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大唐》第四卷

第三十五章 重建家園增人口

第四卷

第三十五章 重建家園增人口

家中也沒少損失,十八艘大船壞了十二艘,好在沒有沉沒,都是擱淺,有的裏面進去了不少的水,這是撞到了礁石上,有的則是擱淺在了沙灘上,這個好辦,讓人給弄到水中就行。
按照部落,這些個山民們聚在一起開始商量,幾天中,他們已經知道了下山的山民第一次會得到許多的東西,一番商量之後,有會說話的人找到了張忠,張忠還在睡著,被山民給喊起來,揉揉眼睛,滿臉的不解。
見到這裏的人準備重新建設,想想山上的日子,有的山民也想留下,卻怕這裏的人不同意。
「多謝大人,我這就跟他們說去,東西先少給點也行,只要讓我們能吃上飯,我們就先不要那麼多了,大人真的可以教我們這些山民認字?別人都瞧不起我們。」
張忠什麼邊的人跟著附和道,對這裏的未來充滿了嚮往。
這個事情無法保密,旁邊的廉州和蘇茂州及更西邊的新安州也發現了這個事情,一個個驚訝的派人過來詢問。
一個個的在知道了能夠快速的弄出大量的鹽,對未來更加地充滿了信心,有鹽就有錢。
「小寶,看來很多計劃都要推后了,這個時候竟然來了一場大水,等我們幾個月啊,那時就穩當了,真是的。」王鵑把她和張小寶做好的計劃書放到桌子上,悶悶地說道。
他這一喊,本地的百姓高興了起來,外來被救的也暫時放下了悲痛,畢竟還活著,就不能乞求別人來給幸福,大水過去還有新的生活。
張小寶和王鵑吃飽了,站在木排上面,抬頭看看太陽,張小寶大喊著:「我們挺過來了,等水全退下去,開始建設我們新的家園,張家出錢,願意留下的就可以在這邊分到一塊地。」
種地的事情不用擔心,本州的空地多,不僅僅會派人教你們種地,還會教你們說這裏的話,認這裏的字,今年也不用交什麼租稅,好好在這邊生活吧。」
借貸出去的錢財和前期的分期付款的物資收不回來了,船上的東西也消耗掉了不少,連修船等等算在一起,半個月中,家裡賠進去五萬多貫。
張忠承諾著,他有這個信心,別的人做不到,他家自己要錢和貨物過來,建設一個新的地方就顯得十分容易。
張小寶和王鵑也瘦了,兩個人剛剛睡醒,正在那裡大吃大喝,烤好的肉放到嘴裏嚼著,旁邊還有葡萄酒,不時地喝一小口。
「耽誤點時間我也人認了,可幾個州同時受災,咱們的貨就不好賣了,哪還有閑錢買京城那邊過來的貨物?一會兒就讓人組建大量的商隊,賣不出去咱們就使勁地買,消費總行了吧?
至於家中的下人,可以遣散出來,到外面做點活,自己養活自己,看看還能不能像當初那樣耀武揚威。
衝到了海中,就算沒有被淹死也會脫水而死,甚至是被一些個魚給吃了,這個損失讓他非常難過,可也沒有辦法,該他做的他都做了。
更讓他們難受的是,家中的錢財全沒了,還欠了一屁股的債務,最少的欠三千貫,多的是四千多貫,這怎麼還啊?看樣子只能從永業田裡慢慢地還了,還有應該給的俸祿,張忠說了,只留下將將能夠他們家人吃飯和穿衣服的錢,其他的一律收債。
太陽出來了,烏雲終於是散去,當第一縷陽光照下來的時候,有失去親人的小聲地哭著,有人沉默著,還有人坐在那裡看著周圍的景色發獃。
買完了這邊的東西運到京城那邊去賣,開封那邊也可以賣一些,周圍的州有錢了,不就能發展快了嗎?」
又過去了兩天,水退了,所有的木排都落到了地上,張忠這就開始忙了起來,讓人把木排拆了,還有一些個衝下來的大樹,開始蓋房子,地只要稍微犁一遍就行,種上張小寶和王鵑發出來的稻苗及棉花秧子。
當地還有一些糧食,能動的大船已經沿著海向浙杭的地方而去,準備到那裡去收購糧食,新來之船的羊肉就成了這邊的好東西,手工的製品也能用上,布帛用來造帳篷。
「不是山民,都是本官治下的百姓,快去說吧,到時候就好了,明年的這個時候,本官保證你們都有新的房子住,家家能穿上新衣服,還能每天吃到肉,一年,只要給本官一年,本官便能做到。」
