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大唐》第四卷

第四百三十章 斯人仍在心已遠

第四卷

第四百三十章 斯人仍在心已遠

「做與不做再說,向北飛,我也不知要去往何處。」可突于怕被人聽到,不再提起。
「找處平坦的地方落吧,別落到下面,或許有沒響的。」王鵑把耳朵中塞的棉花團摳出來,對敲鼓的人吩咐道。
這時高力士站起來,朝四周高聲問道:「各方使臣,可還記得與華山論劍帖子一同送到的那柄無鋒之劍?但請拿出。」
「積利州無敵炮艦!」一個從渤海都督府來的人大聲喊道,又被轟隆聲所掩蓋。
聽到王鵑與小貝的一問一答,山頂上更靜了,只有呼呼的風聲響在耳邊。
筐中的人依舊是那副傻獃獃的模樣,耳邊縈繞著的嗡嗡聲好像在述說著一個久遠的故事,北地崇山峻岭中野雞撲騰翅膀時的動靜,海邊海浪沖刷岩石的聲音,草原上洶洶烈火中柴火噼啪響起,雪山上滾滾潮流的咆哮,在這一刻都已遠去。
「那就好,不知是何事物。」赤德祖贊心中一片茫然。
未曾出現冬日里的一縷陽光單獨照在張小寶身上的情景,只是站的高,風稍微有點大。
金城公主根本沒向下看,她一直怕高,眼睛四下里尋摸,筐中有一個人專門負責搖動手柄,每搖動一圈,筐外面的大唐人弄出來的叫螺旋槳的東西就轉上很多圈。
王鵑則來到李隆基的龍輦近前,開言道:「陛下,請上山。」
跟隨默棘連而來的人,只覺得張小寶爬的很快,卻怎麼也想不通,一千來人閑著爬山能有什麼用,不解地求教,「主子,他們爬山能威脅到我們?」
很快,背包整理好,李隆基在高力士的服侍下蹬上了先落下來的大個孔明燈,另有兩人相陪。
在大家疑惑時,在李隆基期待中,天空的遠方出現了無數的黑點,朝著華山這裏接近。
「什麼也沒有啊,不對,有旗幟立起來了,還有,旗幟旁邊隱約也有東西,每個旗幟旁邊都有一個,一、二、三……估摸著有一百多個,奴奴,你可看到?」
筐中間有兩個人,一個手上拿有千里眼,負責瞭望,另一人不時地從腳下的桶中舀上一勺子黑糊糊的東西,琢磨琢磨,認識,石脂水,可以燃燒,大的孔明燈就是用石脂水來燒上天的。
「嘭」,一朵煙花在平原東邊的一個地方炸響,吸引眾人朝那方看去。
「能看到。」金城公主確定地回話。
「諸卿,賜座。」李隆基沒有別人那麼多一切成空的感慨,吩咐眾人坐下,接著又道:「此番華山論劍,諸卿都論論吧,看看這劍應該怎麼用。」
還算聰明的可突于剛剛升出回去就製造孔明燈的想法就被自己給否定了,嘆息道:「從今往後沒有契丹。」
赤德祖贊沉默以對,他還在琢磨「啪啪」響動之後就能在峭壁上釘上繩子的東西是什麼。
其他也有不少人以為是鷹飛來。
二營的一千士兵大喊一聲,沿著一營給趟出來的「路」撲了上去,有繩子在,攀登的速度比一營快上許多。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在燃燒的那個地方旁邊還有一套中間空的鐵圈,大小相羅,每當升的太高,負責添石脂水水的人就用一個圈罩下,讓高度降低,一個不夠便用兩個,如此相加相減。
兩種聲音,伴隨著不停閃過的光芒和農煙交替出現,震得人耳朵嗡嗡作響。
在眾人的目光集中到地上的東西時,看到有個人手上舉起旗幟,隱約聽到一聲喊。
