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第一卷 大學

第40章 學習進展

第一卷 大學

第40章 學習進展

很多現代沒有闡明,或者說沒有發現的聯繫,在未來更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更龐大的研究之下,慢慢的被發現了。在這種情況,針對一種疾病,或者一種癥狀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內容實際上就大大的增加了。
其實,對於臨床課程包含的內容如此之多,範圍如此之廣,田路原本心中是有疑問的。現代醫學,分科越來越細,雖然在大學裏面要學習很多內容,但是真正進入臨床之後,一般都是只需要精通本專業就夠了。這就像當年雷亢應邀去做神經外科的翻譯失敗之後毫不在意一樣,不同專業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的,一個人的精力
未來的醫學生只需要短短的四年時間就可以完成兩個分系統的學習,就足以說明這一點了。更何況,在臨床醫學課程階段,系統模擬實現的強悍再次讓田路瞠目結舌。
同樣是擦車,現在還是用水,而八十年,卻是拿著一個手電筒往車上照,亮光一閃之後,整個車就跟新的一樣了……
醫學基礎的課程,就是告訴你車應該是什麼樣子的,髒了之後又是什麼樣子,它為什麼會臟……而臨床醫學課程則是告訴你這些髒東西具體都有什麼,具體怎樣去掉這些髒東西,而用哪種方法速度最快,對車身的傷害最小……
最基礎的知識,往往也是最穩定的知識。
就好比神經病理學。
一方面,信息量實在是太大了。未來的臨床,比現在的分科更加的細,至少有一百多個專業,每一個專業的內容都龐大無比,只是看一遍都要花費海量的時間。
那樣的話,他完全可以將學習進度大大的完成一塊,到進入住院醫師培訓階段的時候,至少可以完成大部分了。
但是,如同反駁印度裔主治之前要想一想一樣,田路必須搞清楚現實與系統知識之間的區別,防止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說出與現在不一樣的東西。畢竟,沒有經過系統研究和實驗驗證的未來知識,從田路這樣的醫學實習生口中說出來的話,甚至連推測都算不上,只能是笑話而已。
但是還有一些學科,比如藥理學,毒理學等,八十年後卻有了巨大的變化。八十年間,出現了太多太多的新葯和合成毒素,而現在的藥物在八十年繼續應用的卻是微乎其微,可以說,這些學科與現實中相比,幾乎已經是面目全非了。
這門課,其實在大四完成的基礎醫學課程裏面就已經學過了,而且與現實中相比,要精深也要龐大許多,只是出於學習目的的話,看這本書似乎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從醫學生的培養上,在醫療制度,醫療理念,以及醫療的環境上,都有著截然不同的地方。當然,只論起硬體條件,國內是遠遠不如的,尤其是基礎研究方面,差距還是比較大。
不過,變化如此巨大並不意味著田路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實際上,未來的藥物還沒有出現的情況下,田路只需要把現實中的藥理學或者毒理學學好就行了,他甚至不用去關注這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而只是學好課本的知識就行了。
而到了洛杉磯之後,田路發現,這邊的臨床工作與國內相比,也有著很大的差別。
田路也曾經想過,是否可以等完成所有的理論課程之後再申請住院醫師的職位,畢竟他才剛剛二十三歲,對於大多數住院醫師而言,實在是年輕的有些過分。但是經過認真考慮之後,他還是放棄了這種打算。住院醫師的培訓雖然辛苦,但是就田路現在的知識量而言,很多理論學習的地方也是可以偷懶的,不是完全沒有了時間,再不濟,一兩年的時間也足夠了!
「四月初的時候,差不多就可以去神外獃著了。」
拋開一切,全力以赴的學習!
否則的話,只是一門專業,恐怕就需要人們投入一生的精力了。
比如解剖,比如組胚,再比如寄生蟲等,雖然數十年後因為技術的進步和研究的深入,很多現在還沒有闡明的機理被發現了,很多錯誤的理論被糾正了,但是至少現在百分之八十的知識點依舊是正確的。這些學科是田路在現實中花費時間最少的,只要把系統的知識學完,然後再找出現實與未來的不同就可以了。
病理學的發展雖然比不得臨床技術的進步那麼大,但是畢竟有了很多進展,也推翻了以前的一些結論。尤其是很多常見的病種,比如說癲癇、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獃)等,未來已經可以完整述其發病的機理,以及病理學的表現了。
就拿診斷學來說,現實的教材書本上是純文字的,雖然理解起來並不難,但是畢竟只能靠想象來進行認知。而系統的模擬實現功能,讓這些診斷知識變得簡單直觀了起來。比如那些常見癥狀,典型或者非典型的都可以在一個人的身上看到;比如那些體格檢查方法,一名模擬醫生會在一個模擬病人身上進行標準化的操作;再比如那些實驗診斷,系統更是把實驗的全過程一一模擬出來,供田路反覆觀看。
看到的越多,了解的越多,田路也就越發地打定了主意。
另外一方面,專業和專業之間的聯繫遠比現在要緊密的多。未來的醫學雖然也細分了許多的專科,但是卻更加強調人類自身的整體性。這一點,似乎與中醫的某些理念比較相符,遇到疾病之後不能簡簡單單的局限在一個專業裏面,因為一個器官的病症會影響到另外一個器官,一種疾病的發展可能會累及到多個系統……
