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十五卷 定鼎天下

第701章 安心為相

第十五卷 定鼎天下

第701章 安心為相

大明宮因休朝而變得冷冷清清,但政事堂的會議依然在召開,已經開會了整整一個上午,會議結束后,一輛馬車駛出了大明宮,向李慶安的趙王府疾駛而去。
李慶安輕輕撫摸著妻子的頭髮,他能感受到妻子內心深處對他的愛,對他的關懷,成婚這麼多年,雖然他們有時也鬧鬧彆扭,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妻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好,明月就是他最好的賢內助。
明月眉頭一皺,她看了看李慶安,丈夫現在生病呢,可以見嗎?李慶安笑道:「沒事,我正好有事要找他,請他進來吧!」
明月再也忍不住,伏在李慶安懷中低聲抽泣起來,「你知道嗎?我擔心得幾天都睡不好覺了,連偶然做一次夢,都夢見你被回紇人的毒箭射中……把我從夢中嚇醒,可我不敢說,因為這不吉利,大郎,你是一家人的柱樑,也大唐的柱樑,你就不能不去嗎?」
「我知道了,先讓廚房給你熬碗薑茶!」
李慶安瓮聲瓮氣地答應一聲,張筠驚訝道:「殿下生病了嗎?」
與此同時,東線的李光弼也在幽州聚集了十五萬大軍,等候李慶安的北征之命,太原的李晟也已在太原集結了五萬精銳,隨時待發。
李慶安嘆了口氣道:「明月,我後天就要出征了,你這一鬧,會耽誤大事的!」
「可能是空氣流通不暢,剛才開窗通風,一下子覺得好多了。」
「做得好好的,為什麼要辭職呢?」李慶安笑問道。
兩人正事談完了,這時張筠的話題便漸漸轉到他今天前來的真正目的上,他試探著問道:「微臣想等殿下回來后便正式向政事堂提出辭去相國職位,不知殿下以為如何?」
李慶安也覺得自己不僅頭疼,渾身肌肉也疼得厲害,這好像是感冒的癥狀,看來是睡覺受涼了。
「嗯!昨晚在書房睡著了,有點感恙。」
良久,他慢慢轉過身不疾不徐道:「一道美味的菜肴從不會只放一種調味料,無論是顏真卿還是崔寧,還有劉晏還是王縉,抑或是裴旻,他們都有類似品質,他們是一種調味料,可是我還需要鹽或者糖,需要一個老成穩重,需要一個老資格、能在關鍵時刻鎮得住局面的人,這個人我一直認為是你,但我還不能確定,直到剛才你說到了漢武帝之過,我才正式確定了,這個人就是你。」
張筠起身向李慶安行了一禮,微臣這種自稱以前只是少數大臣才用,但最近以來,越來越多的大臣都這樣自稱了,包括張筠,這幾乎已經成了一種共稱。
如詩一邊手忙腳亂地將毯子給李慶安裹住,一邊自怨自艾,「我這就去給你請醫生!」
大唐朝廷也同時宣布,正式修建忠烈陵,以紀念那些為大唐開疆闢土和平定安史叛亂中陣亡的將士。
李慶安的內書房除了明月和如詩外,再不準任何人進來,當然,也有意外發生,比如明珠就曾經偷偷溜進他的內書房,拿走了一面金牌作為防身。
「微臣參見殿下!」
……
他只得掙扎著起身,慢慢走到窗前,將窗帘拉開了,一片白亮亮的光線射入,將整個房間都照亮了,他又推開窗,一股清新的春風撲面而來,使他的混沌的頭腦頓時清醒了,他貪婪地呼吸了一口帶著甘甜花香新鮮空氣,讓自己的身心漸漸放鬆下來,剛剛還肌肉疼痛的癥狀竟一下子消失了。
張筠笑著搖搖頭,「關鍵是殿下同意了償還,如果是無償支援,微臣估計會通不過,但有償還就不同了,而且償還的物品很明確,就是用繳獲的牛羊等戰利品,這樣,大家都沒有什麼意見。」
「沒有人反對嗎?」
剛說完,一股冷風吹來,他頓時打了個寒顫,忍不住重重打了一個噴嚏,明月連忙上前把窗子關上,埋怨他道:「哪有感恙了還開窗吹風的,這樣會風邪入體,這麼大的人了,怎麼還像孩子一樣。」
但時間會改變一切,一年的時間,足以讓他全面地了解這個老政客。
三月二十六日,李慶安率十萬大軍達到了太原,在太原府,他正式下達了北征的命令,李光弼率十五萬騎兵出居庸關,向陰山進發,李慶安於四月初五抵達雲州,他也率十五萬騎兵從青塞堡出了長城,向陰山挺進。
李慶安無奈地苦笑一聲,「那是受傷,不是生病,不一樣的。」
李慶安讚許地點了點頭,如果是裴旻或顏真卿說這番話,他一點都不驚訝,但這番話居然是從一向以私利為重的老政客張筠口中說出,這就意義重大了,說明什麼,說明朝廷風氣正走向一個良性循環,名相主政,互相影響,使張筠骨子裡良善的一部分慢慢顯現,而醜惡的一部分卻逐漸隱去了,這是可喜的跡象啊!
