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風流武狀元》第六卷 盛世霸圖

第467章 秦氏烙印

第六卷 盛世霸圖

第467章 秦氏烙印

「不必了。留下墨衣,紫笛也會死活要留下,那麼玉環……還有持月,也就都有理由留下了。」
神奇、詭異?抑或是夢幻般的不可思議?
秦霄笑了一笑:「可以這麼說。但是難度會要小一些。對付北狄荒蠻之人,可以用雷霆手段,在短時間內就取得很好的成果。可是對付新羅……說實話,這其實是我大唐的家事。這就如同早些年大周朝時,徐敬業在揚州叛亂一樣,我們去平定,然後安撫百姓。所不同的是,眼下是新羅,遠比揚州要大。但模式是一樣的。以戰謀和,武力平剿,最後安撫人心。不同的一點,新羅人與漢人,畢竟在歷史和文化上有些差異,我們要多做一些事情來善後。如果真的可以執行下來,我想我大唐的河北道,版圖就要擴大幾分,多上幾個州縣了。」
「你呀。你會有得忙的。」
開玩笑。還是當真呢?
「嘿嘿!」
李隆基聽得一愣一愣,卻是大半一時沒有聽明白,有些頭大的喃喃自語道:「古往今來,不都是以軍事和戰爭為先驅,文化與安撫為後奏……這麼一說起來,要同化新羅,反而比解決突厥更費時間了?」
秦霄也笑了起來:「形勢是美好的。但還要我們去爭取。後續的工作,也會極其繁瑣。到時候這等事情,我可就幫不了你什麼忙了。那可是姚崇、宋璟他們的活兒了。」
「行了,別誇了,我都要飄起來了。」
李隆基像個孩子一樣的高興笑了起來:「太好了!如果真能在我手上辦成這樣的事情,也可以向列祖列宗交待了!謝謝你啊,大哥!要不是有你在遼東浴血奮戰苦苦經營這兩年,我是想也沒想過,會有今天這樣的好機會!」
秦霄真是哭笑不得。這李隆基,現在說話總是一語雙關。「辛苦了?」怎的辛苦?莫非昨夜大戰新娘子辛苦了么,還是打仗辛苦?
李隆基指著地圖上說道:「你看。從遼水以南到鴨淥水,都是安東都護府的治下。這裏就是昔日高句麗的郭靖,現在共有八十余萬百姓,大多是各地遷來的雜胡和原高句麗的臣民;也有漢人,但不多。現在這一片雖然已經被我們大唐打下來了,但要治理,也得費上一番功夫。這還僅僅是一小部分的領土。要想全境評定新羅……估計,極難!」
李隆基笑容可掬,呵呵的道:「你辛苦了,多吃一點。潤潤腸胃,有好處。」
秦霄想也不想,果斷的說道。自從紫笛出事以後。秦霄一顆心始終是懸著的。戰場這邊,還真的不是好玩的。這幾個女子,都是自己的心頭肉。誰稍有點閃失。都只會讓自己心疼不已。而且李仙惠和上官婉兒還一直在長安,秦霄也就沒有理由讓墨衣她們回江南了。只能順著皇帝的意思,一起住到長安。
用罷早餐,李隆基將秦霄請到了書房側室里。這裏居然懸挂了一幅大地圖,還是新羅全土地地圖。
「吃驚了么?」
李隆基輕笑了一聲乾笑道:「隨你。只是……咳、咳咳。剛剛洞房花燭,就讓新娘子遠遠地躲開。似乎好像有那麼一點薄情了。」
秦霄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這一次,自己算是著了李隆基的道兒了,居然一不小心喝了個大醉,和李持月來了個生米煮成熟飯。
李隆基嘖嘖地搖了搖頭,輕聲嘆道:「雖然我這個當皇帝的從來沒有親臨戰場指揮過作戰,但整日里處理一些重大軍務,還是明白了一些的。我大唐的軍隊,歷來守強於攻。但是遼東軍不同,攻守十分的平衡。灤河谷大捷,土護真河之戰,保衛營州、幽州這樣的大戰,以攻代守,打得很好;奪榆關,下新羅,宛如霹靂閃電,攻勢極其剛烈迅猛。想不到你來了遼東不到兩年,就讓這裏的軍隊發生了這樣巨大的轉變……帥才,帥才啊!」
李隆基看著秦霄一副發獃的樣子,呵呵的輕笑,正視著秦霄的眼睛,說道:「你不應該感到奇怪。這些年來,你自己可能不覺得,你對我產生了多大的影響,同時,間接的對這個大唐王朝產生了多大的影響。從你的身上,我學到了許多在別的地方根本無法接觸到的東西。不管是一個小小的娛樂玩藝,還是對整個歷史的認識、思考的方式,我都潛移默化的在被你影響。然後,我又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整個大唐王朝、整個時代。你的眼光很深遠,很獨特,獨特到不像是這個時代的人。你就像是一個站在這個時代身邊的旁觀者,冷靜而又客觀的審視著一切。你料事如神,無往不利;識人如炬,入木三分。你說,我和你這樣的人親近了這麼多年,無話不談親密無間,我有可能不受你影響么?你再回頭看看你身邊的人,又有誰不受你的影響?