這就好像洗車一樣,最麻煩的方法就是自己打上一桶水,拿上一條毛巾,一點點的擦洗。而簡單一些的,就是去路邊的洗車房,讓工人用水槍噴洗,速度要快許多。而更加快捷的,當然是去有成套設備的洗車房,舊車進去,新車出來,效率更高。但是無論採用的是哪一種方法,要想讓愛車煥然一新,光彩照人,所需要做的目的都一樣,就是去掉車身上的髒東西而已。
花費時間最長的,是那些在未來有了很多突破性的進展,但是卻又不能完全拋開以往成果的學科。
七點多鍾,雷亢上來叫他下去吃了晚飯,簡單的外賣披薩和蔬菜沙拉,吃完之後,雷亢招呼一聲就出去瀟洒了,而田路就又回到了屋裡,稍事休息之後,躺在床上進入了系統之中。
對這些課程,田路需要做的,就是要盡量的收集世界最新的研究進展,然後與系統的知識相互印證一下,並在系統課程中標註出不同的地方。而這樣的工作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卻比較繁瑣,一個小時的時間,田路也僅僅才看了二三十頁而已,與錄入功能平時的效率相比,確實不堪一提。
但是在學習臨床醫學的課程中,慢慢的,田路又有些理解了未來醫學培養體系作出如此規定的原因。
這一點,在學校附一院進行實習的時候,田路便深有體會:實際的臨床工作和書本上的知識,很多時候是不一樣的,而且很多東西,比如與病人的交流,突髮狀況的處理等,更是在課堂上永遠也學不到的。
表現到防治措施,這些具體知識點雖然遠比現代要系統,要繁多,但多是需要記憶的,難以理解的內容很少。
這種差別,是全方位的。
田路大概的估算了一下,因為見習的緣故,估計系統學習在畢業之前不會有太大的進展,最多也就只能完成一半。但是下半年除了要進行住院醫師職位申請的面試之外,基本上就沒有什麼事情了。所以說,直到明年去醫院進行住院醫師培訓之前,他會有至少六七個月的時間可以專心的進行系統的學習!
一想到完成醫學基礎支持系統和醫學實驗支持系統的學習,就可以開啟臨床診斷支持系統和臨床操作支持系統,田路就像過了電一樣,身上激起一片細細的雞皮疙瘩!
這就好像是廚師做菜,川菜,粵菜,魯菜……花樣繁多,色澤各樣,但是不管你是哪個菜系,哪個流派的廚師,終歸是要用油鹽醬醋這些最基本的調料。
關於未來的計劃,最重要的有兩點,一個是能夠順利的找到合適的醫院進行住院醫師培訓。美國這邊雖然住院醫師們要辛苦的多,但是醫院先進的設備和優越的硬體條件還是讓他眼熱不已。第二個便是儘快完成醫學基礎和醫學實驗兩個分系統的課程。只有完成了兩門課程,他才能利用臨床診斷和操作支持系統,對一名醫生而言,這兩個系統才是整個系統的精華所在!
而這正是系統存在的最大優勢所在!
從這方面來講,田路一直認為,自己認真對待實習,並且來洛杉磯是最正確的決定。
進入臨床課程的學習已經有一年多了,但是大五這一年,由於對於實習的重視,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白天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加上出國的手續極為繁瑣的緣故,所以田路在系統內的學習進度比較緩慢,直到現在,臨床醫學課程的進度還不到一半,距離完成還是遙遙無期。
有限,不可能顧及到那麼的學科。
原因主要是有兩個:
因為是見習生的緣故,田路平時不能動手自己去做,而是只能一旁觀摩著。而系統的錄入功能,不僅僅是能夠錄入文字,而是能錄入一切眼睛所能看到、聽到,或者說應該是田路所能「感覺」到的東西!因此兩個月的時間,足以讓他把普外科所有的基礎操作給見習一遍了。
在國內的實習,田路沒等到外科部分就出來了,所以此次見習主要集中在這上面。當然,他懂得多不如精的道理,普外科是外科的基礎,必然是要去的,而神經外科作為外科裏面的明珠,也是田路最有興趣的科室,自然也要花費一定的時間。
當然,醫學的某些課程也一樣。
當然,實際的運用與理論知識終究是有差距的,即便是未來的醫學生,在完成前八年所有理論知識的學習之後,同樣要進行四年的臨床實習!而且,八十年後的知識和現在還是有區別的。病理病生之類的基礎內容還好,大部分還保持著一致,但是治療上面卻是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而且在田路看來,臨床是基礎醫學知識的延續和具體化。那些原來學過的基礎知識,比如生物學,生物化學等,還有醫學基礎的課程,比如解剖,生理,病理和病生等,其實已經為臨床課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所有的臨床課程都是建立在基礎醫學之上的應用。
田路覺得離開普外科的時機確實已經成熟了。這次他申請見習的五個月,第一個月見習門診,後面兩個月見習普通外科,最後兩個月,田路打算留給神經外科。
有了醫師支持系統的幫助,即使內容之多,浩如煙海,但是掌握全部的必修課也絕對不是不可能的任務。事實上,臨床醫學中的內容,就像現代的醫學生在大學中的臨床課程一樣,多是具體的知識點。比如內科學,就是分系統的對各種疾病進行具體的闡述,從病因到發病機制,從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到分期和分類,從臨床
「那麼,既然如此,就用去之前的這段時間把神經外科和顯微外科的東西先給過一遍吧。」琢磨了一下,田路終於下定了決心,隨即心念一動,點向了神經外科那碩大的圖標……
這一點,在很多課程裏面都能夠得到驗證。尤其是數學,物理學這樣的基礎學科更是如此,醫學生所需要學的,現代和八十年後相比,除了範圍上要寬廣許多之外,內容上並沒有什麼改變。
看到臨床醫學大門裡面那一長串的圖標,田路不由得眉頭一皺,輕輕地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