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大唐》第四卷

第三百一十章 枯等報信陽光熱

第四卷

第三百一十章 枯等報信陽光熱

「我到後面先歇了一會兒,小睡了片刻這才去找老爺,老爺說是不想見,並讓我把剛才的話說出來,我才不讓他們那麼快就離開,想要搶我們縣中的買賣,就得讓他們多遭點罪,剛才你在外面,他們兩個是不是非常著急?」
張小寶和王鵑不想那樣干,打算親自去新蔡縣說說,與新蔡的官員們相互見個面,好說話,把事情擺在面上。
張小寶和王鵑卻想要弄明白新蔡縣的官員怎麼想的,是準備要好處,還是就針對兩個人。
二人邊說邊看邊走,問路的事情有別人來做,其實也不用怎麼問,一般的縣衙門都是在主街道的旁邊,至於好看不好看,那就要看官員修不修衙門了。
留在外面的人也想要學著另一個衙役靠著門眯一會兒,可他在個門沒有擠住,來回晃,非常不舒服,只好打著哈欠把腿岔開,這樣站著舒服點。
說好了,以前欠的兩次算今天的一次,還是以前的小店,不能換,都怪你沒有拿到錢,他們在外面聽說是厲害,回到大唐還不是老實了?老爺一直說他們會搶了我們縣中的買賣,你說是什麼買賣?」
張小寶和王鵑又趕了小半個時辰,終於是進到了新蔡縣的縣城當中,翻身下馬,拉著韁繩一路走一路看,看看主街道兩邊的店鋪,感受下腳下的地,以及來往之人身上穿的衣服和面色。
你今天的事情萬一被人知道了,傳到他們兩個人的耳朵當中,估計有你好受的,你竟然敢戲耍官員,今天一會兒你請我吃酒,我就不說出來。」
牽著馬,隊伍開始尋找休息的地方,剛才來的路上,有一家酒樓,看上去還不錯,如果繼續往前走,找不到更好的酒樓,再回頭。
「小寶,看出來什麼沒有?是不是馮常功不待見咱們?明明就在裏面,還要讓咱們等那麼長的時間,分明是瞧不起人。」
你說要是把水讓人引過去,不就是有別地方的人划船過來了么?自然不能讓他們壞掉買賣,至於要錢,我可不敢,我剛才是正常的通報,要是拿了錢,他們就很可能在被拒絕的時候記下我,到時候告我一狀,我收錢了就是他們最好的借口,我可不傻。」
縣中的人口馬上就要夠數了,一旦夠數,本縣就不再是中縣,而是上縣,我等的品級也會提上去,他張小寶和王鵑家中的勢力大也不能與他們妥協,否則這輩子就沒希望了。」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你看著點,我睡會兒,好有精神頭喝酒。」進去的衙役把眼睛緊緊地閉上,一邊享受著陽光的溫暖,一邊睡去了,看樣子平時沒少鍛煉過睡覺的本事,這樣也能睡著。
主簿再一次拍起了馮縣令的馬屁,讓馮縣令很高興,卻是又帶點張狂地說道:「不小看他們可不是怕了他們,同時也不能忘了對他們一定要警惕起來,且莫最後上當,如果他們過來說一同做買賣,我們不能同意了,哪怕是他送來了錢,那也不可以隨便要,一面被他們抓這把柄。」
張小寶策馬向前的時候還不忘了回頭看一眼河,稱讚一番。
張小寶把自己和王鵑的名刺拿出來,走到一個衙役的面前,遞過去說道,並沒有讓手下來送,顯示下禮節的輕重。
另一個衙役也同樣冷漠地望過來,不說話,也不做其他多餘的動作,流露出來的眼神表示他相信了張小寶和王鵑的身份,估計兩個人獨特的年齡優勢很容易讓人相信。
就想張忠在舒州望江縣做的事情一樣,他是修橋,然後在一個四下都不挨著的島子上建酒樓,得的錢可不少啊,等我們也同樣開了酒樓,就算是用錢買,也要把不夠五千數的人口買過來。」
一百個人,一百匹嗎,擺渡了兩刻鐘才全部達到對岸,此時對岸已有不少的百姓在看熱鬧了,準確地說是等船。
引過來之後也不會對下游有什麼太大的影響,還能讓想到褒信縣的人直接乘船過來,為客人著想才能把買賣走好么。
現在衙門中的官員可一直都沒有假,全心地投入到了建設褒信縣的事情上,誓把褒信縣從中縣變成上縣,給朝廷多交租稅。
人派去了,這回來就說是失敗了,畢老頭非長生氣,認為對方是不給他面子。