從最開始你遇到的李嗣業,範式德,到你的髮妻仙兒,他們的命運幾乎為你而改變;上官婉兒,若不是你,她現在興許就是個死人;墨衣紫笛,這就更不用說了,從黑到白,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包括你家裡的家奴鐵奴,到我的妹妹持月——那個從來只想著修道、與青燈古佛相伴終身的女子,如今也安然的願意服侍你。那些你接觸到的將軍、官員、哪怕是一個小卒或是百姓,不管是大唐的還是異邦的,被你殺掉、救活還是提拔、廢黜的,因你改變命運改變思想的,還少么?更不用說在高高的朝堂之上你所經歷的那些事情,那個時候,你就是在直接親手的推動歷史的進程和時代的變遷……你也就是一個六尺凡軀,我真的想不通:你身上究竟有多大的力量,能影響到這麼多的人,從而讓整個大唐王朝都烙上了你的一個印記、讓整個時代都能記住你?」
秦霄笑了笑說道:「為了對抗突厥等北狄人的騎兵,從一開始我的思路就是,一定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可以與之抗衡。於是遼東軍是以騎兵為主戰部隊,後來又吸收了大量的游牧民族的胡人勇士,戰鬥力強是應該的。我親率的虎騎師,包括後來奚族和契丹投誠的騎兵,總數已經不下五萬人。這五萬騎兵,和突厥最精銳的狼騎師打起來也絲毫不會落下風。而且我們的裝備更加優良。甚至還要佔優勢。另外,就算是步兵,也是裝備了馱馬的。隨時可以長途奔襲或者是衝鋒陷陣。反觀新羅人,這幾十年來他們都沒有經歷過戰事,就算是再英勇的勇士。骨頭也要生鏽了。自然不是我們的對手。」
「知道啊!」
秦霄苦笑地搖了搖頭,悶不作聲的喝起粥來。
「你嗓子不舒服么?」
「唔,軍事上有你獨當一面。看來問題是不大了。」
秦霄無話可說,只是訕笑了起來。李隆基也是見好就收,岔開話題讓秦霄坐了過來,陪自己共進早餐。
「遼東軍,厲害!」
現在,李隆基臉上的笑意里,除了幸災樂禍,更有些奸計得逞的洋洋得意。
李隆基也回過神來,側頭看了看秦霄。故作疑惑地道:「怎麼,你不樂意?」
李隆基今天倒是起了個大早,都已經看了半本書了。見到秦霄進來,一臉怪笑還有些鄙夷的說道:「酒量不行嘛,你。」
李隆基輕點了點頭:「這樣也好。畢竟安全了,你也可以心無旁騖的去干自己的事情。只是,你的飲食寢居不要人照顧了么?要不,還是讓墨衣留下來吧,大不了以後絕不讓她親臨戰場了。」
秦霄聽完這話,不由得一下愣住了。
秦霄在位謀事事,給他算起了軍事賬:「這段日子以來,遼東軍跟新羅也交過幾次手了。除了當初李楷洛大意失了榆關,其他的仗,都是我們在勝,加起來才一萬人,卻是縱深殺進了近千里,一路所向披靡,新羅人已經聞風喪膽。雖然眼下高文簡集中了幾乎新羅全部的兵力據守平壤,但我估計,想要攻下平壤,也最多不超過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辦到。」
眼下李隆基所說的這一切,理應是「附產物」,現在卻比主產品還要出風頭。
李隆基一皺眉,說道:「怎麼你對新羅的看法,與突厥不同?我記得你曾說過,對付突厥等北狄,就是要強制讓他們大遷徙,再用武力強力管制。」
秦霄不由得微微驚疑:現在要畫這麼一張精細準確的地圖,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李隆基看似倉促的從河北道趕到新羅來,卻帶著這樣的地圖。莫非,他早就有意要對新羅用兵?這幾十年來,大唐就沒在新羅駐軍了,都是新羅人在自治。雖然新羅人一直很乖的夾著尾巴當大唐的孫子,可終究還是鬧出了造反的事兒。這似乎也應驗了太宗皇帝當日的預言:這個半島,始終是大唐的心腹之患。
李隆基身為大唐的皇帝,看來已經是早有預見和準備了。
秦霄愕然:李隆基,你是真瘋還是假傻?這不正有一大票人,甚至包括你自己害怕我功高震主么,還要干這樣的事情?
太尉、驃騎大將軍?
影響一個個微不足道的人,從而影響整個王朝和時代,讓大唐打上一個我秦霄的烙印……秦霄心裏喃喃的想道:我真的幹了這樣的事情么?其實,我是這樣的胸無大志,只是想給大唐盛世添磚加瓦,然後儘可能地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平穩安逸的生活罷了。
原來這些年來,自己居然幹了這麼多的事情……自己一直只想著順應這個時代的潮流,就算是碌碌無為隨波逐流也無所謂;沒有想到自己的一些舉動,無形之中居然如同蝴蝶效應一樣,讓整個時代都發生了某些變化!