下面的人于眾多眼睛期待中把從箱子中拿出來的東西推到了帶有大窟窿的管子中。
用千里眼朝被炸的地方看過去,所有的木樁全壞,黑色的土,褐色的土,白色的雪,紅色的血,沒有死掉還在掙扎的豬,交織在一起。
如此的變陣表演,給眾人的第一個感覺是驚艷,這個感覺還沒有完全體會到,第二個感覺就來了。
默棘連估算過時間,給身邊人解釋了一番,看向左近的赤德祖贊時眼中帶著些許憐憫。
更不知華山之行還有什麼事情要出現。
有人從船上抱下來一捆又一捆的木柴,燃起篝火,各種適合燒烤的食物擺放在一排桌子上,成壇的酒還沒有去掉泥封。
一聲令下,五彩的煙花在空中相繼炸響,絢麗耀目時也讓等待的人稍微安心,多虧是在華山這邊,雪不多,否則很容易被雪給埋了,其中赤德祖贊感觸最深,誰讓他在的地方就是雪山多呢。
每攀登上一段距離,就開始橫向拋出繩子,讓旁邊的人接住,在關鍵的地方用那啪啪響的東西再次固定。
即便再不懂軍事的人,瞧見翅膀下面的人身穿大唐軍裝也能明白那是軍人,軍人自然是用來打仗的。
小貝搖搖頭,也大聲地回道:「不用,哥哥講的故事中不是說過么,重劍無鋒,這叫不戰而屈人之兵。」
默棘連口中發苦,剛才大唐人攀登峭壁的時候還興起了幸災樂禍的想法,如今就輪到自己了,草原上縱馬賓士,是否能夠跑過飛在天上的人?
伴隨黑點的逐漸接近,用千里眼能看到時,眾人這才發現,根本不是什麼鷹,飛來事物有兩種,一種為上面有個大球子,球子下面吊了大筐,不知道做何用。
「將軍,我們也可以做,不知道要飛到哪?不會飛著飛著突然把我們扔下去吧?」與可突于在一起的幕僚出聲說道。
王鵑也故意大聲地問小貝,「你說我大唐的寶劍用不用開鋒?」
突然間,帶窟窿的管子上有火光閃過,接著便是「嗖嗖」的聲音傳來,還未等眾人想明白怎麼回事兒,那綁著豬的所在也相繼有火光閃過,還有濃濃的煙霧。
眾人也同樣被人給套上背包,每人身邊都有一個大唐的士兵跟隨,看樣子是保護,在心驚膽戰的情況下進到筐中,手緊緊抓住筐沿,似乎這樣做能夠在有危險的時候保住命。
「陛下聖明。」高力士已經沒閑心說一大堆話來奉承皇上了。
隨著眾人的身體逐漸離開地面,很多剛才想不出來怎麼上山的人終於明白了,竟然是吊上去,有點擔心,又有點期待,從來沒這麼玩過,虧張小寶和王鵑是怎麼想出來的。
接著周邊國家所來的人又開始疑惑「空軍,啥叫空軍,能有什麼用?」
聽到士兵的話,眾人忍住對高空的恐懼,強迫自己拿起千里眼朝下看去,只見下面的平地上插有一根根的木頭樁子,每個樁子上拴著兩頭豬,有的豬趴在地上睡覺,有的死勁想要掙脫。
而另一種就嚇人了,觀看的人一個個張大嘴,滿眼不敢相信的模樣,那飛的居然是人,後背有個特殊的翅膀,人在下面,不知怎樣操控的,在天上來回飛舞。
打鼓的人看了眼王鵑,同樣摳摳耳朵,「小娘子是說回家?」
可突于用手撫摩著沒開鋒的劍,一時間悟了,喃喃道:「原來如此,陛下是在問我等要不要大唐的劍開鋒,我等的劍是無鋒還是雙鋒,鋒指何處。」
眾人心道這不是廢話么,沒劍行嗎?一個個吩咐幫自己守著劍的人把寶劍拿出來,脫于手上,予聖示。
那就是恐懼。
高力士說完便不在出聲,眾人看看手上的寶劍,又看看沉寂下來的李隆基所在的地方,一時沒懂。
可就是這樣,山下的人還是需要重新給張小寶定位,連帶著露出笑眯眯表情的王鵑也使眾人有了其他的猜測。
