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沙》卷三 猛虎插翅斗白雕

第四章 侵入華盛頓

卷三 猛虎插翅斗白雕

第四章 侵入華盛頓

這次,「華盛頓」號與隨行的綜合補給艦沒去中環,而是停靠在葵涌三號與一號集裝箱碼頭旁。停在二號集裝箱碼頭旁的也是一艘美國船,只不過是一艘屬於美國海陸聯運公司的大型集裝箱貨輪。
「華盛頓」號還沒靠上碼頭,穿著海陸聯運公司制服的工作人員就在碼頭上架起了十多米高的帷幔,還在外面設了一圈鐵柵欄,由持槍警衛看守。
問題是,彈射器與飛行甲板等高,停在飛行甲板上的戰鬥機怎麼會撞壞彈射器?
「你別管,等下我拉你上去。」
兩分鐘后,他把周譽龍拽了上來。
美軍如此小心也能理解。
要知道,現在是十一月初,香港的夜間氣溫在十攝氏度左右,水溫高不了多少。
美軍指揮官再厲害也無法想到,竟然有人從港外潛進來,在「華盛頓」號的肚皮下面藏了一整天,直到天黑后才下手。
如果不是「華盛頓」號還有更重要的任務,而航母上有五千多名官兵,時間拖久了肯定會泄密,必須儘快把導彈轉移走,美軍也不會走到這一步。
這時,迎接第一批海豹的小艇已經開走了。
只不過,效率不高,算上前後準備時間,怎麼也得花上八個小時。
雖然香港是自由港,但是怎麼說都是中國的地盤。消息敗露的話,就算「華盛頓」號沒人攔得住,美軍也得留下買路錢。
只能從港灣里摸進去。
左右晃動幾下,劉威才取下右手,然後左臂一用力,身子往上一躥,右手拍在航母的外殼上,然後用同樣的辦法鬆脫左手。
三號集裝箱碼頭對面,就是美國海陸聯運公司的集裝箱屯放場地。
游到航母左舷四號升降機下面,兩人停了下來,浮上了水面。
慢一點也不是壞事。這裏可不是公海,要是再鬧出事來,肯定得吃不了兜著走。
這個時候,美軍還在忙著轉移導彈車輛,回到航母上的第一批海豹正在趕往通宵供應的軍官餐廳。
維多利亞港,葵涌集裝箱碼頭。
「你怎麼上去?」
突破點就在這裏。
等周譽龍潛下去,劉威咬住繩索,雙手合十用力搓了幾下,然後拍到航母外殼上。
「你沒看見?」
即便不能靠得太近,集裝箱碼頭上也不缺乏起重能力在五十噸以上的工程吊車,而「伊斯坎得爾」導彈發射車的重量肯定不到五十噸,尺寸也不比標準集裝箱大多少。至於裝在箱子里的「布拉莫斯」,更不在話下了。
俗話說,寧停三分不搶一秒。
槍聲一響,事情就算搞砸了。
兩個小時后,第一批下水的海豹游回航母。
這也合情合理,香港政府收了一筆錢后,就讓美軍自己去處理了。
周譽龍也沒多問,反正劉威說行就行,問了也沒用。
從俄羅斯貨輪上把這批車輛搶過來的時候,美軍出動五台吊車,只用了四個小時。不過也鬧出事來,撞壞了一架價值數千萬美元的「大黃蜂」戰鬥機。
兩人往回遊的時候,第一批海豹爬上了接應的小艇,第二批海豹下水了。
第二天白天,美軍以檢查航母推進器、也就是螺旋槳與推進軸為由,派海豹突擊隊員下到海里,設置了一道水下屏障。
左一下右一下,沒用多少時間,劉威就順著光禿禿的航母外殼爬了上去。
八個小時的警戒時間過於漫長,必須輪番下水,每次不得超過兩個小時。
雙方迎頭對進,距離不到十五米,往航母游去的兩人突然往下一沉,陷入了港灣底部的淤泥裏面。
要是有人看到,肯定會認為他是蜘蛛俠,只不個是赤身的水蜘蛛。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特種部隊為什麼叫「海豹」?因為這是一支非常擅長兩棲特種作戰的突擊隊,在海面下幾乎無敵。
「有點,不過還行。」劉威將流線型潛水背包取了下來,拿出一條纏在一起的繩索,再把背包交給了周譽龍。「在這等著,我先上去。」
美軍給出的理由是:「華盛頓」號在南海遭遇風暴,一架沒有系好的「大黃蜂」戰鬥機撞壞了起飛甲板右側的一號彈射器,需要緊急維修。因為彈射器屬於最高軍事機密,所以美軍需要在現場部署警戒線。
如此一來,航母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絕緣體。
轉移工作井然有序,就像流水生產線一樣。
爬到四號升降機外面的平台上,劉威迅速趴下,觀察了一下遠處的情況。確認沒有哪條不開竅的海豹浮上海面后,他才解開繩索,繫上配重腰帶,慢慢放了下去。
一天無話,到了第二天晚上,美軍開始行動了。
這本來沒什麼好奇怪的,任何人都一樣。
