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奮鬥》第三卷 新時代

第235章 國葬

第三卷 新時代

第235章 國葬

石油的重要性,蔡鍔自然再清楚不過,自然的聯想起外交部年初在沙特的活動以及中國版圖上新增加的幾塊中東飛地。
段祺瑞接過那婦人手中的孩子,抱了一下,似是在逗弄著三四歲的嬰兒。
「前邊兒是公民協會的路祭棚。」
在中國,大總統是國家統一的象徵,大總統的職責主要是禮儀性質的,如簽署議會通過的法律和議會接受的國際公約,委派駐外使節,接受外國使節呈遞國書,主持新議會第一次會議等。
看到大少爺,李殿臣那張皺成了一團的老臉上,突然綻開了一抹笑容來。
「噠、噠……」
打從還是袁大帥那會起,他牽著馬跟著大總統,幾十年間,什麼大風大險,都還不是他李殿臣陪著他度過去的?服侍了他幾十年,他卻對自己說。
「這一次,總比去年要好一點不是,從今年4月,我們佔領了伊拉克后,對德國的貿易又一次展開了,一個月18.5億華元,巨額利潤讓那些財團,成天嚷嚷著要修通巴格達鐵路……」
臨了或是因為天寒的緣故,輕咳了一聲。儘管只是輕咳,但司馬還是回過頭來看了一眼。
喃喃著大總統遺言的司馬道出一句話來,這些年總統府被徹底的架空,可即便如此,無論是黎元洪或是段祺瑞,卻安然處之,這場戰爭爆發之後,身為共和中國第三任大總統的段祺瑞不顧身體虛弱,乘飛機往來全國各地,行大總統之責,為陣亡將士行奉靈典,慰問遺族、慰問傷員,他盡一切可能用自己的行動支持自己,而……對於他們自己卻……
望著忠烈祠內的眾人,趙紫邱變得感傷起來,甚至失去手臂時,也未像現在這麼傷心。
坐在車上,隔著車窗看著飄雪的街道,趙紫邱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一個多小時后,當電車停后,下車的趙紫邱的雙腳不知不覺地把他拖到距離車站約一里處的地方。
那淚水縱橫的婦女的聲音並不平靜,但也不激動,顯然已經過去有一段時間了。
「通知……不,我們去京城……另外,通知國會,為大總統舉行國葬大典!」
整個部隊士兵倏地都轉過頭去,朝著靈車行注目禮。李殿臣站在車上,一聽到這聲口令,不自主的便把腰干硬挺了起來,下巴頦揚起,他滿面嚴肅,一頭白髮給風吹得根根倒豎。
「印度。」
靈堂里哀樂大奏,已是啟靈的時分,殯儀館門口的人潮陡地分開兩邊,陸軍儀仗隊刀槍齊舉,大總統的靈樞,由八位儀仗隊軍官扶持,從靈堂里移了出來,靈柩上覆著一面五色旗。
「大總統生前,我跟隨了他四十多年,我最後送他一次,你們都不準嗎?」
靈堂內已經站滿了前來弔唁的政府官員和各界人士。四壁的輓聯掛得滿滿的,許多幅長得拖到地面,給風吹得飄浮了起來。
一次次戰爭,戰死者的遺屬越來越多,各地忠烈祠的香火就越來越興旺。國防軍有戰死不為生俘傳統,軍人們為了在忠烈祠里有自己的一炷香,受到後代的祭奠,加上民族主義的信仰,總是為國慷慨赴死。
過去人家提一下:「這是段總長的副官。」
「這場雪很大,天比去年又冷了幾分,咱們在北方的那個鄰居家裡來的客人的日子想來是不好過吧!」
說出這句話時,蔡鍔一直看著身旁的司馬,到那時他會退出嗎?
奉香典完成後,段祺瑞才挨個兒在忠靈殿外看望祭魂的婦女和孩子們,來長安除去參觀國防承包商企業外,還有就是慰問軍人遺族,湊近一個穿一身素綢的婦女。問她丈夫死在哪兒?
