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奮鬥》第三卷 新時代

第309章 被強暴的自由女神!

第三卷 新時代

第309章 被強暴的自由女神!

「1875年憲法曾使法國成為一個自由的國家。它的消亡,與其說是由於它自身的缺點,不如說是那些負責保衛和管理它的人們的過失。」
亦正因如此,英美才會選擇貝當,而不是戴高樂,盟國在北非的行動證實了,如果能把貝噹噹局爭取過來,他們就能提供遠比戴高樂所能收集的為大的軍事支援。而一直以來,在法國國內維希的支持者則把戴高樂看成是英國的幫凶,在窮凶極惡地圖謀消滅法蘭西帝國。戴高樂在法國並沒有獲得有效的支持,盟國如果承擔義務去支持他,將會失去最終使法國重新對德作戰的希望,這是盟國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與這個獨裁政權相比,流亡海外的戴高樂則是共和的象徵,同樣將會成為正義的象徵,戴高樂在法國的聲望無法同貝當相比,但同樣也不乏支持者,所以未來的法國將會出現共和與獨裁的對立局面。」
品著像是焦炭和葯混合成的人造咖啡,薩雷輕聲說道。
放下咖啡杯的薩雷又提到了另一個問題。
「大多數法國人民對巴黎的合作分子比對賴伐爾和維希更為憎惡,維希至少還是法國,真正的法奸在巴黎,叛國者在倫敦,愛國者在維希散步。」
對方的回答並未讓皮爾斯顯露任何疑色,反而接受了對方的邀請,或許嘗嘗新鮮的咖啡也是不錯的選擇。
「現在,只要我們的計劃能夠得到實現,那麼歐洲就是我們的了!」
「法蘭西……」
「他的政策是基於同德國和解,在他看來,沒有這種和解,就不可能有歐洲的和平、法國的和平,或是世界的和平。過去他確信德國人將會獲勝。但是,即使德國戰敗,他的對德政策也還是如此,因為這是為決定性和平打算的唯一可行的政策。」
「無論是流亡海外的戴高樂或是抱殘守缺的貝當,他們到底在人民心目中誰的形象更為可憎,那就只有天知道了。而這並不是我們所在意的事情,我們唯一在意的是法國!」
司馬說笑著站起身來,過去的幾天,司馬心情很不錯,拋開國防軍已經攻進德意志帝國本土這種大喜事不說,小喜事也有一件,法國特使的侄女伊莎貝拉是翰翔的初戀情人,她隨叔叔返回中國后,令原本消沉到極點的翰翔在第一時間恢復過來,一手毀掉兒子短期內的政治前途后,面對兒子的痛苦,或許愛情的撫平倒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共和國崩潰之後,代之而起的是「元首」貝當的個人專政。貝當是在法國大潰敗的形勢下登台執政的,而且他又是凡爾登的勝利者,在法國有很大威望。因此,貝當的個人權威和專政,是維希政府的重要支柱。當時,維希政府的一切文件都是以君主政體的格式開始的:「本人,菲利普·貝當,以法國元帥,法蘭西國家元首名義宣布,」這句話明顯地表明了貝當政權的個人性質。他為加強個人權力,實行了效忠宣誓制,一切軍政大小官員都分批實行宣誓,效忠貝當。而根據其所頒布的第四號制憲法令,賴伐爾成為貝當的第一繼承人,自然也就是薩雷口中的太子。
皮爾斯的口中帶著濃濃的嘲諷,如果元帥還是為了保全法蘭西的存在,那麼賴伐爾則是徹頭徹尾的賣國賊。在1942年6月22日的一篇廣播講話中,他甚至說出了這句臭名昭著的話:「我祝願德國勝利」,儘管他本人曾解釋說,這是為讓製造讓德國相信法國的氣氛。
薩雷點了點頭,知道在盟軍反攻法國本土之後,或許的在維希將發生一場大的政治清洗,賴伐爾或許具有往往同陰謀策劃的能力分不開的某些固定的想法,超出這些想法的東西,由於智力的限制和無能,他就看不到了,就像上一次他被貝當扔進監獄一般,如果沒有德國人,他什麼都不是。
「所以……」
緩步走到地圖前,司馬在那張世界地圖上劃了一條線,是法國的位置。