這時候,藏在航母肚皮下的那條專吃海豹的「鯊魚」也遊了出來,以遠超過海豹的速度游到美軍水下防線外,接上了等在那裡的同伴。
在這麼涼的海水裡,別說人,真正的海豹也泡不了多久。這也是海豹為什麼要分成兩隊的原因。
為什麼說幾乎呢?因為有敵手。
為了做得好看一些,美軍還用帷幔遮住了半個起飛甲板。
因為離水下防線還有幾十米,所以第二批海豹沒有啟動潛航器上的聲納,也就沒有發現藏在下面的兩條「鯊魚」。
入夜後不久,這些被帆布嚴嚴實實罩起來的車輛就以每三分鐘一輛的速度從航母機庫里駛出來,開到二號集裝箱碼頭上,駛入準備好的集裝箱,固定好之後由一台海陸聯合公司租用的大型吊車送上集裝箱貨輪。
劉威提不起十萬噸的航母,但是能夠提起自身。
葵涌集裝箱碼頭則是僅次於新加坡的全球第二大集裝箱碼頭。
從碼頭上突破幾乎不可能,就算能夠幹掉巡邏的警衛,也不可能悄悄進入航母。
港灣里,一個中隊的海豹突擊隊員駕駛著潛航器四處巡遊,航母上還有一個中隊處於待命狀態,隨時都能入水。
「狗日的,你是怎麼看到他們的?」
一套「伊斯坎得爾」有六輛導彈發射車、六輛導彈輸送車、一輛營級指揮車、一輛油電輸送車與一輛綜合勤務車,十套總共有一百五十部車輛。
以往美軍戰艦停靠香港都會選擇中環,方便戰艦上的官兵上岸,還能讓中環與銅鑼灣的酒店飯館紅火幾天。
美軍躲到這裏來,就是要把航母與綜合補給艦上的導彈裝上集裝箱貨輪。
從頭到腳裹著防凍潛水服的周譽龍搖了搖頭,看了眼身上只有一條游泳褲的劉威,萬分不解地問道:「你不冷嗎?」
了解「尼米茲」級航母就應該知道,一號彈射器後面就是位於航母右舷最前端的一號升降機。只要航母與碼頭靠得夠近,升降機放下后,只需要架設一座棧橋,車輛就能自行進出機庫。
海地大地震的時候,負責運送救援物資的美國航母就這麼干過。
對付一個中隊的三十多名突擊隊員,而且是在海面下,顯然不大現實。
雖然淤泥不是很厚,但是正好能夠蓋住兩人。
如此大的動作,肯定無法保密。
航母外表面不是金屬,而是幾層厚度超過五厘米的油漆,最外面一層是按照美軍塗裝調色的防鏽漆,是非常好的絕緣體。
這些油漆能夠經受住海浪衝擊,自然能夠承受住劉威的那點體重。
碼頭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至少有幾百名荷槍實彈的警衛與陸戰隊員,附近的集裝箱貨櫃區里還埋伏著幾個狙擊小組。
不同的是,劉威手掌摩擦后產生的靜電非常強,強到不但能吸住輕小物體,還能承受住他的體重。
窩在周譽龍的住所里改槍的那幾天,劉威在洗碗的時候發現,手掌與絕緣物體摩擦之後會產生靜電。
低頻聲納發出的滴答聲傳來,藏在淤泥里的兩人才再次浮上來,朝航母游去。
這座以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登基第三年就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女王名字命名的港灣不但是中國第一大港,也是僅次於舊金山與里約熱內盧的世界第三大港,還是西太平洋地區的航運中心。
這是為什麼,劉威想不明白,只覺得與FOS的實驗有關。
美軍如此小心謹慎,安保工作自然異常嚴密。
因為美軍經常在境外維修戰艦,所以做起來也算得上輕車熟路。
在海里呆了兩個小時,他們也餓壞了。
三十多條海豹天黑後下海,白天太醒目了。「華盛頓」號的長度超過三百米,外圍水下防禦範圍超過六百米。海豹兩人一組,平均每組守衛四十米的水下防線,而夜間水下能見度不會超過五米。
只要美軍人員不帶著武器離開碼頭,美軍在租用場地上做什麼都與香港政府無關。
一百枚「布拉莫斯」與十套「伊斯坎得爾」很誘人,也很燙手,值得冒險。
這條防線並不嚴密,海豹必須把心思集中在防線外圍,無法理會防線內部。
只是「華盛頓」號進港的時候已經是半夜,還得布置警戒線、搜查碼頭、準備拆解「伊斯坎得爾」的工具等等,所以美軍當晚只把綜合補給艦上的「布拉莫斯」轉移到了集裝箱貨輪上,讓這艘沒有理由在集裝箱碼頭上長久停靠的艦船在第二天一早就去了中環,而「華盛頓」號上的維修工作也做得像模像樣。
從科學上講,此時的劉威不像蜘蛛,更像壁虎。
東西不多,一個晚上就能搞定。
看得仔細的話就能發現,還沒挨著航母,就有一股力量把他的手吸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