靈樞一扶上靈車,一些執紼送殯的官員們,都紛紛跨進了自己的轎車內,街上首尾相銜,排著一條長龍般的黑色政府汽車。維持交通的警察和憲兵,都在街上吹著哨子指揮車輛和前來送行的各界來賓。
薄薄的電報紙從司馬的手中慢慢的飄落到華麗突劂斯坦地板上,在長達數十秒內,劉敬之都注意到總理的神情變得有些恍惚。
「李叔……」
走不遠,路邊出現一個路祭棚。棚內高燃白燭。作為段家長子的段宏業連忙下車叩拜……
「大少爺,前邊兒是榮民協會的路祭棚。」
今年長安的冬天比往年冷些,而且雪也很多。趙紫邱獨身一人在街道上漫步著,左臂空蕩蕩的隨著風雪搖蕩著。街上的行人並不多,凌晨時分,承包街道清掃的公司已經用大型鏟雪機剷除了路面上的積雪,此時大街小巷,只有濕漉漉的路面。
李殿臣趕忙將用手撥開人群,拄著拐杖急急蹭到靈車那邊,靈車後面停著一輛敞篷的卡車,幾位年輕的儀仗兵,早已跳到車上,站在那裡了,李殿臣走到卡車後面,也想爬上扶梯去,一位憲兵馬上過來把他攔住。
靈堂門口,擱著一張寫字桌,上面置了硯台、墨筆並攤著一本百褶簽名簿。老者走近來,守在桌后一位穿了新制服、侍從打扮的年輕執事,趕緊做了一個手勢,請老者簽名。
「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國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鶩時尚之紛華……我負段公,非段公負我!」
李殿臣往前趕了兩步叫道,而此時徐樹錚頭也不回的離開了,但熟悉秘書長的李殿臣卻知道,恐怕沒人比徐秘書長更難過。
「老李,南方天氣暖和,好養病。」
劉敬之拾起地毯上的電報,輕聲喚著總理。
但大總統吩付下來了,自己也就只能回去了,可誰知……
其他人大都注意到總理進入靈堂后的沉默,同樣紛紛聯想到那張照片。
遠遠地望著大總統,趙紫邱留意到大總統在說話時,臉上的潮紅、雙手的顫抖,正在醫學院進修的趙紫邱的心神一黯,大總統的身體看起來真的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想到這,趙紫邱殿中,必恭必敬地跪在總靈位前,點上三燭香,默默地為戰死在緬甸、印度的朋友祈祝冥福。就在趙紫邱默念的時候,感到周圍發生了異常的騷動。他扭過頭去一看,不禁倒吸了一口氣,是……大總統!
「我是李殿臣,李副官。」
只見這祭棚甚是排場,供品豐盛,且有警衛站崗。段宏業連忙再次下車上前跪拜,這時他才發現這祭棚的警衛,大都是50多歲的老人,其中幾位是自己較為熟悉的叔伯……
他停在大門口的牌坊面前,仰起頭,覷起眼睛,張望了一下,「故段大總統靈堂」,牌坊上端掛著橫額一塊。老者佇立片刻,然後拄著拐杖,彎腰成了一把弓,顫巍巍的往靈堂里,蹭了進去。
劉敬之想起曾經在報紙上看到的關於共和中國兩位大總統的描述,一位泥菩薩、一位彌樂佛,人不相同,但卻不過是兩個擺設,在國民的眼中大總統無非只是擺設而已,自先生出任總理后,藉助當年段總理建立的內閣制,一步步的奪走了大總統幾乎全部的權力,甚至為避免府院之爭而不惜傷財遷都。
「我是全靠藥石之力,華之,你呢?」
「少爺,我是李副官。」
「秘書長,保重了。」
他們並不比另一個時空中更早到達莫斯科,霜凍後路面情況改善還沒有幾天,嚴寒又至,相比于另一個時空,他們的過冬準備甚至還不如那個時空,在希特勒和德國參謀部看來,也許冬天到來時,戰爭就已經結束,蘇聯就已經投降,至少莫斯科已經打下了,但是,一場暴風雪改變了一切。
李殿臣走到靈台前端站定,勉強直起腰,做了一個立正的姿勢。立在靈台右邊的那位司儀,卻舉起了哀來。
「所以,我們出兵中東,實際上是為了充當這條油管的油筏,未來如果沒有我們的許可,中東的石油,一滴也別想賣給其它國家,只要我們控制了中東的石油,就等於控制了整個世界!」
李殿臣倒退了幾個踉蹌,氣得干噎,他把手杖在地上狠狠頓了兩下,顫抖抖的便喊了起來:
望著被風雪籠罩的京城,司馬輕嘆了一聲,自己開的這個先例在這場戰爭之後,就會通過法律來禁止,相信那些反對黨一定會全力推動那個修正案。
李殿臣伸出手去,他去拍拍中年男人的肩膀。