李慶安笑了,就彷彿聽見張筠說出了很幼稚的話,他當然明白張筠的意思,當初他看中張筠為右相時,就給他說過,他只是一個過渡,不會一直用他,因為他太平庸、太穩重,沒有自己中興大唐所需要的銳氣。
由於李嗣業的不幸陣亡,大唐天策上將、兵馬大元帥李慶安最終決定親征回紇,慶平三年三月二十日,李慶安在長安朱雀門下舉行了隆重的北征儀式,在近百萬萬長安民眾的夾道歡送中,李慶安身著金盔鐵甲,橫刀長槊,騎在高駿的阿拉伯白馬之上,率領十萬唐軍騎兵,浩浩蕩蕩向走過了朱雀大街,走出長安城,向太原進發。
說到這,張筠有些感慨,「今天裴尚書說,漢武時朝廷也曾向民眾借糧借馬前去攻打匈奴,而且家家戶戶被迫鏟糧種草,以養漢軍戰馬,四畝地才能養一匹馬,舉國上下勞民傷財,國之財富十去七八,但打完匈奴,繳獲大量牛羊戰馬,武帝卻不肯償還國民,全部作為他一人的戰利品,結果照料不善,一個冬天,那些牛羊戰利品便死亡大半,最後弄得民怨沸騰,從此再沒有一人肯支持打匈奴,所以這次借糧,殿下一定要以漢之武帝為鑒。」
那麼他們將來進攻大唐的方向,只能是河東道或者河北道,河北道州縣已毀,而富庶的河東道必然是回紇人在收納史氏父子后的第二個目標。
李慶安見妻子有些情緒失態,他知道是因為自己要出征了,這一去至少半年,她心裏難過,幾天都睡不好覺,自己今天生病,她心中的焦慮和擔憂便一起爆發了,李慶安心裏充滿歉疚,他握住妻子的手,柔聲道:「我答應你了,這是我最後一次出征,以後就一直陪著你和孩子。」
這時,門外傳來了腳步聲,明月連忙拭去淚水,站起身,只聽門口有人稟報:「王爺,張相國求見!」
李慶安又笑問,這種擾民的辦法,難道這些相國們會個個支持?
