軍。
「英明而偉大的總督大人說得極是。」眾將不得不服氣,大聲頌揚
「我那就是一個許諾,讓吐蕃更加賣力而已。只要我們打到中國去了,不要說中國,就是吐蕃也是我們的。」穆拉古解釋一句。
「太子,你有甚要說的?」李旦看著李隆基問道。
「總督大人總是那麼英明而偉大!」
河西走廊是中原連接西域的交通要道,要是河西走廊不穩,唐朝就沒法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西域,就無法對抗阿拉伯帝國的東進。
陳玄禮出身千騎,對千騎特別了解,深知李隆基說的很中肯。如此寶貴的機會,只讓一千人享有,太浪費了,讓更多的人學習,讓更多的人成才,那是最好。
「我們更可以許諾吐蕃,把河西走廊和關中交給吐蕃,對這兩地,吐蕃是垂涎已久,若如此的話,吐蕃一定會樂意之至。」穆拉古補充一句。
誰能不服氣?
「父皇,兒臣以為有一件事得先做,那就是把千騎發展成萬騎。」李隆基早就想做這件事了,只是一直沒有機會。
「這不可。關中可是富饒之地,是中國的根本之地,豈能給吐蕃?」有將領不同意。
「太好了。」
而且,吐蕃自從拿下大非川之後,就對河西走廊構成巨大的威脅,為了防備吐蕃,唐朝曾派出大量軍隊駐守西北,以此來保證河西走廊的安全。
說到這裏,略一停頓,道:「從呼羅珊到中國,路途遙遠,不下萬里之遙,運糧是不可能的。當年中國皇帝唐太宗拒絕波斯國王的請求,不出兵援助波斯,就有路途遙遠的考慮。」
狄仁傑帶頭,說著國事,過了好一陣,方才說完。
「發展成萬騎?」群臣一愣。
誰能不崇拜?
「定不讓英明而偉大的總督大人失望!」古太白和穆罕默德互視一眼,如同兩隻鬥雞似的,那意思就是說這中國總督做定了。
這還真把眾將給難住了,有將領問道:「英明而偉大的總督大人,這要如何籌集糧草?」
「陳玄禮,此事干係重大,干係大唐軍隊能否善戰,是國之大事,你要多用心。」李旦勉勵陳玄禮。
「千騎是大唐最精銳的軍隊,每一個都是千挑萬選的,進入千騎后,會學到很多東西,有不少人能獨擋一面,成為大將,甚至可能成為名動天下的統帥。」李隆基剖析,道:「如此寶貴的機會,只給一千人享有,太可惜了點,何不把千騎擴大成萬騎,讓更多的人擁有成才的機會呢?」
「好主意。」眾將齊聲贊同。
……
千騎是帝國最精銳的軍隊,很得帝國高層重視,李隆基的想法讓人震驚。
李旦也是驚訝,道:「太子,千騎好好的,你怎想到要把千騎發展成萬騎呢?」
對這結果,哈查只·伊本·優素福還是滿意的,把古太白和穆罕默德這些大將召集到總督府,訓話道:「反叛者之所以反叛,就在於他們有恃無恐,以為你不敢殺!即使要殺,也不敢殺得太多!唯有打破他們的希望,讓他們心生恐懼,他們就會老老實實,服服帖帖,再也不敢反叛。」
「太子深謀遠慮,贊成。」狄仁傑想了想,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