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血》第九卷 旌旗漫卷不須誇

第768章 入瓮(三)

第九卷 旌旗漫卷不須誇

第768章 入瓮(三)

咸寧七年九月,杜山虎,張鋒聚率兵破子洪口,攻入上黨,守子洪口之金國統兵將領王敬庭戰死,近萬余金兵,盡皆戰死,上黨諸州府郡縣,立時風聲鶴唳,求援急報,雪片般送往上京……
但讓完顏和尚有些不安的是,秦軍自從到了城下,便一直未有半點異動,別說率兵攻城了,自立下營寨之後,竟然連大隊人馬出營都看不到,讓人覺著有些詭異。
隨後立即迴轉中軍,聚眾議事,氣氛之凝重,讓趙石心中更生了幾分不安,北地雄城,果然名不虛傳,若無內亂,率兵強攻,定不能輕拔,但若無內亂……想到這個,趙石眼角抽動了一下,難道真是個圈套不成?
「陽曲?還是壽陽?」在他身旁的獨吉思忠輕聲問道。
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蕃巨鎮,非賢莫居,經歷代修繕,御北方胡人南下,真正的天下堅城,北地第一雄城,唐時,更與長安,洛陽,分列天下三都,王者之居所,霸業之根基。
城頭眾將齊齊躬身應是,再望向城下秦軍大營的目光,皆都帶了幾分炙熱,尤其是古塔阿明,盯著城下秦人大營,恨不能立時帶人殺過去,砍下那漢人將軍的腦袋……不過想到不久之後,便能帶著手下兒郎像屠戮豬狗般,殺的城下漢人哭爹喊娘,不由咧開大嘴,無聲的笑了。
……
諸事繁雜,信息不便,又多了幾分心急,失了以往的謹慎,輕易帶兵北來,照如今情勢看來,這太原城下,當真已成了兇險之地,一個不好,便是全軍覆沒之局,至於完顏和尚死訊,得了這些探報,又觀太原城情勢,若真是假的……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完顏和尚哼了一聲,「傳令孫文晉,耶律洪名,讓他們嚴加戒備,速命慶榮軍完顏容花帶兵取平遙,截斷秦軍退路,兄長放心便是,任他詭計多端,但今已入我掌中,還能飛到哪兒去?再怎麼也是垂死掙扎而已……」
當然,這些都只是他自己的考量,對於不對,不好說,但他自信,這一仗打過之後,河中河東情勢將生大變,金人失了太原屏障,大同又在西夏,秦軍夾擊之下,這將是動搖金人根本的一戰,之後不管和議怎麼簽,再經營一年半載,半壁江山已去的金國,將成為大秦將領們奪取戰功的獵場,不得不說,沒出完顏和尚預料,野心勃勃,而又偏愛於行險的他,終是一步踏入了人家早已預設好了戰場,在河東戰局上,開始居於劣勢了。
想到這裏,趙石冷笑了一聲,好大的胃口,不過心中也暗自慶幸,征戰這許多年,卻還沒有變得遲鈍,且臨戰經驗非是當年可比了,戰爭嗅覺更是敏銳,若再晚上幾天,不定便要咬牙強攻一番,看看太原城的成色到底如何,若真要到了那個時候,在太原城下碰得頭破血流,再要被幾路大軍圍困在這方寸之地,真真是不敢想象,那時到底該是怎樣一番情形。
而這時騎軍傾巢而出,等同分兵兩處,更增其險,獨吉思忠心裏微微鬆了一口氣,不過還是暗暗心驚,秦人這東拚死湊出來的十余萬大軍,竟然有萬余精銳騎軍,也可見秦人軍力之強盛了。