她急忙要出去,李慶安卻叫住她,「不要去請醫生,去熬一碗薑湯,要濃一點,我再休息一下就好了。」
「好像有一點!」
「誰說我耽誤大事,是你不肯看病才會耽誤大事!」
無奈,她只得道:「請相國到外書房稍候。」
「對我來說都一樣!」
張筠點了點頭,「政事堂已經一致通過決議,明天就開始正式施行,由裴尚書全權負責此事,將從京畿、江南、關內和河東等五道進行借糧。」
所以這種擔憂讓張筠也是晝夜難安,眼看李慶安就要出征了,他再也忍不住,便借口商談戰備之事,來試探一下李慶安的口風。
如詩跟在她後面,正端著一碗薑湯慢慢走進,這本來是給她妹妹如畫熬的薑湯,現在她先給李慶安端來了。
這時,書房門輕輕開了,李慶安的愛妾如詩端著一碗參茶輕手輕腳走了進來,在書房寬大的軟椅上,李慶安依然在沉睡未醒,他昨晚一夜未眠,只是在清晨才昏昏睡去,一份安西來的文書已經滑落在地上,一起滑落的,還有他身上蓋的毛毯。
在靈州,新任朔方節度使段秀實也在靈州和河套一線部署了十萬朔方軍,防禦回紇軍從關內道殺入。
李慶安很明顯是要重用他的兒子張知節,作為給他的補償,但他兒子還很年輕,要想成為大唐的中流砥柱至少還需要二十年的時間,難道這二十年他們張家就會處於一種權力的空白期嗎?而且是最關鍵的二十年。
如詩快步走出去了,李慶安動了動身子,讓自己盡量躺得舒服一點,他又拾起了奏摺,這是安西政務長史張鎬給他送來的月報,昨晚他只看到一半,可是光線很暗,他看不清楚。
……
張筠的心怦怦跳了起來,他覺得李慶安語氣中似乎有挽留他的意思,他心中異常緊張,但他克制住緊張,緩緩道:「微臣覺得自己年紀大了,銳氣也不比從前,微臣覺得應該把位子讓出來,給更有銳氣的年輕大臣,協助殿下實現大唐中興,就是這個原因。」
「殿下請放心北去,政事堂各位相國都祝願殿下早日凱旋歸來!」
「無妨!」李慶安擺擺手笑道:「我忙慣了,真讓我休息,才是受罪!」
這時,書房門開了,李慶安從外面走了進來,他已經換了一身寬鬆的衣服,雖然身體感恙,但還是勉強能接見一兩個大臣,如果人數太多,他肯定就支持不住了。
明月一怔,原來丈夫是知道自己的感受,她輕輕咬了一下嘴唇,只覺鼻子一陣發酸,眼睛里有一點濕潤了,李慶安伸手替她拭去眼角滲出的一點淚水,笑道:「怎麼還哭了!」
「都怪我,不該讓你睡書房!」
河北全境光復的喜訊席捲了大唐全國,大唐上下,每州每縣都在歡慶勝利,人們自發地上街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夜晚,家家戶戶點燃了只有上元夜才用的燈籠,燈火璀璨,使大唐山河出現黑夜如晝的壯觀景象。
如詩連忙放下茶碗,蹲下將毛毯拾起,輕輕蓋在他身上,但李慶安卻一下子驚醒了,「噢!現在什麼時候了?」
但這份喜悅中也藏著一絲哀傷,李嗣業陣亡的消息震驚了朝野,朝廷為此休朝三日,以示悼念,太后也隨即下旨,冊封李嗣業為武威郡王,准其子繼承爵位。
「讓張相國久等了!」
上午政事堂的會議內容是問民間借糧食,儘管官倉內的糧食還能支持這次對回紇的戰役,但今年河南大旱,已經有兩百天沒有下雨,夏糧歉收已成定局,飢荒將蔓延,另外還是河北恢復也需要大量糧食,這樣,官倉內的二百萬石最多只能拿出五十萬糧食來支撐這次回紇戰役。
「大郎,你能不能不要親自出征?」
李慶安的內書房內十分安靜,屋角的一隻青銅香爐中青煙裊裊,房間瀰漫著一股淡淡的檀香,光線也很暗淡,窗帘拉著,只有邊上一角透出一絲微光,使房間里的情形依稀可見。
妻和妾不同,妾要看老爺的臉色,老爺想做或者不想做一些事情,妾一般不敢違抗,但妻就不同了,她擁有著妾所不具備的一些強權,明月拉著李慶安在軟椅上躺下,又將窗帘拉上,找出一床被褥,給他蓋好了,吩咐如詩道:「你趕緊找人去把王御醫請來,他這身子不容易生病,可一生病就不得了,我們不要耽誤了!」
張筠見李慶安精神尚好,便也坐了下來,李慶安笑了笑,先問道:「上午的政事堂會議,怎麼樣?」
