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民國》第八卷 世界大戰

第652章 反共產國際協定 十二 英國的平衡術

第八卷 世界大戰

第652章 反共產國際協定 十二 英國的平衡術

「哦,對了,把中國、德國、波蘭正在進行的密謀通過秘密的渠道告訴蘇聯方面。此外,再電告塔爾迪厄總理(法國總理),請他在方便的時候到倫敦來一次,我想和他當面交流關於中德波三國同盟的看法。」
「我懂了。」希米維格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元帥閣下,那我們現在要不要馬上答應德國人的要求呢?」
波蘭華沙,歐羅佩斯基酒店。
「不,還不急。」畢蘇斯基擺了下手:「還是先把德國人的要求告訴倫敦……就和他們說,德國想要立陶宛、愛莎尼亞、拉脫維亞三國,還想要外高加索和中亞殖民地。而波蘭可以同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組建聯盟國家,並且還可以在德國和中國的幫助下完成軍隊的現代化,以及建設必要的軍火工業。」
畢蘇斯基濃眉緊蹙,緩緩搖頭:「希米維格,對波蘭來說加入德國一方同英法開戰比加入英法一方同德國開戰要保險的多!英法和我們距離遙遠,他們既威脅不到我們也保護不了我們。他們只會將波蘭丟給德國,去為他們充分備戰爭取時間……而且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也不會那麼輕易就接受波蘭的領導,更不會為了波蘭而戰,一旦波蘭本土遭到德國的蹂躪,我們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大波蘭會在瞬間崩潰。再說了,就算是我們的犧牲為英法贏得了足夠的準備時間,讓他們打敗了德國……他們會在戰後讓恢復大波蘭么?這顯然也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去為英法犧牲呢?還不如繼續站在德國一邊好了。當然,如果英法和德國之間的戰爭出現了僵持局面,那波蘭倒是可以考慮一下其它的選擇……希米維格,你懂我的意思了么?」
在這份地圖上面,同德國的東普魯士接壤的立陶宛、愛莎尼亞、拉脫維亞三個國家已經標註上了代表德國納粹黨的萬字旗!有三個巨大的箭頭從這三個地區分別向列寧格勒、斯摩棱斯克和明斯克的方向伸出。這三個巨大的箭頭各自代表一個被稱之為集團軍群的戰術單位,估計每個集團軍群都將擁有五十萬到一百萬的兵力,以及數量眾多的坦克、飛機、大炮。其中一個被命名為A集團軍群的戰術單位將負責包圍或是佔領蘇聯西部最重要的城市列寧格勒。而B集團軍則將像一把鋒利的尖刀一樣,從蘇聯西部邊防線上向東南方向插進去,奪取斯摩棱斯克,切斷蘇聯的白俄羅斯作戰集群同莫斯科的聯繫。還有一個C集團軍群則要負責從正面攻擊蘇軍防線。同時在波蘭領土上,還有兩個標註著波蘭紅白兩色旗的巨大箭頭,其中一個指向烏克蘭,而另一個則對著白俄羅斯。此外在遙遠的東方,在蘇聯國土的另一端,還有兩個同樣代表著集團軍群的巨大藍色箭頭,指向了蘇聯遠東和中亞地區,此外還有一個較細的箭頭從中國的河北省出發越過蒙古直插蘇聯的西伯利亞,切斷了西伯利亞的鐵路線。很明顯,這是一個對蘇聯進行全面打擊,目的至少是推翻統治那裡的蘇維埃政權,並且徹底削弱俄國力量的作戰計劃!
讓世界在其領導下保持平衡是大英帝國這些年來,孜孜不倦所追求的最大目標,也只有這樣,英國才能以早已經衰落的國勢,維持她的全球霸權。不過眼下這個世界的平衡正在被打破,美國、蘇聯、中國還有德國,這四個國家正在從不同角度動搖著大英帝國統治下的世界霸權。而對英國來說,同其中任何一個國家發生戰爭,都將意味著世界帝國的崩盤!即使英國可以戰勝對手,也沒有能力再繼續對抗第二個挑戰者了。而在麥克唐納看來,最好的維持世界帝國的辦法,就是讓中國、德國、蘇聯這三個挑戰者在一場持久的戰爭中,耗得精疲力竭!
