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三國》第九卷 雙雄決勝

第七百八十七章 西都布局

第九卷 雙雄決勝

第七百八十七章 西都布局

劉毅的厲害之處韓遂不是不知,因此出兵之時他糾集了自己幾乎所有的實力,但西涼一處便出大軍十五萬,只在西都給心腹之將梁興留下了四萬士卒,當然他對劉毅及幽州軍的那份了解的還不夠深刻,等到真正體會到的時候亦只能在地下去品味那一份失望了。
在郭嘉前往雍涼之前,張虎已經先一步與梁興有了接觸,併為之求得了劉毅的親書,確保不加追究還會給予厚待,有了這個基礎奉孝之行便是水到渠成,馬超心中雖是深恨此人可他的血海深讎正是劉毅為他報的,此事關及主公大業他也只有選擇將仇恨擱置一旁了。劉毅的信用天下共治,梁興投效之後果然被任命為長安太守!
只是這世上福禍難料,也許正是因為西都的繁華磨去了馬壽成胸中的豪氣,才使得後來韓遂用司馬懿之計時順利的將涼州收入囊中,劉毅的前來使得馬騰的命運本來已經發生了改變,可歷史的執拗還是使之回到了原點,雖然形式有所不同,可馬騰終究還是命喪在這個結義兄弟的手中,甚至比另一時空之中還更要提前了十年!
當時韓遂得到富庶的長安,實力變得更為膨脹起來,亦使得他的野心進一步增大,韓張聯軍攻伐司州絕不僅僅是因為曹操的挑唆,惜乎其空有雄心壯志卻無與之相應的才幹,司州一戰二十九萬聯軍灰飛煙滅,劉毅再度以無敵的姿態碾碎了韓文約與張公祺那顆躁動不已的心臟,爭雄天下始終是少數人的競爭,其餘只能擔當配角。
子才第一站便前往長安就是要將人事盡數確定下來,在兵力的調動之上也要有所調整,為大局計,他必須要做好張魯拒絕其建議的準備,如此一來劉毅便很有可能在兗州之戰的同時對漢中下手,現在的他無疑已經擁有了多線作戰的實力且對漢中的攻略之法亦與兗州一般經過天狼的無數次推演了,子午谷的詳情更被天耳打探清楚!
張虎出洛陽之後經函谷關第一個目標便是長安,當年郭奉孝前往涼州遊說,劉毅馬騰聯手而下司隸,這大漢西都便一直被馬家佔據,董卓火燒洛陽之時曾將洛陽富戶盡數遷來此間,在劉毅奉迎天子之前此處一直便是大漢都城所在,其興盛之處自與別處不同,加之朗生為了結好馬騰將幽州的許多經驗盡數與之,因此長安在大漢西疆更是首屈一指的繁華之處,被朝廷加為衛將軍西域都護的馬騰便駐紮此間!
如此這長安太守之位便空缺出來,此處乃是戰略要地,繼之之人當要是文武全才,以司州眾將而言,張遼便是最好的人選,可兗州之戰將至,文遠還要力助張虎統領西集團兵出虎牢,顯然此處更為重要;另一個合適的人選就是馬超,梁興手下的四萬精兵已經被他掌握手中,神威天將軍的威望使得這一切頗為順理成章,可在劉毅心中,坐鎮西涼方才是孟起最為恰當的位置,亦是穩定此處的最佳方法,畢竟他不可能任命一個異族之人來擔當大漢的一州刺史,而子繼父業是可為眾人所接受的,當然這也是為了穩定邊陲的考慮,一旦天下大定以馬超之威望便不宜在坐鎮此間,這其中的原因就不必詳述了!
倘若不是曹操攻伐益州,他這個太守之位還能做到更為長久,不過此時隨著蜀中之戰的進展,漢中的地位凸顯出來,與之相應的長安戰略地位的增強,燕王一言九鼎不可言而無信,但賈詡張虎等人豈是易於?三月之後梁興便主動提出讓賢,劉毅得知之後便知此中多是麾下謀臣的手段,為的就是不損他的名聲,出於對其補償之心,劉毅親書與之將之加為鎮東將軍谷丘縣侯並加俸八百石,亦可稱厚待。
當然許攸還是極有真才實學的,可惜在大功告成之前的一刻卻為郭圖所殺,很可能這就是公則對故主袁紹的最後一個交代!背主求榮之人劉毅心中自然極為鄙視,可這並不代表他不會用之,倘若自己沒有記錯的話,另一個時空之中馬超之所以走投無路之下投效劉備便與此人有著很大的干係,如此自毀長城之舉都可以做出,其比之許子遠還要更甚一籌,不過說來另一個時空之中的孟起還真是悲慘!