「我覺得最好的禮物就是錢,給他送一車錢去,看看他收不收?」
結果畢老頭就把這個事情給接過去了,說是先派家人問問情況,如果對方能同意的話再過去,以免倉促地過去了之後,對方不給面子,顯得太過難堪。
「縣令大人不在,有什麼事情明天再來吧,最近縣中缺水,大人應該是去看河了。」
這叫嫉妒,他就是嫉妒我們以後的成就,所以找理由不同意引河水過去,你快點把辦法拿出來用用,這次我要是受到的對待不好,等他們找我們去的時候我也不讓他們好過。」
「那你得先讓他們同意引水,你可想好了,真的不直接使用行政手段?」王鵑說著話,路過一個抱著孩子的女人的旁邊時,放慢速度,從兜中拿出來一塊果糖,俯下身塞到好奇地打量著自己的孩子嘴裏,在孩子流著口水定定看的時候跟上了張小寶。
兩個人想引一條河過來,這裏本來有小河,但上面不能行遊船,不然也用不著打井取水灌溉了。
被張小寶送名刺的衙役愣了下神,仔細地打量了張小寶和王鵑兩眼,這才扔下一句等著,轉身進去通報,給人的感覺態度並不好。
留在外面的衙役見威脅不成,自己還搭進去一頓飯,後悔地說道:「早知道這樣剛才就應該管他們兩個要點錢,不給就不幫忙通報,你說你是不是越學越傻?連這點事情都做不好,不然哪還用我出錢。
「我覺得還是不能答應,那水引不引的無所謂,可一旦引了,他們縣中百姓的日子好過了,我們縣裡的百姓很容易跑到他們那邊去,到時候別說是先保住中縣了,估計很可能掉到下縣去。
馮縣令先把今天的回話說了一遍,接著就說道:「估計他們兩個是等著急了,這才親自過來,想想看,是不是真的要讓他們引水過去?」
「誰說不是呢,其實現在正常查的話,新蔡在冊子上寫的就是中縣,汝水給他們用真是浪費了,佔著那麼好的資源卻不懂得好好開發一下。」
河上的船夫一看到過來的隊伍就揚聲詢問要不要船,人不少,馬也多,船夫又找來一艘船,兩隻船就來回擺渡,一趟趟的還真不輕鬆。
「小寶,看樣子新蔡縣還真不錯,至少百姓過的還可以,比咱們剛到褒信縣的時候強多了,沒說是繁華之地,也能如此,官員應該努力了。」
「不送,送錢那叫賄賂,如果我們和他之間的事情談不成,很容易被他利用起來彈劾我們,張說說不定回以此為借口攻擊我們,哪怕最後依舊被李隆基給壓下,他也會專門寫信過來與我們提一提,讓我們知道,他在幫忙,幫了大忙。」
說著話,兩個人就準備拉著馬帶隊伍去尋找酒樓或者是客棧休息,這時剛才進去的衙役終於是出來了,手上還拿著張小寶貨和王鵑的名刺,對二人說道:
張小寶和王鵑就站在外面觀看新蔡縣衙門的樣子,並等待,可在一等就等了一刻鐘,不僅僅是縣令馮常功沒有出來,就是剛剛進去的衙役也好像消失了一般,甚至是兩個官員過來看看的都沒有。
張小寶心裏也不舒服,外面的陽光畢竟不弱,又是一路趕來的,本身就睏倦,現在更累了,聽王鵑問,回道:「不用等明天,一會兒先睡覺,晚上再讓人準備一份禮物去看看,禮重點,試探下他是不是喜歡錢財才如此。」
三個人在一同商量著,很快就達成了認為對自己有好處的攻守同盟,一旦起了更大的衝突,那就要聯合在一起才行,不能讓某個人單獨地去扛著。
進去的衙役笑著對留在外面的衙役說到,留在外面的明顯有點不滿意,早知道他就進去了,正好睡一會兒,如今便宜了別人,聽進去地問了,就說道:「他們可沒有著急的樣子,在那站等著的時候還挺悠閑呢。
打量過一番,王鵑表揚了新蔡縣的官員一句。
百姓們可能是已經習慣了,還真就不在乎,連捂嘴擋灰塵的人都沒有,反而是對張小寶和王鵑的出行很好奇,等塵土都已經落下來了,他們還站在那裡觀望著張小寶和王鵑離去的方向,旁邊有其他人的則是說上兩句,猜測小寶和鵑鵑幹什麼去了。
「兩位幫忙通報一下,就說是褒信縣的主簿張小寶和縣丞王鵑假中遊玩,偶爾路過此地,欲見馮大人一面。」
又向前走走,就來到了汝水河的河邊,看著水上的船隻來回穿梭,兩個人沿岸找了一會兒,沒發現有橋,可能是不好造橋,汝水水流也不小,于兩岸見搭一個簡單的繩子橋還可以,但估計是來往的人不多,加上有船不停擺渡,就沒有人修。
