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在初唐》正文

第1864章 玄甲軍

正文

第1864章 玄甲軍

這支玄甲兵,總人數不過五千人左右,卻是李二陛下賴以奪取天下的真正本錢。
兩萬……兩萬夠幹什麼用的?
李道宗冷笑道:「那名大將,不會就是你秦國公吧?」
也許隋煬帝就是因為派的軍隊太多,指揮不靈,所以失敗了呢?
郭業深吸了一口氣,道:「微臣心中有幾個淺見。其一,即便是十萬精銳,征伐高句麗也太少了。微臣建議最少再加十萬。」
「微臣不敢。」郭業跪倒在地,道:「微臣當然不敢小瞧玄甲軍。不過,咱們攻打高句麗可不僅僅是野戰,甚至可以說,會不會發生野戰都不一定。」
「那以秦國公之見,此戰應該如何打呢?」李二陛下說這話的時候語氣陰沉,明顯可以看出,是在強按著心中的怒火。
「可是高句麗城堅,江夏王為先鋒……」
「哼,那可未必!」郭業高聲道:「陛下,臣有話說。」
征高句麗需要多少人?這個不好說。反正隋煬帝是出動了百萬大軍三次還沒打下來。
「臣知道。」
「呃……陛下,微臣想說的是。即便江夏王有了玄甲軍,兩萬大軍,恐怕也很難給高句麗構成什麼威脅!」
「好吧,就算大軍的人數不可更改。臣還有一個建議。」
李二陛下搖了搖頭,道:「江夏王你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隋煬帝三次征高句麗無功而返,除了一些偶然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糧。江夏王熟讀史書,這點總知道吧?」
「原來玄家軍都是陛下親自帶領衝鋒。如今您貴為天子,肯定不能再親自上陣。能不能……能不能……」
甚至不客氣的說,此軍的衝鋒一開始,就宣告了戰爭的勝利。
李道宗貪財是不假,但可不是草包,要不然也不會被李二陛下如此看重。
李二陛下臉若寒霜,道:「秦國公何出此言?莫非朕賴以取天下的玄甲騎兵,還入不得秦國公的法眼?」
「把江夏王撤了,以微臣為先鋒!」
要知道,邊境之上的遼東城,裏面就有五萬大軍。這兩萬大軍去了,是討伐人家,還是給人送菜的?
「你先說來聽聽。」
「不準!朕剛剛封江夏王為先鋒,君無戲言,豈可出爾反爾?」
李二陛下一擺手,道:「沿途糧草,就是按照十萬大軍準備的。人數不可更改!」
「朕當然知道。高句麗常備兵馬,大概是二十萬左右。全力動員起來,五十萬大軍總是有的。」
「如果陛下有意的話,郭某人自當領命。」
郭業無奈的說道:「微臣的這兩條建議您都不準,那第三條,您可一定得准了。」
「還是的呀,就算咱們唐軍英勇善戰,但是十萬對五十萬大軍,兵力也太懸殊了吧?」
這事兒郭業還真不知道,道:「果真如此?」
「你是想朕把五千玄甲軍交給你指揮?」
「你的意思是……高句麗會守城?」
「你說。」
「啪!」
李二陛下微微一笑,對李道宗道:「江夏王,你說。」
「請陛下不要御駕親征。陛下親征,勢必以陛下的安危為重,大量兵力用來保護陛下,讓攻城的兵力更加不足。陛下何不穩坐長安城,另外派一大將征討。」
李二陛下這次出征,派的人少一點,也在李道宗的理解範圍之內。但是,人少也不能少得這麼離譜呀?
「十萬大軍?」李道宗聽到這個確切的數字,更是大為失望,道:「陛下,您不會不知道高句麗有多少軍隊吧?」
「好吧。」李二陛下點了點頭,道:「兩軍交戰,士氣第一,首戰至關重要。朕把玄甲軍交給你,你一定要給朕打個開門紅!」
「知道就好。若是朕也出動百萬大軍,國庫雖能支用,但是糧食可不會自己長腿,跑到前方將士的營地去。若是因糧于敵,又怕激起民變,得不償失。」
「我騙你幹什麼?玄甲軍中士卒精銳,最擅長用沖竿攻城。關鍵時刻,真如神兵天降一般。高句麗的城池堅固,擋得住隋煬帝的百萬大軍,可擋不住玄甲軍,秦國公,您就等著看玄甲軍建功吧!」
「陛下聖明。」
「就算陛下另有大軍,微臣的先鋒軍僅僅有兩萬,是不是少了一點?」
李道宗輕咳了一聲,道:「秦國公,您這就太孤陋寡聞了。陛下的玄甲兵可不單單是騎兵,就算攻城的能力,也遠在其他部隊之上。想當初奪取天下的過程中,攻城拔寨,玄甲軍也多次建功。」
「微臣有了玄家軍,再不能旗開得勝,那還當什麼江夏王,不如回家抱孩子去!陛下放心,微臣必定不負所托。您穩坐中軍帳,這高句麗微臣就幫您取了!」
李道宗這話,郭業當然不信。玄甲軍要是真那麼好用,李二陛下也不會兩次征討高句麗不成了。
他只得道:「想當初隋煬帝伐高句麗的時候,身邊未必沒有什麼善於攻城的部隊。陛下把一切希望放在玄甲軍的身上,恐怕不大妥當。」
每戰到了關鍵時刻,李世民就會親自帶領這支鐵騎出擊,攻必取,戰必勝,摧枯拉朽,一錘定音。
李二陛下也道:「這條朕也不準!不客氣地說,大唐能掃平天下,朕有一半的功勞。難不成這次出征高句麗,朕還能成了將士們的累贅?」
「秦國公若是再要談什麼師老無功的話,就不必再開口了。」
李二陛下一拍御案,把郭業的聲音打斷,高聲道「退朝!」
「做你的美夢去吧!哦,你當主帥,讓我李道宗當先鋒,你也太看得起自己了吧!」
但是讓他反駁的話,他還真不知道說什麼好。總不能拿出後世的歷史記載說事兒吧。
也難怪,此次出征是他一手謀划。現在被郭業左一個「師老無功」,右一個「不大妥當」,那心情能好得了才怪。
「正是。高句麗擅守不擅攻,他們若是根本就不與我軍野戰,直接龜縮入城可咋辦?玄甲軍全是騎兵,用來攻城的話,恐怕是以己之短功敵之長。」
「江夏王請說。」
當然,戰爭是一門複雜的藝術,也不是說人越多越好。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並不少見。
李二陛下當然懂李道宗的心思,他解釋道:「江夏王別著急,總共征討高句麗的大軍,當然不僅僅是你這兩萬人。」
「朕的中軍有四萬人,加上你的先鋒營兩萬,這就是六萬大軍。另外,還有勛國公張亮的四萬水軍。此次出征高句麗的十萬大軍,你一個人就統帶了兩成,不算少了。」
他點了點頭,道:「微臣明白了,陛下是總結了隋煬帝失敗的教訓,才謹慎行事,僅僅派出了十萬軍隊,不讓後勤壓力過大。不過……」
他大喜道:「如果玄甲軍能夠出動,掃平高句麗當然不在話下。陛下,微臣還有個不情之請。」
聽聞李二陛下的玄甲軍也出動了,李道宗當即放下心來。
「沒什麼不過的。這十萬大軍,全是我大唐的精銳部隊,朕的玄甲軍也全部出動。不說個個以一當十吧,以一當五毫無問題。高句麗兵多,但全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