望著已耄耋之年的大總統,趙紫邱的很難將眼前這位老人和記憶中的老人聯繫在一起,時間已經令大總統早失去了當年的朝氣,大總統或許並不是主宰中國,甚至於被外界淡望。但在中國大總統仍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象徵。
前數月發起進攻,對於德國人而言,意味著更充足的時間,但是天公不作美,先是春雨綿綿,接著又是秋雨連綿,俄國人又是向來不修路的。所有的土路都變成了爛泥塘,泥濘季節卻拖累的他們的速度,德軍無法像往常一樣前進,這才給了朱加什維利喘息的機會。
「戰爭結束之後,國會就會通過一則修正案,如果各省批准的話,修正案就會正式通過!」
憲兵說著,用手把李殿臣撥了下來。
「鈴、鈴……」
「聽你的意思,你不想……」
「他們的日子好不好並沒有什麼,阿道夫一門心思想著在短期內結束戰爭,結果春夏和夏秋之交,兩次碰到了比往年更惡劣的泥濘季節,部隊的攻勢硬生生的被天氣擋住了,而他們甚至連冬衣都沒準備好,最後打到莫斯科城門前,又不得不撤軍。現在……前天,我們在莫斯科的代辦處發回來電報,莫斯科的溫度降到了零下31.5度,這是德國人碰到的第二個冬天……」
老者正色道。
站在卡車上迎面一陣冷風,把李殿臣吹得縮起了脖子。出殯的行列,一下子便轉到了長安東路上,路口有一座用松枝紮成的高大牌樓,上面橫著用白菊花綴成的「大總統段公之喪」幾個大字。靈車穿過牌樓時,路旁有一支部隊正在行軍,部隊長看見靈車駛過,馬上發了一聲口令。
「咔、咔……」
「老北洋的節氣和骨氣!」
「國之大事,在戎與祀。」
穿著身元帥軍服的蔡鍔望著京城,若有所思地說道,儘管當時作好了一切準備,但最終……那場原本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一定會爆發的內戰,頃刻間煙消雲散了。
「總理……」
「這是侍衛車。」
如果他們中的某一人真的勝利了,軍閥間的混戰則會成為一場「正義的革命」,只不過在那個時空中,他們沒有分出勝利者……罷了!司馬搖了搖頭,那只是另一個時空中的歷史,在這個時空中,自己見識過軍閥劣的一面,同樣見過他們愛國的一面。
「當年,我們準備打進這裏!」
「國防軍在印度的攻勢力很順利。英國人很快就會徹底的失敗,我們將會一勞永逸地解放整個印度。」
「我是大總統的老副官。」
「老長官……他……」
大總統通常是由執政黨領袖、政府總理推薦,候選人通常是那些威望高、對國家貢獻大的政治活動家甚至科學家、經濟學家,由議會經過簡單多數通過,就可當選。
「菩薩黎、彌佛段!」
那位年輕侍從軍官卻很有禮貌的遞過一枝蘸飽了墨的毛筆來。
李殿臣朝著大總統那幅遺像又瞅了一眼,他臉上還是一副倔強的樣子!李殿臣搖了一搖頭,心中嘆道,他稱了一輩子的英雄,哪裡肯隨隨便便就這樣倒下去呢?可是怎麼說他也不應該拋開他的。
車隊拐進一條長安街后,街邊已經擠滿了前來送葬的市民,見靈車來后,一排老翁從圍觀的人群中擠上前來向靈車跪了下去,那些個老翁穿著舊式的黃色軍裝,似乎是當年模範軍或北方軍的老兵,他們都跪在那裡送大總統最後一程。
因正值忠烈碑執勤衛兵換崗,經皮靴踏雪的窸窣聲彷彿刺入心臟,讓趙紫邱幾覺恍惚,繞開衛兵后,趙紫邱到忠烈碑后的忠烈祠,望著祠堂上方的黑匾溜金字,上小學時,趙紫邱就知道,為什麼那「歹」裏面會少上一點,那是當年總理為西北忠烈祠題字時,特意少寫一點以示中華民族的犧牲,能少一點。
一位侍衛長趕過來,間明了緣由,終於讓李殿臣上了車。李殿臣吃力的爬上去,還沒站穩,車子已經開動了。他東跌西撞亂晃了幾下,一位年輕侍從趕緊揪住他,把他讓到車邊去。他一把抓住車欄杆上一根鐵柱,佝著腰,喘了半天,才把一口氣透了過來。
李殿臣板著臉嚴肅地說道,他的聲音都有些顫抖了,說完,他也不待那位年輕軍官搭腔,便拄著拐杖,一步一步,往靈堂里走去。老副官不是外人,是大總統的家裡人,不需要像他人一樣在簽名簿上簽名。
路兩邊的張貼架上,貼了很多國防宣傳海報,鮮有徵兵廣告,更多的是「自由債券」的宣傳銷售海報,相比于兵員或許政府真正需要的是民眾的銀行存款。
只不過是說了幾句話,人們就注意到大總統的臉色已經變得有些病態的潮紅,大總統老了!
