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第六卷 三朝會盟

第17章 冬至(二)

第六卷 三朝會盟

第17章 冬至(二)

「好身手!」宋平高聲喝道。
設神策軍一部,兵額補足至一團共1000人,以郭侃為統制,暫歸朔北軍轄制。
「國主若是欲用兵中原。末將盼首戰用我!」鄭奇道。
「不敢!」眾人謙卑地回道。
郭德海打量了一下自己英氣逼人的兒子,心中很是得意,卻故作嚴肅地喝道:「郭校尉真是威風啊,為父知道國主器重你,又授你爵位,難道如此你就可以在官道上縱馬嗎?」
新設安北都護府,兩萬軍力,重修狼山兀剌海城,稱「安北軍」,防禦蒙古之敵,經略陰山一帶,以何進為大都督。
中書令王敬誠道:「回國主,依臣拙見,既然烏古孫仲端奉金主之命來我朝約好,看情形金主對此事極為熱衷。所以秦、金兩朝達成盟約,東西相望扶持,我朝將據主動上游之利。我朝雖有利用之心,然金主卻是有求於我朝,緊要之處是我朝能從中得到什麼益處。」
郭侃不好意思地又欠身再拜道:「孩兒拜見父親大人!」
「這個暫時別管他們,只管派人盯緊點。」趙誠胸有成竹地說道,「必要時。讓他們知道我朝的民心氣勢。」
新設隴右都護府,八千軍力,駐秦州,鎮守渭水以北諸地,稱「隴右軍」,安撫蕃人,防止宋國北侵,以衛慕為總管。
「郭校尉還未娶親吧?」宋平問道,「要不,宋某為你張羅張羅?」
「河北諸漢軍豪強自秋天以來,都曾收到過蒙古人地命令,但無力驅使漢軍攻我。後來又曾命漢軍豪強獻糧,各地也大多各有貢獻。以真定史天澤獻糧最多。」
中興府又下了一場雪。
「嘿,你鄭奇以前還可以說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可現在你家裡已經妻妾成群。」宋平笑著道,「你可別將力氣都花在床上。」
「在秦、鳳駐一支人數稍少地軍隊,既可與陝西軍呼應,又可對當地部族震懾,使其不敢作亂。」何進也建議道,「當前最重要的是要分清主次,以蒙古人為首,河北漢軍為次,宋人卻也要提防,至於金人則不足為慮。」
「金主貶斥了一批抗蒙不力者,也殺了一些見敵逃奔的官吏,洛陽強伸因抗蒙得力。被金主提拔重用,但是宗室至親子弟仍是他最信賴之人。金主的使者烏古孫仲端已經抵達我中興府,禮部已經接待妥當,其人急於拜見國主,看來金人急於與我朝約好。」
新設安西都護府,一萬五千軍力,駐玉門關,稱「安西軍」,防禦西域及蒙古之敵,以蕭不離為大都督。
「鐵將軍之勇,孤素來相信。」趙誠點頭讚許道,又問其他人道,「諸卿有何見解?」
新設朔方都護府,一萬五千軍力,駐黑水城,稱「朔方軍」,防禦西域及蒙古之敵,以鐵穆為大都督;
「回國主,這不過是他的權宜之計,天下諸侯恐怕誰也不信,據說他與史天澤及濟南張榮為了地盤和百姓歸屬也生隙。」耶律文海道,「各豪強都派人來我中興府,多半打著行商的名頭來地。我朝雖重商,但商戶行走國內城鎮及關防。無論是驛站休息還是住店打尖,皆需路引。因而這些操著河北口音地商人一入境,四方館便得以嚴密盯視。」
設驍騎軍一部,兵額補足至一團共1000人,以葉三郎為統制,暫歸安北軍轄制。
「隴右秦、鳳局勢仍不穩,我朝應立即移大軍駐防,不貪宋之領土,只為示威耳!」宋平指著沙盤道,「倘若不給宋人邊將壓力,宋人以為我朝全力對付蒙古無暇顧及彼方,以為有機可乘攻我!」
殿外寒氣逼人,殿內則燒著炭火,暖意洋洋,秦王趙誠夜宴自己最重要地臣子們。在眾人酒酣耳熱之後,趙誠命人將一座巨大的沙盤抬了進來,秦國大地及周邊山川江河一目了然。眾人圍在這個極用心的巨大沙盤前。聽著四方館總頭目耶律文海的奏報。