李隆基笑了,朗聲說道:「我算是想清楚了。有些事情。你越去迴避,他就越來纏著你。就算是全天下人都猜忌你。我李隆基也不會猜忌你的。你這樣的人物,皇帝需要,朝廷需要,大唐王朝,更需要。一個王朝的興衰自然會有它必然的規律。雖然古往今來,君王大臣們都在幻想著千秋霸業江山永固,但沒有哪個王朝能擺脫得了覆沒的命運的。正如你所說,我很幸運,能坐領這麼一座大好河山,我知足了。我只希望能有一些忠誠又能幹的人,和我一起將這個大唐盛世保持、發揚下去。而你,就是我想到的第一個人選。如果我連你都信不過不願意留在身邊讓你大展手腳發揮能力,那我豈不是就是個昏君了?要是對自己的兄弟,都沒有這點膽魄和胸襟,還談什麼包容天下?」
李隆基又忍不住呵呵地笑了起來,差點將米粥都噴了出來。他見秦霄的態度比較堅決,也就不堅持什麼了。
秦霄不由得呆住了,心裏如同打翻了五味瓶,千滋百味。
李隆基輕皺起眉頭,看來陷入深思。悠悠說道:「可是,打仗能贏,這打完仗以後呢?怎麼才能徹底解決新羅的問題?總不能今年打完,過個十年二十年,又成現在的老樣子吧?」
二人悶頭喝起粥來。
「因為突厥人好戰好勇,十分彪悍,我們在一開始,必須以強制強。讓他們的百姓遷徙,他們的軍隊也就會失去了兵源和存在的基礎,再要去管制他們,就容易了。」
秦霄明知故問,李隆基這隻是故意的表示強調而已。
李隆基拿手指點了點秦霄,不假思索飛快的說道:「我要讓你當太尉、鎮國驃騎大將軍,統帥天下軍馬。新羅這邊的府兵駐防如何安排。還得你和姚崇等人商量著來辦。畢竟在軍事方面。沒有人比你更有經驗。」
李隆基略有些興奮的搓了搓手,眼睛里流露出異樣的神采:「你的意思是說,我能夠比太宗和高宗更好的解決新羅?」
「江南的稻米粥,不錯吧。」
李隆基,這樣一個古人,一個自己認識了有十年的兄弟,居然會有如此博大的胸懷!他的這番話,怎麼聽也不該是一個唐朝時代的君王能說出來的!
這一切,都不足以形容秦霄對自己這些經歷的感想。
「沒什麼。」
「你很幸運。」
李隆基的一席長談如同詩歌朗誦一般,卻讓秦霄聽得有些喘不過氣來。
李隆基一邊大笑,一邊擺著手,清咳了一聲,說道:「這個,有件事情你得自己拿主意。你那幾個老婆。打算怎麼安排?那成何體統?」
高力士又將秦霄領進了李隆基的書房裡,然後自覺的退了出去。
秦霄說道:「可是新羅不同。新羅人是軟蛋,我們犯不著用鐵拳頭砸他們,這樣反而顯得我們大唐沒了氣度,在以強凌弱。而且新羅本來就是我大唐的屬國,在這裏設州設縣將它正式歸入大唐版圖來管理經營,也是合情合理的。我大唐現在不僅是軍事力量夠強,更有異邦外族無可企及空前繁榮的文化。從文化上同化,才是真正解決根源問題的關鍵所在。軍事上的征服,只是手段和一種途徑罷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熏陶和洗禮,一個民族也是可以被改變的。古往今來,但凡朝代的更替歷史的變遷,不都是以軍事為先驅,文化為後奏么?」
李隆基有些漫不經心地說道:「就是將我大唐的七十萬軍隊,全部交給你來管理,保護大唐天下六千八百四十三萬的臣民。」
秦霄裝傻的道:「你笑什麼?」
李隆基卻是忍耐不住,突然一下就大笑起來。
秦霄說道:「不搞特例,讓她們都走吧。」
「讓她們都回長安吧。」
秦霄笑了:「眼下大唐的國力是如此的昌盛,形勢是如此的樂觀。徹底平定新羅、將它納入大唐版圖、將它融入大漢民族,只在今日!」
「光從軍事上講,容易。」
秦霄也沉思了一陣,說道:「當年高宗皇帝平定了高句麗,滅了百濟,讓新羅得以統一全土,高句麗和百濟的後裔。也就漸漸的流失,融入到了其他地域和民族當中。現在新羅雖然大了一點。但我們同樣可以採取這樣的措施,徹底解決朝鮮半島的問題嘛!新羅人口雖然多了一點,但我們可以慢慢來。我的建議是,武力征服新羅全土以後,在這裏設州設縣,完全按照大唐內地的模式來管理和制衡。開放邊境和海岸線,讓內地和朝鮮半島得以自如的流通。百姓自然會有一些人主動遷徙往來交流。一年兩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過後,人們就只會記得大唐,誰還會記得新羅?就像當年的高句麗一樣,新羅,也會慢慢地被大唐融合進去的。」
秦霄微微地笑了:「統帥天下兵馬,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秦霄略有些滄桑微微一笑,對李隆基說道:「其實,我不是故意的。」