赤德祖贊看到那麼多的黑點,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大唐鷹陣,不由得一哆嗦,雖說事情早已過去,可沒當夢回時,總是忘不了那曾經飛在金川一線的無數雄鷹,給大唐的軍隊隨時提供情報,也壓制得自己這邊的鷹飛不起來。
看過,卻一時之間沒明白是要做什麼。
當所有的大號孔明燈上都乘好人,一隻只排列成三條線,朝北面飛去。
「陛下所言極是,這才哪到哪,等一會兒其他的安排擺出來,臣估計能嚇死他們。」高力士的眼睛四下里尋找,想找張小寶問問怎麼才能在攀登的時候跟飛一樣,看上去很輕鬆嘛,一點也不難。
赤德祖贊和金城公主挨在一起,緊張又好奇地探出頭向下觀看,看到的是雲霧渺渺,山巒疊嶂,等看到山頂上留下來未曾跟隨的人變成一個個小黑點,頭昏眼花地坐回去,感嘆道:「我滴個娘啊,掉下去直接成肉餅,瘋了,大唐人都瘋了。」
這時負責保護周邊過家來人的士兵扮演起了導遊的角色,給筐中的人講解。
有此想法的不只他一個,尤其是日本人,非常有冒險精神地考慮是不是可以乘著孔明燈飛過大海。
這時鼓聲又是一變,變得急促起來,眾人再看向那插有旗幟的地方,發現那邊突然冒出來許多人,在來回跑動,心下同時明了,怪不得看不清楚,原來那麼多人的身上穿的衣服顏色和周圍差不多,頭上也戴有白色的帽子。
筐中的李隆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那一百多個東西看,似乎太過激動,抓著千里眼的手微微顫抖,聲音發飄地對高力士說道:「於今天開始,大唐周圍將是一片和平的景象。」
一路平穩地升上來,除了膽子大的人,其他剩餘的人全有種劫後餘生的感覺,實在是太刺激了。
其身邊的人聽聞他的話,恍然,也跟著悟了,大唐的李隆基在紅果果的示威。
李隆基的眼睛眯眯著,不停地打量其他人的臉色,心中要多痛快就有多痛快「讓你們鬧,沒事兒就來寇個邊什麼的,把小寶鵑鵑他們家逼及了吧,哼哼,一會兒還有呢。」
大號的孔明燈一個接一個落在渭水河畔,河面上漂浮著細碎的冰茬,一艘大船停泊在河邊
「恩……力士。」李隆基高興地應過一聲,吩咐起高力士來,高力士自然知道該如何做,一道道命令傳遞出去,隊伍緩緩朝著峭壁移動,待來到峭壁下,工兵三營的人拋出勾索,掛住所有的車輦,使勁地朝上拉動。
煙花再起,長蛇陣前後拉開,有一排變成兩排,兩排變四排,四排變八排,這才停止變動,層次分明,高低起伏,如風吹水面,又如魚鱗重疊,正是魚鱗陣。
不知道什麼時候,聲音停止了。
在天上飛的敵人怎麼打?多快的馬能用速度躲開飛著的人的追擊?多高的城牆能阻攔敵人入城?
曾經的驕傲與榮耀,被黑色的濃煙遮蓋,筐後面的螺旋槳轉呀轉,好像是牧羊人的鞭子在甩動。
「找個地方落,等明天讓人來看看,千萬小心,能吃的豬肉拿回去分了,使點勁敲。」王鵑看了眼下面被炸出來的一個個坑,心疼不已。
火炮在轟鳴,硝煙在瀰漫。
等了半刻鐘,好像一切準備就緒,鼓聲跟著再次變動,連續的幾聲重鎚,戛然而止。
周邊地方的人臉色有的鐵青,有的蒼白,為什麼會這樣?大唐何時出現能飛的軍隊了?
眾人的臉色都變了,大唐沒見過此番情景的人臉色潮紅,心中湧起了莫名的自豪,天上所飛的便是我大唐的軍隊,試問天下,誰人可敵?