作為國家元首,將自己成為佔領者和法國人之間的一種盾牌的貝當,自己每天在維希可以不帶警衛,安靜地散步,但是作為同元帥並起並坐、彼此都身不由主地被一種勉強的同盟關係聯結在一起的就是皮埃爾·賴伐爾,卻不得不在嚴密的保護下才敢外出。
結束了談話的薩雷恭敬的行了一禮后,便起身離開了咖啡桌,作為一名皮鞋商人,他並沒有太多的時間浪費咖啡杯旁,他還需要去瑞士購買製鞋需要的皮革。
皮爾斯朝著不遠處樹蔭下站著的幾名身穿舊式法國軍裝,卻沒有軍銜的路人看去,薩雷同樣把自己的目光投入他們,那些人正是在德國軍隊佔領維希法國后,維希政府唯一的武裝,法蘭西民兵。
陽光緊貼著牆壁垂直往下照,一直照到小巷盡頭,一些拱形建築使得深藍色天空看上去像是被分成一段一段的。陽光垂直往下照,照在牆上雜亂無序的窗戶上,照到放在窗台上的鍋子里栽著的羅勒和牛至等植物上,照到繩子上晾曬著的內衣和襯裙上,一直照在台階和卵石鋪的路面上。
在兩名婦人從皮爾斯的身邊經過時,他微笑著和這兩名婦人打著招呼,他的聲音沙啞,像個老小孩似的,說每句話都很低,表情嚴肅。
坐在咖啡桌前的皮爾斯和眼前的雷諾侃侃而談著,在外人看來,似乎是一個愛國的老頭兒對六年那場戰爭的遺憾。
在達納德出任內政部長后,在他的領導和發展下,內政部已經掌握35萬民兵,36000名武裝警衛和14.5萬名憲兵。但即便是薩雷和佔領維希法國的德國人同樣明白,或許達納德瘋狂鎮壓地下抵抗力量,但在很大程度上,達納德認為自己是在和背叛法車的戴高樂作戰,那些地下抵抗力量是叛國者,而不是法蘭西的保衛者。
由於貝當在鎮壓抵抗運動上與德國貌合神離,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在貝當的清洗下,賴伐爾出任維希政府執政,貝當成了徒有虛名的國家元首。在賴伐爾掌權后,維安團加緊了向准軍事組織的變革。三年前維安團改名為「法蘭西民兵」,由達納德掌握實際領導權。
但天知道,早在停戰協定以前,賴伐爾便下了決心,認為法國的命運是同德國的命運難解難分地結合在一起的,法德兩國的合作,即使是按照納粹提出的條件,對於挽救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也是必要的。停戰協定簽訂以後,為了使德國人相信他們少不了他,他的打算是,使他們明白沒有別的人能比他更為有用。他竭盡全力,儘可能慷慨、儘可能公開地出賣祖國的利益,目的在於表明他是全心投靠,他除了同德國人全面合作之外,是別無其他退路的。
「貝當和魏剛這樣的保皇黨軍事領袖們對第三共和國政府抱著極端蔑視的情緒,他們不願為這個他們並不尊重的政府犧牲軍隊。海軍司令達爾朗支持貝當。總理雷諾勢單力薄,束手無策,事實上已經被架空。正因如此心力交瘁的雷諾辭去總理職務,貝當理所當然地繼任了這個職位。那一天,法蘭西共和國第107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的第一次內閣會議只開了半個小時,所有人一致高呼『毫不遲疑地請求德國政府停止敵對行動』。隨後不等德軍回應,貝當就公開講話號召停止抵抗。」
站在旁邊的石磊輕聲提醒著老闆不要對戴高樂過於樂觀,畢竟戴高樂的過去早已說明,他根本不是一個可以控制的角色。
「沒錯,正是因為英國人的過錯,才會導致法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失敗!正因如此,元帥才會覺得趁還沒亡國,儘快休戰是對法國而言,最好的選擇!」
「這個國家從貝當開始,就已經不再是共和國了,第三共和國早已經滅亡,現在的貝當實際上是擁有國家元首之名的皇帝,他可以指定繼承者、制定法律等等,自由、平等和博愛早在法國已經被完全取代,維希法國根本就是歐洲的獨裁政權!」