「你們這些人……」
石油,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了,未來的中國一年需要多少億噸石油?將會是一個天文數字,對於中美兩國而言,誰能控制並保障自身的能源供應,誰就可以擁有這個世界。
「我是大總統的老副官。」
但沉浸於回憶中的司馬卻沒有聽到劉敬之的聲音,只是神情的恍惚的回憶著過去的點滴。
殿內外的人們都愣住了,一直以來,大總統都深居簡出於京城,只是在戰爭爆發后,才常往來於各地,慰問軍屬、遺族,大總統來長安了?怎麼報紙上從來就沒說過。
「我們購買的沙特的那片沙漠是不是……有石油?」
司馬搖了搖頭,那只是沒有一絲誠意的諾言,自己從來就沒有想過退出,至少沒有想過那時退出,但是卻拖上了身旁的這位,他的身體自己知道,儘管肺病已經治好,但醫生說過需要長期療養,尤其是在冬天,可在這個時候那有他療養的時間。
街上的交通已經斷絕,偶爾有一兩部黑色官家汽車,緩緩地駛了進來。一位老者,卻拄著拐杖,步行到殯儀館的大門口。老者一頭白髮如雪,連鬚眉都是全白的,他身上穿了一套舊的藏青嗶嘰中山裝,腳上一雙軟底黑布鞋。
此時身著黑色拜衣的大總統緩緩地步入殿中,他先到殿內燒了三住香,然後單膝跪地、奉香,整個過程完全按照國祭步驟進行,沒有一絲的馬虎,神態中帶著些許悲意。
「有沒有石油,我不清楚,但是我們現在不是擁有沙特、科威特、伊朗、伊拉克、阿拉酋一百年的獨家石油勘探開採權嗎?購買那片濱海沙漠和幾座島嶼,只是我們控制中東的一個環節,未來的世界誰也無法預料,如果戰爭阿拉伯民族主義浪潮興起,駐軍權可能會受到影響,但只要我們在那裡有軍事基地存在,那些阿拉伯人就永遠也別想把石油收歸國有!獨立是獨立!石油是石油!」
電車聲傳來后,幾乎未及細想,趙紫邱就跳上了電車,向投幣箱中投下了一角硬幣,根本就沒留意車路號,更不知道這輛電車是朝什麼地方駛去。
進入忠烈祠后,趙緊邱才想起今天是一月二十二日小祭。許多離忠烈祠較近、又能放下手頭工作的遺族們都來了。忠烈的喧鬧同大街上的冷清恰成鮮明對照,給趙紫邱留下深刻的印象。
跪在靈前的徐樹錚搖了一搖頭,又抬起頭看了一眼大總統的遺像,走到段宏業的面前,輕聲說了幾句,最後還是忍不住長嘆了一聲,轉身便走了。
「等這場戰爭結束吧!結束之後,到時我就會辭職,無論再多的借口!」
堂中靈台的正中,懸著一幅大總統穿軍禮服滿身佩掛勳章的遺像,左邊卻張著一幅綠色四星上將的將旗,台上供滿了鮮花水果,香筒里的檀香,早已氤氳的升了起來了。
「……」
就在這個功夫,段宏業和靈堂內的所有人,都驚訝地看到,總理在靈前跪了下來,這時人們才憶起總理是大總統的子侄輩,對大總統一直以侄輩相稱。
總理的目的達到了,無論是大總統黎元洪或是段祺瑞,都僅只是新華門后的擺設而已,甚至於連帶京城也只是一座象徵性的首都,真正的權力在國務院,真正的首都在西北。
一輛儀仗隊吉普車老早開了出來,停在殯儀館大門口,上面佇立一位撐旗兵,手舉一面國旗領隊,接著便是靈車,大總統的遺像豎立車前。
「但是,如果我們不去戰鬥,那麼有一天,英、美殖民主義者還會再一次兵臨我們的國土,我們出兵亞洲,解放亞洲,除去給予亞洲人民以自由外,同樣是為了我們的國家安全,這是正義之中的最高正義……」
望著靈堂上那張穿軍禮服滿身佩掛勳章的遺像,司馬明白這或許段祺瑞刻意安排的,這張遺像還是他出任國務總理時的照片,而……