「那嚴實自稱是我朝封的都元帥,那國主不如順水推舟封他個都元帥,又如何?」陳不棄道,「讓豪強們相互猜忌,於我朝有利無害!」
又在麟、銀、延安、鳳翔、西寧等邊州設軍府,以府兵駐守。河東、潼關、陝西駐軍不變,各從府兵中補足至兩萬人馬。
宋平、鄭奇與郭德海三人都各為一方元帥,又都有封爵,除了鄭奇為開國侯外。宋、郭兩人與何進、鐵穆都是郡公,又各有食邑,趙誠所賞不可謂不厚也,雖有差別。但可說是一碗水端平。這次整軍,又提前優先給他們三人補充了人手,錢糧、兵甲、軍械也都盡量補齊,不另眼相待。
「來,諸位與孤滿飲!」趙誠端起酒杯。
「哈,你只是拜見我與宋大哥,難道看不到你父親也是元帥?」鄭奇開玩笑道。
眾人對陳不棄的這個新職位眼熱不已,賀蘭軍畢竟都是經歷過戰陣考驗地,非各部新軍所比。
郭德海見兒子恭敬,過足了當嚴父的癮,情不自禁地摸了摸下巴,卻不料今天早晨在驛站剛將下巴颳得乾乾淨淨。
「郭侃奉吾王欽命,特來迎接宋元帥、鄭元帥!」來人正是郭侃。
「滿飲!」眾人齊聲喝道。
「呵呵。畏兀兒人這是自找死路。」鐵穆端著酒杯一飲而盡。不屑地說道,「明年春天時。末將願為國主取下畏兀兒之王的頭顱。」
「鄭元帥有心了。」趙誠笑著道,「但眼下中原以和為要,金主還有存在的必要。」
秦王趙誠站在宮外。親自迎接首次以部下來中興府的宋平等人,政事堂三位宰相及諸位心腹武官們皆在列。
「哼,畏兀兒人軟弱,孤並未將他們放在眼裡。」趙誠道,「他們貪念美酒歌舞,誰地力量大就依附誰。待我軍再擊敗一次蒙古軍,他們就會不戰自潰,主動來謝罪,所以我們必須忍耐一時。但四方館要加強對西域的監視。」
雪紛紛洋洋地下了一個白天,當雪停了的時候,已經是萬家燈火初上時。
其實這種肢解也是趙誠不太情願地事情,但是眼下的情勢與他剛起兵時不同,那時他是攻打別人並不太擔心被別人攻打,如今自己成了蒙古人地眼中釘,僅靠賀蘭軍那兩萬餘地騎兵,很難將國家護得周全,數千里國境線上,到處都是輕騎兵縱橫的天下。因此,他在防守的同時,必須保證有長途奔襲的力量,這不僅是陳不棄手中的一萬騎兵,驍騎軍與神策軍也是如此,葉三郎與郭侃二人最適合統帥輕騎兵長途奔襲。
「哈哈,縱是敵軍百萬,有誰橫刀立馬?唯我何大將軍也!」趙誠道,「有諸位相助,孤也就放心了!」
郭家父子還未答話,鄭奇卻故意說道:「宋大哥這話再不講情面了。咱們相處十來年,就沒見過你給我張羅張羅!」
城門越來越近了,眾人遠遠地就看見從城門內馳出一員騎兵,地上剛積存著雪,那馬匹馳至眾人面前急停,不由自主地在地上打滑,那員騎兵幾欲被甩下來。眾人正要驚呼小心,只見那員騎兵從馬背上一個筋斗翻了下來,穩穩地落到地上。
另在中興府,設南北禁軍各一部,各為2000人,分別以王好古與張士達統之,設秦王精銳親衛軍一部一團1000人由曹綱統領。
「那個嚴實自稱是我任命的都元帥,他有何動靜?」趙誠問道。
「各部新軍組建是倉促了一些,但末將有信心為吾主帶出一支百戰精銳來。」何進道。
「末將願為吾王縱橫萬里!」眾將高聲呼道,俱都豪情萬丈。
「父親教訓的是,侃兒記住了!」郭侃面色一窘。好在天色已經昏暗了下來,沒有人能看清他微紅的臉色。
「眼下,據我館在臨安的眼線說,宋國朝廷對與我朝會盟之事,取靜觀其變之態。這取決於我朝與金人會盟的結果,宋人與金主有世仇,有大臣意圖恢復中原,據說宋主也贊成。但朝臣們又擔心我朝對其不利,故北伐之舉不了了之。」耶律文海道,「宋國朝廷對蜀地增派了軍隊,意圖嚴防我朝南進,並且關外階、鳳、西和等州宋人有染指之意,依臣下看,我朝應佔據關外諸州,那裡是我朝與宋軍蜀口諸關緩衝之地,不可讓宋人的勢力越過秦嶺。」