站起身來的司馬向石磊笑說著,過去他或中國都無禮法國的存在,在中國的眼中,法國不過是一個破落戶而已,他的重要性甚至及不上一個新獨立的亞洲國家,但是現在維希法國進入英美的視線后,中國第一次意識到法國的重要性。
笑點著頭,司馬抬頭看著位於法國之鄰的德國。
「是的,戴高樂是個法蘭西主義者,但是同樣的他最大的優點就是絕不妥協,尤其是對於維希,在北非,如果不是迫於英美兩國的壓力,他根本不可能接受阿爾及利亞委員會,現在的法國解放委員會,實際上是兩個組織,一個是北非,一個是倫敦,在戴高樂看來,賣國賊必須要受到審判,法奸必須要受到清算,自由法國和維希之間,戴高樂和貝當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對於我們而言就是機會,而且……」
作為民族英雄的國家元首的貝當,在法國獲得的支持是他人難及的。兩年前,德國人准許貝當去訪問巴黎,出席為盟軍轟炸死難者舉行的一次追悼儀式,這表明德國人確信貝當這時已經完全在他們控制之下了。這次訪問雖然沒有公布,但是,元帥所受到的熱烈歡迎卻使德國人驚恐,同樣也許英美看到貝當的作用。
「英美為什麼支持維希?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和我們搶奪歐洲大陸,一但在我們明確了對戴高樂的支持后,他們將毫無顧忌的拋棄自由法國,而我們的目標則是幫助自由法國控制半個法國,美國不會看到我們支持的戴高樂控制整個法國,也就是歐洲,同樣的我們也不會接受維希控制下的法國。最終在大國的左右下,法國的分裂勢成必然,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
薩雷點了點頭,作為自始至終追隨貝當的顧問之一的皮爾斯,比任何人都清楚貝當在此時正在作著什麼,同樣與盟國達成什麼樣的協議。
無疑他再一次選擇了自己的方式保護他的法蘭西,賴伐爾或許將會成為替罪羊,而元帥的被軟禁時和德國人的合作,不過只是保護法國人民和戰俘營中戰俘的一種偉大的自我犧牲而已,現在英美拋棄了將軍選擇了元帥,那麼未來法國,元帥仍然是具有偉大情操和自我犧牲的愛國者,抱殘守缺的堅守著法國,至於將軍,不過只是一個臨陣脫逃的,可恥的將法國出賣給英國的政治野心家,不對應該是叛國者而已。
儘管這個小老頭讓德國人感到不快,但顯然他們有時候似乎需要一些人來展現自己的寬容,皮爾斯這個法國老頭雖引起德國的不快,但至少卻沒有威脅到他的安全,甚至連地下抵抗軍,也明白他是一名愛國者,至少是以他的方式。
「你好,皮爾斯先生,可以請你喝杯咖啡嗎?」
「軍團之友!」
1938年4月,愛德華·達拉第第三次組閣,宣布實行非常法令,增加稅收。法共舉行總罷工以示抗議,但在強力鎮壓下最終失敗。人民陣線由此走向終結,左翼執掌共和國政權的努力失敗,曾經被取締的保皇黨和法西斯集團則重新粉墨登場,繼續鬧事。
面對中調局彙報的來自法國維希內部的情報,讓司馬堅定了之前的決定。
而這位特殊的愛國者,卻一直是法蘭西元首貝當身邊最為親密的顧問,尤其是在過去的幾年,在貝當的合作者在德國人的壓力下,或是由於他們自己變節或失望,一個接一個離開元帥時,他和另一名顧部元帥的侍從醫生梅內特勒博士,對貝當具有頗大的影響,或許這才是德國人表現出他的寬容的真正的原因。
「但是,將第三共和國最終擊斃的,是由各類對共和制度不滿的政治勢力所控制的法國議會。他們以完美地符合法律程序、甚至稱得上非常文藝的方式——修改憲法,將第三共和國送入墳墓。」
「我明白了!」
遮陽傘下的圓桌兩人面對而坐,兩人手間的咖啡杯冒著熱氣,這種黑色而苦澀的人造咖啡是絕大多數歐洲人在過去的數年中,唯一可以享用到的「美食」,可即便如此,也同樣受到配給限制。