隆隆的馬蹄聲終於整齊的響起,秦軍騎士們催動座下的戰馬,在軍官們簡短有力的命令聲中,保持著嚴整的隊形,開始加速,不多時便已轉為疾馳,他們漫過城下的曠野,好像遇到礁石的洪水般,繞過太原城,向太原城北面而去。
皇后大喪,朝廷欲與金周兩國議和,雖說已經預料到了,但趙石相信,陣前眾將沒一個願意看到這個和議成功的,而他還覺著,此時議和,不如等到來年再說,在這個時節提出和議,不論戰事上佔據怎樣的優勢,在談判桌上,卻是要吃虧的……
既然秦軍已經入瓮,不需再隱藏行跡的太原留守,完顏和尚終於接過兵權,昭告城內諸軍百姓,安定太原城內軍心民意,只這個消息傳出,以其聲望,又有古塔阿明等人為助力,不須半日,太原城內本有些慌亂的民心便已安穩如初,其他幾部駐守太原各門的漢軍,本來也人心躁動,但完顏和尚一旦露面,卻也一個個都沒了什麼動靜。
「不急。」完顏和尚微微擺手,「那趙石善騎戰,突襲,卻派了騎軍出去,其勢已弱,冬天就要到了,他等不了多少時候……他退兵之時,才是最好的決戰時機,傳令各部,謹守城池,不要鬆懈,虎衛軍整裝待命,聽我將令行事,不得有誤。」
第三日頭上,終於得了稟報,秦軍出營,完顏和尚大喜,費了這許多功夫,斷不能讓城下秦軍安然離去的,若其自來攻城,那便最好,不成,也要圍其于太原城下,盡殲其軍飛,方能一吐心中惡氣。
上得城頭,眼望城下連綿不絕的秦軍營寨,完顏和尚終於露出了幾分志得意滿,布局至此,費盡心思,終於將那個狡詐萬分的傢伙從汾州誘了過來,張網以待多時,還能任其走了?這一次,可不是當年汾水之畔,也再沒有一個呂梁山讓你去鑽……
秦軍營寨內已經沸騰了起來,城頭眾人皆凝神望去。
不一日,大軍已到榆次,會合木華黎,王勝保等人,並不在榆次停留,隨即拔營,進兵太原,在進兵速度上,卻是有些出乎完顏和尚的預料,孫文晉撤兵北退不到兩日工夫,秦軍便已蜂擁而來,近二百年,太原雄城之下,第一次出現了真正的漢人軍旅的身影……
與此同時,趙石留種懷玉率兵一萬守汾州,自己親率大軍十余萬,進兵北來,兵鋒直指北地重鎮,太原府……
既然已經察覺出了兇險,卻也不算晚,面上不動聲色,但當日,趙石便將木華黎,王勝保兩個騎軍大將召到中軍大帳,吩咐了一番,第二日,兩邊便率領萬余騎軍,帶足乾糧飲水,脫了大軍營寨,繞過太原雄城,向北而去。
太原城至此,堅若磐石……
騎軍,全是騎軍,戰馬嘶鳴,蹄聲震耳,一隊隊騎軍從秦人大營中蜂擁而出,不一時,便已經滿地煙塵,高大的秦人士卒,騎乘著同樣高大的河西良馬,從容的在城下拉開陣勢,足足小半個時辰,才整個列陣開來。
到了第二日,探報紛紛傳來,太原知府孫文晉率兵退守陽曲,按兵不動,長順軍守壽陽,也是嚴陣以待,還有三萬余漢軍,打著慶榮軍的旗號,陳于懸瓮山山麓,隱指大軍後路,到了此時,趙石已然心驚到了極處,金兵各部,看似毫無關聯,但卻隱隱張開了一個口袋,將太原套在其中,這意味著什麼?只是想想,趙石便已不寒而慄……
獨吉思忠精通戰陣,並非只會讀書的文人,聽了也是微微點頭,他明白完顏和尚話中之意,瞧這幾日秦軍動向,估摸著已是察覺出了兇險,但此時卻是晚了,只要他到了太原城下,近二十萬大軍張網以待,便也容不得秦人再從容退去了的。
太原城頭,北風帶著寒意,刮過城頭,隱帶肅殺。
賴以拒敵的寨牆被砸的粉碎,接著便是寨內的房屋,與汾州大城不同,這等小寨在堪稱恐怖的投炮攻擊之下,根本沒有躲避的餘地,守軍徹底崩潰了開來。
