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大明》第3卷 風雲起

第128章 格物院

第3卷 風雲起

第128章 格物院

百萬兩!崇禎確實十分心動,但是,崇禎不是笨蛋,既然張雷一個人做能夠賺這麼多,那如果自己來做,賺的錢豈止百萬?他絕對不會做這樣殺雞取卵的事情的。
「嗯。不錯,你這些年所做的事情朕都有所耳聞。巢縣百姓真的是有福了。」朱由檢說道。
「五十萬兩?」崇禎差一點就要尖叫起來,他瞪大了眼睛,問道:「只不過是兩三年的時間,你居然賺了這麼多錢?」
張雷回敬道:「推出新機械那是科技,不是商業!」
當然了,明朝的時候不能和唐朝的時候比,唐朝的大明宮比明清故宮最大的時候還要大六倍,至於明朝的皇宮,更是不能和它想必了,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張雷他們上早朝的地方,連個「殿」都算不上,而僅僅是一個「門」。
張雷比朱由檢也小不了幾歲,在這群都五六十歲的大臣裏面顯得是那麼刺眼,也因為年齡的關係,朱由檢心中沒來由地對他有一種親近的感覺。
崇禎看到火柴,不由得走近了張雷。說道:「想必這就是你發明的那個安全火柴了吧?」
「好的。那還請皇上和諸位後退一些。」張雷恭敬地說道。
「算是微臣得寸進尺吧。」張雷自嘲地笑了笑,接著說:「後來微臣不滿足於徐家營了,也不滿足於巢縣了,開始在松江府,成立了張氏商會。想必這也瞞不過聖上的慧眼。」
張雷終於出列,抖擻精神,然後在諸位大臣的矚目之下,從中間進入了皇極門,然後往前面走到一個地方,那裡放著一個蒲團,顯然是供跪拜使用的。張雷雙腿併攏,跪在蒲團上,雙手舉起,手掌合併,掌心向下,放置於地上,然後額頭輕觸手背,朗聲說道:「微臣張雷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先前大家要奏報的事情早已經說完了,張雷是最後一個召見的,那麼必然其他人都沒什麼事要說的了,紛紛退出了皇極門。
接過張雷遞過來的配方,崇禎十分鄭重地將它放進了懷中。張雷接著說:「皇上,不久之前徐大人提出的成立格物院的事情微臣覺得十分有執行的必要,有了格物院,就能夠將微臣發明的所有的機械全部進行全國推廣,不僅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更能夠增加稅收,充實國庫。」
「謝皇上。」張雷這才站起來,低著頭,只能夠看到朱由檢的那雙鞋子的高度。
看到這一堆銅鐵在他們手中一會兒就變成了這個樣子,大家都覺得不可置信,現場的這些大臣都是讀聖賢書長大的,說不好聽的就是四肢不勤五穀不分。只會說不會做。現在乍一看這些科技玩意兒,頓時十分新奇。
雖然不知道他要做什麼,但是崇禎的好奇心已經佔據了絕對的上風。整個中國歷史上,他恐怕也是對科技最為熱衷的皇帝了。他說道:「准奏,去拿東西來。」
崇禎十分感興趣地問道:「那愛卿就演示一番吧,怎的用蒸汽來作為動力呢?」
他說了這話,旁邊一個大臣冷笑著說道:「笑話,身為七品把總兼錦衣衛副千戶,居然和那些滿身銅臭的傢伙糾纏在一起,傳出去那真是丟了朝廷的臉!皇上,老臣建議將這毛頭小子撤職查辦,先前老臣一直不明白,他怎的就當上了錦衣衛的百戶,恐怕使了些見不得人的手段!」
張雷心中一驚,自己的錦衣衛百戶的身份,甚至是連再之前的巡檢身份,都是花錢買的,這要是徹查下來,按照明朝對貪污受賄的出發,自己小命就玩完了。
「起來吧。」崇禎淡淡地說。
「回皇上,那隻不過是商業上小小的競爭而已,微臣並未放在心中,多謝皇上挂念。」
「是的,皇上,這種火柴在不使用的時候絕對不會燃燒的,微臣一直想著全天下的百姓都能夠用上這樣的火柴,那也算是微臣為百姓出力了,可是微臣現在人微言輕,就算是出全力推廣也沒有辦法將這個事業完成。」張雷一臉遺憾地說道。
這些大臣每一個要奏的事情都很多,而且每一件事情都要經過討論還有御史大夫們的點評,完了之後才能夠進行下一件事情的奏報,所以花費的時間很長。張雷出家門的時候還是大半夜的,到了皇宮裡面來就已經天亮了,到現在更是太陽高懸,算算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個時辰。
進了大殿之後,張雷按照官職只能夠站在最後面,身後就是大門了,回頭一看,滿滿的是漢白玉台階,下面站著站崗的士兵和自己的鏢師守護著那個大箱子。