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想不到他還記得自己當時說過的話,自己當時的想法是沒有錯,他是這樣決定的,張筠維穩可以,但銳勁不足。
其實李慶安在這件事上留了一手,軍隊已經信德和天竺又運來了兩百萬石糧食,船隊已經抵達了廣州,最多一個月,船隊將進入黃河,直接抵達洛陽,糧食是不成問題的。
更重要的是,李慶安的承諾是否會有二十年的有效期。
為了打贏這場徹底根除北方之患的北伐戰役,唐王朝幾乎是舉國動員,大唐各地民眾踴躍地捐糧捐錢,僅僅半個月時間,各地捐錢已達一百七十萬貫,捐糧兩百二十萬石,完全滿足了唐軍的後勤需求。
後天李慶安就要出征了,心中的恐懼和憂慮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可她是王妃,又不能在人前有半點表露,只有積壓在心中,這一刻她再也忍不住了。
李慶安只覺得頭痛欲裂,他掙扎著要坐起來,如詩連忙按住他,柔聲道:「天剛亮,再睡一會兒吧!」
都城長安也沸騰了,百萬民眾用他們的方式歡慶勝利,爆竹聲此起彼伏、數十萬男女老少攜手踏歌、大街上敲鑼打鼓,獅舞翻騰,一隊隊樂姬舞女出現在街頭,歡歌笑舞,整個長安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大郎!」明月匆匆地走了進來,滿臉充滿了擔憂,「聽如詩說,你生病了?」
明月語氣里有些激動起來,「我就是一句話,你是我丈夫,你的身體就得我來做主,你不要和我爭辯!」
有了明月撐腰,如詩也不管李慶安在給她拚命使眼色,答應一聲,轉身便走了。
李嗣業的陣亡,讓明月害怕到了極點,她這才知道,原來打仗,主將也會陣亡,她不止一次聽將士們說過,李慶安為了鼓舞軍心,有時候也會親自披掛上陣,衝鋒在前,她心中更加害怕了。
可這次回紇戰役,李慶安調動了近三十萬大軍,歷時半年,再考慮運輸損耗,那至少需要兩百萬石糧食,缺口很大,而江淮的稅糧需要到秋天才能運來,所以李慶安提議向民間借糧,將來以回紇人的牛羊來償還。
「張相國,我後天便要出發北征了,朝廷之事還望政事堂多多擔當。」
或許是想到丈夫馬上要出征的緣故,明月心中充滿了擔憂,心中擔憂,語氣也就自然變得有些嚴厲了,「你現在好像還能動,可到了後天呢?萬一你病得起不了床榻怎麼辦?你忘了嗎?那年在碎葉,你從火尋國回來,箭傷發作,昏迷了兩天連夜,把大家都嚇壞了,不說我們差點被嚇死,連安西幾十名文官武將也嚇得一夜守在你門外,這些你都忘了嗎?」
這時,李慶安已經得到情報,回紇葛勒可汗也率十余萬大軍向陰山方向而來,正如李慶安的判斷,回紇人的第一個目標並不是攻打大唐,而是要收納史思明父子的十萬殘軍以及仆骨部的五萬大軍。
只是李慶安考慮要讓更多的民眾支持北伐,支持並參与到這次回紇戰役中去,所以他便想到了借糧的辦法,將民眾的利益直接和這次戰役捆綁起來,這樣,他的北伐戰爭便是順應民意,更具有了合法性。
「那微臣來打擾殿下休息,真是罪過了。」
張筠被請到了外書房,他一邊喝茶,一邊想著心事,眼前的形勢已經越來越明朗,李慶安登基只是遲早之事,可越是形勢明朗,張筠的心中越是不安,他之所以能為右相,那是因為他是一個勢力強大的中庸者,他能讓朝廷處於一種平靜的局勢中,所以李慶安才看中了他這一點,那以後呢?
李慶安背著手望著窗外的情形,妻子不給他呼吸新鮮的空氣,他在這裏可以自由暢吸。
李慶安笑了笑,「請安心做下去,你是個合格的相國。」
明月嘆了口氣,她也知道李慶安雖然生病,但接見一下相國,還是沒有問題的,她就怕接見以後,立刻有一大堆事情接踵而來。
他見如詩還有點猶豫,便又強調道:「我不要請醫生,除此之外,什麼都可以。」
其實現在已經是中午了,如詩見李慶安精神十分倦怠,心中不忍,便沒有告訴他實話,她用手摸了一下李慶安的額頭,入手滾燙,她嚇了一跳,「大郎,你生病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