兩家人的這個反應,讓柳紹卿四個人非常的沮喪,他們希望死更多的人,結果才死了一百多,他們希望張王兩家會為了損失的錢財而難過,結果兩家人沒有任何反應,好像損失的不是幾萬貫,僅僅是幾文錢一樣。
張小寶下了決心,這一次又要鋪出去不少的錢,與當初計劃中的回報率差太多。
整個這片木排組成的陸地上現在住著兩萬多人,除了本州的人,還有外州衝過來的,以及山上的山民,山民這時也沒有那麼排外了,他們知道是誰救了他們,這幾天里也幫著干點活。
張小寶也鬱悶,別看僅僅耽誤幾個月的時間,可整體上要耽誤更多,尤其是碼頭的建設,需要從頭再來,船塢自然也是如此了,大家都在修房子和種地,哪有時間來建船塢。
他們這裏安穩了,只等著水全退下去,到時候開始建設,周圍的幾個州卻沒有這樣的好心情,一個個的刺史把州中遇到了災害的事情寫出來,連帶著一份請罪的摺子送上去,走的軍驛快馬,用不上太長的時間就會有上面的文書傳回來,是死是活的就看皇上的意思了。
這個山民對著張忠詢問了起來,張忠這下清醒了,聽山民說願意下山,點點頭:「這個自然,不過現在不能給你們那些,等著從別處運來才可以,你也看到了,這邊什麼都沒有了,大家要堅持一下。
就在忙了幾天後,京城那裡發出來的第二批十艘船也到了地方,來時也不知道這邊的事情,沒裝什麼糧食,裝的是一些個那邊手工製品和布帛及一些個凍起來的羊肉。
「老爺說的是,白疊子做出來的東西一定會有人願意花大價錢買,物以稀為貴,還有這邊的海魚,製成鹹魚干,用大船運過去,可以賣出個好價錢,又有魚吃又能當鹽。」
一次大水,讓別的州損失慘重,讓陸州的人口增加到了兩萬多人,分出去一部分到海邊去曬鹽,這個速度快,那些個負責曬鹽的人頭一次見到過這樣的方法,只要挖一些個池子,有什麼曬的,有結晶的,就可以大量的產鹽了。
一場大水,把兩個人的節奏給打亂了,還死了人,在種事情很難接受。
四個人不敢說什麼,現在不是當初他們威脅刺史有生命危險的時候了,他們現在有生命危險,不管張忠說什麼,都點頭答應下來。
這個山民欣喜地離開回到族中去與別人說,其他的山民也相繼過來,張忠重複著剛才的話,把一個個的山民都給答對好了,這才吃起了端過來的飯,非常簡單,紅燒肉蓋飯,還有點小鹹菜,張忠吃的非常香,解決了一個心頭大事。
只把這裏的受災情況寫明,同時也把這次的準備工作寫到了摺子當中,整個州,在籍的百姓一場大水之後,統計數據,只死了一百二十一個人,失蹤的也算是死了,手下的人大範圍搜索,還沒有見到,基本上沒有活下來的可能。
再看看旁邊地勢稍微高的地方,退了水后留下的痕迹,與旁邊的人說道:「這下倒是有肥力了,先種我家帶來的稻子,看看在這邊長的如何,再把白疊子也種下去,只要白疊子長出來,這裏就不用愁錢了。」
山民顯得非常高興。
大雨下了三天後停了,洪水卻是又肆虐了五天的時間,張忠終於是累倒了,好在沒有什麼生命危險,躺在那裡呼呼地睡著,沒有人會打擾,一個個的人看著張忠都露出了特殊的神情。
張忠接待了幾個州的來人,把曬鹽的方法詳細地告訴給幾個州的人,他自己則是早已經把這個辦法寫成摺子給送了上去。
換成一般的人有錢人家早瘋了,張王兩家的人卻無動於衷,損失的是不好,可沒有動到家中的根基,賺錢的買賣都在京城那邊。
李珣也跟著忙,先給父親那邊寫了封報平安的信,又把護衛給分出去一百五十人幫忙,只留下五十個人負責自己及張王兩家的安全。
山民們這個時候不知道該怎麼選擇了,他們和這邊的語言不通,每個部落中只有那麼幾個會說這邊話的人。
大部分的人都願意留下來,一些個人還想回家看看,有沒有人了,有的話就找到這邊,沒有的話,把值得留念的東西收拾一番再過來。
「大人,我們這些人準備留下來,還有山上沒有被衝下的人也會讓人去找來,大人會不會反悔給那些東西?還有我們不會種地,大人能不能派人教我們?」
張忠這邊同樣寫了一份摺子,卻沒有請罪,他不認為他有罪,他剛剛到地方,還沒來得及做些什麼呢,大水就來了,若是給他半年的時間,他一定會把水利等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