當聽到那個宦官說上朝的時候,大家都紛紛往皇極門的台階走去,皇極門與其說是門,倒還不如說是一個涼亭,前後通透,只是在左右兩邊留下一點空間,這裏也就是平時上早朝的時候了。而這個時候上的早朝也沒有文武百官那麼誇張,加上旁邊伺候皇上的宦官也不過是二三十個人。
張雷聽到的最多的就是各地的農民軍起義和河流決口旱澇不斷之類的消息了,真的算得上是天災人禍,儘管崇禎是個勤奮的皇帝,但是還是免不了在「天災人禍」面前把大明王朝給玩完了。
張雷繼續說道:「微臣從來沒有上過學堂,這些東西都是從別處學來的,原本微臣是可以將他們據為己有,想必要富甲一方那是不難的,但是看到那麼多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卻依舊是朝不保夕,微臣便不忍私藏,想著若是能夠讓百姓們過上好日子,那也便算得上是功勞一件了,不求大富大貴,也至少無愧於心。幸好,微臣也算是做出了一點小成績。」
蒸汽機的奇特構造和精美程度頓時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張雷介紹說道:「圍城把這台機器稱之為蒸汽機,是提供蒸汽動力的一種機械。」
張雷這個位置是完全不可能看到崇禎的,不過張雷並不擔心。既然徐光啟已經答應了自己上早朝,那他就一定把事情都給安排好了。
「張愛卿,有了這五十萬兩銀子和你的配方,成立格物院已經是綽綽有餘了,到時候朕命令你來主持大局,畢竟你已經有了那麼多的經驗,想必比外行人更加得心應手。」崇禎迫不及待地說。既然張雷短短兩三年能夠聚集這麼多的財富,那自己以九五之尊的身份,將他們推廣到全國,豈不是賺得更多?到那時候,鎮壓起義軍也能夠得更加有底氣了。
大家都詫異地看著張雷,那些和張雷有著一樣想法的人都投射過來敬佩的目光,張雷等於是說了他們想說而不敢說的話。而那些心懷鬼胎的人卻是直勾勾地瞪著張雷,似乎要把他給生吞活剝了一般。
眼見著這鬥嘴又愈演愈烈之勢,朱由檢坐在龍椅上面頗為頭疼,擺手道:「行了行了,你們都別爭了,只要張卿家以後好好做好本職工作,不再參与經商,之前的事情就不要追究了。張愛卿,你不是說帶了東西過來?在哪?朕想去看看。」
終於,張雷依稀聽見裏面有人喊他的名字,頓時就來了精神。再凝神一聽,裏面有一個宦官喊道:「宣錦衣衛副千戶、正七品把總張雷覲見。」
大約過了一刻鐘的事情,切割機就已經組裝了起來,和蒸汽機連接在了一起。
等留出了一片空地之後,張雷這才對鏢師們說道:「把機器都給我組裝起來。」
「皇上,微臣還是想把主要的心思都放在發明上面,到時候微臣每發明一些東西,就會將圖紙呈送給皇上。若是微臣來主持這格物院,恐怕精力分散了,對發明也會力不從心。不過微臣倒是可以向皇上推薦一個人選。」張雷突然想到了一個人。
張雷說道:「其實遠遠不止這五十萬兩,這五十萬兩隻不過是整個張氏科技裏面一半的利潤而已。若是皇上沒錢用了,將微臣的張氏科技抄了家,能夠湊上百萬兩的銀子。」
崇禎頗有興緻地看了張雷一眼,問道:「那你可知,這百年木工是誰開的?」
張雷一聽,這格物院可就相當於國家科學院,崇禎要讓自己當這個院長,那是絕對不行的,年齡資質是一個問題,更多的是現在自己本身的地位和人脈還沒有建立起來,很容易就會被人拖下渾水,到時候脫身都難,到還不如就像現在當個不大不小的官,搞搞發明來地得自在。
行禮畢,鴻臚寺官對御座宣念謝恩、見辭員數,這些人已於前日在寺具本報名,此時在庭下或午門外遙行五拜三叩頭禮。若邊方奏有捷音,「大者宣露布。小者具奏本,俱于早朝未奏事之先宣布,所以張國威而昭武功也」。然後,進入早朝最重要的環節——奏事。
張雷打了個響指,馬上有一個鏢師遞過來一個精美的盒子,張雷將盒子拿到崇禎的面前,用只能兩個人聽到的聲音說道:「皇上,這裏面是有五十萬兩銀票和微臣發明的所有機械的製造和使用方法。成立格物院,應該是綽綽有餘了吧?」
崇禎在身邊太監王承恩的攙扶下,一路下了漢白玉台階,來到廣場上面。
張雷趕緊說道:「回皇上話,東西就在外面。因為太大不方便搬運,還請皇上移駕……」
張雷從懷中掏出一張紙來,說道:「這便是火柴的製作配方,微臣將它獻給皇上。」
皇帝安座后,再鳴鞭,鴻臚寺「唱」入班,左右兩班齊進御道,再排班。此時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東上」,行一拜三叩頭禮。是為「大班」。公侯、駙馬、伯自成一班(勛戚班),居武官班前而稍離。
「遵旨。」張雷說了一聲,然後親自將箱子打開,蒸汽機整個就已經呈現在了大家的面前了。