梁興不是沒有想過主動投向劉毅可其心中卻有著極大的顧慮,曹操可以在韓遂身邊投下暗子,韓文約也可用同樣的手法來對付馬騰,長安之失與其有著極大的關係,而馬超心中必是對他恨之入骨!韓遂尚且死在其手中,想必自己也不會例外,燕王雖是從來便會善待降將可他與馬騰之間的親密亦是有目共睹,有了這個想法,他不由退縮了,單憑自己之力無法與司州相抗,周圍亦沒有可供他選擇投靠的強勁實力,有整整數月的時間梁興都是在坐立不安之中度過的。
司州之戰臨近尾聲,張文遠奮然請纓拿下函谷關,由於劉毅兩年方略定下休養生息之法,司州暫未對長安採取軍事行動,可梁興的日子絕不好過,當日軍勢如此懸殊之下那燕軍燕雲營統領張遼尚可翻雲覆雨,如今其兵力還在自己之上,縱使有堅城在手也不能帶給他任何安全的感覺,劉毅的懸而不發只會給他帶來持續不斷的壓力!
劉毅的心愿在於平定天下,但絕不是僅此而已,他還要開疆僻壤建立一個無比強盛的大漢帝國,很多事情是要從如今開始布局的,在未來數年的規劃之中,長安將成為大漢之中與北平相若的都市,也將成為漢軍西進的重要軍事基地,也許十年之後漢軍鐵騎就會在此踏上征程,他們會將西域各國真正的納入大漢帝國的版圖之中
最後的人選確定在了張綉身上,他將出任長安太守並司州營統領之職,接管西都的四萬步軍,而馬超身為新編長安營的統領,將會在兗州一戰中稱為西集團的主力,不過眼下他的騎軍與張繡的步軍都還駐紮在長安之西,他們要對張虎此行的安危做出最大的保障。
正是出於這個目的,眼下長安可是一片欣欣向榮之勢,與當年高速發展之中的幽州極為相似,如此重地張虎自然會在此處做最為妥善的人事布局。在西都整整停留了四日之後,他才重又起行趕往漢中之地,此前正如暗中與梁興接觸一般,漢中之處亦不會例外,這人便是主簿楊松,其有多大的才華劉毅暫時不知,可在史書之中他可以對其有所了解,這應該是個與許子遠類似的人物,二者的共同點就是貪!
最先把握到他這份心思的就是司州刺史張虎,在長安太守府中是有著天耳之人存在的,其實在韓遂對馬騰動手之前,他便已經收到了天耳烏戈的消息,但在是否將此事通傳馬騰一點上,張虎猶豫了,主公的大業便是一統大漢江山,西涼馬騰也遲早會成敵對之勢,劉毅又是一個極為顧念舊情的主上,與其到時受其牽制還不如此時借刀殺人!幾經斟酌之後張虎心中有了定計,為主公大業哪怕背上罵名他也在所不惜,當年在北平城中賈詡便是如此做的,亦是賈屠夫的由來!
隨著西域使團的巡遊各國,有著不少的小國已經開始前往北平表示其臣服之意,希望如此可得到大漢的庇護,而對他們起到巨大威脅的就是匈奴與鮮卑,這也是劉毅以無比強硬的態度對待鮮卑使者的原因,我大漢的尊嚴是決不可侵犯的,屬國也是一樣。此舉也開始使得不少的西域客商湧進了大漢西都,為此張虎特地向燕王建議調并州別駕張紘張子綱前來長安主管政事,江東二張乃是當年劉毅特地用天子之命從江東徵召而來的,但以治政之能而論他們都是頂尖一流之輩,亦不在張虎之下,對於子才的這個提議朗生自然是欣然允可。
張虎的這個想法得到了郭嘉與賈詡的極力支持,事發之後他和郭嘉都曾經向劉毅親言請罪,當然體念下屬一番苦心的朗生並未在此事上多做計較,其實在他心中又豈能不知自己的這個弱點?爭霸天下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容不得半點的心慈手軟,而張虎與郭嘉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之後雖有曲折之處卻也形成了如今的有利局面。
就算不提劉毅如今的燕王之位,單比財富劉家亦絕不在六大商家之下,現在已經是七大了,只要利益所在,朗生豈會在乎銀錢,況且這些花費所換來的便很可能是忠勇士卒的性命!說起這行賄之法,朗生自問天下無對,當年郭嘉與主公一談之後便是驚為天人,此次恰好又有親往雍涼的機會,奉孝豈能不在此事上助張虎一臂之力?這君臣二人向來都是配合的極為默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