再向鐵筒子那裡看看,每個鐵筒子旁邊都有六匹馬,身上套著繩索,費力地拖動帶有軲轆的「車」,朝著一個方向緩緩行去。
跑動中,一張張的白布被掀開,露出下面的東西,一個個斜放的圓柱子,柱子中間是大窟窿,旁邊擺有箱子,有人從箱子中往外搬東西。
就在他們紛紛猜測時,王鵑再次接過了統軍大權。
不用說居高臨下射箭,就是沒事兒往自己營地扔個火把什麼的,自己也承受不了,大唐究竟從哪弄到這麼多的翅膀?
水雲是有危險就撤,有便宜就占,做鷹做到這份上也算稀奇。
周邊各個地區的人上來之後,看向李隆基的所在等待,心中猜測該是怎麼個論劍,會不會如三國時那般,青梅煮酒論英雄的論法。
沒給眾人太多沉寂的時間,天上長翅膀的人已經飛過頭頂,不時變換下動作,下面有著筐的圓球也相繼靠近。
「威脅不到,威脅的是吐蕃與河北道北部的地區,尤其是河北道北部,憑這種速度,兩方于山谷間相遇,大唐的就能不急著布陣,而去爬山,等其他人衝過來,迎接他們的便是一陣居高臨下的箭雨,不,是彈雨。」
高力士滿意地點點頭,又道:「帝曾言,劍有雙鋒,傷人須顧己,諸臣且記,華山之行中,可憑心而論,開鋒何處。」
全是錢啊,比放鞭炮貴多了,顯擺一次,至少用去一個上縣一年的租稅。
紅色的煙花升空,眾人就看到那長了翅膀的人調整幾下之後,排成了橫向的一字長蛇陣形。
「陛下邀諸位前來,是讓諸位看看我等往後聯合起來便不怕更遠地方敵人的威脅之根本,有我保護,可探出頭去觀瞧。」
等所有的圓球飄浮在頭上時,一個圓球先下來,眾人仔細觀瞧,還真看出點門道,上面有火,這不是和孔明燈差不多麼。
「三營,上。」王鵑的命令繼續變動,三營的人衝上去,卻不攀登,只在下面等待。
「發信號,呼叫空軍。」
嗵嗵的鼓聲把處在各自思緒中的人重新拉回到現實。
赤德祖贊瞪圓眼睛,怕自己看花,又問金城公主。
還有兩隻躲過了災難的豬瘋狂地來回奔跑。
「帝有令,諸臣換乘。」高力士招呼一聲,先給李隆基身上套了個背包,默棘連等人也不知道幹什麼用的。
船上傳來嗚咽的胡笳聲和馬頭琴蒼涼的瑟鳴,幾節過後,有男人的歌聲響起。
疑惑中,低沉的鼓聲傳來,心都跟著一跳一跳的。
緩過勁來的赤德祖贊也發現了這個情況,想想,似乎也不難,如果……如果自己那邊學著做,到時候是否就不用再害怕大唐了?
※※※※
「早知道我就把房子帶來。」小貝絲毫不怕,使勁地往外探著頭。
「轟轟……」「嗖嗖……」
「工兵二營,上。」王鵑沒空跟別人介紹使用了何種工具,見峭壁上攀爬最快的人已經接近山頂,手中戰刀又一揮,鼓聲變動。
張小寶和王鵑知道要去什麼地方,往北有一塊不小的平原,在渭水的南岸,其實就是渭河平原,那裡是最後一站。
李隆基隨意地在眾人臉上掃過幾眼,嘴角微微上翹,與高力士低聲嘀咕「看樣子膽子小的人還是很多。」
孔明燈飛呀飛的,終於是來到平原上空,高度逐漸下降。
尤其是有一隻叫水雲的鷹,幾近通靈,可與人配合默契,懂人語,千里傳信,更可氣的是那水雲沒有絲毫作為鷹的驕傲,別的鷹是逾戰逾勇,不管什麼對手,哪怕戰死也不肯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