「我可沒說請你吃那麼多,以前經常吃什麼還吃什麼,你不傻這天下就沒有傻子了,搶買賣難道就為了六貫錢?照我說一定是大買賣,很大的那種,等著瞧熱鬧吧。」
※※※※
孩子的母親只是吃驚一下就又不擔心了,她覺得馬上的小姑娘不像壞人,而且能夠帶著大隊伍的人也不可能傷害自己的孩子,現在治安還是不錯的。
離著褒信縣不遠的地方就有一條大河,叫汝水,很大的那種,但並不在褒縣內,而是在新蔡縣中,河上有人偶爾趁著來往的船不多打漁,也有很多專門運輸的船,流量非常大。
張小寶平靜地把名刺接回來,對著衙役說道:「帶馮縣令回來時,與他說一聲,就說有發財的買賣來了。」
「不多,咱們現在是什麼身份?人帶的少了,很有可能給某個潛伏在大唐的別國姦細一個動手的機會,咱們在明,他們在暗,容易出事兒,百姓們先忍忍,等著水引過來之後,他們的日子就好過了。」
「鵑鵑,你說是不是人帶的太多了,有點擾民。」張小寶騎馬賓士在路上,隊伍帶起了滾滾塵土,別看才一百來匹馬,聲勢也不小了,前面的百姓紛紛讓路,站在旁邊吃灰。
此時的天已經很熱了,隊伍和馬站在太陽底下曬著非常不舒服,張小寶也不出聲,繼續看著來往的行人,同樣也被人家看著。
如此又等了一刻鐘,裏面還是沒有任何的人出現,張小寶想了想,對著王鵑說道:「要不就先找個地方休息,等著馮縣令忙完了再來,或者是等到黃昏十分,想來就不辦公了。」
找地方的張小寶和王鵑往前走著,走出去大概五百來步,終於是又見到一個客棧,與先前看到的差不多,兩個人也不願意往回溜達了,就選在這裏,讓人安排兩個大院子,馬也看好,進到裏面隨便地點了幾道菜,一邊吃一邊說話,至於跟隨的人,自己去點吃的,到時候一同算賬。
張小寶和王鵑的隊伍過來的時候,兩個衙役掃了一眼,見隊伍中沒有人穿著官服,就不再去管,繼續聊自己的。
「還不能只是建酒樓,還要在酒樓的旁邊讓本縣的百姓支起來攤子,能夠多收稅,還能夠安排我們看得上眼的人過去賺錢,可謂是一句多得,張忠在地方上當官,不就是讓百姓做事情,給百姓找事情,才讓當地變得繁華起來嗎?他行,我們一樣也行。」
主簿端起來茶水,捧在手中也不喝,說起自己的想法,旁邊的縣慰也同樣支持這個事情,說道:
現在這樣子我看著就不錯,從汝水過來的人想要到褒信縣的人必然要在本縣先停一下,接著才能改走陸路,我覺得就按大人說的那樣,于和邊修建個碼頭,到時候在碼頭上建個漂亮的酒樓。
留在這裏的那個衙役對進去地問道:「你怎麼去了這麼久?」
進去的衙役也給自己找到了理由,說過這番話,嘴裏又不停地念叨著一會兒要吃的東西,只聽他說出兩個菜的名字,留在外面的人就不幹了。
雖然現在是緊要的地方,但官員的屏極卻沒有因為緊要與否而有所變動,心中有著莫名的顧慮,他就對兩個人說道:
遠遠地道了聲謝,抱著孩子邊走邊說今天遇到了貴人,一定還有好事情發生。
此是新來縣的衙門中,縣令馮常功也正和主簿與縣慰商議事情,說的正是張小寶和王鵑的到來之事。
進去的衙役絲毫不妥協,見沒有人注意,靠在後面的門邊上,閉著眼睛繼續曬太陽,或許是剛才沒有睡夠,又困了。
「他們現在是放假,又不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不然的話為什麼送的是名刺,而不是官帖?身上還沒穿官服,我才不怕,上次你還欠了我兩頓,正好,今天就算你一頓了,一會兒你請。」
這次沒用上太長的時間,隊伍就來到了新蔡縣的衙門外面,新蔡縣的衙門口同樣有一個登聞鼓,鼓已經非常舊了,但還能敲,衙門打開的大門也落了漆,但沒壞,有兩個衙役無聊地站在左右說著閑話。
張小寶說了一句,也開始加快速度吃起來,他吃飯吃的不多,光盯著菜夾了,等著快要飽的時候,還剩下兩口飯,強撐著吃下去,摸摸肚子,打起飽嗝回到睡覺的地方直接就趴在了榻子上。
