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大唐》第四卷

第二百七十三章 提前一年欲封禪

第四卷

第二百七十三章 提前一年欲封禪

「小寶,你想出辦法沒有?我們能不能改變歷史?」王鵑寫完信又找到張小寶來詢問。
「好,好,如此就好,過去看看。」何一偉還是招牌式的話。
一出動,何一偉終於是看到了手下兩個娃子的車和下人的馬,馬全是軍馬,車子乍一看上去,以為塗了紅漆,仔細一看,竟然全是有楠木製作的,外面沒漆,本色。
何一偉擔心此次出來王鵑和張小寶又想找自己的麻煩,非常警惕。
何一偉沒想到還有人給自己送茶水,正擔心是不是有人想要毒自己的時候,扭頭看去,見是風物閣的二掌柜,這下放心了,在百姓的讚揚聲中,灌下一大碗茶水,又蹭了蹭額頭的汗,微風吹過,他突然有了一種其他的感覺,很舒服,又無法說清楚。
「何縣令,我有事情要與你商量下,我準備把縣中的財政表用圖的形式表現出來,貼到衙門外面的公告牌上,再找個人給看不明白的百姓講解,讓他們知道縣中有多少錢,幹什麼花了。」
王鵑看了張小寶一眼,張小寶搖頭道:「不是我安排的。」
「老爺,他們的車馬比我們的好。」管家挨到車旁邊,對車中坐著的何一偉說道。
王鵑低頭看著自己的鞋尖,想了想說道:「小寶,需要給李隆基找點麻煩,讓他知道,這個天下有多大,別以為自己真那麼厲害,很多人都說,他從封禪后就開始好大喜功,我不清楚真假,但得預防。
「小得明白。」管家回了一句,同樣警惕起來。
於是,一行四十多人,乘車騎馬就向上牛村而去,張小寶和王鵑帶了六個人,其中四個是高力士派的護衛,另兩個是家中懂農事的人。
此時的他已經回到了當初一個小刀筆吏的樣子,不去招惹人,他終於是從百姓的口中讓人打聽出來自己這個縣令的手下兩個娃子是誰了。
就在他轉身的一剎那,人群中有人喊道:「何縣令是個好官,我給何縣令送茶水來了,何縣令請喝。」
何一偉間斷性地講了兩個時辰,累得一身汗,最後按照王鵑給寫的話做總結,拱手對周圍的百姓行了一圈禮,這才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轉身準備回家休息,風物閣不去了。
「鵑鵑,看樣子小李是準備要封禪了。」張小寶以前聽過王鵑提起某段歷史,有的改變了,有的還在繼續。
張小寶也配合著王鵑把數據給記錄好,還畫出了各種的表格,按以前政府做統計時的辦法弄的,一表加二表等於三表,有項目的數據,有支出和收入,還有備註等等,看上去表太多,但真正用起來時非常方便,可以把誤差率控制在千分之五。
「小寶,看來何一偉並不是那麼傻,不僅不管縣中的事情,每天還都抽空去風物閣吃頓飯,來時可能是沒看清楚形式,這回看明白了。」
第二天,他依舊來到新的圖下面,繼續給百姓講解。
張小寶堅定地認為,他和鵑鵑可以把盛世延續下去。
能一步步爬上來的他還不傻,明白小寶和鵑鵑是那種可以凌駕于律法之上的存在,不惹事兒,熬過去就好了,不就是站在外面給百姓講解么?想要在官場上活著,什麼委屈都要忍受。
隨著聲音的響起,人群中擠過來一個手上拎茶壺的人,另一隻手還拿著一個大碗。
剛剛下車,眾人就看到前面的地方有兩個人正拉扯著在地里幹活的人說什麼。
「好,好,如此就好,鵑鵑你貼出去本官就去給百姓講解,回頭先把庫中的疏漏補上。」何一偉依舊好說話。
上牛村離縣城不遠,一行人晃悠著走在顛簸的路上,一個半時辰后,終於是來到目的地。
然後他就有了小恙,說是一看公文就頭疼,需要將養一段時日。
張小寶和王鵑看過了,表示理解,他們家中出行是隊伍更大,只是沒有那麼多的妻妾,兩個人繼續做自己的事情,馬縣令熬過最後一階段,終於是可以離開了,高高興興收拾好行李,跟著家人去府城任職。
「小寶,你的計策估計真能成功,我就不信他是鐵石心腸,等講完所有的表格之後,讓他繼續幹活。」
王鵑看看何一偉的肚子,覺得他該減肥了,形象不好,就這樣的李隆基不會滿意,見他還想躲,又說道:「何縣令,既然是對百姓講解,那就要由縣中最後威望的人來做,不如何縣令你做做這個事情?」