趙石毫不懷疑這一點,尤其是金人,將提出怎樣的條件,很難預料,不如再打上一仗,壓的金人喘不過氣來,那時再談議和之事,也能成算大增,可惜是,現在他遠在河中,不然的話,一定會向景帝以及群臣備述其中利害,怎也要將和議拖延一些時候才好,但他現在能做的,也只是當聖旨還沒到,再行搏殺一場而已。
但讓人皺眉的是,一水的騎軍,秦人粗獷的傳令聲隱隱傳上城頭,秦人軍陣開始移動,秦人士卒控制著戰馬,鋪開在城下,好像一塊大大的黑布,罩在了地面上。
這時,古塔阿明大聲請命道:「大帥,要不要出城殺他一陣,末將願為先鋒。」
濃密的煙塵中,哀號四起,青雲道士衣衫破碎,披頭散髮,仗劍而立,嘴角掛著一絲神經質般的微笑,仰首望向天空,頭頂黑影迅速壓下,他卻避也不避,縱聲狂呼,巨石呼嘯而下,轟的一聲巨響,一片血霧,人已經被砸的支離破碎,巨石卻並不停留,帶著令人驚悚的血紅顏色,彈跳著,沖向前方。
巨石橫空,砸在寨牆上,轟然的大響,滿天的煙塵揚起,在這樣的重擊之下,原來看似堅固的寨牆好似薄紙一般被撕碎,上面的守卒或像玩具般飛起,或被砸成肉泥,與秦軍廝殺了十余日,還未露多少敗象的子洪口關寨中,已是一片末日景象。
及至唐末,再到遼金,這裏戰亂紛呈,太原古都,也是幾易其手,然北地名城,非是幸至,到得太原城下,趙石率眾將登高望去,只一眼,眾將便失了強攻此處的信心,城牆高聳,幾干雲霓,城桓林立,牆厚池深,汾州與之相比,不啻于孩童,也只有大秦京師長安,可與之比擬,如此堅城,立於群山環繞之間,更有汾水繞城而過,眾將根本無法想象,強攻如此堅城,將付出怎樣的代價,才能破開城桓……
大秦咸寧七年九月,趙石率軍進至太原城下。
沒有什麼掩飾,如此的光明正大,卻讓城頭觀看的完顏和尚皺緊了眉頭……
不過越是這等時候,越是不能慌亂,這個道理,趙石明白的很,一載積聚,手握十余萬大軍,糧草無憂,想要整個吞掉……
而今聽聞秦軍終於出營,他如何能夠不喜?立即便與獨吉思忠兩人帶著眾將,登城觀瞧,秦人投炮犀利,這一戰,卻還要謹慎一些的好……所以明令城中諸軍善自躲避之餘,還在城頭以及城下,修了許多石堡,更拆了靠近城牆的許多屋宅,以便城內守軍能迅速增援城頭,讓秦軍無機可乘。
到得天將正午時,子洪口已為秦軍所據,金兵僥倖得免者,不足千數,其餘皆歿,只因阻秦軍十余日,令秦軍死傷無數,杜山虎惱怒之下,傳令不留降俘……至此,上黨門戶大開……
而在這個時候,朝廷傳旨之人其實已經到了河中,趙石這裏也已得了南十八急報,但還是決定起兵北進,實際上,已經與抗旨無異,但還是那句話,事在人為,聖旨雖到了河中,但畢竟未到趙石面前,裝作不知道便是,事後雖然有些首尾,但也沒太大的毛病可挑。
杜山虎冷冷地看著煙塵四起的敵軍營寨,略過了小半個時辰,才漠然下令,停了投炮,手中長刀前指,已經嚴陣以待的秦軍軍陣中立時發出山呼海嘯般的喊殺聲,前軍開始向前涌動,漫過狹窄的子洪口峽道,幾乎毫無阻滯的沖入了屢攻不克的金人關寨之內。
……
秦軍漫山遍野而來,開始在城下修建營寨,但與此堅城相比,卻根本沒有一點震撼的效果,城頭之上,金人旗幟飄揚,守卒林立,有人在城頭往下觀瞧,指指點點,不見一點慌亂,趙石當時心中便是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