過他也想到了轉移注意力的辦法,爭辯道:「皇上,微臣並未和那些商人糾纏在一起,只不過是空有一個張氏商會會長的身份,其他的事情微臣是一概不理的。」
鴻臚寺官唱奏事,各衙門以次進奏。俗例。各官奏事之先,「皆預咳一聲。文武班中,不約而同,聲震如雷,俗私謂之『打掃』。」然後「從班末行至御前跪奏,畢即複位」。奏事不用口語,而是大聲朗讀本章,如史雲「呂震聰明絕人,每朝兼奏三部尚書事,誦牘如流。」通政司、鴻臚寺官除了引奏,有時還代讀奏疏,為達到「美觀瞻」的目的,在該衙門任職者當「美姿容」、「大音聲」,以故北人獨多。奏對之際,班列中有禮節失當者,御史、序班即予舉劾。嘉靖元年(1522年)題准,糾儀先御史,御史不糾,方許鴻臚寺序班糾。若無失儀,御史、序班一躬而退,鴻臚寺官唱奏事畢,鳴鞭駕興,待聖駕退後,百官亦退,各回衙門蒞事。
崇禎說道:「如果能夠將這東西推廣到全國,確實是為民謀福利的事情。」
上朝的時候,首先要走一條很長的漢白玉台階,唐朝的大明宮據說有九十九級台階,而且呈現的是之字形,往往體力不好的人要歇息兩三次才能夠上去,也因此在台階旁邊還設立了官員休息處。之所以這麼做,是要體現面見皇帝的難度和神聖,增加皇帝的威嚴。
王承恩是曹化淳手下的司禮太監,累官司禮秉筆太監。歷史上記載和崇禎一起弔死于煤山。
張雷一聽。想必是崇禎已經知道了百年木工的事情,想來也是,明朝的特務機構在中國歷史上都是鼎鼎有名的,崇禎知道也不足為奇。既然崇禎這麼問了,那如果張雷提出要崇禎幫忙的話,或許也能撈到一些好處,不過那種事情在張雷看來都是小人行徑,要想打敗百年木工,就要在對方最擅長的地方強壓他一頭,直接將他所有的希望全部扼殺,這才是張雷的作風。
張雷老實地回答:「回皇上,臣不知,也不想知道,微臣已經不理會商業上的事情許久了。」
不一會兒。樂起,皇帝御門,錦衣衛力士張五傘蓋、四團扇,聯翩自東西升立座后左右;內使二人,一執傘蓋,立座上,一執「武備」,雜二扇。立座后正中。
「昨日徐卿家便與朕說了你的事情,說是有寶貝要獻上,今日早朝便召了你來。朕聽聞你名號多時,卻不料今日才見,果然如傳說中一般年輕,大明朝出了爾等年輕俊傑,真正是可喜可賀。」朱由檢興奮地說。
崇禎掃視了一眼眾人,說道:「愛卿們還有什麼事情要奏報的?若是沒有了的話就退朝吧。」
「你也認為這樣可行?前些日子朕是和徐愛卿討論過這個問題,可是現在國庫實在是運轉不過來了,所以只能將這個計劃暫時擱置起來。」說起這個來,崇禎不由得臉紅,作為大明至高無上的國庫,國家銀行,居然只有不到十萬兩銀子。
這便是上早朝的所有程序了,剛才鳴鐘過後,預示著崇禎已經坐在了自己的寶座上面,張雷出於身份,是不能夠看到他的,而且也不能夠亂跑,只能在外面等著。聽著那些大臣們說事,無非是哪裡哪裡發生了旱澇了地震了朝廷撥款用到哪裡去了,國庫現在還有多少錢,各個官員有沒有犯規的,關於農民暴動的進展等等。
那十人退開。張雷被崇禎召喚到跟前,說道:「將帶來的東西演示一番,也讓大家開開眼界吧。」
「胡說,不久之前你還推出了新機械,賺取了大量利潤!」那些老臣們對張雷是怎麼看怎麼不順眼,每說一句話都能夠針對他罵上一通。
「免禮平身。」明思宗朱由檢今年二十二歲,當皇帝已經進入了第六個年頭,始終兢兢業業,對於政事非常勤奮,聲音有些沉悶。
做好這一切之後,張雷向崇禎說道:「皇上,不知能否讓人拿來一些木柴和幾桶水,還有一段木材。」
他旁邊一個太監喊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馬上就有幾個士兵去拿東西來,張雷也毫不遲疑,將水倒進鍋里。拿出火柴來就將木柴點著了開始燒水。
朱由檢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你這小子,倒真的是貪心不足,若是尋常人家,將徐家營經營得如此紅火,那必然會罷手享福了。你卻打起了松江府的主意,聽說你最近還遇到了麻煩。」
張雷謙虛地說道:「皇上謬讚了,微臣不過是為國盡忠而已,若能造福于百姓,那便也無愧於身上這套官服。」
十名鏢師齊刷刷雙腿跪下。身體伏地,高聲呼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這是張雷在他們來之前特別訓練過的。
聽了張雷的話,朱由檢一拍龍椅。贊道:「好一個無愧於身上這身官服,若是圍觀者都如你一般想法。何愁我大明不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