走不多遠,車隊又停了下來段宏業又進棚跪拜……
偶爾碰到一些行人,行人留意到趙紫邱空蕩蕩的左臂和他的年紀,人們會輕輕的沖他點頭微笑一下,他人的笑容讓趙紫邱有些不太能接受,似乎每一個笑容都在提醒著自己在印度失去了左臂。
幾年前大總統對自己這麼說。大總統嫌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主人已經開了口,自己還有臉在公館里賴下去嗎?
「怎麼到了這……」
留意到總理的沉默不語,段宏業在心下懊惱著,選擇這張照片並不是父親的主意,而是……但這個時候。
戎就是戰爭,祀就是祭祀。共和10年之前,忠烈祠的公祭于每年首義紀念日舉行。十年後,國會頒布了《春秋二季致祭陣亡將士法案》,規定每年的3月29日為春祭,9月30日為秋祭。在全國上下每一處忠烈祠,都直歸國防部管轄,這裏的每一平方米的空間都充斥著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氣氛。無論是它的新年祭、春大祭、秋大祭、道義祭,還是每月一日、十五日、三十日的小祭,全為自中華歷代尤其是清末民族起義之後,為國戰死的軍人們燒香合祭。
共和二十二元月的清晨,天色陰霆,空氣冷峭,寒風陣陣的吹掠著。京城國立殯儀館門口,祭奠的花圈,白簇簇的排到了街上。兩排三軍儀仗隊,頭上戴著閃亮的鋼盔,手裡持著槍,分左右肅立在大門外。
而今天送走的那個人,卻在其中居功甚偉。
這時段祺瑞轉向周圍的人,開始用他那已經有些沙啞的聲音向大家說著。
看到一旁跪著的段家人,李殿臣顫巍巍的趕著蹭了過去,走到一個中年男人面前,低聲喚道。
進入靈堂后,從侍從官的手中接過毛筆,在百褶簽名簿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沒有任何過冬天準備的克萊斯特率領的中央集群,幾乎是穿著秋衣在暴風雪中戰鬥,僅11月27日,氣溫在兩小時內驟然下降了20度,一下子跌到了零下40攝氏度。大部分德軍因為身無禦寒之衣,數以萬計的人員被凍傷,數以千計的人員被凍死。可怕的嚴寒不僅摧殘士兵的身體,而且還使發動機停轉、武器失靈。
李殿臣也不按規矩,把拐杖撂在地上,掙扎著伏身便跪了下去,磕了幾個響頭,抖索索的撐著站起來,直喘氣,他扶著拐杖,兀自立在那裡,掏出手帕來,對著大總統的遺像,又擤鼻涕,又抹眼淚,他身後早立了幾位官員,在等著致祭。
「敬禮!」
段宏業朝著李殿臣上下打量了半天,才遲疑的認出了眼前這個老人,是父親最信任的副官,跟了父親幾十年,看到他,似乎又憶起了父親,淚水止不住的從眼裡流了出來。
提到中東,司馬顯得變得興奮起來,甚至的帶著些許的得意。
「老長官,見不得人哭……」
「一鞠躬……」
「當年我退出時,我曾許諾過,一但國事安穩,一定讓你陪我,咱們一起去遊山玩水,可現在……」
踩踏雪地時發出的聲響,在無人的城樓上,顯得有些刺耳,刺骨的寒風中,一黑、一綠兩個身影慢慢的從城樓梯入顯現出來。
李殿臣急切地說道,又想往車上爬。
「老李,這是為你好。」
眼前的這個場所空曠幽深,路兩邊的蒼松翠柏,平添了幾分肅瑟,儘管下著雪,但仍然有人來這裏,人們的手中大都帶著白菊,子彈形的忠烈碑前,還擺放著一些花圈或鮮花。
對於段祺瑞的離世,自己早已經有了準備,至少他比另一個時空中,多活了數年,原本司馬想說,讓西北公墓做好準備,但想到他在去死後,唯一的心愿就是回京安葬,話到嘴邊還是吞了回來,京城同樣有國家公墓。