而娜塔麗·列辛斯卡婭和那個希米維格元帥則並排坐在辦公桌對面,看著面前那個老人仔細的久久打量著這幅巨大的地圖。那個老人正是畢蘇斯基。波蘭的第一元帥和國防部長,也是這個國家事實上的領導人!半晌之後,老人才發出了渾濁沉悶的嘆息聲:「……那麼看起來,我的故鄉立陶宛將來會成為德國的一部分了……」希米維格元帥看了身邊的美女一眼:「娜塔麗,這個分配方案是中國和德國的底線了么?」
同一時間,在貝爾維德雷宮的辦公室裏面。一隻布滿了老人斑的手指,在地圖上面立陶宛的那個位置敲了一下。然後就重重地按在了那裡。這是一幅印刷精美的千萬分之一的世界地圖。在這個地圖上面,各種各樣的戰術符號標註得密密麻麻的。如果任何一個熟知軍事的人看到這張地圖的話,就能讀出來,這是一份由某個軍事強國的參謀精英們經過了多少不眠之夜,在對蘇聯和德國、波蘭的軍事實力反覆對比,對雙方擁有的力量進行了最嚴密的計算和評估之後做出來的一個全面戰爭的方案。當然,這一切現在僅僅是一個極為初步的戰爭方案,還遠遠沒有到達完善的地步。
「不!你不明白!」畢蘇斯基有些不耐煩地打斷了希米維格,又用手指了下娜塔麗:「你來告訴他應該怎麼做吧。」
倫敦,唐寧街十號,英國首相拉姆塞·麥克唐納摸著兩撇修剪整齊的大八字鬍與外交大臣約翰·西蒙爵士一起,拿著英國駐波蘭大使發來的電報,滿意地笑笑:「看來這個希特勒並不是一個完全的瘋子,他還知道自己在幹些什麼,也知道誰才是這個世界真正的主宰。」
約翰·西蒙稍稍愣了下,隨即點點頭。德國、中國如果真的在對蘇戰爭中得手了,那他們也有可能會翻臉不認賬,把蘇聯二一添作五給瓜分了了事,那控制了大部分歐亞大陸的中國和德國可就難以遏制了。
「而且我還很想知道,斯大林這個暴君在得知中德波正在聯手準備推翻他的蘇維埃政權後會有什麼反應?」麥克唐納的嘴角流露出一絲玩味。
「告訴日本人,我們不希望日本過多捲入蘇聯的內戰,他們現在最主要的任務還是恢復國內脆弱的經濟,要做到這點,最好安心做個海洋國家,不要再對大陸抱有什麼幻想了。」
「電告藍浦生爵士,請他轉告蔣介石委員長,帝國政府非常想了解中國打算如何處置那三條剛剛被打撈起來的戰艦?能否讓日本政府以一個合理的價格贖回它們?我想他們應該知道《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的限制吧?」
希米維格元帥忙重重點頭,答道:「我明白您的意思,波蘭在強大起來之前決不能同德國為敵,一定要偽裝成德國最忠實的追隨者……」
希米維格元帥顯然並不同意娜塔麗的看法,他坐在那裡,堅持著自己的意見:「可是還有英國和法國呢!波蘭可以同英國、法國聯手一起來遏制德國的野心。有我們三個國家連手,德國一定不敢有什麼非分之想。如果中國也能同我們聯手,那就更理想了。」
西蒙爵士非常紳士地笑笑,麥克唐納首相雖然是工黨出生,不過看起來還是深知大英帝國平衡術的精髓,一面鼓勵德國、中國、蘇聯這三個陸上強國打一場大規模戰爭,一面又用日本的海上力量、法國的陸上力量,還有波蘭來限制中國和德國,最後還想限制中國和德國發展強大的海軍。不過想到眼下英國海上霸權的前景,約翰·西蒙就忍不住在心中暗自嘆息,隨著不久之前的中日南海大戰中航空母艦的出色表現,戰列艦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了。而英國現在卻沒有足夠的財力來建造更多的航空母艦,也沒有決心淘汰數量龐大的戰列艦。更糟糕的是,北海和北大西洋惡劣的氣候,使得英國的航空母艦必須要更加堅固的船體和更好的試航性,以至於建造成本過高,艦載機數量又太少。以至於英國航母到了太平洋就比不過相同噸位的中美兩國的航空母艦了。除非英國可以建造更多的航母,否則單靠平衡術還是難以長期維持世界霸權的。
……
羅耀國穿著睡衣,躺在壁爐邊上的躺椅上面,靜靜的閱讀著每天的會談紀要。在取得了希特勒的支持之後,他便將同德國的具體談判丟給了外交部長汪精衛和中國駐德國大使曾琦。自己則同希特勒所任命的「無所任大使」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一起來到波蘭首都華沙,準備將這個「世界第三大陸軍強國」拉攏到滅亡蘇聯的同盟之中。
她的聲音聽上去非常嚴肅。而老人輕輕擺了下手:「呵呵,我知道,我知道……德國有多麼強大,我們波蘭又是個什麼情況,我還會不知道么?而且我們波蘭還很不幸地被俄國和德國這兩個強國夾在中間,歷史上還被他們三次瓜分……誰知道希特勒和斯大林會不會再策劃第四次瓜分呢?所以我們面對一個即將重新崛起的德國,就必須在投靠蘇聯或是投靠德國之間做出抉擇!」說著他看了眼希米維格,加重了語調:「如果我們不投靠蘇聯和德國中的一國,成為他們的小兄弟,那等待我們的很可能就是第四次瓜分了!而現在投靠蘇聯顯然是不現實的,唯一的選擇也就是德國了……還能得到一支足以自保的軍隊還有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那當然是再理想不過了。」