達拉第雖然不失為一名果斷的領袖,但其才智顯然不濟,面對咄咄逼人的希特勒,法國在外交上只有招架之功、節節退讓,慕尼黑協定的簽定更令其國際形象大為受損;在國內卻公然無視憲法,逮捕法社工黨議員,解散社工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只是為自第三共和國建國以來重未停止努力的各類共和制的敵人們提供了有一個優秀的借口,在「一個適當的時刻」給了危如垂卵的共和國最後一擊而已……
從42年年末遭到德軍的全面佔領后,儘管表面上維希法國仍然存在,這個國家似乎仍然是獨立的、中立的,但事實上所有人都明白賴伐爾的維希政府不過只是德國人的傀儡而已,而在維希街頭巡邏的德國軍人即是一種佐證。
皮爾斯委婉的拒絕了對方的提議。
協會的主要任務是不遺餘力地從政治上支持貝當政權。它開展了廣泛的社會工作來贏得草根階層的歡心,例如為那些關押在德國的法國戰犯家庭提供幫助,給窮人和老人提供一定的福利。
儘管它在佔領區遭到查禁,又遭到馬塞爾·戴阿的大肆攻擊,但它的各個組織並沒有干過什麼臭名昭著的暴行,除了也許表現在言詞上。軍團在為貝當提供某種政黨式的支持上卻是成功的。
皮爾斯的眼帘閃過絲笑容,這種笑容或許是為他的法蘭西,但也許是為了其它的什麼。
「恐怕並不僅如此吧!似乎還有一些英國人的原因!」
「法國!或許這就是天意!」
話聲稍頓,司馬揚了一下手中的報紙。
「……更麻煩的,這二位德高望重的前輩高人根本不把律師出身的總理雷諾和第三共和國政府放在眼裡,他們覺得正是因為這個已經被馬克思主義者腐化的政府,才致有當年之敗。從一開始,法國就應該按照他們老將軍元帥的步調行事。」
但這個僅僅依靠1票優勢建立的共和政權從來就沒有獲得過國內各個政治派系的尊重。第三共和國的歷史書中,唯一絕對不可能出現的詞彙就是「團結」。對於國內不計其數的保皇派、法西斯主義者、軍人獨裁愛好者和共產主義者們來說,國家現行的共和制度是一件讓人厭惡的裝飾品,不是什麼值得拋頭顱灑熱血去誓死保衛的東西。要不是議會民主制特有的人人有份機會均等的特點,誰都有機會上台組閣,也許共和政府不消兩年就會消失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里了。
面中帶著遺憾之色的皮爾斯似乎是想提醒著眼前的雷薩。
最後像是特彆強調什麼一般,皮爾斯望著眼前的薩雷道出了一句話來。
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之中慘敗,拿破崙三世的法蘭西第二帝國倒台。法國議會決定通過制定憲法來確定法國今後的政體,而當時保皇黨在645個議席中佔據420席,共和派僅佔145席。幸好,龐大的保皇派勢力分為數個支派,互相之間不斷傾軋,這給了共和派可乘之機。1875年1月,共和聯盟在議會以僅僅1票的優勢通過了共和制憲法,確定法蘭西實施共和制,最高領導人為總統,內閣向總統和議會負責。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
「如果那樣的話,或許真應該嘗嘗。」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滅亡的種子,在她70年前誕生之日就埋下了。
「你好!」
「那麼那位太子呢?他會不會因為局勢的變化而變化?」
「我說的是天然咖啡,產自挪威!」
面對皮爾斯的回答,雷薩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一個答案,貝當政府與同盟國的合作已勢成必然,即便是德國人也無法阻止這一切。國內對於貝當等反英情緒,顯然是沒有任何必要的,或許法國輸掉了那場戰爭,但是對於法國而言,或許他們更多的時候,將那視為的一個機會,而並不一定是恥辱,就像魏剛在第三共和國滅亡后,曾得意洋洋的說到「我雖打不贏德國人,至少打得贏共和制。」
雖然現在的維希是法國政府所在地,但他是旅遊療養的好去處,城不大,但自然風光美;沒有大城市的喧囂,也沒有大城市的節奏,整個城市顯得安靜、悠閑。