司馬搖了搖頭,老天保佑是什麼概念?或許用在蘇俄身上倒是再合適不過了,在另一個時空中,41年的冬天救了他們一命,而在這個時空中,儘管蘇俄的實力遜於另一時空,但天氣似乎一直站在他們這一邊,提前數月進攻德軍,先後碰到兩次泥濘季節,在蘇俄那種出了莫斯科連條像樣的公路都見不到的地方,對摩托化部隊而言根本就是場惡夢,可這場泥濘惡夢只是第一場,真正的惡夢卻是寒冬的到來。
「松坡,你要注意你的身體,實在不行,就把這裏先放一放,到海南去療養一下,那裡天氣不錯。」
這時門外的司儀傳來一句話聲,靈堂內先後到達總統府以及京城的政府官員、地方議員、各界人士紛紛朝著著靈堂外看去。
「……總理到!」
想到這些年先後離世的那些曾經要員,司馬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句話來,在後世的某一個時期,北洋是反動的象徵,可在後來,卻又讓人不得不稱讚這些人在那場浩劫中表現出的節氣,而自己在接觸到他們之後,方才知曉,他們的節氣,並不是在那場潔劫中表現出的,無論他們居於何位、處於何境,都從不忘記自己的身份,強國是他們共同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他們無一例外的選擇了一種方式,一種在後世人眼中「圖利而忘國」的混戰,卻沒看到「武力統一、建立中央」的夢想,而後人往往只看到了軍閥混戰,卻沒有看到他們混戰背後的一面。
或許這是對大總統最準確的形容,眼前的這位大總統,在第二次就任大總統時,曾如此說過,也曾說過,這或許是他最後一次服務國民了。
「為了亞洲的自由,我們、尤其是你們付出了太多,你們的家人在這場爭奪自由的戰爭中,付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或許你們會問,亞洲的解放與我何干。」
「少爺……」
總統雖大,但權力很小。
自己都覺得光彩得不得了,總長、總理、大總統,官階一個個的變著。自己也從一個年青小伙,變成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侍從嘍,還要讓自己長官這樣攆出門去。想想看,是件很體面的事嗎?
「我早說過,不能用那張照片可……」
「……」
蔡鍔笑著反問了一句,當年,自己是兄,而現在任何人都會說身旁的華之或還年長自己幾歲,自己的身體不如往日,華之的身子一樣也不硬朗。
一場大雪把京城蓋了個嚴嚴實實,滿城沉寂,城門樓上的國旗已經降半旗,這一天,舉國上下,包括正在印度等地作戰的國防軍部隊,同樣降半旗,國葬,對於共和中國而言,這是第四次。
站在城牆上,望著似乎沒有太大變化的京城,司馬的聲中透著對往日的回憶。
「大總統,他對我……哎……」
「戰爭越打越殘酷了呀!」
「是啊,即便是後來調遠征軍回國時,我們不也做好打算,從河南一路打到海南,總之,我們當時是鐵了心思打出一個統一來……咳……」
「不想?沒有人比我更想修那條鐵路,松坡,你是知道的,中東那地方雖說基本上都是荒蕪的沙漠,但是埋在沙漠下面的卻是幾百億噸甚至上千億噸石油,這場戰爭結束之後,中東就會成為全世界的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