「百姓真的樂業了?那好吧,樂業,張說是不是想讓我們幫忙出主意?」張小寶還能怎麼說,只能承認這種政治需要。
「好的,明天一早就去找他。」王鵑也就是隨意一問,她才不擔心控制不住局勢。
「都一樣,所有的領導者都一樣,等到了一定程度之後,開始喜歡歌功頌德,找什麼麻煩呢?我要好好想一下。」
新縣令的到任讓平靜的褒信縣盪起一絲的漣漪,僅僅是一絲,主要是何一偉的家當和家人太多,可謂是妻妾成群,還有不少下人,褒信縣給縣令住的府院竟然裝不下。
王鵑當縣丞已經當的非常順手了,整個縣中的事情全歸她管,專門讓人裝修了一個放檔案的房間,按照她以前工作的習慣,每一個方面都整理歸檔,寫上編號,還做了一個索引的目錄,比以前規範多了。
王鵑也不管何一偉是真的想明白了願意主動為百姓做事兒,還是準備等自己與小寶離開再說,反正他只要去做,最後就有很大的可能被教育過來,安排好便去做別的事情,命人把張小寶畫的圖給貼到衙門外面的公告牌上。
見王鵑提起何一偉,張小寶考慮了下說道:「李隆基的意思不是說要把何一偉給如何了,當然,他要找事兒就收拾他,李隆基是想讓我們幫忙把官員給提高一下,打壓不是目的,我給你出個主意,別讓他閑著。」
翌日一早,何一偉正準備找王鵑把今天要講的弄清楚時,王鵑先找到他,對其說道:「何縣令,上牛村的春耕中出現點事情,不如今天就過去看看。」
除了安置家人新縣令掀起點波瀾之後,連續五天,何一偉顯得非常低調,接任的時候他明明知道缺了不少錢,卻還是按賬上的數量承認接到手了。
又連著過了三天,張說果然後面又跟了一封信,讓張小寶和王鵑幫忙完善封禪的事情,王鵑馬上按照歷史上的事情給張說回了一封信,要是張說不按照去做,那就會改變一點點,要是按照去做,那就是正常。
樸實的百姓沒有覺得一個縣令親自給講解縣令就丟人,以前他們哪裡懂這樣的事情,今天算是長見識了,原來衙門中所收入的錢財也有自己的一部分貢獻呢。
「是呀,經濟繁榮了,國家安定了,百姓樂業了,也該封禪了。」王鵑把信扔到一邊說道。
「我們已經改變了,封禪不重要,至少時間上提前了,就算不提前也沒什麼,我給陸州寫封信,內部得影響一下小李,外部的事情我還沒考慮清楚,何一偉講的差不多了吧?該給他安排新的事情了。」
「看見了,他們比我們有錢,水雲間多麼有錢你又不是不知道,難不成我還能去搶?路上小心點,以免被算計。」
百姓頭一次見到這樣的事情,都圍在告示牌旁邊,聽新縣令說說縣中有多少地,上田中田和下田如何,衙門裡面還剩下多少錢,都要幹什麼用,錢財從哪裡得來的,其過程中百姓們做了何種貢獻等等。
何一偉確實能忍,看到圖貼出去,問問相關的情況,讓家中出錢把與馬縣令交接時賬上的錢財給補上,他就站到外面去給百姓講解。
這天洛陽送來了一封信,張說寫的,邀請張小寶和王鵑進入集賢院,掛個名的那種,不用真正去參与修史。
這天何一偉大早上就起來了,梳洗過後又想去風物閣呆上半天的時候,王鵑找到了他。
「本官的意思就是說,褒信縣不是本官一個人的縣,是大家的縣,大家的努力讓衙門的錢財多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縣中需要的地方也就有了錢財來支應,今天講到這裏,明天有新圖。」
在一旁高處,張小寶和王鵑真在拿望遠鏡觀看。
張小寶說完,轉到後院去琢磨如何能讓李隆基產生危機感,內部的,外部的,想辦法讓他感覺到自己的渺小。
王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收拾一個人容易,但改變一個人卻非常難,她正在做的就是改變何一偉,還李隆基一個好縣令。
「好,好,如此就好,鵑鵑你看著辦,本官最近身有小恙,辛苦鵑鵑你了。」何一偉笑著對王鵑說道。
喝完了一碗茶的何一偉舒服多了,對百姓又行了一禮,轉身回家,躺在榻子上心中非常的矛盾,一方面他覺得今天的心情好,另一方面又覺得是王鵑小丫頭故意難為自己,翻來覆去地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