「我也不認為跟他們一同做事兒能得到應有的好處,除非是他們願意把我們給送到京城去當官,不然的話,就絕對不同意他們引水過去,一旦引過去了,本縣的人過去也同樣方便。
馮縣令聽著兩個人的話,覺得非常有道理,但心中卻是總覺得要出什麼事兒,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再從別的地方拉來幾百個人,只要百姓的數量一到,自己就可以申請把中縣變上線了。
「大人說的是,不能小看他們,上次是畢構家中派來的人,估計他也可能會找到機會報復一下,最近一段時候,不可以出任何的事情,穩,一定要穩。」
兩個人本想直接用行政的手段來解決,那就是上書朝廷,然後朝廷派人過來說這個事情,但那樣的話新蔡縣就得不到功勞了,他們配合著做好了是聽命行事,做不好還要承擔責任。
「哎呀,這條河真好,等引到了褒信縣,引水的地方就會更加的熱鬧了,到時候想辦法給修個橋,讓人能夠在橋上舒服地觀看來往的船隻。」
張小寶則是有點不以為然「挨著這麼大一條河,又是緊要之處,差了才怪,何況也未必就是一任官員的功勞,一代代下來,自然繁華。」
「他們要把水引過去,當然是渡船的買賣了,這裏為什麼不修橋,原來可是有一座木橋,年久失修,加上有人估計去破壞,現在才成了只能依靠渡船往來,上個月,一共十二隻渡船,交上來的稅就有六貫。
王鵑的報復心卻是很強,今天算是把馮常功給恨上了,非要以後找回來,而不是現在用人去沖。
王鵑是真餓了,與張小寶說法就不再出聲,悶個頭使勁地吃起來,沒過一會兒,一碗米飯進肚,覺得不夠飽,又讓夥計去給端了一碗過來,撥到自己的碗中半下,剩下地扣在張小寶的碗中,又說道:
兩個人一回到衙門就跟何一偉請假,准三天假就能行,還有足夠的時間在新蔡縣遊玩兩天。
褒信縣和新蔡縣本來就離得很近,張小寶和王鵑的騎兵隊伍只用了兩個時辰就趕到了地方,這還沒有快趕。
王鵑和張小寶都沒有點酒,她看到有一個盤子中的湯汁多,倒在自己碗中,扒拉一口咽下去對張小寶問道。
張小寶與王鵑也沒有在此事上對何一偉隱瞞,何一偉很痛快地准了兩個人三天架,二人就帶著護苗隊的一號隊一百人騎著馬出發了,一路朝著東北的方向快馬而去。
張小寶和王鵑才不相信馮常功會不在,無非就是不想見自己兩個人,但心中卻不好受,不見就早點說,何必讓人在外面等這麼長的時間。
「我看不像是這樣,真的喜歡錢,那他應該跑著迎出來,誰不知道我們有錢,一定是覺得他自己才是有個七品的官,活了那麼大的歲數了,熬個位置不容易,而我們兩個小孩子卻已經是九品的官。
王鵑看了眼旁邊的躲開的百姓,對張小寶說道。
「我總覺得事情不會那樣簡單,若是張小寶耍手段給如何?上書給朝廷,非要把現在的汝水引一段到褒信縣,難不能我等還能阻止他上書?千萬不要小看了他們。」
張小寶和王鵑離開了,兩個衙役開始就剛才的事情說起來。
這一商量起來,本來沒有什麼的事情就越說越多,似乎三個人突然間就有了好的思路,至於是不是以前就準備好的,三個恩之間不去打聽,一心把中縣變上縣,到時候好提高品級。
王鵑無奈地點點頭:「好吧,也不知道這裡有沒有好點的地方,反正還要在新蔡呆上兩天,先找處歇腳的店也方便。」
主簿再次補充了一句。
事情的起因就是張小寶和王鵑要把褒信縣給變成一個上縣,需要人口跟上,想要人口多,經濟就得好,而且教育與醫療也能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
王鵑有點不高興了,主人不出來,忙,至少也要讓衙役出來說一聲,或者繼續讓等一等,或是另到別的地方休息,這算什麼意思。
張小寶點點頭,說道:「不用急,這種事情著急是沒有用的,何況他也確實有不怕我們的理由,誰讓新蔡縣是一個緊要的地方呢,其實照我看,和我們那裡一樣,還是個中縣,人口的數量明明就不夠,不就是有條河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