「金人在鞏昌間還有一些殘餘。」耶律文海又奏道,「為首的名叫汪世顯,此人本是居庸關外汪古人出身,先祖遷居鞏州(今隴西),遂取漢姓汪氏。蒙古人初取隴右時,鞏昌行省(正大八年加授)完顏仲德招集隴右諸州散亡士卒數萬,移鞏昌府治于石門山,依險堅壁備御蒙古。今年初完顏仲德奉旨率部赴援汴梁,汪世顯代統軍隊留鎮鞏昌,此人無所依靠曾向宋國蜀帥趙彥吶請降。現如今他見金國仍未亡,而其東歸之途又被我陝西軍阻隔,部下逃散者眾,汪顯臣也不知自己應該如何,只好躲在山林中。臣建議我朝應招降之!」
三人進得宮殿來,見這宮殿已經十分破舊,只能是更加心悅誠服。趙誠沒有稱帝,表明他很冷靜;趙誠沒有給自己修宮殿、選美女,則說明他目光遠大。
這其中,安西軍、朔方軍、安北軍、驍騎軍與神策軍主要從原有的賀蘭軍中分出一萬人馬混合新軍及部分轉為常備軍地府兵,擴編組成,其它非要害地方的駐軍皆是由新召的兵士組成。賀蘭軍留下地一萬兵力,仍冠以賀蘭軍的名稱,成為趙誠的直屬軍隊,這支軍隊的統帥則是陳不棄。
眾人你一言,我一句,紛紛建言獻策,熱議著軍國大事。
「諸位辛苦了,孤今夜在宮中為諸位接風洗塵!」趙誠上前一步將三人扶起。
新設西涼都護府,七千軍力,駐涼州,稱「西涼軍」,威懾河湟,與秦州隴右軍南北呼應,必要時擔當安西與朔方軍的後援,以秦九為總管。
城外的官道上,馳來一隊騎者,為首的正是河東行省兵馬都元帥宋平、潼關帥鄭奇和陝西行省兵馬都元帥郭德海。他們奉命來中興府參与整軍會議。
王敬誠、耶律楚材、高智耀三位管著錢糧的當家人卻在交頭接耳,計算著府庫里還得出多少錢糧,紛紛叫苦不迭。
那耶律文海即使是這個場合。仍然是一副商人的打扮,中等身材。總習慣將雙手攏在袖子中,見誰都是一副和氣生財的模樣。先前這殿中宴飲,耶律文海只是坐在一邊不為人所注意的角落裡獨自飲酒,習慣性地讓自己不為人所注意。這殿中的許多人頭一次見到這位傳說中地神秘人物,趙誠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賴於自己耳目的靈通。
耶律楚材也道:「秦、金約好,金主可集全國之力以抗河北,牽制豪強,這對我朝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又者,秦、金約好,則宋人憂慮,宋人不敢乘北方大亂,從中取栗,我朝應力保其不敢在後方騷擾為要。」
眾人大笑,鄭奇大叫冤枉,在雪地不依不饒地追逐著宋平。在鬨笑之中,眾人隨郭侃入城。
因為中興府已經遙遙在望了,眾人放慢了腳步,才有暇觀賞著四處的景物。在他們三人的心中,很有春風得意馬蹄輕的意味,只是眼下正是隆冬季節,寒風呼嘯,心頭卻是如炭火一般熱烈。從城內往城外趕路的行人絡繹不絕,騎馬或走路的人們都大包小包,因為就要到了冬至節,每年到這個時候,即使是最貧窮的百姓也要買點新衣裳,慰勞一下辛苦了一年的家人。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喜色,正往各自的家中奔去。
「末將拜將吾主聖駕!」宋平三人連忙跪拜在地。
「諸將還需努力,刀箭已經擦亮,是否能夠殺得了敵人,還需諸位努力。」趙誠道,「孤擔心爾等新軍剛立,未經過陣仗,遇到敵軍,軍士們會發抖。」
「畏兀兒人已經切斷了西邊的商路,他們與蒙古人世代聯姻,對蒙古人一直都很忠誠。」耶律文海又道,「商路對我朝極為重要。畏兀兒此舉讓我朝損失極大,西域來的商人們也怨聲載道,自冬十月以來,雖有天寒地凍之故,但商隊數量相比往年呈驟減之勢,畏兀人沿途設關哨,也讓消息傳遞大受影響。畏兀兒人素來重商,此舉其實也是自損之舉。也有些貴人私下與我朝商隊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