娜塔麗淡淡一笑:「元帥閣下(指畢蘇斯基),以波蘭的實力能得到整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已經是極限了,而且還不必將旦澤和加里西亞割讓出去……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同他們的東方領土(指從蘇聯得到的領土)之間最可靠的交通線就是波羅的海,所以控制同東普魯士相連接的波羅的海三國是德國東擴所必需的跳板。而我們波蘭的發展方向只能是黑海沿岸……從大海到大海的夢想,說實在的,是根本不現實的……」
娜塔麗苦笑了下,沖希米維格元帥微微點頭:「閣下,波蘭不是德國的對手,不管她有沒有強大起來。即使我們從滅亡蘇聯的戰爭中得到了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波蘭也不過是個二流甚至是三流國家,遠遠比不上德國和中國!而我們波蘭又離德國那樣的近……所以我們在和德國一起打敗了蘇聯之後,必需長時期的充當德國的追隨者!對德國只能是忍耐!忍耐!再忍耐!」
根據希米維格元帥所提出的條件,波蘭要在滅亡蘇聯的戰爭中盡到一個盟友所應盡的義務,至少需要擁有兩千架相當於德國和中國空軍現役戰機水平的戰鬥機和轟炸機,還需要能夠裝備四個裝甲師的坦克,此外波蘭的軍火工業也必需達到能為最少兩百五十萬大軍作戰提供足夠的火炮、步槍、機關槍和彈藥的水平。當然波蘭方面也願意為所獲得的武器裝備和機器技術提供代價,他們可以在戰爭開始後向德國提供足夠多的農產品,包括波蘭自己生產的和烏克蘭生產的……
「不,不,約翰。」麥克唐納搖頭說:「現在還為時過早,我們還要繼續觀察整個事件的發展,並且……我們還要試探德國的態度,看看他們是真心想和帝國合作,還是在欺騙帝國,要知道那些德國佬是很狡猾的。此外中國人那裡也要繼續試探……」
「那帝國是不是可以馬上同意解除《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限制,讓他們可以重新武裝自己呢?」西蒙爵士同樣非常滿意。他在收到英國駐華大使藍浦生爵士的電報之後,第一時間就被那個滅亡蘇聯恢復諾曼諾夫王朝的宏偉計劃給深深打動了。
……
但是德國人現在明顯是不太情願將波蘭武裝起來,變成一個足夠分量的合作夥伴,畢竟波德之間的關係在過去幾百年裡面也很難稱得上是和睦。就是眼下,波蘭和德國也存在著相當大的領土糾紛,比如旦澤走廊和加里西亞。前者是連接德國本土和東普魯士的咽喉要道,後者則曾經歸屬過奧地利……在希特勒的眼裡,奧地利和德國基本上就是一個國家。不過羅耀國卻不認為德國和波蘭之間的這些 分歧沒有彌合的可能性,只要雙方的領導人有足夠的智慧和戰略眼光,這些都不是問題!畢竟在歷史上德國和義大利也有「領土糾紛」,義大利北部的許多地區也曾經屬於奧地利或者是神聖羅馬帝國。同樣的,德國為了安撫蘇聯以穩定自己的後方,也曾經向這頭貪得無厭的俄國熊提供過大量的機器設備。現在這兩個國家的在談判桌上的強硬應該是在為各自爭取最大的利益吧?不過在蘇聯這個敵人真的被滅亡之後,波蘭和德國會不會走向戰爭就不好說了。
「最後再問一下畢蘇斯基,他知不知道一個名叫阿納斯塔西婭·尼古拉耶芙娜·羅曼諾娃女人?我曾經聽人說過,她好像生活在美國。」
不過在華沙的談判卻出人意料的艱難,波蘭方面似乎很清楚自己在這個中德波三國同盟中所處的弱勢和特殊的地位。或許是因為畢蘇斯基還健在,眼下的波蘭很清楚自己的「世界第三軍事強國」有多大的水分,而且通過娜塔麗,波蘭人也知道德國在和中國的合作中獲益頗多,德國人擁有大批參加過中日戰爭的軍官,擁有製造最先進的飛機和坦克的全部技術和資源,還有可以隨時購買下半個中國海軍的權力!而波蘭現在只有一支數量眾多的步兵和看起來有點過時了的龐大騎兵部隊。憑藉這種程度的武裝,波蘭根本沒有能力在蘇聯滅亡以後對抗強大的德國軍事機器……而同時波蘭又捨不得放棄這個實現他們多年夙願,建立一個包括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內的大波蘭的千載難逢的機會。
正是在這種患得患失的心情之下,波蘭方面的談判人員要求多而承諾少。隨著談判的深入,波蘭方面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從這些要求中,羅耀國也看出了波蘭人對一個強大的德意志帝國的恐懼。波蘭方面的首席談判代表希米維格元帥更是公開表明,只有中德波三國的力量相對平衡,這個同盟才有可能成立。波蘭現在最關心的不是如何分配戰利品——蘇聯的領土足夠遼闊。波蘭最關心的是他們能不能通過三國同盟擁有一支足夠現代化的強大軍隊!這樣一支軍隊既是滅亡蘇聯所必需的,也是波蘭在戰後獲得安全的保證。為此波蘭希望可以加入中德之間的軍事技術合作,要求中德向他們提供武器、技術還有機器設備,還要幫助波蘭訓練軍官,以便讓波蘭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武裝起一支足夠現代化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