頭戴禮帽的中年人,走到皮爾斯面前後,輕輕摘帽行禮。
「不!謝謝,薩雷,我的朋友,要知道,現在歐洲的咖啡都是人造咖啡!」
「我唯一忠誠的就是法蘭西,唯一的使命就是與我的人民在一起!」
隨著法國抵抗運動的興起,老兵協會的一些人感到必須變得更加軍事化與暴力化。後來,達納德在協會下成立了一個新的部門——維持治安軍團。維安團的誓詞是:「我發誓,與民主作鬥爭,與戴高樂作鬥爭,與猶太人作鬥爭」。
薩雷依然禮貌十足的邀請著眼前的這位令人尊敬的議員,旁人若是聽到他刻意壓低的聲音或許會詫異十足,畢竟咖啡是熱帶作物,挪威顯然不可能出產咖啡。
「英美為了兩國的利益,強暴了歐洲的民主與自由!」
而在達納德的眼中,徒有虛名甚至遭到德國人軟禁的貝當,才是他宣誓效忠的法蘭西元首,正因如此,作為黨衛軍合作者的法蘭西民兵,在必要時候完全是貝當手中的王牌,在維希城,只有不足3000名德軍,但是卻有1.5萬名法蘭西民兵和武裝憲兵,還有數千名警察。
在41年年底,軍團擁有了新的名稱是法國民族革命志願軍與退伍軍人軍團。在法國各地設立了分支機構,並建立了軍團之友和青年軍團這兩個附屬組織。軍團成員享有重大的特權,例如額外的食品和衣服配給,餐館中特別廉價的食品以及醫藥補助等。所有的日報上都為軍團辟了一個義務性專欄,它還有自己的刊物《軍團人》,到第二年初,已有一百多萬份的銷路。後來軍團團員的總數達到一百二十萬人,軍團之友有四十萬人。
在貝當之下,到1941年10月為止,它的首長一直是格札維埃·瓦拉,他後來負責反猶運動。在較早時期,軍團做了一些有益的社會工作,諸如照料獲釋的戰俘和難民,幫助戰俘家庭等。1941年冬,貝當任命洛爾將軍為他駐軍團的私人代表,於是軍團的任務便擴大了。
但在維希包括德國人和法國人都知道這個小老頭的倔強,即便是德國人和執政賴伐爾都對他的那種法蘭西式的倔強備覺無力,他曾在國會上為猶太人主持過公道,亦曾在德國人的面前據禮力爭,甚至曾保護過那些逃跑的勞工。
用匙子攪動著杯中苦澀的咖啡時,皮爾斯點頭贊同著眼前的薩雷先生的話。
維希政府建立之初無法保衛自己,對付這個聯盟所帶來的危機。民族革命就其現有情況而言,也是自上而下強加給被動的人民的。維希的弱點在於同群眾沒有任何有機的聯繫。他們便組成了一個民族革命聯盟委員會,試圖彌補這個缺陷,並作為對巴黎聯盟的一個回答。這個委員會的壽命很短,而且一無成就。
維希,位於法國的小城,六年前,這裏馳名歐洲是因其為溫泉勝地之名,維希以它的礦泉水著名,有很多種類。維希是旅遊療養的好去處,而此時世人提及維希,卻是因其為法德停戰後,法國政府所在地。
皮爾斯站在小街的中間,雙手插在上衣口袋裡,面無表情地看著街道上不時經過的德國巡邏隊,作為維希法國的議員,其它議員和官員的那種奢侈的生活與皮爾斯是無緣的,按他身上的那身打扮,在維希他不過是個不起的小老頭而已。
「老闆,戴高樂是法國人,他不會冒著法國被分裂的局面,與貝當決裂的,他甚至曾不惜與英美作鬥爭,以確保法國的利益,我們不可能控制他。」
在六年前的那場戰爭中,法國的盟友英國的表現並不厚道,或許是那場失敗的原因之一,至少一直以來,法國都存在著這種爭論。對英國來說,法國只不過是一道防線,法國後面還有更值得信賴的英吉利海峽。到了緊要關頭,英國甚至可以撤到加拿大,在美國的支持下抵抗很長時間。他們沒有理由將寶全部押在倒霉的法國戰場上。後來,英軍主動放棄戰略要地阿拉斯,法軍只好跟著全線潰退。
共和30年2月《新公民日報》——《歷史的必然——第三共和國的滅亡》
但是「戰鬥人員軍團」的發展證明是比較成功的一著。貝當的一道命令把當時所有的退伍軍人協會合併為一個單一的法國退伍軍人軍團。它的組織是等級制的,全部軍官都由上級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